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094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0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docx

杨宗仁三个阶段笔记合集

杨宗仁第一阶段讲座

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

一、前言

第一天主要是对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做一个介绍:

兴趣、注意,对人的交往、语言互动。

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处处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这样在社会就可以立足。

前两个礼拜有个自闭症的成人来找我,在香港读了一个学位,在台湾一直没找到工作,去联华科技公司应征,做了性向测验,发现喜欢单打独斗,不喜欢团体合作,因此被拒绝录用。

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尽量帮忙别人,你让别人成功,你自己就能成功。

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做家事,你让他被别人利用,能够被别人利用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帮老师跑腿。

现在的研究证明:

非常小的孩子,就乐于帮助别人。

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方面就有困难。

举手之劳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喜欢他。

我们得注意不是我们帮他做事情。

应该在幼儿园让他帮其他小朋友发快餐盒、作业,这个过程还可以去认识同学。

我们有些小朋友不认识人家的脸孔、姓名,发作业的时候可以把人名和脸孔联系在一起。

总之一句话,让孩子多做事,多帮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学会种种社交技能。

在家里面我的第三个孩子喜欢帮别人跑腿,我就特别喜欢他。

我老婆老大和老二都叫不动。

在这个团体里是否受到别人喜欢,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别人有帮助,很多事情是举手之劳。

这个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最终是要更加有机会交流和互动,交流的内容不重要,这个过程重要。

你不能逼小孩和别人交流,只能营造氛围,强迫游戏就不是一个游戏了,变成工作了,要循循善诱,要有耐心,你在中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一步是和你的互动。

如果这个都不行,去机构和早教都没有用。

第二步才是加入1个两个小朋友,慢慢增加。

这个是大原则。

技巧很多,9天都讲不完,需要你自己看书,看视频。

重要的我在这三天多讲。

----------------------------------------------------------------------------------------------

二、自闭症参考书目:

红色部分为推荐书籍,可以上淘宝网去买:

自闭症参考书目

杨宗仁整理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tw(人幼工作室)

有打星号者可以优先阅读

1.*杨蒉芬(2005):

自闭症学生之教育。

台北:

心理出版社。

2.黄金源编(2008)。

自闭症学生的疗育策略。

台北:

心理出版社。

3.*杨宗仁、张雯婷、江家荣译(2003):

自闭症者家长实战手册。

台北:

心理。

4.*杨宗仁译(2004):

亚斯伯格症学生实用教学策略:

教师指南。

台北:

心理。

5.*杨宗仁、张雯婷、杨丽娟译(2005):

亚斯伯格症学生-教育人员与家长指南。

台北:

心理。

(RichardSimpson&SmithMyles)

6.杨宗仁、王盈璎、杨丽娟译(2010):

做、看、听、说。

台北:

心理出版社。

7.杨宗仁、李惠蔺(2009):

结构化教学在普通班的应用。

台北:

心理。

8.*杨宗仁总校阅(2010)。

游戏融合与自闭症。

台北:

华腾文化。

9.东尼‧艾伍德(2009)。

亚斯伯格症进阶完整版《写给家长、患者和专业人员的完全手册》。

台北:

智园出版社。

10.*欧阳佩婷、何修瑜译(2005)。

解开人际关系之谜:

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启动社交与情绪成长的革命性疗法。

台北:

智园出版社。

(S.Gutstein)

11.*林嘉伦译(2005)。

儿童人际发展活动手册:

以游戏带动亚斯伯格症/自闭症/PDD及NLD孩童的社交与情绪成长。

台北:

智园出版社。

12.黄嫈珺译(2007)。

人际发展活动手册-少年、青少年与成人版。

台北:

智园出版社。

13.刘琼瑛译(2007)。

自闭症教养宝典。

台北:

智园出版社。

14.刘琼瑛译(2007)。

特殊儿教养宝典(上/下)。

台北:

智园出版社。

15.何佳芬译(2008)。

家里就是一所学校:

自力教养自闭儿实用指南。

台北:

智园出版社。

16.*陈景亭译(民84):

雨中起舞。

台北市:

宇宙光。

17.*史帝芬.萧尔(2008)。

破墙而出:

我与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共处的日子。

心灵工坊出版。

18.*应小端译(1999):

星星的孩子。

台北市:

天下文化。

19.*袁宗芝:

大手牵小手-我和我的自闭症儿小宜。

张老师出版。

20.*陈雅竹译(2004)。

彩影与蝙蝠:

走入自闭儿安瑟的世界。

台北:

宇宙光。

21.*吕政达(2005)。

与海豚交谈的男孩。

台北:

九歌。

22.*肯尼斯.霍尔(2007)。

星星小王子:

来自亚斯伯格宇宙的小孩。

台北:

久周文化出版社。

168

23.*伊丽莎白.穆恩(2005)。

黑暗的速度-自闭症者单纯奥妙的内在宇宙。

台北:

小知堂。

24.许晋福译(2007).非关对错:

一段关于爱与自闭症的无声之旅。

台北:

久周文化出版社。

210

25.赵永芬译(1996):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第六章:

「孤绝的天才」;第七章: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

26.孙秀惠译(1996):

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第二十三章:

「数字天才」宝一对;第二十四章:

「自闭画家的心路历程」)。

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

27.宋芳绮,谢瑷竹(1997):

天才自闭儿。

台北:

远流。

28.许静婕译(2005)。

玩出优秀,玩出健康《115个促进感觉统合的简单游戏》。

台北:

久周文化出版社。

每本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本书是实用为主,针对一些休闲活动和语言沟通,收集360个家长和老师解决了行为问题语言问题社会沟通问题的实例。

上厕所、不吃饭、不停问问题都是如何解决的。

第二本书AS学生为什么会自言自语,怎么解决,每天问多遍的同样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他问你的时候你可以问他答案是什么,或者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他自己去看,写三张贴纸,问一次贴一张,问第四次没有贴纸就不能再问了。

第三本书给普通班的老师和家长看的,以后就读普通幼儿园小学发生什么样的困难,怎么去处理。

能力比较好的儿童,现在都说是AS。

理论上比较难区分。

第四本是自闭症的概论书籍。

第五本是解开人际之谜的理论书籍。

第六本和第七本是教学手册。

可以参考,但是不适合硬套。

第八本是自闭症学生的疗育手册。

第九本是我们三个人翻译的,对于沟通,对于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有详细说明。

第十本是结构化教学,也适合高功能、AS的孩子。

第十一本是游戏融合与自闭症。

老师带动的技巧这这里会讲。

第十二本对高功能和AS有深入的描写。

他们有什么特征、想法解读、心智如何,有什么策略?

能力不错智商高的孩子需要看。

第十三本针对自闭儿的介入。

第十四本比较厚,上下两册。

地板时光我觉得是可行的,长久来说比较持续,但是要学会教学比较难。

是完全的极端的发展学派的应用,是没有招式的,和张无忌的套路。

同样的,地板时侯就是随瞬而转,我们基本就是依照发展学派的精神,融合各种技术,用行为学派里的增强、作业分析、功能分析、正向行为的支持,结合视觉提示、结构化教学等发展出来的PCI。

第十五本说家中就是最好的教学场所。

你们要能够仿效这种精神,把家庭变成学校,但是不要变成炼狱。

不要说“开始上课!

眼睛看老师,手摆好!

”要轻松。

第十六本你看了之后就知道别的家长怎么做的,孩子怎么走出来的。

其他不一一详述了。

看书很重要。

虽然是繁体字的书,但是各位至少要看一本吧。

----------------------------------------------------------------------------------------------

三、PPT取得注意力的几个方法

●参与他,模仿他

●看儿童注意力所在的地方,予以说明

●进行儿童有兴趣的肢体动作游戏

●夸张的表情与动作

●声光玩具

●进行儿童有兴趣的各种活动

让孩子笑非常重要,天天都要笑。

有种瑜伽叫“笑瑜迦”,通过笑来改善生活。

视频一:

让哥哥去引导自闭症弟弟笑,只要弟弟能笑,他就可以得到奖品。

扑腾、挠痒痒、对着脸笑就让弟弟笑了。

通过做一阵子,弟弟能够对人产生兴趣。

第一步就是对人产生兴趣。

要了解人、要能够改变人。

怎么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提升。

视频二:

妈妈和孩子互动,轮流骑大马等等

手势动作的理解、交流和沟通。

在骑大马的过程中,知道双手双脚夹紧,也起到感统的训练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学习的更多,游戏中智商、社交都能提高,能提高10分左右。

