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145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公共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政府公共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政府公共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政府公共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政府公共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公共关系.docx

《政府公共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公共关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公共关系.docx

政府公共关系

6208政府公共关系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良好与否取决于(B)。

A.公众B.社会组织C.社会环境D.大众传播媒介

2.(A)是公共关系的生命所在,是建立友好关系的保证。

A.真诚B.形象C.效益D.传播

3.公共关系以(A)为手段这一特征,使其与生产活动、销售活动、财务活动等其他管理活动区分开来。

A.沟通B.技术C.行政D.法律

4.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是(C)。

A.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B.建立和维护政府高大形象

C.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D.为政府公务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5.政府的(A)决定了政府公共关系必须有更高的自觉性。

A.主体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B.公众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C.目标具有社会性和非赢利性D.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6.当政府处于顺利发展时,宣传的侧重点在于保持和维护对政府有利的(A)。

A.舆论环境B.美好形象C.社会效益D.机关和部门

7.树立政府部门的组织形象首先要(B)。

A.了解公众B.准确定位C.做好传媒工作D.低调

8.古代社会的公共关系实际上主要表现为(A)。

A.政府公共关系B.行业公共关系C.军队公共关系D.外交公共关系

9.1903年,(B)创办的宣传顾问事务处,为今天的公共关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巴纳姆B.艾维·李C.爱德华·伯尼斯D.乔治派克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B)的带动下,公共关系在欧洲迅速发展。

A.英国B.美国C.日本D.中国

11.我国传统的“民为本”人文思想、“和为贵”人际关系原则等是政府公共关系的(C)。

A.理论特色B.职能特色C.文化特色D.素质特色

12.与政府联系最频繁、关系最密切,对政府机构的生存、发展、信誉和成败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公众属于(B)。

A.顺意公众B.重要公众C.次要公众D.独立公众

13.由于政府的行为,事实上已与政府面临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但本身并未意识到的公众称为(B)。

A.非公众B.潜在公众C.知晓公众D.行动公众

14.根据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赌金持有人”属于(B)。

A.首要公众B.积极公众C.消极公众D.独立公众

15.传播的目的性和可控性明确是(C)的特点。

A.自身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16.声势小是(B)的弱点。

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

17.制作和保存成本较高是(D)的弱点。

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

18.互动性强是(D)的优势。

A.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

19.认知不当、情感失控导致的传播障碍属于(D)。

A.语言障碍B.观念障碍C.舆论障碍D.心理障碍

20.通过非正式渠道流传的无事实根据的消息称为(C)。

A.传言B.小道消息C.谣言D.传说

21.传播者要取信于公众,最根本的一点就(B)。

A.权威性要强B.动机要纯正C.有专业知识D.理解力要强

22.当政府形象受损害时,应采取(D)公关模式。

A.宣传性B.服务性C.征询性D.矫正性

23.政府公关评估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C)。

A.调查报告B.公众研究报告C.总结报告D.评估记录资料

24.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公众的不正确的判断和有失公允的评价被称为(C)。

A.有利舆论B.不利舆论C.舆论偏见D.群体舆论

25.和谐的上下级关系首先建立在(B)的基础之上。

A.坚持党性原则B.诚实守信C.勤奋务实D.发扬民主

26.同级部门之间的沟通既包括工作目标的沟通,也包括(A)的沟通。

A.思想情感B.工作内容C.工作方法D.工作效果

27.政府体系中通过传递信息而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A)。

A.政府内部沟通B.政府外部沟通C.政府行政管理D.政府对外宣传

28.组织内部开展公关活动时,首要的任务就是造就和培养(D)。

A.组织结构B.组织系统C.组织作风D.共同价值观念

29.从内部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政府内部是否运转正常,关键在于()。

A.领导是否廉洁公正

B.政府与个人目标是否一致,内部人群关系是否融洽

C.政府内部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D.政府意志是否得到实现

30.在政府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层次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活动称为(A)。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单向沟通D.双向沟通

31.沟通效果比较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内部公共关系工作保持权威性是(A)的优点。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横向沟通D.纵向沟通

