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531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法子原创)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书写要工整认真。

题号

积累与

运用

阅读理解

写作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各个选项中字的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抽噎(yè)颓唐浩瀚无垠(边)蹑手蹑脚

B、狡黠(xiá)沉湎吹毛求疵(毛病)段章取义

C、慰藉(jiè)伫立怒不可遏(消散)根深蒂固

D、荣膺(yīng)商酌重蹈覆辙(踩)恪尽职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出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B、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C、今年以来,随着国产儿童动画图书《哪吒传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少儿读物在中国图书界的霸主地位被打破。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3、根据课外阅读填空。

(3分)

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

上联:

下联:

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中的“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

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诗句。

(3分)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两句诗,请依据括号内的提示,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或晏殊《浣溪沙》中分别选出含有“燕”的句子,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飞回来了。

(做了什么?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陆游的《游山西村》开头两句中含有“酒”字,这两句是:

,。

在长沙一酒馆有赞酒联,上联是“陈酿美酒迎风醉”,下面四项中能与之构成下联的是()

A、欢宴人去路还香B、琼浆玉液透瓶香

C、蛟龙两盏海底眠D、过街留步闻酒香

5、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2分)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6、6月12日是世界献血日。

下面是有关调查机构对某市6月份公民献血情况的调查统计。

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述出在不同的日期或时段里献血人数变化的情况(语句要简洁)。

(3分)

日期

1日

5日

8日

10日

12日

14日

18日

25日

30日

献血

人数

36人

35人

37人

67人

268人

52人

38人

36人

37人

文字表述:

第二部分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

(10分)

给别人一个微笑

众所周知,道森先生是一个有着一身臭脾气的小老头,没事千万别去招惹他。

他家的院子里栽着苹果树,树上结着全镇最好的苹果。

但是,全镇的人都知道,他家的苹果可摘不得,哪怕是掉在地上的也不能去捡。

据说,如果道森先生看见你摘他的苹果,他就会端着把小型汽步枪来赶你走。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12岁的小姑娘珍妮特打算到她的好朋友艾米家过周末。

去艾米家,必须要从道森先生家的门前经过。

当珍妮特和艾米走到道森先生家附近时,珍妮特看见道森先生正坐在前廊里,珍妮特建议走马路的另一边。

艾米却说道森先生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

珍妮特非常害怕,每向道森先生的房子走近一步,她紧张的心跳就会加快一分。

当她们走到道森先生的门前时,道森先生下意识的抬起了头,像往常一样紧锁着眉头,注视着眼前的不速之客。

当他看到是艾米时,原本紧绷着的脸顿时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哦,你好啊,艾米小姐,”他说,“今天有位小朋友和你一起走啊。

艾米也对他报以微笑,并告诉他她们将一起听音乐、玩游戏。

道森先生说这听起来真是不错,并给她们每人一个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

两个小姑娘接过有大又红的苹果,心里高兴极了,道森先生的苹果可是全镇最好的苹果啊。

和道森先生告别之后,艾米解释说,在她第一次从道森先生家的门前经过的时候,他就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一点也不友好,让她感到非常害怕。

但是,她却假装他是面带微笑的,只不过那微笑隐藏了起来,别人看不见而已。

所以,只要看到道森先生,艾米都会对他报以微笑。

终于有一天,道森先生也对艾米报以了一丝微笑。

又过了一些时候,道森先生真的开始对艾米微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不仅如此,道森先生还开始和艾米说话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谈的话也就越来越多了。

“隐藏起来的微笑?

”听完艾米的叙述,珍妮特问道。

“是的,”艾米答道,“我奶奶曾经告诉过我说,所有人都会微笑,只不过有些人的微笑隐藏起来而已。

因此,我对道森先生微笑,道森先生就会对我微笑。

微笑是可以互相感染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做更多的事,比如拼命工作、教育子女、打扫卫生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琐碎之中,从而把自己的微笑隐藏起来了,忘记或者忽略了把快乐带给别人和自己。

其实,给别人一个微笑就是再给自己一个微笑。

艾米说得对,微笑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别再隐藏它了。

7、文章结尾一段很有特点,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8、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提到“微笑是可以互相感染的”这句话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2分)

答:

9、读完文章,你受了怎样的启发,请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3分)

答:

10、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道森先生从前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你如果摘了他的苹果,他定会端着小型汽步枪来赶你走。

