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578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docx

阶段教学计划文科

学生姓名:

沈心鸣

年级:

高三

所在学校:

武汉中学

辅导课目:

全科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语文单科总课时:

28

学生目前学习情况:

目前尚未开始上课,通过面谈班主任老师所介绍的一些关于语文学科学习情况,结合历年来所教授语文学科特点和高考以及外校保送试卷分析,兼顾学生相关情况作出如下教学计划。

学科辅导计划

文言文部分

从1课时至4课时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注意分析词性变化,注意与课内已经掌握的词语含义的迁移。

虚词的语境义变化。

从5课时至8课时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与删选。

(题干信息提取,题支信息提取和排除,句不离段的理解方法。

从9课时至12课时课文内容理解辨析。

(删选关键语句,重要信息对比,把握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13课时至16课时文言文翻译技巧与要点。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词类活用、一字多义、文言句式、固定句式等重点考察)

文学作品阅读部分

从17课时至20课时文中重点语句语段的理解和鉴赏。

从21课时至24课时文中材料选择的原因和作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分析,重点句段在文章的作用分析。

从25课时至26课时文章写作技巧,作品特色鉴赏。

从27课时至28课时文化心理,民族精神,深刻意蕴探究。

家长配合﹕

1、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尽可能让孩子不起较大的情绪起伏。

2、作业需按时按量完成,即使不会的题也要求有思考。

不让孩子偷懒找借口不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3、考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里疏导。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数学单科总课时:

60

学科分析:

(学科问题、知识点问题)

目前数学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解决基础题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

但对题目隐含条件较多时不能充分挖掘。

同时计算功底不够,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容易出错。

在数列,导数,三角函数及圆锥曲线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度较高的题目,尚缺少综合题型中的知识融合能力。

方法与措施:

1、对基础知识和题型进行新一遍的梳理,确保基础题型不丢分。

2、培养分析题目的能力,进一步理清题目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找到各知识点在不同题型中的相关点。

碰到综合问题时学会对题目分解,转化到基础题型中去解决。

3、加强新题型和稍灵活的题型的训练,培养较好的做题习惯,改掉碰到复杂和不好理解的题就不愿思考的坏习惯。

4、适当训练综合卷,能够合理分配时间,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会解选填的技巧和大题的正规书写格式。

阶段性计划:

从1课时至4课时:

复习函数的相关知识,定义域,值域的求法,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基本性质。

从5课时至8课时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能够根据所给的几何条件熟练的求出双曲线,并能灵活运用双曲线定义及参数的关系和渐近线极其几何意义。

从9课时至12课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会根据抛物线的方程确定其几何性质,了解抛物线的一下实际应用。

从13课时至16课时:

了解极限概念,会求导,了解导数的四则运算,并能够根据导数求切线方程,进行灵活运用。

解决含有参数问题的导数题目及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证明方法。

从17课时至20课时: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理解共线向量的意义极其性质,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从21课时至24课时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极其性质、运算律。

理解空间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两点间距离公式和夹角公式。

从25课时至28课时:

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

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题型。

掌握求通项和求和的各种基本方法。

能够将数列知识与其他综合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从29课时至36课时:

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及常规解题方法。

立体几何中三视图、球、点线面的关系、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求法。

从37课时至40课时:

对常考的基础选填题进行进一步的方法讲解,确保选填中的基础分不丢。

如复数、程序框图、统计、线性规划、常用逻辑用语等。

同时对选填中的技巧进行讲解,如排除法、特殊值法、逆向思考法等。

从41课时至46课时:

查漏补缺,规范常考大题的写法,会做的题不能因为步骤丢分。

了解考试中的给分点,不会的大题尽可能的得分。

从47课时至60课时后期开始三轮的模拟题训练,大量的题型复习和总结归纳,从而在细节上完善得到高分。

班主任配合﹕

1、由于时间较为紧迫,请让学生按时上课,尽可能避免请假。

2、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需记忆的公式要准确记忆。

____

3、需测试时,请安排时间。

家长配合﹕

1、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尽可能让孩子不起较大的情绪起伏。

2、作业需按时按量完成,即使不会的题也要求有思考。

_____3、考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里疏导。

___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英语单科总课时:

30

学科分析:

(学科问题、知识点问题)

①词汇的扩展用法及固定搭配存在问题,不能很好的联系上下文的应用,容易孤立的看某一个空而忽视对整个文章(或句子)的重新审视(主要存在于单项选择及完形填空中);

②句型的结构分析及长难句的理解不够准确,容易弄错句型成分而忽视整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存在于阅读理解中);

③因为求速度而忽略阅读理解中的段落分析及细节的理解,推理判断及对难点词汇的猜测;

④完成句子中对题目考查的语法点不够明确,不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出知识点;基础语法的应用缺乏灵活度,容易遗漏细节问题;

⑤写作中高级词汇的应用及句式的转换有待加强。

方法与措施:

①加强词汇的基础用法及词汇的扩展用法的训练,并补充高频词汇,严格落实词汇的记背任务;