昨天视频中3岁半的孩子经过游戏,智商从95提高到135。

尽量别让孩子看电视,会变笨。

晚一点接触电脑。

我家9年都没有看电视了。

我小孩子在小学完全没有看过电视节目,非常聪明。

他妈妈表情一直是轻松严肃是笑的,轻松愉快的,才能真正诱发他们对你的兴趣和游戏的兴趣。

早期是完全不理他妈妈的,现在和他妈妈很黏。

他妈妈一给他戴帽子,他就知道要趴下轮到他了。

视频中的孩子当时3岁半,有口语,和别人有交流。

视频中模仿介入妈妈的访谈经验:

四岁半才读幼儿园,为什么不建议他早去呢?

一个是说话不清楚,会有挫折感。

问他妈妈:

“为什么我都没有朋友。

”他很有自觉感,能力很强。

很典型的自闭症,走进了,看一分钟就能判断出来。

RDI分为6集,24阶段。

但是RDI的问题是教孩子不太可能按那个活动教,都是临时起义的,没有办法按设计好的进行,当场看适合什么样的活动就玩起来。

有些人的问题是那些活动不但孩子不喜欢,还会哭闹,那些活动就有问题。

最好很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的活动中。

妈妈的心态调整很重要。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孩子的方式去运行,以没有压力的方式介入。

没有压力不代表没有规矩。

有些小孩子喜欢开关,一开,妈妈就做一个动作,这个孩子疯狂地开关,妈妈就不停做动作,通过这个和孩子互动起来。

这个小孩子很喜欢看旋转的马桶、水、洗澡水,怎么利用这个兴趣呢?

买一些塑料的玩具,轻轻放在里面,他会看水,玩具,对玩具产生了兴趣,然后把玩具放高,妈妈去指,孩子就看,当时还只会摇头,看到喜欢的玩具就停,等他看妈妈的时候再把玩具放进去。

流水—玩具—妈妈,绕了一个圈让孩子注意到了妈妈。

很多AS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征:

有知识有学识,就是没有常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知人情世故。

知人知面不知心,知理知法不知情。

常识怎么来,来自于生活经验。

在广州一个孩子,小学5年级,我和她妈妈他一起吃去早茶,吃完买单,让这个孩子去买单。

这孩子把账单对着送菜的窗户直接丢出去。

后来带他出去去找服务员,结果他看到一个老人就把账单塞给人家,不知道什么是服务员。

另一个孩子也是不认识服务员,服务员就在旁边不认识。

昨天视频中的女孩英文很好,但是她看不懂手势。

常识无穷无尽。

在台湾,红灯亮,行人会停。

在大陆,红灯亮,行人不一定会停。

这个就是常识。

AS的孩子半夜看红灯也拉住爸妈不让走。

第二阶段可以训练聊天,训练聊天的技巧,但是没有办法训练聊天的内容。

各位不要以为逛菜市场、买水果、逛街没有意义。

不要整天关在机构里面从早上到晚,没有天日,唯一常识是我在一间小房间里过了一辈子。

有些家长元旦还加课,不让他出去玩,小孩子就过着悲惨的人生。

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是旁白,让他关注到身边的人在做什么。

后来语言好,旁白很重要,不停地输入,有一天就爆发。

旁白也是协助他明白这个世界的运作。

教小孩子两个方面最重要:

1有动机2理解。

有些孩子不想玩,有些家长看不开,说不行,就要逼他做这个游戏。

有动机他会想办法理解。

凡是学习性的东西,都不要强迫。

凡是规矩性的东西,都要坚持。

垃圾放垃圾桶里,大小便拉厕所等。

这是两个不同的态度。

第一步先做信任感和亲密感的建立。

二胎是是自闭症的几率是5-10%,比一般家庭高,但也不是很高。

视频三:

孩子1岁、2岁生日

我曾经发现一个7个月的孩子有自闭症,从肢体动作表情发现等。

但是认知能力如果强,就比较能够上手。

视频四:

孩子6岁半,向老师解释抢椅子的规则

你可以在北京报家长成长团体。

不要等,自己要先上手,我持续做居家介入,搜集视频,明年可以办一个介绍

----------------------------------------------------------------------------------------------