B、道森先生对艾米跟对待别的人的态度并不一样,主要是因为艾米有一次曾对他微笑,那次微笑改变了道森先生。

C、文章开头一段写道森先生脾气坏、极其吝啬,是为后文写他的微笑作铺垫的,由此来表现主题:

别忘给别人一个微笑,因为这样等于给自己一个微笑。

D、珍妮特不愿从道森先生门前走,因为她害怕他,而艾米之所以敢从道森先生门前走,是因为她一直以来跟道森先生相处得很好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

(13分)

素质只是不用提醒

北北 

  在国外看到汉字是亲切的,宛若在异乡看到熟人。

澳大利亚也有很多汉字,其中两处,我看了,心里却至今不舒服。

  墨尔本市至菲利普岛的途中有个小动物园,园子萧条而且破败。

汉字先是出现在一扇小门前,歪歪扭扭地写着:

厕所。

与之并列的还有英文与日文。

但踏进小门,前行几步,进入女厕后,英文与日文都不见了,只剩下中文:

“手纸用后请扔入桶中,便后请冲水。

”真是再普通不过的几个字了,小学生都认得。

主人把它写好,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不仅一处,小小的不足十平方米的厕内竟贴了三处,都在最显眼的地方。

  这是个文明程序并不高的厕所,我指的是它的内外部建设:

低矮、潮湿、幽暗、简陋、微臭,与我们国内都市稍像样点的公厕都没有可比性。

然而,就是它,居然还有了嫌弃谁的资格,还如此毫不客气地反复提醒前来的人“手纸用后请扔入桶中,便后请冲水”,只用中文提醒。

  无独有偶,悉尼湾的轮船厕所内,也有中文,也写着类似的字。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日本人和其他洋人都懂得上厕所有什么规矩,他们不需要提醒,而中国人却是需要的。

我第一个反应跟自尊心有关,觉得我们被歧视与侮辱了。

但是后来,导游跟我们讲了一个相关的例子。

墨尔本一家宾馆大堂里立着垃圾桶,桶分两层,下面扔废物,上面一层铺着细沙,用来掐灭烟蒂。

中国人现在来澳大利亚旅游的很多,到处可见黄皮肤。

但中国人进出宾馆,路过垃圾桶时,习惯地一“呸”,就将痰吐到那一层细沙上了,而且吐得东一处西一处,黏糊糊地挂在桶的边沿。

主人于是写了字,汉字,赫然贴到墙上:

“请不要往里面吐痰。

  如同厕所人人都要上一样,外国人不是不吐痰,但他们吐在纸上,再把纸揉好,扔进桶的下面一层,如此而已。

这样的举动并不需要多么高难度的理解力,更无需任何技巧,却被我们忽视了。

导游也是中国人,来澳多年,普通话仍然说得字正腔圆。

他说:

真是不好意思。

  还有谁不好意思呢?

我看到餐馆里有同胞举杯对饮,脸红脖子粗,嗓门都开放到极点。

显得比任何人都开心与兴奋——莫不是也要在一旁的墙上贴起“请勿大声喧哗”的汉字?

我还看到红灯之下,仍有同胞在众目睽睽下悠悠过马路,脸上是旁若无人、理所当然的表情——难道要在路边墙上也出示“请勿闯红灯”的汉字?

  国内这样的提醒比比皆是:

公交车上的“请给老人、孕妇让座”,银行里的“请在黄线外等候”,马路边的“请勿随地吐痰”,“请不要随地大小便”——就在写这篇文章时,电视正直播着在株洲举行的中国与比利时的乒乓球对抗赛。

女广播员用清脆的声音告诉赛场内的观众:

“请不要用闪光灯,请不要吸烟。

”只有中国人需要提醒,且提醒也往往毫无用处,所以,的确应该感到不好意思。

很显然,只有感到不好意思的人越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写在墙上的那些字才会越来越少。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11.请写出本文作者的观点。

(2分)

12.本文在说理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从文中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4分)

13.一个人行为的文明与否体现着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请列举出文中某些中国人素质低的表现。

同时也请你从身边举出一例素质低的表现。

(2分)

14.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国人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你认为怎样就能有效提高目前国人的素质?