②分析句型结构,训练句子的理解及长难句的成分划分;将句子放在整个文章中,训练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句子更好的理解文章,也借助文章的整体更好地消化句型;

③分类型训练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猜测词义及主旨大意的阅读理解;并逐步讲解记叙文、议论文、夹叙夹议、说明文等常考的完形填空类型;

④讲解重点常考完成句子语法点,辅助于相关基础及提高练习,学会分析考察点,熟悉做题步骤并养成检查的习惯,确保对各个考察点的整体理解;

⑤训练写作的句型仿写,补充高级词汇,加强对词汇句型的变换及对文章整体的布局。

阶段性计划:

从1课时至4课时:

讲解阅读理解中的细节理解题型,分短篇截取及整篇考察两种方式,结合历年真题及模拟训练,分析细节理解题型的做题方法及关键词判断;通过习题及讲解结合的方式,反复强化学生对做题方式的熟悉,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及信息确认。

同时补充高频常考词汇

(1),讲解词汇记忆方式及技巧,加强对记背任务的检查。

针对学生问题,讲解重要语法非谓语动词及独立主格结构的应用讲解重要语法非谓语动词及独立主格结构的应用,通过学生练习及反馈,查漏补缺。

从5课时至8课时:

讲解阅读理解中的推理判断题型,分析推理判断题型的提问方式及解题步骤,通过例题及练习,熟练出题模式及解题技巧,并加强对句子的分析及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补充高频词汇

(2),检查高频词汇

(1)的落实情况。

针对学生语法问题,讲解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理解及应用。

从9课时至12课时:

讲解阅读理解题型中的猜测词义题型,分析难词在整个句子中的作用,并借助前后文及文章的整体基调理解重难点词汇。

通过词汇的分析,熟悉句子那个结构特征,帮助理解文章。

补充高频词汇(3),检查高频词汇

(2)。

针对语法点,结合完成句子题型,讲解情态动词及虚拟语气的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

从13课时至16课时:

讲解阅读理解题型中的主旨大意题型,加强学生对文章的大意的判断,通过首尾段及每段首尾句的理解及分析确定文章主题意思及题目设置。

补充高频词汇(4),检查高频词汇(1-3)。

针对语法点及完成句子题型,讲解倒装及词类考察点。

从17课时至21课时:

根据完形填空特点,讲解各类完型填空的解题技巧(记叙类、夹叙夹议类、议论类、说明类),并结合学生的练习,找出学生在完型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性的纠正其不足的地方,并有目的的训练其对文章的上下文的把握及理解,以后文的内容增强整体性的理解,并判断改正前文的选项。

同时加强对真题的熟悉度,训练做题方法,先通读一遍,对文章有大概了解,再细致的选择每一个空格,并跳过较难的选项,最后把选项带入文章,检查语法及意义上的搭配。

另外,在做题的过程中,强化对常考词汇及固定搭配的理解和辨析。

补充高频词汇(5-8),分别检查(1-4)。

根据学生消化吸收情况,复习时态语态及主谓一致等细节语法点。

从22课时至26课时根据写作常考题型讲解审题所注意的问题,全文结构的搭建模式,并针对性的回顾作文中优秀的开头及结尾的方法。

另外与时事相结合,对可能考的话题进行预测及训练,指导学生加强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对常考话题相关词汇的熟悉。

结合优秀作文,训练学生对句型的仿写及对高级词汇的选择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写作整体思维方式。

补充高频词汇(9-12),检查(1-8)。

从27课时至30课时复习总结学生对所学题型的整体理解及掌握情况,结合最新信息及题型总结,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学生对所考题型的熟悉。

针对学生情况,做考前指导,调整其心态,讲解应考注意事项,回顾所讲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家长配合﹕

①监督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当天所讲内容,总结解题方法及疑难问题。

②检查学生的高频词汇背诵识记情况,督促其做好复习巩固。

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考试,消缓紧张情绪,保持最佳状态。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政治单科总课时:

38小时

学生目前学习情况:

目前尚未开始上课,通过面谈班主任老师所介绍的一些关于政治学科学习情况,结合历年来所教授政治学科特点和高考以及外校保送试卷分析,兼顾学生相关情况作出如下教学计划。

教学总计划:

一、一、必修一主要学习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二、二、必修二主要学习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

三、三、必修三主要学习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四、四、必修四主要学习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五、五、在学习时以课本为基础讲解重点知识,结合学生难以理解和考试的热点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另外在基础知识上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这个需要学生课后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

在讲解重点知识时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让学生思维能够发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阶段性计划:

从1课时至4课时:

经济学基础理论学习

教学内容: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和基本职能,通货膨胀的含义、特点、影响及解决方法,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值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学目标:

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能结合实际分析出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掌握影响消费的因素。

从5课时至8课时:

生产与劳动者

教学内容: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成功经营公司,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重要性以及解决措施,投资理财的几种方式。

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性和如何解决公平问题。

教学目标:

能够分析出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分析出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提出处理社会公平的方法。

从9课时至12课时:

宏观经济和对外经济

教学内容:

财政的作用,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政策。

税收的作用和特点。

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得影响。

教学目标:

知道财政的相关知识,掌握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重点分析出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13课时至16课时: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政府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政府的性质、宗旨及政府的职能,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解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重点掌握政府的性质和政府的职能,全面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理解人大,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

从17课时至20课时:

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国际关系

教学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宗旨、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执政理念。

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我国的对外政策。

教学目标:

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能够用所学政党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做出相关决策的根据。

能够利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分析当前的国际关系。

从21课时至24课时:

哲学体系简介和唯物论知识

教学内容:

哲学体系的分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原理。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哲学体系的分类,能够准确的分析出相关原理对应的体系。

熟悉唯物论中的相关原理

从25课时至28课时:

认识论相关原理和辩证法中的联系观发展观

教学内容: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普遍联系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发展的观点。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学会用哲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从29课时30课时:

辩证法中的矛盾观,创新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否定观。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从31课时至34课时:

文化生活中的核心知识总结(这部分在考试中一般比较简单)

教学内容:

文化生活中意些常考知识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文化的特点,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能够记住常考的文化知识考点,学会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时政热点。

从35课时至38课时:

考试前政治热点时事串讲以及考试技巧的授予。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历史单科总课时:

32小时

学生目前学习情况:

目前尚未开始上课,通过面谈班主任老师所介绍的一些关于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结合历年来所教授历史学科特点和高考以及外校保送试卷分析,兼顾学生相关情况作出如下教学计划。

教学总计划:

一、必修一主要学习中国和西方的政治文明历程

二、必修二主要学习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

三、必修三主要学习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思想发展历程

四、在学习必修课内容时,主要以课本为蓝本讲解重难点知识点,特别是学生不懂的知识,强调及时理解和牢靠记忆,这需要学生配合,该记忆的知识点绝对不能打折扣。

同时,在讲解必修部分内容的时候会引申串讲选修部分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发散和延伸,只有把知识点灵活的联系起来才会拼接起较清晰的历史背景,做题时才不会不知所谓。

具体阶段性计划:

从1课时至2课时:

古代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和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郡县制的背景和内容,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制度的对比;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改革背景和内容,古罗马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目标:

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内容,探索东西方文明发展的道路的背景和路径。

熟记重要的知识点。

从3课时至4课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同时期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教学内容:

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对峙和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理解古罗马法和西方启蒙思想对西方政治制度确立的影响,学会独立对比分析英美法德日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影响,知道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道路的背景。

从5课时至6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背景和过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教学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现的背景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史实,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经历和内容,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

教学目标:

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影响,掌握中国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经历和内容(包括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知道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关注国家命运。

从7课时至8课时:

现代中国外交关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内容:

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中国和美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和日本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21世界中国对外关系的新情况;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新格局。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自建国初期到目前外交政策变化的内容和背景,深刻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和影响,看清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从9课时至10课时: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和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

古代中国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的演变,选修1中关于变法的内容可以关注),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熟记孤岛中国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对比分析中国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和西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从11课时至12课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教学内容:

洋务运动,抵制日货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和曲折发展;五年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实施,大跃进和浮夸风运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教学目标:

理解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和影响,掌握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道路轮廓,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和挫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对外开放的扩大政策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从13课时至14课时: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教学内容:

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讯手段和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20世界初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教学目标:

学会逐层分类地解析材料,归纳知识点;对比分析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放任到垄断再到国家调控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背景和影响。

从15课时18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学内容:

苏联建国初期的余粮收集制和新经济政策,苏大林模式的形成和影响,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掌握苏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特别是对新中国五年计划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失败及后果(对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经济改革);美国掌控全球金融霸权,知道各类区域经济集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从19课时至30课时:

人类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教学内容:

人类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计四本选修内容。

教学目标:

在复习的时候会再次穿插进三本必修课内容,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历史背景,丰富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血肉,学会整合知识点。

从30课时至32课时:

考试前历史事件串讲以及考试技巧的授予。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地理单科总课时:

30小时

教学内容安排:

1自然地理部分,现在主要进行地图的训练,结合画图,深入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提高有效解题的能力.

2区域地理的整理工作,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堂训练题目.引导人文地理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强化解题方向和技巧.

教学目标:

初步按照教师要求建立起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和解题技能,结合地图分析试题.

学生的建议:

时间上要保证,并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外要求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节次

章节

复习重难点

1~2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宇宙探索,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3~4

大气

大气的热力性质,大气运动,各类天气系统对人类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断,大气环境保护

5~6

陆地和海洋

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海水的温度、盐度和运动,地域分异规律

7

自然带

递变规律

8~9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工业区和农业区

10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区位条件,城市化及问题

1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

12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可持续发展

13

人口与环境

人口再生产,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问题及对策

14

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

旅游开发评价

15~16

世界地理分区

根据经纬度和轮廓等进行区域定位,区域特征

17~20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

21~23

中国地理分区

区域定位和突出的区域特征

24~26

读图训练

不同类型的图表的阅读

28~30

试卷适应

针对性的试卷训练

针对教学计划,家长反馈:

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