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518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

9 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降”的读音,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题西林壁》。

3.能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4.在朗读与交流中体会三首古诗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体会其中的道理。

2.感知三首古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设计。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5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并背诵学过的古诗。

2.总结学生的背诵情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诗的热情。

3.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并结合预习明确是哪三首古诗。

1.自由选择学过的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3.齐读古诗题目: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指名背诵或者小组内背诵,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积极评价学生的积累行为,激发学生继续积累古诗的热情。

二、自主学习,读通古诗(用时:

15分钟)

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再读古诗,圈画生字,并识记生字。

(3)组织学生小组内相互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4)引导学生熟读古诗。

2.组织学生开展汇报交流。

(1)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生识字情况。

(2)针对识记不准的生字商讨识记方法。

(3)组织学生重点识记多音字“降”。

3.组织学生齐声诵读三首古诗。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3)组长利用字卡逐一检测三首古诗中生字的认读情况。

(4)小组任选方式,反复练读古诗,努力做到读得准确、流畅。

2.汇报交流:

(1)利用字卡,准确认读:

暮、吟、题、侧、峰、庐、缘、阁、费、须、逊、输、瑟、骚。

(2)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利用工具书查找“降”的不同读音,并根据读音做扩词训练。

3.准确而流畅地诵读三首古诗。

1.学生在自主学诗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相互交流,达到学习成果分享,相互带动的效果。

2.小组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瑟”“骚”“逊”,“逊”不要读成“孙”。

3.为了巩固多音字,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呈现由不同读音的“降”组成的词语,组织学生认读、运用。

三、小组合作,了解诗意(用时:

10分钟)

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借助注释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努力说出三首古诗的大致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说出整首诗的大致意思,相互进行补充,指导学生根据集体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发言内容。

1.组长组织小组自学活动,先选择一首诗,再圈出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到注释中查找答案,最后将整首诗的大意说清楚。

2.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并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

1.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大胆交流,并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学会合作学习。

2.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要学生能根据注释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即可,不要过于提高要求。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组织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找出容易写错的部分,并进行细致观察。

2.根据学生的发言,确定最难写的字,并板书范写。

3.组织学生自由书写本课生字,并进行巡视指导。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并集体进行评议交流。

1.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仔细看一看哪些笔画或部首容易写错,圈出来,再书空。

2.认真观察老师的范写,既要看清楚笔画,又要听清楚老师的讲解。

3.自由练写,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4.观察书写作品,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师要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难点。

例如,“吟”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令”,“庐”外部不要写成“疒”,“缘”右上部分是“彑”,不是“互”。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诵读引入,巩固生字(用时:

6分钟)

1.组织学生诵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针对诵读情况进行订正。

2.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生生字认读情况,并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情况。

3.讲清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走进古诗,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1.正确、流利地齐读本课的三首古诗。

2.准确认读:

暮、吟、题、侧、峰、庐、缘、降、阁、费、输、瑟、骚、逊。

并口头组词。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

  学生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尽量引导他们多扩词,提高词语的积累量,同时可以结合喜欢的词语练习造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二、朗读诗文,理解感悟(用时:

28分钟)

1.组织学生学习《暮江吟》。

(1)播放《暮江吟》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倾听,想象其中的意境。

(2)组织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3)利用课件呈现《暮江吟》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画面。

(4)组织学生讨论江水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的原因。

(5)利用课件呈现“夜晚月光下的江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感受。

(6)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组织学生学习《题西林壁》。

(1)指名朗读《题西林壁》。

(2)利用课件出示从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3)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前两句诗,结合刚才的图片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道理。

(5)师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后两句,深层思考: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6)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3.组织学生学习《雪梅》。

(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一想:

诗人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

(2)组织学生针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质疑。

(3)组织学生汇报前两句描写的画面。

(4)组织学生汇报后两句的意思。

(5)组织学生讨论:

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6)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梅花和白雪相互不服输的语气和诗人为难的语气。

(7)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体会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

1.学习《暮江吟》。

(1)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边听一边想象,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2)自由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

(3)细致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4)讨论并交流: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看图,交流:

夜晚,在柔和的月光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多么可爱!

(6)在音乐中,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这种画面。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题西林壁》。

(1)自由朗读《题西林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并绘画:

横:

连绵起伏、重峦叠嶂。

侧:

高耸入云、高峻挺拔。

远:

群山环绕、重峦叠嶂。

近:

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奇峰突兀。

高:

云雾缭绕。

低:

高耸入云。

(3)交流:

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4)可回忆课文《画杨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来交流。

(5)讨论后归纳:

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6)朗读全诗。

3.学习《雪梅》。

(1)自由朗读《雪梅》,遇到不理解之处看一看注释,然后说一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2)质疑并交流:

“降”:

服输。

“阁”:

同“搁”,放下。

“逊”:

不及,比不上。

(3)自由交流:

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

(4)交流:

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5)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6)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全诗。

(7)欣赏画面,体会画面中梅花和白雪相互映衬的美丽,明白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完美的道理。

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

2.学生观察画面、表达画面的过程就是理解古诗内容、感知古诗意境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想象,并充分地表达与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既要注重古诗本来的节奏,更要注重古诗传递的情感。

4.学生的绘画不在于生动形象,不在于细致刻画,而在于抓住各个角度观察的不同结果。

5.作者喜爱庐山,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象流连忘返。

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6.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思考。

从而得知: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7.学生在欣赏画面时,重点感受梅花和白雪相互映衬带来的美感,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的道理。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用时:

6分钟)

1.课件出示卢钺《雪梅》第二首,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利用课件播放这首古诗的诗意解读,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

3.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首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4.拓展作业:

查找另外四首《题西林壁》,诵读并了解大意。

1.自由阅读这首古诗: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2.在课件的帮助下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自由交流:

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会完美。

4.完成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意:

梅花开放时,如果没有雪,则显示不出梅的神采韵致。

雪虽有了,若没有诗,更会使人平庸世俗。

梅花开在傍晚的积雪中,咏梅的诗恰正作成,梅和雪,共同构成了最完整的美。

附: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达标(共10题;共6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ǒu yuán

jiànɡ luó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 降(xiánɡ)落伞   阁(ɡé)楼                         

B. 萧瑟(sè)        投降(jiànɡ)

C. 骚(shāo)客      文章(zhānɡ)                     

D. 谦逊(xùn)       浪费(fèi)

3.选字组成词语。

(暮  墓)      ________地    ________色

(吟 怜)       可________    ________诵

(提  题)      问________    ________高

(峰 锋 烽)   ________火    雷________    山________

4.选择四组成语中写得全对的一组(   )

A. 完壁归赵 负荆请罪 应接不瑕  同心协力             

B. 身临其境 无微不至 兴高彩烈 千均一发

C. 神计妙算 

无优无虑 匠心独运 各抒己见              

D. 安然无恙 川流不息 风驰电掣 再接再厉

5.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 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 《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蕴含着的道理是:

(   

A. 当局者迷,旁边者清。

B. 局部的细致观察,有利于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C.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该事物。

7.把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我穿过院子向北屋走去。

屋门开着,一眼就能看见迎面墙上的彩色画。

________我想:

这就是我要看望的那位老教师吧。

________院子里静悄悄的,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中间是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长得十分茂盛。

________屋子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在对一群孩子讲着什么。

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听着,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

________我轻轻地走进院子。

8.课前预习 

(1)本文三首诗的名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首诗从内容上看都是写________的,作者都是________代诗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选择任一诗人,写出你所知道的他的另一首诗。

9.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________。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________。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10.读诗句,完成练习。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________。

③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________。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解释词语:

可怜:

________;真珠:

________

②诗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③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

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22分)

1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使:

________     ②浥:

________   ③客舍:

________

(2)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是:

________。

(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诗歌,回

答问题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给生字注音

乞________  巧________  霄________  渡__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乞:

________碧霄:

________

(3)《乞巧》这首诗表现人们过节时________心情和________的心愿。

(4)你认为人间女子除了会乞求心灵手以外,还会乞求些什么呢?

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23分)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叶的梦

   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长大的。

高粱秆剥____【bāobō】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niǎn)磨、盆碗;柳条、苇叶做笛子,葫芦瓢(piáo)做船,荷叶当伞……①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

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除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搜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

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赶走____】了觅食的小鸟。

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tù)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zhuó),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

儿……②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

我们生活的乐谱。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想

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因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

我们常常意外地发现鸟蛋,但也少不了刺伤手脚。

毛栗子、酸枣棵的尖刺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过伤痕。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我们背着筐,扛着筢(pá),奔跑着,欢呼着,搂

树叶积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____【tóutou】,坐下来挑选出那些

漂亮的叶子。

鲜红的,金黄的,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

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

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

状的、叶面带绒毛的……③--陈列开来。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除痰止渴______垂柳叶子长如丝______解酒毒______治皮癣______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荷叶医感冒头疼……④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

(1)“汇拢”的“拢”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________。

“拢”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梳理;②总合;③收拢;④靠近。

这里应该选第________种解释。

(2)“筢”是搂树叶、柴草的工具,多用竹制,一端有齿。

你还知道的农具有________,与它有关的一句诗是:

________。

(3)在方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两处)和最合适的词语(两处)。

高粱秆剥________【bāo bō】   赶走________【开 来】   翻跟头________【tóu tou】

(4)在文

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除痰止渴________垂柳叶子长如丝________解酒毒________治皮癣________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荷叶医感冒头疼________

(5)文中有四处省略号,请选择其中的两处,现在下列“○”里标出相应的序号,再联系上下文,各续写一例,注意句式与前面的要相似。

○________○________

(6)这与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本中的学习习惯“________”不谋而合,《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________”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这还让我们想起了陆游的诗句“纸上觉来终觉浅,________”。

(7)为什么说在童年的记忆中,“绿叶”最使“我”着迷?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达标

1.【答案】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

2.【答案】D

3.【答案】墓;暮;怜;吟;题;提;烽;锋;峰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3;5;2;4;1

8.【答案】

(1)《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景;唐;李白;杜牧;白居易

(2)略

9.【答案】

(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10.【答案】

(1)B;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2)可爱;珍珠;露珠;珍珠;月亮;弓;

愉悦;晶莹露珠像一颗颗钻石在草茎和树叶上闪闪发亮

二、诗歌鉴赏

11.【答案】

(1)出使

;湿润

;驿站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略

12.【答案】

(1)qǐ;qiǎo;xiāo;dù

(2)向人讨、要、求;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3)愉快;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4)乞求美丽的容貌,乞求聪明的内心,乞求家庭富裕,乞求父母长寿,乞求弟弟妹妹健康成长,乞求合家欢乐,乞求风调雨顺,乞求国泰民安……

三、现代文阅读

13.【答案】

(1)l

;ong

;4

(2)锄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3)bō

;惊飞

;tou

(4);

;,

;、

;;

;,

(5)③田野里的花开了,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

;④吃香蕉能帮助驱散悲观的情绪、吃草莓能培养耐心、梨能令人生机勃勃、猕猴桃可以降低胆固醇……

(6)学了就用处处行

;光学不用等于零。

;绝知此事要

躬行

(7)因为叶子身上藏着很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