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944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62.docx

30分钟单元限时练62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30分钟单元限时练

第六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起步

(3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

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与识记能力。

观察图片可看出是折断的烟枪,由此可联想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告诫人们远离毒品。

2.马克思说:

“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

”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对条约内容的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中“禁止毒品”明显是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C、D都为《辛丑条约》内容,故选A。

3.(2015·黄冈模拟)陈旭麓先生评价鸦片战争时这样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从古代过渡到了近代

C.中国是被迫走进近代历史的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链接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把古老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漩涡,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故本题选D。

4.(2015·怀化学业考)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关条约》,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割台湾”。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

5.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

“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B、C都属于列强的掠夺和破坏。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是列强对中国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掠夺,但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建设和发展。

6.(2015·宜兴模拟)“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

A.宝山战役B.平壤战役

C.黄海大战D.台儿庄战役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邓世昌”,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重创日舰,壮烈牺牲。

故选C。

7.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  )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00年”可判断为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8.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  )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辛丑条约》规定: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9.

右边文字为李明同学关于《辛丑条约》影响所做的课堂笔记。

如对其进一步充实,最合适的应是 

(  )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选项A是对《南京条约》的评价。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中日甲午海战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

【拓展延伸】如何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从经济上来讲,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近10亿两白银,这就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总收入。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所以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在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

这是侵略者通过索赔来惩罚、污辱所有的中国人。

赔款又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从政治上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从外交上看,“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从此,“使馆界”成了“国中之国”,各国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4)从军事上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就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2015·东莞樟木头中学一模)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南京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题干展现的历程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

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

故选A。

12.武汉人说:

“张之洞对武汉的贡献很大,武汉人应该记住他。

”张之洞留给武汉人的遗产应是 (  )

A.汉阳铁厂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D.京张铁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B、C为李鸿章创办,D设计建造者是詹天佑。

13.“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

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材料来自 (  )

A.康有为的上书B.曾国藩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D.陈独秀的文章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实际运用材料的能力。

本题解题关键是先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皇上”“变法”“诏定国是”“除旧布新”,据此可知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故选A。

14.(2015·宜春模拟)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  )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戊戌变法使“人们……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体现了戊戌变法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

15.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

A.林则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

【解析】选C。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6.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

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  )

A.新中国成立B.国民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获得解放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7.“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事件 (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中的诗歌反映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8.(2015·宿迁模拟)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批判专制迷信,直捣旧道德,洗刷国民落后意识;宣传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学,开启社会进步潮流。

”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批判专制迷信”“直捣旧道德”“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学”,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故选D。

19.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①是洋务运动的口号,②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③是辛亥革命的口号,④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①④③②。

20.专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邵林同学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作为一个学习专题。

这个专题的名称应该定为中国 

(  )

A.人民的抗争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中国近代化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呈现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由表及里、层层发展的过程。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2分)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取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

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2分)

材料四 恩格斯说:

“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4)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

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2分)

材料五 右图

(5)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判断它的含义是什么。

(2分)

材料六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备注:

庚子是指1900年)

(6)瓦德西在哪一事件中来到中国?

他的话反映了列强对哪里的抢劫?

(2分)

(7)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图、文、表史料,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南京条约》的签订,致使英国资产阶级想到与中国的开放贸易像发了疯似的,据此判断其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据此分析回答第

(1)题。

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及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的激增回答第

(2)题。

根据材料三的图片链接所学直接回答第(3)题。

根据材料四的描述链接所学可知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据此回答第(4)题。

根据材料五漫画中的“CHINA”及着装各异的列强各国,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据此回答第(5)题。

根据材料六的出处“庚子”“1900年”判断瓦德西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来到中国,据此链接此次战争的影响回答第(6)(7)题。

答案:

(1)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4)俄国。

150多万平方千米。

(5)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北京。

(7)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

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

图二中双方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

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

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论: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任选一方面予以说明。

(2分)

【解析】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结合历史材料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1)题根据识记作答。

(2)题抓住材料二信息“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和“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胜败原因。

注意把握同样是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结果。

第(3)题是一道选做题,政治角度来说,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如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谈起。

经济角度来说,由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联系到张謇实业救国,也可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答案:

(1)邓世昌;《马关条约》。

(2)中国:

封建制度的腐朽;日本:

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相似即可)

(3)政治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觉醒,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经济上提倡“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国家富强。

如张謇等人的行为。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了京城和各省。

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请列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并加以说明。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

(1)题根据材料中的“轮船电报”“军器机事”“炮弹”,反映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使清政府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2)题结合李鸿章等洋务派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的创办等方面回答。

第(3)题抓住时间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探索史实回答。

答案:

(1)西方的先进技术。

(2)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同时兴办了新式民用工业。

(3)1898年的戊戌变法,提出在政治上也要学习西方;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任答两项即可)

24.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全球通史》

材料一

(1)根据[背景链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

列举两例中国人民在上述战争中反抗列强侵略的史实。

(5分)

(2)材料一中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

图1、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3分)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

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4分)

(4)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举两例)(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1)题根据[背景链接]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战争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

(2)题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说明,可知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口号分别是自强和求富。

根据关键信息“康有为”“孙中山”可知与之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4)题。

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关天培抗击英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邓世昌黄海抗日等。

(答对两点即可)

(2)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3)戊戌变法。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4)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