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848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总复习第1——2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

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师:

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今天我们进行复习。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

为什么?

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2/3×5/6=7/9×18=

3/10÷3/4=5/9÷5/6=21÷7/9=

3/10÷2/5=5/9÷2/3=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

32=12:

()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2:

50.6÷0.3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8:

120.25:

0.451/4:

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

(1)

(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

原价×1/5=现价

(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

(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

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

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

归纳得真好。

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总复习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分数乘、除法

21÷7/9=3/10÷2/5=5/9÷2/3=

6/11÷5/12=

分数乘、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分数乘、除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会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比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

3.运用分数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比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是复习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复习

师: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让每个学生写出一道分数乘法算式,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先后计算出结果。

(2)根据自己写出的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再算出结果。

(3)同桌交流,汇报订正。

(4)反馈训练。

完成教科书第113第1题,说一说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小结:

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包括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两种情况)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包括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及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2.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1)回顾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2)练习。

×

×

)×35

×

×

先观察,再说一说下面的题目可以使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完成计算。

(3)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15页第5题,交流订正,介绍自己如何使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复习比的有关知识。

(1)自己列表并举例进行说明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的第3题。

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提问:

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

复习比的基本性质,回顾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出三者之间的联系。

4.复习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解决。

出示教科书第113页第3题。

讨论:

你认为在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1)找出每题的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2)根据分析与解答将题目分类,说出分类的依据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

(2)说说口算过程、结果以及算式的意义,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先说一说什么是倒数,再写一写。

明确:

1的倒数是l,0没有倒数。

3.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主编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开课时自己写出的乘、除法算式,编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②汇报交流,检验所编题目是否满足算式要求。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7~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要求:

①找准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②列式解答。

③检验修正。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第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地选择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和分类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激发学生自我复习整理的意识,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提高复习的实效,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重、难点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归纳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归纳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区别?

4、你认为在计算时有什么注意点或技巧需要提出来提醒大家?

5、练习:

完成口算。

口算练习。

指名汇报答案。

说说两道分数乘法题你是怎样口算的?

说说三道分数除法题你是怎样口算的?

指名说出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而分数乘除法要约分。

二、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运算顺序)

2、出示计算题:

(1)461×8-332÷5.5

(2)[1215+(1232-1625)÷7]×1322

3、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计算题后提问怎样计算简便?

根据什么这样算?

1.5×(310+512)57×37%+53×37%

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评。

(2)补充:

72.8÷58+27.2×0.625724×0.4-2÷5×724

(3)小结: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计算时要根据运算顺序,确定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同时还要根据具体题,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使某些运算简便。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题

4、复习解方程。

补充有百分数的方程。

回忆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利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

怎样检验?

10%X+8=202X+30%X=9.2

学生独立完成。

集题订正。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

(1)461×8-332÷5.5

(2)[1215+(1232-1625)÷7]×1322

 

教学反思:

 

课题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113页总复习第3、5题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判断单位“1”,能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应用题。

2、引导学生解答、比较分数应用题,从而进一步正确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及解题步骤。

3、通过综合分析、解答、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重点:

概运用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

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

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

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第116页总复习第12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

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

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四、应用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第113页第4题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2、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重点:

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难点: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师: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能说出每一手棋所下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

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

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

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1条、3条、2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C=∏d或C=2∏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

S=∏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

S=∏(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

S=∏(C/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R2—∏r2=∏(R2—r2)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11、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第6题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重点:

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难点:

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二、分析扇形统计图

出示2010年监测的33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问: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的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三、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

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一算,每一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

四、巩固练习

(1)第120页第11题。

(2)练习二十二第16、17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