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习题和答案Part14.docx
《安全生产管理习题和答案Part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习题和答案Part14.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习题和答案Part14
2021年安全生产管理习题和答案(Part14)
共2种题型,共65题
一、单选题(共50题)
1.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场所管理中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不包括()。
A:
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B:
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C:
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D:
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答案】:
A
【解析】:
作业场所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冲洗设备;对于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应急撤离通道;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必要的泄险区;放射作业场所应设报警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应配置报警装置;一般有毒作业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红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应设淋浴间、更衣室、物品存放专用间,还应为女工设冲洗间。
A选项为履行告知的义务。
故选A。
2.苯最重要的用途是作化工原料,苯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可以作为制取塑料橡胶纤维染料、去污剂、杀虫剂等的原料,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因其毒性被我国列入《高毒物品目录》。
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使用苯的作业场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B: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C:
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
D:
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答案】:
C
【解析】: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第十二条规定,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3.事故调查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事故性质和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是()。
A:
对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问询情况
B:
对事故现场目击者的问询结果
C:
被验证的问询或技术鉴定结果
D:
事故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情况
【答案】:
C
【解析】:
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而事故性质和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是能够真实揭露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证据和线索。
4.某市近期由于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或使用不规范造成多起事故。
针对这种情况,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了一次专项执法检查。
下列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中,错误的是()。
A:
甲变电站巡查人员佩戴绝缘手套
B:
乙建筑工地职工高处作业安全带高挂低用
C:
丙汽油储罐区巡检员穿绝缘鞋作业
D:
丁加油站职工戴防静电手套加油
【答案】:
C
【解析】:
汽油储罐区有火灾、爆炸的危险,应穿防静电服,配防静电鞋。
5.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这是我们事故应急救援的()。
A:
方针
B:
结果
C:
方案
D:
总目标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6.(2015年)某股份制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年初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了安全生产措施费,并制定了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使用计划,该计划应提交的审批机构是()
A:
安全生产委员会
B:
工会委员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股份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使用计划由董事会批准。
7.企业在重大危险源()基础上,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
A:
辨识和评价
B:
辨识和预防
C:
评价和报告
D:
预防和报告
【答案】:
A
【解析】:
企业对安全生产负主体责任。
企业在企业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基础上,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1包括检测、监控、人员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
8.某矿业公司发生矿井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6人重伤,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本次事故的调查应由()组织进行。
A:
国务院
B:
省级人民政府
C:
市级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
【答案】:
B
【解析】:
参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①第三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题干符合),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②第十九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选项B正确)、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9.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各种屏蔽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A:
因果连锁理论
B:
系统安全理论
C: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答案】:
D
【解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10.根据安全预评价程序的要求,在履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前,需要做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
下列工作中,属于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A:
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
B: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C: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D:
选择评价方法
【答案】:
B
11.某隧道在进行初期支护施工时发生坍塌事故,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救援工作,事故造成5人死亡,一台价值20万元的工具车被毁,此次事故救援费用为10万元,投入5万元对现场进行清理,至恢复施工,共耗时半个月,该项目每月的工资支出为20万元,劳动人身保险费为60万元。
在不考虑其他损失的情况下,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万元:
A:
320
B:
330
C:
335
D:
345
【答案】:
D
【解析】: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2+10+5+20+60*5)万元=345万元。
12.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不可以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起进行,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只能单独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B:
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或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与其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
C: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级为最高级别
D: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5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
【答案】:
B
【解析】:
考点: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相关规定。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于A选项,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对于C选项,一级为最高级别;对于D选项,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故本题应选择B选项
13.选矿厂振动筛是利用多孔工作面的振动将松散物料按颗粒大小分为多种粒级的分级设备。
要提高振动的筛分效果,需要提高筛面的振幅和频率,随之带来的是高振动强度对设备设施、人和环境造成伤害,为防止这种伤害,该厂应当优先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
增加操作人员防护用品
B:
减少振动筛运行时间
C:
增加振动筛维修保养频次
D:
进行振动筛减振设计
【答案】:
D
【解析】:
事前措施,优于事中、事后措施。
设计阶段采取的措施属于事前措施。
消除危险源。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但是,按照现代安全工程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
14.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下列为刺激性气体的是()。
A:
氯气
B:
乙炔
C:
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职业危害识别。
选项B为易燃气体,选项CD为窒息性气体。
15.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难以预测,同类火灾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这种观点符合()原则。
A:
偶然损失
B:
动态相关性
C:
监督
D:
因果关系
【答案】:
A
【解析】: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16.企业应事先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器材,下列关于企业的作业安全说法错误的是()。
A:
企业对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应实施许可管理
B:
作业许可包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
C:
企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对危险有害物质进行屏蔽或隔离
D:
企业可以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
【答案】:
D
【解析】:
考点: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安全。
企业不应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条件的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
企业应与承包商、供应商等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故本题选择D选项;知识点五、安全评价
17.甲省乙市丙县某施工工地发生较大事故,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报至乙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所需的时间最长为()小时。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h。
较大事故上报最长时间为1+2=3小时,故选C。