32.政府内部公务人员的真实思想和动机往往得在(B)中表露出来的。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横向沟通D.纵向沟通

33.沟通方便、直接明了、信息沟通速度快是(B)的优点。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横向沟通D.纵向沟通

34.难以控制,信息内容容易扭曲失真,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政府内部人心的稳定和政府的凝聚力是(B)的缺点。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横向沟通D.纵向沟通

35.比较灵活自由,接受者有表达自己观点、建议的机会,有利于双方互相理解,形成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D)的优点。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单向沟通D.双向沟通

36.“可以使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了解,克服本位主义倾向,培养整体观点和团结协作精神”是(C)的优点。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横向沟通D.纵向沟通

37.个人的性格差别引起的信息沟通障碍是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B)障碍。

A.环境B.主观C.客观D.方式

38.使用方言土语造成信息沟通障碍是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D)障碍。

A.环境B.主观C.客观D.方式

39.人们对行政事务、行政现象的评价和看法称作(B)。

A.行政信念B.行政价值C.行政意识D.行政原则

40.人们在行政活动中所要遵循的方法和准则称为(D)。

A.行政信念B.行政价值C.行政意识D.行政原则

41.行政主要是为满足社会需要,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一支力量,这是(C)文化的主要标志。

A.统治型行政B.管理型行政C.服务型行政D.协调型行政

42.作为政府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集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产生从众行为。

这就是行政文化的(B)功能。

A.导向B.规范C.凝聚D.激励

43.众人对某人、某事、某物的议论或看法称之为(B)。

A.文化B.舆论C.流言D.传说

44.社会舆论的对象是(B)。

A.社会公众B.公众所关注的事物或问题C.社会组织D.政府

45.社会上不同阶级、不同集团、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对某些社会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舆论称为(B)。

A.阶级舆论B.公共舆论C.群体舆论D.一般舆论

46.公众在对政府加以综合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政府的整体印象和基本评价称为(B)。

A.社会组织形象B.行政组织形象C.经济组织形象D.文化组织形象

47.不同的人对行政组织形象的感知不同,这表明行政组织形象具有(C)。

A.客观性B.动态性C.主观性D.综合性

48.公众对行政组织形象的感知和形成,并非基于一时、一事、一人而产生,而是由于对与政府有关的人、事、物的长期感知及综合体会才形成的,这表明行政组织形象具有(D)。

A.客观性B.动态性C.主观性D.综合性

49.作为政府的代表或发言人在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在电视传媒上的形象称为(C)。

A.政府政策形象B.政府环境形象C.政府传媒形象D.政府公务形象

50.行政组织形象的核心内容是(B)的整体形象。

A.政府环境B.公务员C.政府标识D.政府信念

51.政府为了达到预定的公共关系目标,通过传播政府机构的有关信息,以影响公众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活动称为政府公共关系的(A)。

A.新闻宣传B.人际交往C.公关广告D.公关演讲

52.政府公共关系人员为了达到宣传政府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而精心策划能达到新闻媒介关注并为之传播的真实事件称为(A)。

A.策划新闻事件B.突发事件C.危机公关D.危机事件

53.新闻正文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一般称作(B)。

A.标题B.导语C.主体D.背景

54.政府设立专门发布新闻的机构和专门发布新闻的官员,前者称新闻局、处等,后者一般称为(B)。

A.会议主持人B.新闻发言人C.消息灵通人士D.记者

55.新闻发布会是否有必要召开,关键取决于(A)。

A.新闻价值B.记者C.发言人D.主持人

56.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是一种职业交往,带有显著的(A)。

A.职业性B.参与性C.灵活性D.持久性

57.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首要功能是(B)。

A.感情交流B.传递信息C.调节行为D.改变自己

58.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原则是(A)。

A.公众至上原则B.平等互惠原则C.忠诚信用原则D.宽容待人原则

59.与一般广告的对象不同,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对象是国际、国内的(B)。

A.政府领导B.社会各界公众C.名流D.政府内部公务员

60.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首要的一环就是(C)。

A.成立应急委员会B.制定应急方案C.控制事态发展D.调查事情经过

61.所谓公共关系状态就是社会组织在(B)心目中的形象的总和。

A.政府B.公众C.员工D.大众传播媒介

62.公共关系以(D)为目标。

A.真诚B.形象C.效益D.美誉

63.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和(A)决定了政府公共关系必须有更高的自觉性。

A.权威性B.广泛性C.复杂性D.社会性

64.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具有广泛性和(C)。

A.权威性B.广泛性C.复杂性D.社会性

65.政府公共关系注重群体,侧重于个体的(B)研究。

A.个性B。

共性C。

差异D。

相近

66.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明政府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在(B)上不同。

