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945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温度B.催化剂

C.反应物的浓度D.压强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g)+Br2(g)

2HBr(g)ΔH<0,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增大H2浓度D.减小压强

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粉分别在空气、氧气中完全燃烧,硫粉在氧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C.在25℃、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

2H2O(l)△H=-285.8kJ·mol-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l)△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整个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4.反应A+B→C分两步进行:

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5..LiH可作飞船的燃料,已知下列反应:

①2Li(s)+H2(g)

2LiH(s)△H=-182kJ·mol-1;

②2H2(g)+O2(g)

2H2O

(1)△H=-572kJ·mol-1;

③4Li(s)+O2(g)

2Li2O(s)△H=-1196kJ·mol-1。

则LiH在O2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LiH(s)+O2(g)

Li2O(s)+H2O

(1)△H=-702kJ·mol-1

B.2LiH(s)+O2(g)

Li2O(s)+H2O

(1)△H=-1950kJ·mol-1

C.2LiH(s)+O2(g)

Li2O(s)+H2O

(1)△H=-1586kJ·mol-1

D.2LiH(s)+O2(g)

Li2O(s)+H2O(g)△H=-988kJ·mol-1

6.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I2(g)+H2(g)

2HI(g)△H=-9.48k.J·mol-1

②I2(s)+H2((g)

2HI(g)△H=+26.48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I(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反应①的生成物比反应②的生成物稳定

7.燃料电池的优点是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不经过热能这一中间环节,能量利用率高。

氢氧燃料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所需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K2CO3。

已知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CO2+4e-

2CO3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CO32-向正极移动

B.随着反应的进行,CO32-在不断消耗

C.负极反应为H2+CO32--2e-

H2O+CO2

D.当该电池产生的水蒸气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时,转移电子4mol

8.一定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

2C(g)+D(g),经2min达平衡状态,此时B反应了1.2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入N2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

B.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min)

C.平衡状态时B、C的反应速率相等

D.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9.反应4A(g)+5B(g)

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0min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0min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mol·L﹣1·min﹣1

B.容器中D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45mol

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

5:

4:

6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0.30mol

10.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 ΔH<0的正确图像是(  )

A.AB.BC.CD.D

1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

B(g)+2C(g),且达到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

D.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1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13.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2D(s)。

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约为0.91

B.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

C.B的转化率为6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14.在某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g)和1molY(g)发生反应:

2X(g)+Y(g)

3Z(g),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平衡后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二、填空题

15.可逆反应A(g)+B(g)

2C(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T1向T2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②由T3向T4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③反应在________温度下达到平衡。

16.已知Ca(OH)2与Cl2反应的氧化产物与温度有关,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Cl-、ClO-、ClO3-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开始有ClO3-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17.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后,充入一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

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aA(?

)+bB(?

cC(g)+dD(?

)。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0.5nmol,C增加了nmol,D增加了1.5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B物质,上述平衡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重新相等,则正反应为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8.

(1)N2(g)+3H2(g)

2NH3(g);△H=-94.4kJ·mol-1。

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1L容器中发生反应,前20min内,v(NH3)=______,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②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③时段Ⅲ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用具体数据表示,含单位)。

(2)电厂烟气脱氮的主反应①:

4NH3(g)+6NO(g)

5N2(g)+6H2O(g),副反应②:

2NH3(g)+8NO(g)

5N2O(g)+3H2O(g);△H>0。

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

在400K~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9.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

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废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ΔH____0(填“>”或“<”)。

②在T1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

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则CO转化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2NO2(g)

N2(g)+CO2(g)+2H2O(g)ΔH=-867.0kJ/mol

2NO2(g)

N2O4(g)ΔH=-56.9kJ/mol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CO2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

图2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

电极a、b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

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

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舍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

2MgO+2SO2↑+CO2↑;MgSO4+C

MgO+SO2↑+CO↑;MgSO4+3C

MgO+S↑+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3)D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b.Na2CO3溶液c.稀硝酸d..KMnO4溶液

(5)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改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A错误;B.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B正确;C.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有可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C错误;D.改变压强可使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同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明确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解答的关键,化学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只要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需要重新建立新平衡,注意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去分析平衡的移动。

2.A

【详解】

欲使颜色加深,则Br2的浓度应变大。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左移动,Br2的浓度变大,因此颜色加深。

增大氢气浓度,平衡向右移动,Br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减小压强通过增大容器体积实现,平衡不移动,但Br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答案选A。

3.D

【解析】A.等质量的硫粉分别在空气、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均是二氧化硫,放出的热量一样多,A错误;B.硫蒸气所含能量比硫固体高,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汽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B错误;C.2g氢气是1mol,放出285.8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g)+O2(g)═2H2O(l)△H=-571.6kJ•mol-1,C错误;D.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mol,浓硫酸溶解时放热,所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正确,答案选D。

4.B

【详解】

A.图中信息显示,A+B→X(ΔH<0),②X→C(ΔH>0),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信息显示,A+B→X(ΔH>0),②X→C(ΔH<0),B符合题意;

C.图中信息显示,A+B→X(ΔH<0),②X→C(ΔH<0),C不符合题意;

D.图中信息显示,A+B→X(ΔH>0),②X→C(ΔH>0),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试题分析:

已知:

①2Li(s)+H2(g)=2LiH(s)ΔH1=-182kJ·mol-1;

