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问答题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docx
《公共基础知识问答题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问答题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问答题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
[公共基础知识问答题]59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
篇一:
59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
中外舞蹈基础知识
第一节舞蹈学
1.什么是舞蹈学?
舞蹈学是艺术学的组成部分,是结合舞蹈的历史、现状以及舞蹈成品与行为,对一切与舞蹈有关的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舞蹈学的研究什么?
隆荫培、徐尔充在《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出舞蹈学研究范围包括:
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流传三大部分。
舞蹈学是研究有关舞蹈的学术领域,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宽泛,为了便于研究,就要对舞蹈学内部学科进行分类,舞蹈学可以分为:
舞蹈史学、舞蹈形态学、舞蹈创作与表演心理学、舞蹈美学、舞蹈教育学、舞蹈民族学和舞蹈民俗学、舞蹈批评等。
此外,还要借助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来深入研究各个不同舞蹈种类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丰富、发展、完善本学科的研究。
3.中国先秦时期的舞蹈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对舞蹈理论的研究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期,我国古代先民在这一时期萌生了先进卓越的乐舞思想。
中国古代乐舞不分家,有乐必有舞,有舞必有乐,乐之为用,全在声容兼备,有声而无容,不能称为乐。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载:
”帝颛琐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
?
?
帝颛琐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这段传说说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乐”是模仿大自然风声的产物。
还有《诗经》记载各地诗乐的,如《国风》论述的”观风”,这个风实际指的是社会风尚,统治阶级通过观乐来了解社会风尚。
在古代,原始先民还以阴阳以及五行的概念探讨”乐”的形成,《国语·周语》中有”阳瘅愤盈,土气震发,?
?
阳气俱蒸,土膏其动。
?
?
是日也,瞽师、音官以省风土。
”从这段记载看出,设立瞽[gu]师、音官等乐官,其目的以音律来考察土风。
乐、舞与阴阳以及”风”是离不开的。
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它对中国乐舞艺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古代文论中有许多用阴阳来解释”乐”的记载:
如《吕氏春秋》卷五《大乐》记:
”凡乐,天地之和,
阴阳之调也”。
《礼记·乐记》以”阴阳相靡,天地相荡”解释”乐”是”天地之和”,除此之外,它强调”乐”应当具备”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的特点。
这一思想对后世舞蹈艺术的创作与表演产生极大影响。
4.何谓”五行”?
用”五行”解释世界构成的最早记载是《尚书·商书·洪范》。
《洪范》九畴中第一项提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
水、火、木、金、土。
用五行解释”乐”的最早记载是《国语·郑语》,文中通过史伯和郑恒公的对话,解释五行是构成世界万物的要素,也是优美、和谐的”乐”产生的条件。
5.”中和之美”是谁的乐舞思想?
孔子说《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重要的古代乐舞思想。
这一思想,透射着伦理道德原则,它强调”乐”要适度,中节,也即”中和之美”。
6.”感物而动”是我国古代哪个学派的乐舞思想?
“感物而动”思想最早见于先秦公孙尼子《乐记·乐本》中。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乐舞理论著作。
它是先秦儒家乐舞思想的结晶。
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反映谁的礼乐观?
孔子的礼乐观,强调乐为政治服务,还把规范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礼”与乐紧密配合在一起。
《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因为大夫身份的鲁国季氏僭越,擅自观赏了只有天子才有资格欣赏的”八佾舞”,而大声抗议: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认为礼与乐的配合是统治人民的有效措施,只强调规范性极强的礼,会造成不和。
而“乐”可以“和民声”,但乐也要靠规范性的礼来节制。
孔子作为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对礼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是一种进步思想。
8.孔子的“美”与“善”的思想体现在他对哪两部作品评价之中?
孔子强调提出一些艺术的审美要求,如”美与善”的思想,兴、观、群、怨的思想等。
关于”美与善”的思想最集中体现在他对《韶乐》和《武舞》的评价之中。
他认为《韶乐》
是尽善尽美之作,竟令他”三月不知肉味”。
而对《武舞》他认为是尽美之作,但不是尽善之作。
《武舞》是歌颂以武力取天下的乐舞,未尽善,不是”至德”的作品。
9.”大音希声”是什么人提出来的?
“大音希声”是老子提出来的,老子即老聃,老子代表作《道德经》,亦即《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艺术方面老子提倡: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的”大音希声”是对全美的、自然的追求,它对舞蹈艺术的创作与表演有深刻影响。
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舞”,而舞蹈所追求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传统美学思想正是对老子”大音希声”的体现。
10.庄子的怎样论述”形与神”?
