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期末复习指导方案.docx
《国际公法期末复习指导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公法期末复习指导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公法期末复习指导方案
国际公法期末复习指导方案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法编纂:
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制定为系统的条文,并且把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以法典的形式作出规定,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
2、国际法上的国家:
他是指由定居在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成的社会。
国家必须具备有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四个要素,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的主体。
3、永中立国:
是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了永久中立义务,从而使其主权受到了特殊限制的国家。
4、国家承认:
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5、政府承认:
即对政府的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6、国家继承:
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7、政府继承:
政府继承是指某一政府代表国家的资格被新政府所取代,亦即国家政府的更迭。
8、国家责任:
国家责任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当行为所应负担的国际法律责任。
9、国家责任的执行:
国家责任的执行是指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国家履行因其不当行为而对受害国所负担的有关义务,其目的和作用在于消除国际不当行为的后果,从而有效地维护受害国的权利。
10、国家领土:
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陆地与水域的上空和底土等部分。
11、领陆:
是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领陆是一个国家领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领陆的其他部分都是附属于领陆而存在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领陆的国家。
12、领水:
领水是国家陆地疆域以内的水域(称内陆水)和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带海域。
13、领空:
领空是国家领陆和领水以上一定高度的空气空间。
14、先占:
亦称占领,是指国家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占领而取得对该土地的主权的行为。
先占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即无主地。
15、时效:
是指国家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经过长期和平地行使管辖权而取得对该领土的主权。
16、租借:
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部分领土出租给另一国,在租借期内,承租国将租借地用于条约规定的目的并行使全部或部分管辖权。
出租国仍保持对租借地的主权,租借期满后予以收回。
17、国际地役:
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
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的领土,不构成国家领土组成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不能作为国际地役的客体。
18、国家边界:
国家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是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一国领土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以及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线。
19、边境制度:
边境也称边境地区,是指边界线两边的一定区域。
边境制度是为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界线和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国家在边境地区建立的有关维护界标、利用界水、边境居民往来等有关的制度。
20、海洋法:
国际社会把海洋划分成各种不同的海域,确定他们的法律地位以及关于各国在各种海域从事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总称海洋法。
21、内水:
以《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
他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峡、海港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亦称内海水。
22、领海:
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成为领海。
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
23、毗连区:
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以外,由沿海国对海关、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
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24、公海:
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25、登临权:
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26、紧追权:
是指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其国家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到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
27、非法劫持航空的犯罪行为:
依照《海牙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的规定:
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它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这类行为的任何未遂行为,或是从事这类行为任何未遂行为的共犯即为犯有罪行。
28、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是指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犯罪嫌疑人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无例外的将此案件提交其主管机关以便起诉。
该机关应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重性质的普通罪行案件的同样方式作出决定。
29、国籍:
国籍是指个人(自然人)作为某一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资格或身份。
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在有关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特别而稳固的法律联系。
30、国籍的抵触:
国籍的抵触又称国籍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不止一个国籍或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
31、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也称平等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对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在一定事项上给予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使外国人与所在国国民处于平等的地位,既不享有特权,也不受到歧视。
32、最惠国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某外国(受惠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国民的待遇。
其目的是使受惠国国民与第三国国民相比永远处于不受歧视的地位。
33、互惠待遇原则:
互惠待遇原则是指一国给予外国国民某种权利、利益或优遇以该外国给予本国国民同等的权利、利益或优遇为前提。
其目的是避免外国人在本国片面获得某些权利和利益,同时反对本国人在外国受到歧视。
34、外交保护:
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的保护。
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国家的国内外交机关或其外交代表机关来行使。
35、引渡:
引渡通常是指一国应外国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而被请求国追诉或判刑的人移交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有关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
36、庇护:
庇护是指国家允许因政治原因受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在本国入境、居留并对之加以保护的行为。
国家对外国人的庇护通常在本国领域内庇护,但不排除条约规定的域外庇护。
37、国际人权法(狭义):
狭义的国际人权法仅指在和平时期促进和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普遍尊重和实现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即平时国际人权法。
38、个人人权:
个人人权是指以其自身名义享有的权利,其中包括属于某一种族、宗教、或语言少数群体或者其他某一社会组织或团体(如工会)的成员以其个人名义享有的权利。
39、集体人权:
集体人权是指某一群体、团体、组织、或其成员以集体名义享有的权利,其中包括某一民族或其成员以集体名义享有的“民族自决权”,也包括某一种族、民族、宗教、或语言群体或其成员以集体名义享有的权利,还可以包括诸如工会和宗教团体等其他社会组织、团体或其成员以集体名义享有的权利。
40、外交团:
外交团是由驻在一国的各国外交使节全体组成的团体。
外交团的主要作用在礼仪方面、他不具有任何法律职能。
41、条约的加入:
条约的加入是指未参加议定约文或虽参加议定约文而未签署条约的国家表示同意受条约约束,成为条约当事方的一种方式。
条约的加入多用于开放性多边条约。
42、条约的保留:
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做的单方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摈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43、国际组织法:
国际组织法是用于制约与调整国际组织的建立、法律地位、内部活动以及有关法律问题的所有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44、维持和平行动:
维持和平行动是由联合国建立的在冲突地区帮助维持或恢复和平的,有军事人员参加的,但无强制力的行动,包括派遣军事观察团和维持和平部队两种形式。
45、区域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是指某特定区域内的国家或不属于该地域但以维持区域性利益为目的的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46、国际争端:
国际争端是国际法的两个主体间关于法律上或事实上的论点的分歧,法律上的见解或利益的矛盾对立,国际争端主要是国家之间的争端。
47、斡旋:
斡旋是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他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转达各方的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开业以停止的谈判。
48、调查:
调查是根据争端当事国的协议组成国际调查委员会,协助当事国解决因事实问题引起的争端的方法。
49、和解:
又称调解,是当事国将争端提交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报告,阐明事实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以设法使争端当事国达成协议。
50、仲裁: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当国家发生争端时,经各当事国同意,将争端交付给他们自己选任的仲裁人处理,并相互约定服从其裁决。
他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之一。
51、司法解决:
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之一,他是指当事国将争端提交给一个已事先成立的、由独立法官组成的国际法院或国际法庭,根据国际法对争端当事国作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判决。
52、战争法:
战争法是在战争中调整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非交战国之间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53、战时中立:
战时中立是指国家在交战国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
战时中立国不仅不参加交战国的作战和敌对行为,而且也不支持或援助交战国任何一方。
54、战争犯罪:
战争犯罪是在战争中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
战争犯罪主要包括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55、战俘:
是指在战争中或非战争的武装冲突只落于敌方权力支配下的合法交战者。
56、大陆架:
是指沿海国的陆地领土在该国领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架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的可延长到200海里,但不得超过350海里或不超过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
57、情势变迁:
是指缔结条约以后,缔约时的情况变生了当事国不能预见的根本变化,当事国可以终止或退出条约。
情势变迁原则源自私法上的情势不变条款。
二、简答题
1、简述国际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国家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
他们是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的。
国际法具有下列特征: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
(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2、简述国家承认的法律效果。
答:
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1)国际法上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承认国在承认条件存续期间,对这些权利义务不得加以否认;
(2)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上的承认可以在两国间建立起全面的外交关系;
(3)国家承认对承认国的国家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
关于国家承认国际法上有“构成说”和“宣告说”两种理论。
