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403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倍增

B.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数目加倍

C.温度影响细胞周期的长短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包裹细胞自身物质或结构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等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或结构的过程,研究发现饥饿处理能刺激酵母菌自噬体的形成,自噬对于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中的溶酶体对细胞自身结构无分解作用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C.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减弱

D.酵母菌基因组中含有与细胞自噬有关的DNA序列

3.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继续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传出神经运输到全身各处

B.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C.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反馈调节

D.与肾上腺髓质细胞相比,神经元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调节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

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生态系统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

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和模型建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是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数学模型

6.如图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控制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II1体细胞中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B.若I2体细胞中含有一个该病的致病基因,则II2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不可能生出患该病的男孩

C.若I1体细胞中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II1体细胞中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II2的外祖父不是该病的患者

D.若I1和II1体细胞中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二、非选择题:

7.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回答下列问题:

(1)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表明人体产生了HIV抗体.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在多数情况下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还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

(2)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将其摄取和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T细胞会发生的免疫反应有  .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被瓦解.

(3)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是因为HIV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填“是”或“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8.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  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  .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  .

9.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到植物叶片在光照突然停止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的猝发”,研究表明植物除了细胞呼吸外还存在另一个释放CO2的途径光呼吸.如图是实验测得的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CO2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通过  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  ,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  ,图形C的面积表示  .

(3)在上述实验中,若降低光照、提高温度,则图形A的面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形B的面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

10.为调查自来水的水质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自来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进行了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用滤膜法进行测定时,滤膜的孔径应  (填“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将已知体积的水用滤膜过滤,然后将  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  色,该培养基属于  (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为大肠杆菌提供  .

(2)该研究小组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  而遗漏菌落的数目.通过统计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其原理是  ,但测定值比实际值  (填“偏高”或“偏低”),原因是  .

(3)大肠杆菌与制作果酒用的酵母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四、解答题【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1.研究人员通过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提高了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酶对CO2的亲和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  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冷却使  与DNA模板链结合,然后在  的催化下进行互补子链的合成.细胞内DNA复制时解链是在  的催化下完成的.

(2)cDNA文库中的Rubisco酶基因  (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检测Rubisco酶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采用  技术.通过对Rubisco酶基因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对Rubisco酶的改造属于  工程.

(3)改造Rubisco酶基因能够显著的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倍增

B.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数目加倍

C.温度影响细胞周期的长短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考点】45: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

A、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复制倍增,A正确;

B、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数目不变,而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温度影响酶活性,因此影响细胞周期的长短,C正确;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正确.

故选:

B.

 

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包裹细胞自身物质或结构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等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或结构的过程,研究发现饥饿处理能刺激酵母菌自噬体的形成,自噬对于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中的溶酶体对细胞自身结构无分解作用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C.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减弱

D.酵母菌基因组中含有与细胞自噬有关的DNA序列

【考点】2E: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51:

细胞的分化.

【分析】自噬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真核细胞通过形成“自噬体”用于清除细胞内聚物及受损细胞器,进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一种途径.

【解答】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降解细胞自身物质或结构”,A错误;

B、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错误;

C、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C错误;

D、酵母菌基因组中含有与细胞自噬有关的DNA序列,D正确.

故选:

D.

 

3.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继续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传出神经运输到全身各处

B.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C.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反馈调节

D.与肾上腺髓质细胞相比,神经元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调节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

【考点】D9: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所以既可以参与体液调节,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

【解答】解:

A、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去甲肾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A错误;

B、去甲肾上腺素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所以可参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B正确;

C、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与肾上腺髓质细胞相比,神经元分泌的去甲肾腺素参与神经调节,所以调节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D正确.

故选:

A.

 

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生态系统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

【考点】F7:

种间关系;F6:

群落的演替;G3: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如:

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

如:

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2、初生演替:

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

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解答】解:

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A错误;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

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C正确;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其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泥巴中的藻类→小虾→小鱼→大鱼,其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D正确.

故选:

A.

 

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和模型建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是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数学模型

【考点】3U: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K: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C2: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E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中水分子移动是双向的,结果是双向水分子运动的差别所导致的现象.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解答】解:

A、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与双缩脲试剂不是同一种物质,A错误;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要观察细胞的大小、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B正确;

C、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造成浪费,C错误;

D、“建立血糖的调节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D错误.

故选:

B.

 

6.如图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控制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II1体细胞中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B.若I2体细胞中含有一个该病的致病基因,则II2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不可能生出患该病的男孩

C.若I1体细胞中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II1体细胞中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II2的外祖父不是该病的患者

D.若I1和II1体细胞中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考点】A4: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

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也可能是伴性遗传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现象遗传病,但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解答】解:

A、若II1体细胞中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无法比较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的高低,A错误;

B、若I2体细胞中含有一个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I2与正常女性婚配后有可能会生出患该病的男孩,B错误;

C、若I1体细胞中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1体细胞中含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不可能是显性遗传病),则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的母亲患病,其外祖父一定是该病的患者,C错误;

D、若I1和II1体细胞中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7.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回答下列问题:

(1)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表明人体产生了HIV抗体.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在多数情况下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还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

(2)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将其摄取和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T细胞会发生的免疫反应有 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被瓦解.

(3)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 监控和清除 功能,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是因为HIV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 防卫 功能.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不是 (填“是”或“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考点】E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E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2、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

(1)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在多数情况下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还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将其摄取和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是因为HIV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监控和清除防卫不是

 

8.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 无机环境 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就地 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环境容纳量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

【考点】H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3: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解: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

(1)无机环境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就地

(2)直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环境容纳量

(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9.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到植物叶片在光照突然停止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的猝发”,研究表明植物除了细胞呼吸外还存在另一个释放CO2的途径光呼吸.如图是实验测得的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CO2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通过 细胞呼吸 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ATP中的化学能 和热能.

(2)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 固定的CO2总量 ,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 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 ,图形C的面积表示 光呼吸放出的CO2量 .

(3)在上述实验中,若降低光照、提高温度,则图形A的面积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形B的面积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增强 .

【考点】3L: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图象反应了遮光前后植物吸收或释放CO2速率变化,与传统题目相比较最明显区别是在遮光后短时间内CO2释放速率明显超过细胞在同等条件下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对此能否准确理解是题目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从图形可看出当遮光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释放速率达到稳定,由于遮光后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B值就应代表该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速率,B+C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