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261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docx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从此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反抗法西斯,在加上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之,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或:

团结协作有利于应对人类共同危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中的“摧毁法西斯”“联盟”可知,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宣言签署后,诺曼底登陆战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都体现了“宣言”所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

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罗斯福新政

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罗斯福新政”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

(填写字母)。

阅读威廉·洛克腾堡《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的叙述:

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从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答案】

(1)原始史料:

A.

非原始史料:

B.C.

(2)同意。

“剧变”:

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

不变:

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3)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美国通过新政改革的方式缓解危机,也为通过和平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新政为后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积蓄了力量,其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1)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非原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原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田纳西水坝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应为原始史料。

“大富翁”游戏和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是非原始史料。

(2)根据材料“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一方面罗斯福新政带来“巨变”,但另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属于“巨变”,但罗斯福新政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美国通过新政改革的方式缓解危机,也为通过和平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新政为后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积蓄了力量,其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材料一表明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

“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二 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

【答案】

(1)“新”: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就是罗斯福新政“新”的方面;通过“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从材料“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和“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可知,“新政”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材料二:

二战图片

(1)指出A图中三巨头分别是谁?

雅尔塔会议产生了哪些作用?

(2)指出B图和C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答案】

(1)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2)B图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C图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3)教训:

①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②防止绥靖政策;③给弱小国家以援助;④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图中三巨头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雅尔塔会议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图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C图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绥靖政策,给弱小国家以援助,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联系二战的相关知识。

5.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不容忘却)

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它所留下的记忆将永远存在。

某同学整理的关于这两次战争的学习笔记如下:

笔记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

历史背景:

德、奥、意同盟国和英、美、俄协约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激化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导火线:

笔记二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⑤德国投降

(1)笔记一复习提纲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请帮助李军同学补齐提纲内容。

(2)笔记二描述的是哪次战争中的主要事件?

哪一事件是这次战争的转折点?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3)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应遵循怎样的原则面对未来?

【答案】

(1)英、美、俄改成英、法、俄。

萨拉热窝事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3)和平共处;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受到威胁,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俄国首先倡导建立联盟,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20世纪初,英德矛盾激化,英国协调了与法俄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条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

因此,协约国中没有美国,所以英、美、俄协约国改成英、法、俄协约国。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死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借此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发生在1939年9月1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德国投降发生在1945年5月;所以笔记二描述的战役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发动的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人类仍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战争问题、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核武器扩散、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等。

所以各国应该联合起来,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相互尊重别国利益;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

6.史料实证

说说上述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经济大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引发社会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解析】

【详解】

这三幅图片之间是因果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人民生活严重下降,出现了图片一中的现象。

为治愈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秩序,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图2表现的就是这一场景。

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中为了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内需,罗斯福采取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7.观察下图:

(1)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名称。

(2)据图指出法西斯轴心国扩张的特征

【答案】

(1)日本

(2)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军部上台,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名称是日本。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可知,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法西斯建立了轴心国集团,开始多外侵略扩张,并且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英两国政府……一致深信……局势当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

材料二: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捷克外交部长

请回答:

(1)推断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

(2)英法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其危害是什么?

(3)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捷克外交部长的观点得到历史的验证了吗?

【答案】

(1)要求捷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2)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

(意思相近即可)

(3)得到了验证,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占领捷克,并于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可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是要求捷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奉行的是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

(3)根据“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外交部长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验证,英法奉行的是绥靖政策,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占领捷克,并于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9.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部门/年份

1841年

1877年

工业

43%

55%

农业

20%

14%

服务业

37%

31%

 

材料二:

1920年8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

材料三:

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

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

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

【答案】

(1)变化:

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原因:

工业革命的完成。

(2)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实现: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3)措施:

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影响:

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建议:

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1841年和1877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具有重大作用。

但是,在把握政策的分寸和限度及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

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我们需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有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

我们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中“8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总统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答案】恐惧: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分)

中心措施:

加强对工业的调整(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8年前的恐惧”指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人,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总统采取的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