18.(2021年)2021年5月6日晨,某省甲市乙县H工业园区R国有控股集团Z冶金企业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9人重伤,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于当日5时32分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Z企业负责人事故报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接报半小时内,应向R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B:
接报半小时内,应向H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C:
接报1小时内,应向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D:
接报1小时内,应向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答案】:
C
【解析】: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故本题应选择C选项。
19.依据《安全标示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工作场所传递安全信息的四类安全标志可分为()。
A:
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警示线
B:
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C:
限制标志、警示标志、提示标志、导向标志
D:
限制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警示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安全标示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工作场所传递安全信息的四类安全标志可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20.“十二五”期间,全国特种设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电梯数量占到了特种设备总数的7成某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车站飞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电梯实施了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下列做法错误是()。
A:
进入现场检查,向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关负责人了解有关情况
B:
为取得涉嫌违法证据复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
C:
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实施拆除
D:
对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
【答案】:
C
【解析】: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向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根据举报或者取得的涉嫌违法证据,查阅、复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三)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四)对流入市场的达到报废条件或者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五)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1.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及其复审,是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公布,第80号修正),下列关于发证及其复审的说选中,错误的是()。
A: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B: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
C:
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一般每3年复审1次
D:
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最多延长至每8年1次
【答案】:
D
【解析】:
考点:
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A正确;第九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
B正确;第二十一条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C正确;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D选项;备注:
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相关内容对比
22.某大型管道制作车间,负责大口径管道的组对、焊接、打磨车间采光带设计缺陷致使车间内照明不良,焊接作业产生大量焊接烟尘,打磨焊口产生噪声,另外管道的焊接作业和打磨作业均会使作业人员身体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状态,按照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明不良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
长时间不良体位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
焊接烟尘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D:
噪声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答案】:
B
【解析】: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类,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23.下列内容不属于应急预案附件的是()。
A: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B: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C:
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
D: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答案】:
C
【解析】:
应急预案的附近应包括:
(l)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2)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3)规范化格式文本。
(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5)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24.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三会”的具体内容是()。
A:
会检查防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防品
B:
会检查防品,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防品
C:
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D:
会检查防品,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答案】:
C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使职工做到“三会”:
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25.某化工厂发生了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立即展开事故应急救援,下列关于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迅速拨打119等救援电话
B: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C:
在撤离过程中,应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D: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
【答案】:
B
【解析】:
考点:
应急预案。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故本题选择B选项;
26.(2021年)某电子生产企业使用少量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危险化学品。
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均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为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企业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关于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A:
脱岗行为属于管理因素
B: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厂房墙面窗户缺陷属于环境因素
C:
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标志选用不当属于人的因素
D:
作业场地光照不足属于物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一.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三.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四.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27.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
保证责任制落实
B:
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
C:
保证技术措施的科学性
D:
保证计划的可靠性
【答案】:
B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28.下列生产安全事故案卷资料中,属于现场勘查报告及事故现场勘查材料的是()。
A:
故抢险救援报告
B:
事故现场图
C:
专家鉴定意见
D:
调查询问笔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调查处理案卷管理。
现场勘查报告及事故现场勘查材料包括:
事故现场图、照片、录像、其他材料。
29.依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针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的安全改进措施是()。
A:
把企业中事故频发者开除
B:
检查引起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C:
寻找事态根源
D:
检查安全管理措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人员选择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解决方法往往是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30.某商业公司非常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商场内的LED大屏幕滚动播出消防等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公司内部网站也开辟有安全宣传专栏,公司每年还组织安全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
为衡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进行评价。
关于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属于安全信息传播评价指标
B: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作为减分指标
C:
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等属于管理层行为评价指标
D:
决策层行为指标和管理层行为指标构成安全行为评价指标
【答案】:
B
【解析】:
考点:
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
对于A选项,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属于安全培训与学习。
故A选项错误。
对于B选项,减分指标包括: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故B选项正确。
对于C选项,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等属于决策层行为评价指标。
故C选项错误。
对于D选项,安全行为评价指标包括:
决策层行为、管理层行为、员工层行为三个。
故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B选项;
31.根据《安全评价通则》(AQ800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其中安全验收评价是()。
A:
在项目建成正式投产后进行的一种检验性安全评价
B: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开展的以安全设施“三同时”为主的检验性评价
C:
对建设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的评价
D:
对在建生产设施的某一特定部位进行的评价
【答案】:
B
【解析】: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作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32.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生活护理费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