四、PPT社会性趋向的介入方式

•各种情感交流的游戏

•模仿儿童

•规律性感官社会性活动的中断

•各种简单的轮流活动(只要儿童参与其中即可)

•以上活动的类化(泛化)(包括人事时地物)

如果能够玩游戏,就不用模仿了,程度越好越不适合模仿,程度越差,越适合模仿。

视频五:

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老师在模仿他,他会看老师。

开始有笑容、互动,目光交流,自我刺激不明显了,感觉是在玩。

模仿他是让他注意你的一个方法。

对于中低功能孩子来说特别有效,不适合高功能的孩子。

你模仿高功能的孩子他会生气。

不信你去模仿你老公。

当高功能的孩子躺在地上打滚,家长模仿他,他就会停下来。

美国有个家长叫Coffman,发现孩子是重度的,一天模仿了12个小时,后来有互动,后来这个孩子上大学,后来成为机构的老师。

爸爸本身是一个导演,为了他把导演工作辞职了,拍摄孩子,并进行分析做什么孩子有反应。

国外发明一种用机器人模仿重度儿童。

现在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视频五:

通过模仿1、3、5岁孩子和其建立关系

平行游戏时常独处。

个案甲

平行游戏时常有许多自我刺激行为。

个案乙

平行游戏时遇挫折不能接受。

个案丙

模仿时,意识到被模仿后动作频率加快,看老师、拉妈妈加入、回头看老师。

诱发主动性和想象力。

推球找介入者,且出现新动作—点头。

理解怎么去提升,就在这个过程中提升。

不是所有东西都要教。

就是他们有在观察,有在动脑筋,最重要的是带活他们,盘活他们。

治本而不是治标。

常有人问自我刺激行为怎么处理,不用处理,你就和他们玩。

口语指令和互动的轮替。

互动、合作、轮流、等待。

从模仿中找到契机,并且要有变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替个案动作旁白,替外界变化做一解释。

节奏掌握很重要,时间和地点变化很重要。

视频六:

17、8岁没有口语的孩子老师模仿他。

最后会微笑,大龄重度青少年的社会性干预很困难,要让他们在居家自理、社区支持上下功夫。

模仿是对一般儿童效果最好,模仿他立刻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介入几秒钟就有反应。

笑容、一直在看你,这些都是社会性的标志。

自闭症孩子要比较长的等待时间。

重点是和孩子互动,让他开心让他笑最容易和他建立起亲密关系。

模仿对以下孩子效果最好:

1.口语表达能力不超过4岁孩子的水准,2.模仿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不用任何玩具,就两个人。

如果有玩具的时候,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玩具身上。

实在要用就用大球、大玩具。

3.时间上,孩子可能五分钟以后才有反应。

自然情境行为学派介入策略(Ingersoll&Schreibman,2006)

1.同步模仿(contingentimitation):

同步模仿儿童所有的玩玩具的动作,手势,与声音,以获得儿童的注意力(Harris,Handleman,&Fong,1987),可鼓励儿童对于被模仿有所回应(Klinger&Dawson,1992)

2.语言旁白(Linguisticmapping):

对于治疗师及儿童当下所做的事情,加以评论(Warren,1993),以提供适切的语言模范,并增进治疗师与儿童之间的对应

3.跟随儿童的脚步

4.增强儿童的回应性行为,包括眼神注视,微笑,互动等

5.肢体协助

进行时,要尽量地与儿童面对面,

五阶段的介入程序(循序渐进,由易而难)

一:

完全模仿儿童的动作,没有示范任何的新动作

二:

完全模仿儿童的动作,以相同玩具示范熟悉的动作

三:

完全模仿儿童,以相同玩具示范熟悉与新奇的动作

四:

以相同的玩具示范熟悉与新奇的动作,且以不同的

玩具示范熟悉的动作

五:

以相同与不同的玩具示范熟悉/新奇动作

阶段二以后,会在同步模仿中约每分钟示范一个动作以及与动作相对应的口语,同一动作最多示范三次,所用的玩具与儿童当下操作的玩具相同,示范三次后,儿童没有模仿,则以动作协助他模仿,后面的阶段则用不同的玩具来示范。

每一回合的教学,约示范20种动作,如果儿童自发性地模仿则加以立即地赞美,并允许他继续地玩玩具。

动作模仿的类别:

物品动作模仿(手上拿玩具)与手势动作模仿(点头/摇头/大,O.K.,棒,来,给我)

规律性感官社会性活动的中断

视频七:

摇、摇、停

先判断这个孩子喜欢什么活动,判断他喜欢前庭刺激的活动,摇摇停,停在豆袋上。

做几次之后形成规律,形成规律之后我们会中断,有几个要点,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回来,不要把他抓回来。

伴随着口语“摇”、“摇”,不要讲太多话。

判断是否喜欢这个活动,第一点,看他自己是否会再回来。

第二从脸部表情和动作去判断。

让他自己爬起来。

他跑一下,你就等一等,不要说“站好,摇”。

一开始做介入,要把玩具清空,让他聚焦。

我站过去是个暗示,很少直接动手去抓孩子。

前几次,只要他一回来就被摇,先建立规律性。

还没有要求他要有眼神注视,就是希望他能主动回来。

过去伸出手,他手就伸出来,跟他妈妈做。

和孩子互动的时候要多一点耐心,7分半钟孩子就懂得主动回来,非常值得。

主动能够把手伸出来,一次比一次进步。

躺在豆袋里的时候说“妈妈帮忙”。

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帮忙:

第一个,他主动请求帮忙。

第二个,有情绪的时候在提示表达之后可以帮忙。

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帮他,不然的话就让他自己尝试。

他自己尝试的时候不要帮助他。

代表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比较强。

能够伸手和抬脚了,越来越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绝大多数人等的时候都不够长。

他妈妈过去的习惯就是他一跑走就抓回来,没有给他机会自己回来。

然后我们等他自己过来,这次他自己过来了。

现在知道“我要去配合人家”,而不是等“人家来配合我”。

这次能够抬头注视了。

一两分钟就要判断他喜欢什么活动。

能力越好,越难教。

中低功能的好教。

要相信孩子有那个潜能。

人有1000兆的神经回路连接,代表着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只要形成新的回路就能习得新的技巧,孩子充满了无限可能,重要是让他心动。

我就按照孩子的兴趣去教育孩子,我三个孩子都不需要太管理。

动机是一切的源泉,当然我们还有方法,等待就是一种方法。

很多人常常想过早帮助孩子。

提示他说“妈妈帮忙”。

讲了两次三次之后就不用讲了。

我跟这个孩子从来到尾没说过一句话,没问他“要不要摇啊?

”感官活动是他动机的来源。

规律性就是建立他的理解,前面我们都没有等待。

动机、理解、社会化目标全都融合在一起。

有的小孩喜欢红色的蜡笔,你就拿出来放你手里,等他说。

画画、游戏、吃饭也可以当作感官活动。

短时间能学会很多自发性、主动性的行为。

视频八:

洪老师拿彩红伞大衣掠过孩子,从脸上轻轻飘过:

一个表现的很好的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

黄老师说“预备,起”。

老师说“预备”,他说“起”。

为什么他喜欢这个活动,他就愿意讲呢?

动机和理解。

他对这个活动很喜欢。

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拉妈妈一起来参与,妈妈一定要回应。

视频九:

洪老师造飞机,造飞机,用彩红伞遮盖在上面。

动作、表情和速度,不急不徐,节奏保持的很好,把歌曲带进去,结合他的听觉、视觉的活动,很有耐心,很有信心,声调也很重要。

站在原地不动,张开双手等孩子过来。

造飞机,要着重于非口语。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源泉。

最好是找到他的动机,再协助他理解怎么和你互动。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常常问自己“他真的有动机吗?

他真的理解吗?

他不理解我有什么办法协助他理解呢?