《庄子》是”寓言”形式的哲理著作,《庄子》有关于形与神的论点对乐舞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
如《庄子·知北游》云:
”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庄子认为美在于神,而不在于形。
人的外表形象再好,假如心灵不好就不是美的,人的外表形体残缺,心灵好就是美的,是神、健全的人。
11.什么是舞蹈?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表现艺术,它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当中的人体动作,而是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矛盾冲突的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
简单地说,舞蹈一是要有美的动作,二是要有传情达意的表演。
12.什么是舞蹈艺术的个性及其与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
舞蹈艺术的个性是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和跳、转、翻、控制等技巧来表现的。
人的形体为舞蹈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也是它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表现。
13.舞蹈艺术是如何分类的?
舞蹈艺术基本分两大类,即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
民间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群众自娱性舞蹈,普通交谊舞蹈。
艺术舞蹈包括:
仿古舞蹈,现代舞蹈,舞台民族民间舞蹈等。
14.舞蹈表演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
舞蹈表演要求表演者具备有速度、力度、柔韧度的形体条件和跳、转、翻、控制等高难度技巧的能力。
其次,表演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舞蹈艺术基础知识以及舞蹈理论知识。
15.什么是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在能够以别具一格的舞蹈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能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振奋和鼓舞,能够激发人的进取心,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修养,端正人的心理品格等。
16.舞蹈创作的要求
舞蹈艺术创作是指创作者忠实按照舞蹈艺术形式进行作品创作的行为。
它要求创作者既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舞蹈艺术知识,驾驭舞蹈种类、体裁、样式、各种舞蹈语汇等艺术表现形式的能力,又要使作品准确地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生活,反映人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成为完善的统一体。
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涵盖面很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汉族民间舞蹈,也包括少数民族舞蹈。
据初步统计,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大约有700多种,少数民族舞蹈大约有1300多种。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拥有悠久的历史,且又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历史上,它虽然遭受到歧视和排挤,一直处在自生自灭状态之中,但它以顽强的生机活跃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当中,并生生不息繁衍发展,派生出多姿多彩、绚丽灿烂的舞蹈种类。
民间舞蹈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它既是舞台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广大群众逢年过节、喜庆欢乐的娱乐形式。
2.民族民间舞蹈在我国传统舞蹈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各类传统舞蹈发展的基础,它在中国传统舞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宫廷乐舞,宗教祭祀乐舞,各种文人雅士乐舞都与民间乐舞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周代宫廷雅乐、六代舞和六小舞就是吸收、整理了前代各氏族部落的民间乐舞而形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乐舞的蓬勃兴起充实了秦汉宫廷乐舞的内容,宗教乐舞也吸收了民间民族乐舞的成分,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斋歌舞”,隋唐时期的”凌波舞”、”霓裳羽衣舞”等。
中国的文人雅士乐舞也是以民间乐舞为基础的,如从宋词所反映的宋代歌舞情况来看,大多是文人参与之作,民族民间乐舞比传统乐舞更具有多姿
多彩的风格与种类。
它不受任何束缚与限制,也没有更多的功利目的,它要求真挚地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理想和愿望,因而受到历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3.汉族民间舞蹈有哪些种类?
我国民族民间乐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具有典型风格的汉族民间舞蹈种类有:
秧歌、腰鼓、龙舞、狮子舞、灯舞、绸舞、剑舞、跑旱船、花鼓舞、太平鼓、高跷等。
4.汉族民间舞蹈有哪些特点?
汉族民间舞蹈是我国繁衍发展几千年的农民舞蹈,在共同的农耕文化生态环境里生成的民间舞蹈艺术。
它们的共同特点表现在:
舞蹈的群众性、稳定性、即兴性、乡土性等方面。
除此之外,手持道具,载歌载舞也是汉族民间舞蹈的显著特点。
5.汉族民间歌舞历史发展的脉络
汉族民间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献记载上看,早在石器时代就已有民间舞蹈存在,如”昔葛天氏之乐”就是一个三人操牛尾,祭祀农业丰收的民间舞蹈:
《诗经》,记录了不少公元前11世纪至6世纪黄河、长江流域的民间舞蹈。
《楚辞》中的许多作品,是对楚国民间歌舞的映照。
汉代俗乐舞,如巾舞、袖舞、鞞舞、铎舞、干戚舞、盘鼓舞、相和大曲等舞蹈均是流传于汉代民间的著名歌舞。
魏晋南北朝的”吴歌”、”西曲”、”清商乐”是柔婉秀美的江南民间歌舞。
隋唐时代,民间歌舞更是发达,其种类很多,如杜甫观看的”公孙大娘舞剑器”等。
宋代,随着商业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在勾栏瓦舍、茶坊酒肆里生成的民间歌舞,成为历史之最。
后来,它一方面成为后世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仍活跃在民间。
明清以后,有些民间歌舞形成地方小戏,有些以强韧的生命力生存在民间。
至今,民间歌舞仍是舞台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松懈疲惫身心,抒发美好情感的娱乐形式。
6.汉民族”秧歌”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有大:
、、、。
7.汉族民间歌舞”秧歌”有哪些分类?