A.产生的条件B.动机C.内容D.效果

67.协调政府内部关系包括协调(B)和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内部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A.内部领导者B.中层管理者C.公共关系人员D.外聘员工

68.在西方,萌芽时间的公共关系产生于(B)。

A.古罗马B.古希腊C.古印度D.古英国

69.公共关系产生的背景是(B)。

A.报刊宣传运动B.扒粪运动C.便士报运动D.战时宣传运动

70.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C)是传统的“民为本”人文思想、“和为贵”人际关系原则等。

A.理论特色B.职能特色C.文化特色D.素质特色

71.(B)公众是与政府联系最频繁、关系最密切,对政府机构的生存、发展、信誉和成败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公众。

A.顺意公众B.重要公众C.次要公众D.独立公众

72.电子政务是利用(D)的优势进行的。

A.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

73.(D)导致认知不当、情感失控等传播障碍。

A.语言障碍B.观念障碍C.舆论障碍D.心理障碍

74.传播的(C)环境是指接受信息者的心理状态。

A.物质B.社会C.心理D.时间

75.(C)即通过非正式渠道流传的无事实根据的消息。

A.传言B.小道消息C.谣言D.传说

76.(D)公关模式是当政府形象受损害时应采取的公关模式。

A.宣传性B.服务性C.征询性D.矫正性

77.只有建立在(B)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A.坚持党性原则B.诚实守信C.勤奋务实D.发扬民主

78.政府公共关系深层次的目的是(C)。

A.引起公众的注意B.诱发公众的兴趣

C.得到公众的肯定态度D.促进公众的支持行动

79.(A)沟通是指在政府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层次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活动。

A.正式B.非正式C.单向D.双向

80.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D)障碍是使用方言土语造成信息沟通障碍。

A.环境B.主观C.客观D.方式

81.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根本原则是(B)。

A.系统性原则B.群众路线原则C.真实性原则D.求实效原则

82.(B)的英文名称为PublicOpinionPoll,这种方法在政府公共关系评估中运用较为普遍。

A.公众意见征询法B.民意测验法C.实验法D.组织活动记录法

83.(A)原则是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原则。

A.公众至上B.平等互惠C.忠诚信用D.宽容待人

84.行政文化的(B)是指作为政府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集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产生从众行为。

A.导向功能B.规范功能C.凝聚功能D.激励功能

85.(B)就是社会上不同阶级、不同集团、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对某些社会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舆论。

A.阶级舆论B.公共舆论C.群体舆论D.一般舆论

86.(B)是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首要功能。

A.感情交流B.传递信息C.调节行为D.改变自己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ABCD)。

A.以美誉为目标B.以真诚为信条C.以互惠为原则D.以沟通为手段E.以评估为评价方式

2.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管理的区别表现在二者的(ABC)不同。

A.对象B.活动范围C.手段D.目标E.后果

3.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中所收集的信息主要有(ABCE)。

A.政策形象、管理水平信息B.领导者形象信息C.机构设置和办事效率信息

D.政府管理范围信息E.有关政府的其他信息

4.政府公关人员提供咨询建议主要有包括(ABC)等内容。

A.政府形象咨询B.公众心理咨询C.领导决策咨询D.公众构成咨询E.大众传播咨询

5.“二战”后,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技术和手段日趋先进B.机构和人员日趋专门化和职业化

C.公共关系开始进入政府的高级决策层D.政府公共关系成为各级政府当局的日常工作

E.出现了国际化趋势

6.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BCD)。

A.政府公共关系发展不平衡,水平比较低B.公众对象分析选择失偏

C.传播沟通体制动作存在障碍D.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透明度不高E.政府不想通过公共关系树立形象

