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092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

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

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1、[板书:

地震]师:

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学生谈论)

2、师:

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

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

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

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

(板书课题)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

了不起)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A.时间之漫长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

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

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

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

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

‘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

2、对这位父亲说:

“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

“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

“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

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二)、(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

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

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

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教学反思: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

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

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

慈母情深。

二、初读课文。

交流预习感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什么?

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质疑: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A、“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

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B、“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

(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

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C、“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D、“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

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E、“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4、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反思: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2、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3、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4、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一、谈话导入,初步揭题。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

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谁能读一读课题?

(1——3名生读)

3.你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A、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

“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2.分组汇报

(1)研读母亲做出的评价。

(课件出示)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

精彩极了!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

他需要鼓励。

 ①指名读,交流体会。

 ②相机指导朗读。

(2)研读父亲做出的评价。

(课件出示)

“这是什么?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①指名读,交流体会。

 ②相机指导朗读。

 ③此时,巴迪可能在想什么?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

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

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2、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3、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过程: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

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

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二、朗读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

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法。

1.在这一课中,作者还运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人物的?

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2.师:

通过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亲对巴迪的爱。

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就能悟出父母的情感,这就是悟情感的读书方法。

四、联系生活,拓展文本。

1.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你觉得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成长呢?

2.你们各有各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呢?

五、感悟真情,升华情感。

1.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简介。

2.自由读作者简介。

3.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内容,谁能说一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什么力量?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我们都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中,父母的爱更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让我们像小巴迪一样,——

课件出示:

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因为,我们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们努力地向前驶去。

六、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七、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课外搜集阅读其他体现父母之爱的作品:

《秋天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等。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1、背诵《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

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  )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

她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指名读准词语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

(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

(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

(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师:

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

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

(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概况全文大意。

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

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

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板书“狠心”)

师:

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

(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

(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

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

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

(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

(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

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

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

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

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

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

想象一下,

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

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

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

师:

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

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

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

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

(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

“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

②了解沙漏。

知道沙漏是什么吗?

(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

(慢)师:

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

(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

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

为什么?

(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