秧歌是在稻田耕作和农田耕作的生态环境中生成的民间歌舞,因而具有与其他民间歌舞不同的风格。
秧歌有”高跷秧歌”和“地秧歌”之分。
汉民族”秧歌”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有四大类:
”山东鼓子秧歌、河北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
59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_舞蹈知识
8.什么是腰鼓舞?
腰鼓舞原是陕北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后来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流行于全国的民间舞蹈。
腰鼓舞是击腰鼓而舞的民间舞蹈,腰鼓是椭圆形,用绸带穿在鼓身上边的两个铁环里。
舞者斜挎腰鼓,双手持鼓槌,双手上下前后交替击鼓,且边敲击腰鼓边跳跃舞蹈。
敲击的鼓点能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和表演者的情绪。
腰鼓舞的艺术特征是:
舞蹈动作与鼓点紧密配合,舞蹈由几十人或数百人集体舞蹈。
具有豪放矫健、腾踏跳跃的艺术风格。
9.汉族民间舞蹈”龙舞”的类型
“龙舞”是华夏炎黄子孙的代表性民间舞蹈。
”龙”是远古求雨祭祀的图腾,后来演变为能够呼风唤雨、免灾除魔、保佑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给人带来幸福的吉祥物。
经过千百年来的代代相传,龙舞衍生出不同类型,如:
元宵佳节时表演的“龙灯舞”。
龙灯是用竹篾扎成的龙的形象,舞者手持支撑龙身的木柄而舞。
”布龙舞”,用彩布缝制的龙,“布龙”一般在白天舞动,舞动的幅度比龙灯要大,舞者可上下左右跳跃挥舞。
”草龙”是用稻草,柳枝扎成的龙,龙身插满点燃的线香,舞动起来,龙身火光闪闪,别有一番风格。
”百叶龙”是人们用彩绸在板凳上扎成的龙的形象,道具简便,可以单独表演。
10.狮子舞的由来及表演是怎样的?
狮子舞起始于远古先民对狮子的崇拜,古人认为狮子是驱邪避灾的吉祥物。
狮子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逢年过节,人们借以跳“狮子舞”达到驱瘟疫降恶魔的目的。
狮子舞一般由两人合作扮演,一人将狮头道具戴在头上,一人俯身,双手扶前者腰,身上披着狮皮一样的服饰,这叫作”太师”。
由一人扮演的狮子舞叫作”少狮”;逗引狮子的舞者叫做”狮子郎”。
狮子舞分文狮子和武狮子两类。
”文狮子”舞蹈动作比较柔和、安静、细致,显示狮子温顺可爱的一面。
而”武狮子”则注意武功技巧,如跳跃、翻腾、直立、窜桌子、爬梯子、走索、叠罗汉等,主要表现狮子的勇猛威武的气势。
11.常见的灯舞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灯舞是汉族传统民间舞蹈,盛行于我国宋、明、清时代,通常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时表演。
灯舞经过千百年来的流行,大概有200多种灯舞,常见的灯舞主要有以下几种:
持灯舞、提灯舞、举灯舞、荷花灯舞等。
持灯舞是由舞者持灯列队,将灯与灯连接起来每者
快速移动舞步,摆出各种图案的集体舞蹈。
提灯舞有两种,一种是舞者手持马棍,棍上垂挂一只点燃的花灯;另一种是舞者用手直接提线的吊灯。
提灯舞不注重舞动,而在于表现提灯舞者的各种舞姿体态以及旋灯技巧和各种队形的变化。
举灯舞动作幅度比较大,多以模拟动物的动作为主,舞蹈动作粗犷、热烈,多由男子扮演。
荷花灯舞的形式与动作简单而富有情调,通常表演者上身穿短衣,下穿长裙,裙脚下装有一个直径约为一米的底盘,盘边插着荷花、荷叶,舞者迈着细碎快速的舞步,上身保持平稳,像是春风吹拂湖面荷花,舞蹈优美且清新典雅。
12.绸舞
绸舞是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它起始于汉代“巾舞”。
有关古代”绸舞”的舞姿形象现保存在汉画像石砖和敦煌石窟壁画上。
在中国戏曲舞蹈和古典舞身韵中保留着传统的绸舞动作。
