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407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docx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0

成安一中高一年级9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1.5×40=60分)

1.观察下面材料,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2.“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3.《礼记·大传》载: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4.《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指的是西周推行的(  )

A.氏族制B.分封制C.禅让制D.宗法制

5.每年春运期间都会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情况,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密切相关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C.禅让制  D.世袭制

6.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7.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8.战国时期已开始形成职业官僚制度,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B.“大人世及(袭)以为礼,城郭沟地以为固,礼仪以为纪。

”(《周礼》)

C.“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荀子·王霸》)

D.“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孟子·万章》)

9.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民,所有家产被抄没。

这说明()

A.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      B.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

C.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     D.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

10.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

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隋唐  B.西周秦汉  C.西周隋唐  D.秦汉明朝

11.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吏治最腐败,王朝面临全面崩溃之日,也就是外戚、宦官专权之时。

翻开二十四史,吕氏夺权、慈禧临朝;明代刘瑾专权、清末李莲英弄权等外戚、宦官干政事件屡见不鲜。

很明显这是破坏政治一体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往往规律性的出现在古代政治之中,究其原因,根本在于:

()

A、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B、外戚和宦官权力欲膨胀C、皇权不断扩大 D、皇帝宠信

12.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

A.秦朝设立太尉B.隋唐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

13.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依次指的是()

A.宗法制和郡县制B.分封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郡县制和行省制

14.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B.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C.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D.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

15.“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君权神受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1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B.学者的研究论著C.秦简的记载D.民间的传说

17.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18.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贵州

江西

湖广

广东

云南

北直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D.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19.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A.御史大夫    B.通判    C.按察司    D.军机处

2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21.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史记·楚世家》记载:

“(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来。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周室衰微,井田制逐步瓦解       D.列国内乱,变法图强

22.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23.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 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

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 D.票拟批答,以备顾问

24.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

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

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25.清代学者赵翼提到: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26.明代的科举制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及西南诸省)”,分别占录取总额的55%、35%和10%;政府还明文规定各地的录取名额,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即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会有人才被录取。

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体现公平公正B.安稳人心,巩固政权

C.更有效选拔人才C.加强中央集权

2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D.科举制

28.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

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扩大行省权力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地方监察

29.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

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30.“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

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31.司马迁说: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32..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事权的分割B.科举制的完善C.理学的兴起D.租佃制的发展

3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的出现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3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35.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

3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37.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的“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

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司法权

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务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3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都是最高行政机关

C.参与机要,但并无决策权D.负责各地军政事务

39.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

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

其意图是()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40.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二.材料解析(40分)

4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

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分)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分)

42(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堕。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⑴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拨的标准是什么?

(2分)

 

⑵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分)

 

⑶材料三和材料四中说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简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的影响。

(10分)

43(13分).材料一: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

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

……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4分)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

(3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4分)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分)

 

高一九月考试历史答案

1-5ABBBB6-10CBCDA11-15CCBCC16-20CCDDD21-25ABBAB26-30BDCAB31-35DADDC36-40BCCDC

41(13分)

(1)秦:

创立皇帝制度或三公九卿制或郡县制。

汉:

察举制或中朝或刺史。

唐朝:

三省六部制或科举制(分别答出1个即得2分,共6分)

(2)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

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分)

42(14分)⑴血缘、门第。

(2分)

⑵打破血缘门第束缚,以德行、学识选拔人才。

(2分)

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4分)

影响: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6分)

43.(13)

(1)郡国并行制。

(2分)原因:

国家地域辽阔,难以用单一中央管辖的办法;(2分)后果:

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酿成七国之乱。

(2分)推恩令。

(1分)

(2)措施:

所有州郡直属中央,(1分)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1分)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1分)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

(1分)

作者看法:

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1分)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