②2H2(g)+O2(g)=2H2O(l)ΔH2=-572kJ·mol-1;

③4Li(s)+O2(g)=2Li2O(s)ΔH3=-1196kJ·mol-1。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③+②-①×2)/2即得到LiH在O2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LiH(s)+O2(g)=Li2O(s)+H2O(l)ΔH=-702kJ·mol-1,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晴】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1)确定待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2)找出待求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什么位置;(3)根据未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和位置的需要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处理,或调整系数,或调整反应方向;将新得到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对应的反应热进行叠加,即可求出待求反应的反应热。

6.C

【详解】

已知:

①I2(g)+H2(g)⇌2HI(g)△H=-9.48kJ•mol-1;②I2(s)+H2(g)⇌2HI(g)△H=+26.48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I2(g)=I2(s)△H=-9.48kJ•mol-1-26.48kJ•mol-1=-35.96kJ•mol-1,

A.n(I2)=1moL,n(H2)=1mo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故A错误;

B.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

C.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I2(g)能量大于I2(s),故C正确;

D.反应①、②的产物都是HI,状态相同,稳定性相同,故D错误;

故选:

C。

7.C

【解析】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放电时CO32-向负极移动,A错误;B.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CO32-的物质的量不变,B错误;C.负极发生氢气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H2+CO32--2e-=H2O+CO2,C正确;D.当该电池产生的水蒸气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即1mol时,根据反应式可知消耗氢气是1mol,转移电子2mol,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正负极的判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书写时注意放电微粒、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存在交换膜以及是否是熔融的电解质等。

8.D

【解析】

A.充入N2使压强增大,但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A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B错误;C.平衡状态时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二者的反应速率不相等,C错误;D.消耗B是1.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C是0.8mol,浓度是0.4mol/L,所以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2min=0.2mol/(L·min),D正确,答案选D。

9.B

【解析】

【详解】

A、υ(C)=

=0.002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υ(A)=υ(C)=0.002mol•L-1•min-1,故A错误;

B、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根据方程式4A(g)+5B(g)

4C(g)+6D(g)可知,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45mol,容器中D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45mol,故B正确;

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的投入物质的量及转化率有关,可能为4:

5:

4:

6,可能不是,故C错误;

D、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根据方程式4A(g)+5B(g)

4C(g)+6D(g)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3mol,A减小0.3mol,故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则A.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C含量增大;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C含量降低,A正确;B.反应达到平衡时,继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B错误;C.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P2>P1,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C含量增大,C错误;D.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增大;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降低,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根据方程式特点结合温度、压强对平衡影响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解答,注意图像题的解答技巧。

11.D

【详解】

A项无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错误;

B项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气体的质量增大,则A一定为非气态才符合,故B错误;

C项、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虽然容器的压强增大,但不改变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所以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项、因为容器的体积固定,如果A是气体,升高温度时,无论平衡向哪方向移动,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A一定是非气体,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气体的密度才增大,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容器密度的变化,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气体的质量增大,要使气体的密度增大,根据ρ=m/V知,A一定为非气态,对于容器体积固定的可逆反应,惰性气体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但温度一定影响反应速率,据此分解作答。

12.B

【详解】

A.由图象可以看出,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吸热,故A错误;

B.图示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若A、B是气体,D是液体或固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一致,D为气体不能符合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B正确;

C.由图象可以看出,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吸热,故C错误;

D.若A、B、C、D均为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图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B。

13.A

【详解】

A、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x=1,根据反应3A(g)+B(g)

C(g)+2D(s)

起始浓度(mol/L)1.50.500

变化浓度(mol/L)0.60.20.20.4

平衡浓度(mol/L)0.90.30.20.4

则化学平衡常数为0.2/(0.3×0.93)=0.91,A正确;

B、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120=0.05mol/(L·s),B错误;

C、B的转化率为0.2/0.5=40%,C错误;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在变化,总体积不变,则密度是一变量,则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选A。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温度在a℃之前,升高温度,X的含量减小,温度在a℃之后,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为平衡点,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曲线上最低点Q为平衡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Y的转化率减小,所以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A错误;B.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时充入Z,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不变,C错误;D.W点对应的温度低于M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高,所以W点Y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点Y的正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

15.>

【解析】由图可知开始至T3时平衡正向移动,T3时为平衡状态,T3向T4变化时,平衡逆向移动,则

①由T1向T2变化时,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②由T3向T4变化时,C的含量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3时为平衡状态。

16.反应放热,是温度升高,生成ClO3-10Cl2+10Ca(OH)2=Ca(ClO3)2+2Ca(ClO)2+7CaCl2+10H2O5

【解析】

(1)氯气与氢氧化钙在较高温度时生成氯酸根离子,t1时,开始有ClO3-生成,说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在较高温度下可生成ClO3-;

(2)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与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mol、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Cl元素被还原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5mol=7mol,则方程式中次氯酸钙、氯酸钙、氯化钙的系数之比是2:

1:

7,同时产物中有水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10Cl2+10Ca(OH)2=Ca(ClO3)2+2Ca(ClO)2+7CaCl2+10H2O;(3)根据图像判断,生成次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利用化学方程式中次氯酸钙与氢氧化钙的系数比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是5mol。

17.2123C放热

【解析】

(1)同一化学反应的同一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