现在的绸舞有长绸舞和短绸舞之分。
舞者可单手舞绸,也可双手舞绸。
舞绸动作大致有:
大八字、小八字、肩上圈、波浪花、跳圈花、对花等几十种。
舞绸中还可加入一些翻身、跳跃、旋转等高难度技巧。
舞绸的动作特点是:
活泼、轻巧、自由、欢腾,一般在重大喜庆节日里表演。
13.剑舞的流变及动作
剑舞也是我国主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起始于汉代。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武将士兵还是文人雅士都喜欢佩剑比武或比舞。
据说,历史上刘邦、项羽、屈原、李白、辛弃疾等人都善于舞剑。
”剑舞”在唐代民间尤为盛行,例如唐代书法家张旭见了公孙大娘舞剑器之后,受到启发,书法大有长进。
宋代以后,剑舞便存在于戏曲艺术和武术活动中。
目前,”剑舞”有”站剑”、”行剑”之分。
”站剑”要求舞姿造型富有雕塑感,动作快捷有力,准确利落。
而”行剑”则要求舞蹈动作习匀称,如行云流水。
”剑舞”还有单剑舞和双剑舞之分。
在剑柄上拴有“剑穗”。
“剑穗”的舞动能够显示舞者的舞剑技能。
剑舞的基本动作有:
点、刺、挑、劈、撩、格等。
舞者表演时,其手、眼、身、法、步与剑器舞动相互配合,并注重”眼神”的运用,展现其刚柔相济、英姿豪爽的舞姿线条。
14.跑旱船
“跑旱船”是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据说原是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后来流传下来。
“旱船”通常由竹竿或秫秸扎成,船中间留有一块空间,表演者站立其间,用布带将船系在身上,船四周用布围住,挡住舞者双腿。
表演时,舞者双手抓船边,迈着快速的碎步,好
像在湖中划船。
舞蹈内容主要表演渔家生活,舞蹈形式是边歌边舞。
舞蹈动作主要以碎步为主,间或加入一些舞蹈技巧。
15.花鼓舞
花鼓舞是流传于我国南北各地的民间舞蹈,最初以凤阳花鼓最为有名,后来发展成为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其中最有名的是”晋南花鼓”和”山东花鼓”。
”晋南花鼓”又有高鼓、低鼓、多鼓之分。
高鼓是舞者将鼓系在胸前,左手持硬鼓槌,右手持软鼓槌,交替击鼓作舞。
低鼓是舞者将鼓系在左腰间,两手持硬鼓槌,交替击鼓的舞蹈,其动作平缓稳重,深沉有力。
多鼓是舞者在身体不同部位,如腿、头、肩、胸等部位挂着鼓,两手握鼓槌轮流击鼓,动作富有变化,有高难度技巧表演。
高鼓、低鼓、多鼓多由一人表演,具有灵敏矫健、阳刚奋进的舞蹈气势与风格。
”山东花鼓”是舞者将鼓系于左腰间,舞者双手持鼓槌,但不用鼓槌击鼓,而用两尺左右长的鼓穗击鼓。
舞者可变化多种样式舞蹈,既可站着打,蹲着打,旋转中打,跳跃中打,也可左右绕过腰、腿、头、背打鼓。
该舞姿态活泼自由,节奏刚劲有力,鼓穗环身飞舞,令人眼花缭乱,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娱乐性节目。
16.我国少数民族歌舞的分布区域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之外,拥有55个少数民族。
其民族民间歌舞有数千种,舞蹈形式繁多,风格迥异。
舞蹈分布区域大致有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及东南地区舞蹈。
在一个地区内,其舞蹈风格也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讲:
东北地区主要有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舞蹈,在内蒙古地区主要有蒙古族舞蹈和鄂温克族舞。
西北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舞蹈。
西南地区主要有藏族、羌族、彝族、白族、傣族、佤族、纳西族等舞蹈。
中南地区有壮族、黎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舞蹈。
东南地区主要有畲族、高山族等舞蹈。
17.女真族和满族舞蹈有什么联系?