请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分)

15.下面与原文理解一致的一项是()(2分)

A.澳大利亚的女厕所上用汉字来提醒游客,是为了给中国人提供方便,体现了澳大利亚人对中国人的尊重。

B.作者认为日本人和其他洋人都懂得上厕所有什么规矩,他们不需要提醒,而中国人却是需要的。

C.“只有感到不好意思的人越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写在墙上的那些字才会越来越少。

”作者认为,人只有有了羞耻感,才能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D.“手纸用后请扔入桶中,便后请冲水,只用中文提醒。

”作者觉得跟自尊心有关,觉得被歧视与侮辱了。

这有点小题大做。

三、阅读下面文章,做17-20题。

(8分)    

“黑匣子”

每当飞机发生灾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要在报道中提到“黑匣子”。

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

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

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与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

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的工作。

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飞行的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

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一旦飞机发生空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外,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的,而是涂成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

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

“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

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

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之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从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目前,“黑匣子”不仅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

“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16、请根据文段内容给“黑匣子”下一个定义。

(2分)

17、根据文章介绍,你认为“黑匣子”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分)

18、“‘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一句中,去掉“往往”行不行?

为什么?

(2分)

1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黑匣子中的数据记录系统只能记录30分钟的录音量。

B.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寻找,所以黑匣子的外壳是荧光桔红色的。

C.因为“黑匣子”都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所以即使散落在从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D.“黑匣子”里记录的信号和数据有多种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做21-24题。

(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①。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②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③,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④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⑤孙子⑥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①重射:

大下赌注。

②弟:

同“第”,只管。

③质:

打赌比赛。

④辈:

等级。

⑤进:

推荐。

⑥孙子:

孙膑,著名军事家。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肉食者鄙鄙:

②牺牲玉帛牺牲:

③田忌信然之然:

④卒得王千金卒: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田忌信然之①必以信

A.B.

②公将鼓之②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①登轼而望之①齐师伐我

C.D.

②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②遂以为师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②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译文:

23.请分析甲、乙两文中的人物为什么都取得了胜利?

请分别分析他们的战略思想。

(4分)

甲:

乙: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飞鸟因为有两只翅膀才能高飞,火车因为有两条铁轨才能奔驰。

做人也一样,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既要精通数理化,更要懂得真善美;既要懂得学理,更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这才是一个既受过教育,又有教养的现代人。

  作为中学生,由此你产生了哪些思考或联想?

请以“做人”为话题,或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写一篇文章。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2、C3、

项羽勾践

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北伐中原等)4、

似曾相识燕归来谁家新燕啄春泥(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1分)B(1分)5、可参考:

从冰雪的融化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意对即可)6、6月12日是世界献血日。

6月上旬,每天献血人数保持在36人左右。

随着“献血日”的临近,献血人数逐年增加。

12日这天,人数高达268人之多。

之后,又逐渐下降。

下旬献血人数又趋于平衡。

(评分标准:

“献血日”日期

“献血日”人数剧增

“献血日”前后人数平稳。

从以上三方面陈述即可,答出一点得一分)

7、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

8、你对别人微笑,别人就会对你微笑,只要我们都对别人展开微笑,我们的周围就是一片笑的世界(意对即可)9、略10、C

11.素质只是不用提醒

1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3.①乱吐痰②餐馆里有同胞举杯对饮,脸红脖子粗,嗓门都开放到极点。

③红灯之下,仍有同胞在众目睽睽下悠悠过马路,脸上是旁若无人、理所当然的表情④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进出不敲门、不随手带门;大声说话影响别人;等等。

14.

15.C

16.黑匣子是安在飞机尾部最安全部位的装有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和数据记录系统用来分析飞机失事原因的密封的金属盒。

17.根据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18.不行,“往往”起限制作用,说明一般情况下黑匣子是唯一的幸存者,但也有例外。

去掉的话就变成每次飞机失事黑匣子都是唯一的幸存者,与实际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D

20.见识短浅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认为……对终于

21.B

22.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详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②孙膑见他们的马足力相差不大。

23.甲: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应具备几个条件:

1。

战前应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即要有“民本”思想。

2。

作战时善于把握战机,即选择“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发动进攻;查实敌情“辙乱”、“旗靡”之时乘胜追击。

曹刿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指挥作战取得了胜利。

乙:

孙膑指点田忌用下等马同对方的上等马比,用上等马同对方的中等马比,用中等马同对方的下等马比,以三局两胜取得比赛的胜利。

知己知彼,避敌锋芒,后发制人,以弱胜强。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