7.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机构肩负的重要职责主要有(ABCDE)。

A.决策参谋B.协调关系C.收集情报D.宣传教育E.专业制作

8.以下是政府公共关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的有(BCD)。

A.协调本公共关系机构内外的各种关系,领导全体工作人员有序和有效地开展工作

B.撰写和编辑有关公共关系方面的文件和宣传材料

C.对政府的有关公共关系政策和活动提出建设性建议

D.培训公共关系人员,指导其工作

E.从事各种文书和档案工作

9.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ABCD)

A.较高的政策水平B.丰富的知识素养C.完善的个性D.精巧熟练的技能E.健康的体魄

10.我国政府官员公共关系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ABC)。

A.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意识

B.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C.缺乏协调意识D.年龄较大E.没有专业公关常识

11.政府公众的复杂性表现在(AB)。

A.数量巨大B.结构复杂C.利益多维D.变动频繁E.态度不同

12.下列属于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劝导性内容的信息是(CDE)。

A.动态消息B.专题报道C.社论D.评论E.倡议书

13.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是(ABC)。

A.传播迅速B.阅读率高C.便于保存和查找D.针对性强E.娱乐性强

14.受众相同的基本需求有(ABCD)。

A.获得与自己生活、生存相关的信息B.获得文化娱乐需求的信息

C.提供社会服务的需求信息D.获得求知需求的信息E.满足心理需求

15.影响传播效果的受众因素主要有(ABCD)。

A.预存立场B.团体规范C.亲身影响D.个人特性E.个人品格

16.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主要有(ABCDE)。

A.真实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群众路线原则D.经济效益原则E.讲求时效原则

17.公关效果评估的内容主要有(ABCD)。

A.组织形象目标效果评估B.领导形象目标效果评估C.职工形象目标效果评估

D.环境形象目标效果评估E.公关手段目标效果评估

18.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客观障碍主要有(ABC)。

A.距离感造成的障碍B.组织机构造成的障碍C.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障碍

D.渠道选择不当造成的障碍E.公众个性因素造成的障碍

19.行政文化具有(ABCD)四大功能。

A.导向B.规范C.凝聚D.激励E.交流

20.社会舆论从范围上看,可以分为(ABC)。

A.公共舆论B.阶级舆论C.群体舆论D.角色舆论E.公正舆论

21.公众舆论具有(ABCE)四项基本功能。

A.预警社会状况B.制约权力行使C.维护社会稳定D.调节社会氛围E.促进人民参政议政

22.决定行政组织形象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价值观B.政策C.信誉D.公正性E.廉洁程度

23.公务员形象管理应注意(ACD)三个方面。

A.加强培训B.满足需要C.落实行为规范D.加强勤政廉政建设E.不轻易接受记者采访

24.政府危机的预防主要包括内容有(ABCD)。

A.要树立危机意识B.要对危机进行预测和监控C.制定政府反危机战略规划

D.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制E.强化领导者个人权威

25.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BC)。

A.自然的原因B.政治的原因C.管理的原因D.社会的原因E.舆论的原因

26.政府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关系性质不同B.关系产生的条件不同C.关系的主客体不同

D.关系的内容和程度不同E.关系的方式不同

27.《有效的公共关系》的作者是(AB)。

A.卡特利普B.森特C.伯尼斯D.巴纳姆E.杰克逊

28.我国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问题有(ABCD)。

A.发展不同衡,水平较低B.公众对象分析选择失偏

C.传播沟通体制动作存在障碍D.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透明度不高

29.建设中国特色政府公关的途径主要有(ABCD)。

A.体现中国国情B.强化公共关系意识C.继承传统文化D.借鉴传统文化

30.受众相同的基本需要有(ABCD)。

A.获得与自己生活、生存相关的信息B.获得文化娱乐的需要信息

C.提供社会服务的需求信息D.获得求知需求的信息

31.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作用主要有(ABCD)。

A.调查民意,制定政策B.沟通公众,改善工作

C.监视环境,调整政策D.整理信息,积累资料

32.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主要有(ABCD)。

A.资料审查B.资料简录C.资料分类D.资料分析

33.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有(ABC)。

A.公众导向原则B.与政府目标相一致原则C.创新求异原则D.形象美化原则

34.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有(ABCD)