满族主要聚居辽宁省境内,其他散居于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
满族属于阿尔泰语系,其前身是女真族。
《异域志》载:
女真人”风俗好歌舞。
”金朝时期,女真人歌舞大量流入中原,当时到处表演”臻蓬蓬歌”,是典型的女真人歌舞。
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洲。
清朝是满族在中国建立的封建王朝,满族继承了女真人的传统习俗,以善歌舞著称于世。
满族舞蹈种类有:
东海莽式、巴拉莽式、鞑子秧歌、扬烈舞、拍水茶茶妞、萨满舞、手鼓舞等。
18.朝鲜族舞蹈种类及凤格
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长白山等地区。
其民间舞蹈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外来舞蹈、延边地区的舞蹈和群众自娱性舞蹈。
19.赫哲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赫哲族人主要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汇流地区和乌苏里江沿岸。
赫哲族人舞蹈主要有萨满鼓舞、哈康布力、天鹅舞、皮里西舞,跳鹿神舞。
赫哲族萨满舞这种萨满宗教舞蹈与满族萨满舞有近似之处。
”哈康布力”即模仿鸟飞之意,是赫哲族的传统舞蹈,舞蹈情绪欢快、活泼。
”天鹅舞”的舞蹈以平稳的碎步,舒展的双臂动作模拟天鹅飞翔。
舞蹈优美抒情,表达了赫哲族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向往的愿望。
”皮里西舞”属于赫哲族的外来舞蹈,是赫哲人与俄罗斯人长期文化交流的产物。
20.达斡尔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达斡尔族是世居黑龙江一带的少数民族。
舞蹈主要有两种:
一是”哈库麦勒”,一是”雅德根”。
”哈库麦勒”是达斡尔族传统歌舞。
达斡尔人视鹰为图腾。
妇女视鹰为自由幸福的象征。
因此,在舞蹈中多有模仿鹰的动作。
后来又出现了”提水”、”照镜子”等劳动和生活的动作。
”哈库麦勒”表演大体分三段:
第一段是舞伴歌,以歌为主;第二段歌伴舞,以舞为主;第三段只舞不歌,无音乐伴奏,仅有人的呼声为节,呼号是该舞的主要特色。
舞蹈高潮时以”拳斗”为主,充分显示达斡尔人剽悍、强健民族性格。
”雅德根”,是达斡尔人的宗教祭祀舞蹈。
表演者一般为两人,即大神和二神。
”送神”是舞蹈的高潮段。
大神二神表演大幅度的激烈的动作。
日本学者池尻登《达斡尔族》:
一文讲:
达斡尔人”边击鼓
边用高亢的声音念诵咒词?
?
在地当中有节奏的摆动身体,跳着很怪的舞蹈。
步伐是前进、后退、回旋三种简单动作。
”雅德根”基本动作有:
双手臂合拢,身体微抖的动作、碎鼓、四位鼓、天地鼓、跳地鼓、偏鼓、跳鼓、迎神鼓等。
舞蹈显示出质朴粗野的原始巫术风格。
21.鄂伦春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鄂伦春族是东北地区的土著族,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地区,逐兽游猎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生存的山林环境养育了鄂伦春族人淳朴、勇敢、豪爽的性格,鄂伦春族人的舞蹈反映了狩猎生活。
鄂伦春族舞蹈种类有:
吕日格仁、斗熊舞、乌乐阿道、希那给、布谷舞。
”吕日格仁”舞即篝火舞,是一种群众集体歌舞,在狩猎丰收和喜庆佳节时人们围着篝火,绕圈歌舞。
”吕日格仁”动作自由,随意性很强,歌词可即兴发挥。
”斗熊舞”舞蹈表演形式是一人扮熊,众人围熊绕圈舞蹈。
”乌乐阿道”是鄂伦春人传统舞蹈。
鄂伦春人狩猎有个规矩,从家门到狩猎的整个路线不能走重复的路,只能单线绕道而行。
舞蹈动作有瞭望手、踏跳步、蹲看等。
舞蹈形式多以一人原地舞动,以示大山,其余两人绕”山”而舞,围中间人来回穿行∞形,舞者边做蹲跳动作边呼喊号声,将舞蹈推向高潮。
”希那给”是鄂伦春人模仿布谷鸟鸣叫及神态的舞蹈,舞蹈表达了鄂伦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出活泼而灵巧的风格。
”布谷舞”是鄂伦春族青年男女喜欢跳的一种社交形式的娱乐舞蹈。
22.蒙古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蒙古族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属于草原文化系列。