3、简述南极的法律地位。
答:
1959年签订、并于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对南极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其主要内容有:
(1)和平利用南极。
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在南极地区禁止采取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措施;
(2)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并为此目的开展国际合作;
(3)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4)维持南极的公海制度。
4、简述沿海国的领海主权。
答:
领海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属国家领土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国家对领海及其资源具有所有权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辖权。
这种所有权和管辖权具体表现为以下权利:
(1)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2)沿海航运权;
(3)领空权;
(4)立法和管辖权。
但,领海与陆地领土和内水不同,外国船舶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
5、简述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答:
空气空间在法律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家领空;另一部分是国家领空以外的空气空间,它是各国自由航行的空间;国家领空是国家主权支配下的空间。
(1)国家领空的地位
国家领空是国家的领陆和领水之上的空气空间,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它有完全的排它的主权,它包括国家对领空资源排它的占有、使用、处分权和对领空及其内的人、物、事的管辖权。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空资源的开发利用;
2)制定航空法律规章;
3)保留国内载运权;
4)设立空中禁区。
(2)领空以外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它是指公海、南极和各国专属经济区之上的空气空间,它不属于任何国家的管辖范围,各国有自由飞行权,但要遵守有关的国际法律法规。
6、简述《海牙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及其管辖权的确定。
答:
《海牙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作了明确规定:
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它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这类行为的任何未遂行为,或是从事这类行为任何未遂行为的共犯即为犯有罪行。
《海牙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对该类罪行实行管辖权:
(1)罪行是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内发生的;
(2)在其内发生罪行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该航空器内;
(3)罪行是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的,而乘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乘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住地是在该国。
另外。
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如该国未将其引渡,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罪行行使管辖权。
7、简述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答:
被称为具有外空宪章地位的《外层空间条约》等法律文件对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作了如下规定:
(1)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自由;
(2)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己有;
(3)外层空间应用于和平目的;
(4)天体及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财产。
8、简述使馆的职务。
答:
使馆是派遣国在接受国的常驻外交代表机关,具有广泛的职务:
(1)代表,即在接受国代表派遣国;
(2)保护,在接受国中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
(3)谈判,即与接受国政府办理交涉。
(4)调查和报告,即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向派遣政府国具报。
(5)促进,即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的友好关系和发展两国间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
9、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答:
条约是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协议。
条约有以下特征:
(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任何国际法主体与非国际法主体间、或非国际法主体相互间缔结的协议不能被视为条约。
(2)条约是受国际法支配的协议,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条约确定的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应符合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否则不能生效;
二是条约的缔结、生效、无效、解释、保留、修订和暂停施行受国际条约法的调整。
(3)条约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
(4)条约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协议。
10、简述条约的无效及其后果。
答:
条约的无效,是指条约因不符合国际法所规定的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而无法律效力。
(1)条约无效的理由
一是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
二是违反自由同意:
错误、诈欺、贿赂、强迫;
三是条约的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
(2)条约无效的后果
条约无效可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绝对无效条约不可能通过受害国嗣后的明示或默示的同意而得到补救使其成为有效的条约;对于相对无效条约,可以通过受害国嗣后的明示或默示的同意而得到补救,使其成为有效的条约。
原则上,条约的无效应当是自始无效,而不是从援引或确定无效之日起无效。
11、简述联合国的宗旨。
答: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其宗旨有四项:
(1)维持和平和安全,这是联合国的首要目的;
(2)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
(4)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12、简述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基本特征
答:
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根据政府间缔结的国际条约建立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特定领域内负有广泛责任,并根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其基本特征如下:
(1)他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其职能限于经济、社会等某一特定领域;
(3)他是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4)他同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
13、简述战争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
国际法上的战争主要是国家间武装争斗和由此而产生的法律状态。
战争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战争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武装争斗;
(2)主要是敌对国家之间武装部队的武力争斗;
(3)战争是一种法律状态。
区别战争和和非战争的武装冲突一般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冲突的规模;
二是冲突的意图;
三是非冲突方的态度和反映。
14、简述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答:
现行国际条约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有:
(1)禁止使用极度惨酷的和过分伤害的武器;
(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3)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4)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15、简述无害通过制度
答:
(1)无害通过是各国在别国领海中享有的通过权;
(2)通过是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前提下迅速不停地进行;(3)在通过期间不得从事无害活动。
(要求至少説出两个非无害活动)
16、简述使馆的职务
答:
使馆是派遣国在接受国的常驻外交代表机关,具有广泛的职务:
(1)代表,即在接受国代表派遣国;
(2)保护,在接受国中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
(3)谈判,即与接受国政府办理交涉。
(4)调查和报告,即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向派遣政府国具报。
(5)促进,即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的友好关系和发展两国间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
17、简述使馆的外交特权和豁免
答:
(1)使馆馆舍不得侵犯
一是接受国官员非经使馆馆长许可,不得进入使馆馆舍。
二是接受国对使馆馆舍负有特殊的保护责任,应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入和侵损害,并防止一切扰乱使馆安宁或有损使馆尊严的情事;
三是使馆馆舍及设备以及馆舍内其它财产与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强制执行。
(2)使馆的档案和文件不得侵犯
(3)使馆有通讯自由
一是接受国应允许为一切公务目的的自由通讯并予保护;
二是使馆为了通讯的需要可采取一切适当方法;
三是使馆的来往公文不得侵犯;
四是接受国对外交邮袋不得予以开拆与扣留,应提供便利保障迅速传递;
五是外交信使在执行职务时应受到接受国的保护;
六是外交邮袋可托交预定在准许入境地点降落的商业飞机机长转递。
(4)使馆免纳关税;
(5)使馆人员有行动和旅行的自由;
(6)使用国旗和国徽。
18、简述领馆的特权和豁免
答:
(1)领馆馆舍不得侵犯
(2)档案和文件不得侵犯(3)有通讯自由(4)免纳关税;(5)人员有行动和旅行的自由
19、简述爱猫扑.爱生活律地位
答:
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架的宽度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超过连接2500公尺深度各点的等深线100海里。
大陆架属于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但它不属于国家领土。
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1)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且这种权利是专属的;
(2)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3)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4)沿海国对大陆架权利的行使绝对不得对航行和本公约规定的其它国家的权利和自由有所侵害,或造成不当的干扰;
(5)所有国家在大陆架上都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20、简述领海的法律地位
答:
(1)领海是沿着国家的海岸或内水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2分)
(2)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受国家主权的支配。
国家对领海的主权就是领海主权(2分)。
根据国际法,这种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1分)。
沿海国在领海享有属地最高权,领海内的一切人和事物均受沿海国管辖。
(1分)沿海国对领海内一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享有专属权;沿海国享有沿海航运的专属权利,沿海国有权制定和颁布有关领海的法律和规章等。
(3分)
(3)沿海国的领海主权受外国船舶无害通过权的限制。
对元害通过权的含义进行解释。
(3分)
(4)沿海国对元害通过的商船上的犯罪行为不行使管辖权,但有例外,把4种例外情形列举出来。
(2分)
21、简述毗连区的法律地位
答:
A、沿海国可在毗连区内行使对海关、财政、或卫生事项的管制权。
B、沿海国在毗连区的管制权包括:
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
22、简述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管辖权的确定
答:
(1)航空登记国的管辖权(1分)
(2)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人犯仍在航空器内,则航空器降落地国有管辖权(1分)
(3)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1分)
(4)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发生犯罪或针对该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1分)
(5)罪犯发现地国有管辖权(1分)
(6)不排斥本国法的其他管辖权(1分)
23、简述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
答:
(1)外交领事关系的断绝。
(2)条约关系发生变化。
(3)断绝通商往来。
(4)对敌产的影响。
(5)对敌国公民的影响。
(6)关于敌性的确定。
24、简述战争结束的法律后果
答:
战争结束后,二国恢复正常的国际关系。
一般都恢复外交和领事关系,恢复经济贸易往来,同时使一些因战争停止实施的条约恢复效力。
三、论述题
1.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
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
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独立权。
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物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
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的权利。
(3)自卫权。
即有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和协助他国防卫武力攻击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