A.较高的政策水平B.丰富的知识素养C.完善的个性

D.精巧熟练的技能E.健康的体魄

35.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类型主要有(ABCD)。

A.日常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评估B.专项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评估

C.年度政府公共关系效果评估D.长期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评估

36.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主要有(ABC)。

A.造就政府公务人员的价值观念B.协调和改善政府内部的人群关系

C.培养政府内部的家庭式氛围D.加强内部与外部公众的沟通

37.行政文化的功能主要有(ABCD)。

A.导向功能B.规范功能C.凝聚功能D.激励功能

38.对于政府而言,公众舆论的基本功能主要有(ABCD)。

A.预警社会状况B.制约权力行使C.维护社会稳定D.促进人民参政议政

39.决定政府形象的因素主要有(ABCD)。

A.价值观B.政策C.信誉D.公正性

40.政府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BC)。

A.明确宣传意图B.熟悉宣传对象C.了解宣传途径D.注重宣传效果

三、判断题

1.政府公共关系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公关活动时就是和人在打交道,因此,政府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本质上没有区别。

(×)

2.政府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的对象是一致的。

(×)

3.政府知名度大小、形象的好坏,与政府领导者的形象没有关系。

(×)

4.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物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著作《有效公共关系》。

(√)

5.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是由企业界率先起步的。

(√)

6.为了保持政府的美好形象,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有时可以操控新闻媒介。

(×)

7.一个好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者可以不是领导人,但必须有领导人的魄力和组织能力。

(√)

8.对于政府而言,“群众”就是“公众”。

(×)

9.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就是政府的宣传工作。

(×)

10.看报的实际人数往往大大超过报纸的发行数。

(√)

11.如果传播的信息不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

12.政府公共关系只要公关人员做好就行,与其他政府公务员无关。

(×)

13.政府内部开展公共关系最好的沟通方式是正式沟通。

(×)

14.公共关系注重双向沟通,因此,在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活动中,不能使用单向沟通。

(×)

15.社会舆论的主体是政府。

(×)

16.划分有利舆论和不利舆论的目的是对公众开展教育、引导和改造性的公共关系工作。

(×)

17.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只要做好宣传,就一定能够形成有利于政府的舆论。

(×)

18.政府公务员做好传媒亮相前的各项准备有利于政府形象塑造。

(√)

19.只要政府上网,就一定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

(×)

20.策划新闻事件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

(×)

21.政府新闻宣传可以随时进行,不用选择时机。

(×)

22.对于政府不利的采访,政府可以拒绝接受。

(×)

23.只有企业才做广告,政府不需要做广告。

(×)

24.为了增强政府组织的透明度,所有的政府机构都应随时开放供人参观。

(×)

25.政府领导演讲就是做专题报告。

(×)

26.政府公共关系和其它组织公共关系都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本质上没有区别。

(×)

27.对于政府而言,公众就是群众。

(×)

28.政府领导者也是公务员,没必要单独收集领导者的形象信息。

(×)

29.1952年,伯尼斯和卡特利普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著作《有效公共关系》。

(×)

30.2006年末,公共关系作为独立的专业学科正式纳入到公务员系列培训。

(×)

31.政府公共关系专业技术人员是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基础力量。

(×)

32.看杂志的实际人数往往大大超过杂志的发行数。

(√)

33.积极公众可根据其积极程度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卷入问题程度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

34.讲真话才能处理好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

35.社会环境调查一般包括痛苦、不安、贫富、腐败四个指数体系。

(√)

36.行政文化对规范行政组织,教育、引导行政人员对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起重要作用。

(√)

37.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

政府不干预企业的正当经营,也不包企业的亏损。

(√)

38.因为政府公共关系就是做舆论的工作,因此,不需要舆论监督。

(×)

39.政府公务员形象传媒形象的好坏影响了他所代表的行政组织形象的好坏。

(√)

四、名词解释

1、政府公共关系P6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