蒙古族早先是由北方草原多氏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它形成于公元12世纪。
蒙古族舞蹈具有悠久深厚的传统,蒙古族民间舞蹈大致分为宗教习俗舞蹈和节日宴请舞蹈两大类。
宗教习俗舞蹈包括:
祭神树舞、战旗舞、12属相舞、丹布尔舞、娜若·卡吉德玛舞、灯舞、萨满舞、查玛舞等。
节日宴请舞包括:
节日婚礼舞、陶布修勒舞、筷子舞、盅碗舞、盘子舞、浩德格沁舞、雅布根好布吉木舞、安代舞等。
23.鄂温克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59中外舞蹈基础知识问答_舞蹈知识
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鄂温克族人主要从事采集、狩猎的半农半牧生产。
主要舞蹈种类有阿芽舞、爱达哈喜楞、阿罕拜舞、斡日切舞、狩猎舞、聂那肯舞、巴勒那德舞、伊堪舞等。
24.维吾尔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维吾尔族居住在我国西北部新疆地区,古代新疆称谓西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及新疆各绿洲地带。
维吾尔族舞蹈受其地理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麦西热甫活动中的舞蹈,二是与伊斯兰教礼仪有关的舞蹈。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常见舞蹈,赛乃姆来自阿拉伯语,意为美丽的偶像,是麦西热甫活动中重要的群众娱乐形式。
赛乃姆舞蹈特点表现在对身体各个部位的细致运用,舞蹈动作有:
移颈、摇头、绕腕、翻掌、推手、弹指等,舞蹈姿态多为托帽式、挽袖式、眺望式、抚胸式、舞蹈步伐以”三步一抬”为主,舞蹈具有含蓄、端庄、典雅、抒情、稳健等风格。
“刀朗舞”是麦西热甫活动中历史悠久、形式完整的自娱性舞蹈,刀朗舞反映了刀朗人居住在沼泽、森林、沙土等地带的狩猎生活。
“夏地亚娜”舞蹈源自古代维吾尔穆斯林对传播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第七代汗王阿里·阿尔斯兰汗王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步从原有的只有奔跑、狂跳的宗教祭祀舞蹈发展变化成为民间娱乐形式。
舞蹈的基本动作有:
各种跳步和翻转手掌以肩膀扭动动作等,带有欢快、流畅、明朗、喜庆的风格。
“萨玛舞”原是宗教祭祀舞蹈,后来演变成为维吾尔族穆斯林传统节日里由男子在广场上跳的集体圆圈舞,舞蹈动作简单,舞蹈显示出古朴凝重的宗教风格。
“匹尔”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仙女”,是维吾尔族巫术舞蹈,流行于维吾尔族偏远地区。
25.哈萨克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哈萨克族是新疆草原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兼作农业、手工业。
哈萨克族舞蹈反映了哈萨族人的生活和劳动,民间舞蹈种类主要有:
卡拉角勒哈、鹰舞、熊舞、抵角戏、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意为”黑色的走马”。
马是哈萨克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舞蹈反映了对黑走马的歌颂。
”抵角戏”是哈萨克族人模拟山羊形态的舞蹈,舞蹈具有轻松愉快,形象活泼的风格特点。
”擀毡舞”,是表现哈萨克族妇女擀毡的劳动生活的舞蹈,展现了哈萨克族妇女热爱生活的心态,具有颤、抖等动作特征,表现出欢快的风格。
26.乌孜别克族舞蹈种类及风格
乌孜别克族属绿洲民族,其生活习俗与维吾尔族十分相近,其文化与生活习俗均有沿袭承继的成分。
乌孜别克族舞蹈种类主要有:
乌帕尔、加扎依尔、夏米来尔、迪尔哈拉奇、塔娜娃尔、木那捷特等。
“乌帕尔”是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中的一种特定节奏伴奏下表演的舞蹈,因此称之为”乌帕尔”。
该舞为群众自娱性舞蹈,充满青春活力。
“加扎依尔”是一种男子舞蹈,模拟雄鹰各种姿态来塑造乌孜别克族民族的性格,舞蹈充满欢快热烈的气氛,常在麦西热甫及婚礼喜庆日子里表演。
“夏米来尔”舞蹈是为纪念一位保卫家乡,勇于献出自己生命的女英雄夏米来尔所作。
舞蹈由一位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