”我演讲最喜欢对家长演讲,因为家长动机最强。

为什么我要放很多视频,就是能够抓住动机,协助你理解。

同样的活动,稍微有点变化。

每天同样的游戏就可以,不一定要玩新活动。

我小儿子读小红帽,读了几百遍也不厌烦。

对于7个月孩子,藏一个矿泉水,用丝巾遮起来,能玩至少几十次,对他来说很神奇。

我第一次拿激光笔,我小儿子当时两岁多能玩好几天。

你会腻味,孩子不会。

视频九:

彩虹伞做成车子,放在地上拖,孩子坐上去。

孩子只要不看你,你就中断,看你,再继续,要配合歌曲、音乐。

停了让他接着唱。

放在手里,孩子来追又把彩虹车收走。

提示他说“不玩了”。

表情丰富,动作自然。

视频十:

爆米花,把海洋球放在毯子里,突然爆出来:

要求孩子帮忙一起捡球,这个是规矩的建立,快乐的互动和规矩的建立没有冲突。

你和他玩的越高兴,就越能够和他建立规矩。

不要说“你不捡就不和你玩。

”跟随手指指示去捡球。

老师等他眼睛看,才会开始。

老师不用说“你看我,看这里”。

一直给他提示,他就没有机会去动脑筋去想。

让他自己搞清,比你直接教他,要好很多。

视频十一:

音乐盒,吃惊盒,猴子跳出来:

总结:

老师都很自然,没有勉强的成分在里面。

孩子不要兴奋过度,很兴奋的时候可以做静态的活动。

1.要找到他喜欢的感官活动。

前庭、本体、触觉、听觉、视觉的比较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比如喜欢撕纸、摸灰尘、爬高低,每一个人自发的行为都是他兴趣所在。

2.要先形成规律性,然后再中断。

一般来说我对眼神注视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口语,因为他要会去看人家才知道人家情绪,周遭发生了什么。

很多孩子即使看脸也不看眼睛,就是看嘴巴。

这些基础能力是可以提升起来的。

3.适合的社会性目标:

眼神注视或者回来找我。

----------------------------------------------------------------------------------------------

五、PPT相互协调注意、分享注意力(Jointattention)

⏹jointattention是指两人与一事件或物品之间,在分享注意或是确认对方讯息时,所使用的能力,也就是儿童能够注意他人正在注意的事物,或是透过行为可以分享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给他人。

⏹广义定义:

社会性参与,包括要求,社会参照,眼神手势跟随与主动的指示等

⏹狭义定义:

指的是跟随他人的注意,引导他人的注意

视频十二:

一个孩子在她妈妈没有看她的时候,她会喊妈妈,喊“叮”的一声,会去指妈妈眼睛,有沟通中断的补救,第二次会顺着妈妈眼神去看,没有去阻止了,解读了妈妈的意义。

这些是小事情小动作,我们孩子要进步到和一般孩子一样,很困难。

眼神特别特别难,如果程度不是很好的孩子,连手势跟随都很难。

我要测一个孩子好不好,我要看他眼神。

现代研究表明,自闭症成人和孩子眼睛乱看,焦点不对。

小时候要训练,基础的训练起来之后会有明显的进步。

----------------------------------------------------------------------------------------------

六、PPT注意力分享(SCERTS)

•1.以注视对方的方式来分享注意力。

•2.以眼神在人舆物之间的交替方式来分享注意力。

•3.透过看另一个人正在看或指向什么来分享注意。

•(SCERTS,2006)

分为:

情绪分享、意图分享和双向互动

视频十三:

2岁10个月的孩子哭了寻求妈妈安慰,借由寻求安慰来分享负面的情绪。

我看一个孩子自闭症的程度是否重轻,我反复看他的情绪。

面相会因为你内在的情绪而改变。

情绪变好了,脸部肌肉就没有那么僵硬。

有时候看妈妈的表情就知道孩子有没有进步。

眼神注视和情绪非常重要。

视频十四:

正向情绪分享的例子,孩子在你还没碰到他,就开始笑,看着你笑,才计分。

没看不计分数。

视频十五:

家庭喝咖啡时间和孩子互动

家长很重视命名,非让他说,他会说了,但他没吃到苹果。

认知和沟通的不同是:

透过语言影响了你,才叫沟通。

单独让他讲这个是语言认知。

爸爸妈妈还在问他“要轻轻的还是重重的”,还是认知教育。

妹妹连说四次,“我要搅!

我要搅!

我~也~要~搅!

”声音抑扬顿挫。

这是藉由重复或修正讯息来持续沟通或修补沟通的中断。

我们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能力,这是非常高的能力。

一个四岁半的孩子,我建议他去上幼儿园。

回来之后他问妈妈,“我一个同学会说“哎哎哎”,这是什么意思?

”你说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种能力你可以训练,你要装死装笨装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