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练doc.docx
《限时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练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限时练doc
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图CA41示意我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图CA41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2年全世界饥饿人口增加近1.05亿,营养不良人口达10.2亿,全世界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遭受了饥饿。
这些数字背后的苦难提醒我们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在出现历史性连年大丰收之际,强调这一主题尤其必要。
材料二 图CA45为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
甲 乙
图CA45
(1)甲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乙基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
(8分)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简述甲基地A、B两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8分)
(4)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农业生产基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
14.(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材料二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图CA46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图CA46
(1)分析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8分)
(2)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加速由“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试述这种转变给该区域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8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为图中运城、晋城、长治等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8分)
参考答案
单元测评(四)A
1.D 2.C [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玉米生产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玉米带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
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两地交通运输都很便利;两地冬季较冷,造成玉米复种指数低。
故中美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3.B 4.C 5.D [解析]第3题,A地区为三江平原,应对其范围内的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加以保护;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第4题,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沙尘暴增加,部分生物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
第5题,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都不符合东北地区实际。
而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才是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6.D 7.D [解析]第6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故D项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
第7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8.C 9.B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城市滞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的情况;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有城市化轻微滞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南方地区以城市化滞后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第9题,城市化严重超前产生的问题包括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阶段,不是城市化超前的标志;城市化超前会产生劳动力过剩问题;绿地增多,城市环境有很大改善,是城市化合理的表现。
10.B [解析]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不丰富。
11.C [解析]工业专业镇的兴起主要反映了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12.B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加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此外还有噪声污染、耕地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
13.
(1)水稻 冬小麦 甜菜 大豆
(2)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充足
(3)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湖泊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解决途径: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等。
(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4)乙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太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
(甲农业生产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较小。
)
[解析]第
(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甜菜、大豆、亚麻等。
第
(2)题,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较东北地区的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量大,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沛;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劳动力资源较东北地区的丰富。
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垦殖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洪涝灾害频发。
解决途径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回答。
第(4)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因地广人稀、宜农荒地多等,农业发展潜力大。
14.
(1)自然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地势起伏相对和缓;(主要)地处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充足,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2)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
(3)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原有工业部门,加强对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资源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教育研发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解析]第
(1)题,分析区域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
图中所示区域地处华北平原,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农作物生长;区域内河流较多,农业灌溉水源较丰富。
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充足;耕地集中分布,便于使用农业机械,机械化水平高;区域内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机械设备和生产资料;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惠农政策,采取了支持农业发展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使该区域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区。
第
(2)题,河南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给城镇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人口比重、用地规模、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发挥资源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治理区域环境污染,完善区域交通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研发。
单元测评(四)B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流域示意图(图CB41),回答1~3题。
图CB41
1.该地区盛产的农产品可能有( )
A.茶叶、稻米B.香蕉、油棕
C.花生、甜菜D.小麦、苹果
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B.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3.下列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B.大力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积极发展沼气,减少森林的砍伐
D.在甲处修大坝建水库,开发小水电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的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5.下列关于东北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滩羊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目前,东北地区黑土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
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已消失殆尽,丧失了生产能力。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地区自然灾害加剧。
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四五十年后黑土地将成为第二个“黄土高原”。
读图回答6~7题。
图CB42
6.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崎岖,坡度大
B.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C.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D.轮荒耕作制度,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
7.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保土保肥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筑梯田、植树造林
B.秸秆还田、植树造林
C.打坝淤地、沟壑治理
D.沟壑治理、修筑梯田
人民网2011年8月16日报道,2011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突破200亿千克。
其中水稻总产量为125亿千克,可向销售区提供优质的东北粳稻115亿千克,有效缓解我国优质粳稻供应紧张的状况。
结合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单位:
万公顷)图(图CB43),回答8~10题。
图CB43
8.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
C.气候较为干旱D.光照条件差
9.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占有耕地多
B.机械化程度高
C.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技术水平高
10.黑龙江生产的粳稻的质量要好于我国南方生产的粳稻的质量,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比南方产区的肥沃
B.水热条件比南方产区的充足
C.作物生长期比南方产区的长
D.机械化水平比南方产区的高
“要敢于叫板世界名城!
”这是深圳在城市发展中提出的要求。
读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示意图(图CB44),回答11~13题。
图CB44
11.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D.香港的产业转移
1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海的服务范围比广州的大
B.香港与广州相比,香港的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大
C.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地理位置最优,腹地最广
D.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没有核心城市,市场小
13.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时期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 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被迫下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较为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表(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6~17题。
年份
1980年
1986年
1992年
1999年
总人口(104人)
北京
904.3
1032.4
1124.8
1250
深圳
33.29
93.56
260.9
405.13
户籍非农
人口(104人)
北京
510.4
586.8
656.3
747.2
深圳
6.76
26.45
57.39
95.05
暂住人口
(104人)
北京
18.6
61.2
79.9
150.2
深圳
1.2
42.11
180.68
285.28
16.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非农人口为主
B.城市化水平都持续快速增长
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的
D.深圳城市人口数超过北京的
17.材料所示时段,深圳城市化不同于北京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基础
B.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
C.城市建设规模
D.经济腹地的大小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用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
读图CB45,回答18~20题。
图CB45
18.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B.模式2
C.模式3D.模式4
19.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20.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者工资,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成了粮仓,“西大荒”变成了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了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图CB46为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
图CB46
材料三 图CB47为“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图CB47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多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多属于________。
从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____。
(4分)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4分)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6分)
(4)我国东北黑土区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6分)
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14年10月开始,广州出现较长时间的雾霾天气。
据悉,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十分严重,雾霾现象较为突出,臭氧、颗粒物细粒子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
图CB48示意广州市民在雾霾天气戴口罩出行。
图CB48
材料二 目前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快速扩张。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从1988年的1765平方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816平方千米,土地利用极限已近在眼前,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
(1)材料中涉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
(4分)
(2)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达到极限的原因是( )(4分)
A.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B.土地荒漠化
C.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D.建设用地过多
(3)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严重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4分)
A.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B.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C.多阴雨天气
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
(4)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减轻空气污染,请你为广东省环保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
(8分)
参考答案
单元测评(四)B
1.A 2.D 3.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有柑橘种植,即表示该地区处在我国的亚热带,由等高线可知该地区地形类型主要为丘陵。
故该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应有茶叶、稻米,A项正确。
香蕉、油棕属于热带作物,B项错误。
花生、甜菜、小麦、苹果主要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种植,故C、D项错误。
第2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是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故D项正确。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雨林破坏发生在热带雨林区,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地退化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
第3题,全面封山育林、不发展农业,不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故A项错误。
一味地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故B项错误。
图示区域河流落差小,不利于开发小水电,故D项错误。
积极发展沼气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能问题,进而减少对森林的砍伐,故C项正确。
4.D 5.B [解析]第4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大豆和小麦的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第5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滩羊产于宁夏。
6.B 7.B [解析]第6题,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和林业开发使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这是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7题,东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措施有秸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等等。
8.A 9.A 10.C [解析]黑龙江所处纬度较高,热量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由于垦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所以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热量不足导致这里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单季水稻的生长期较南方产区的长,稻米质量好。
11.B 12.B 13.B [解析]第11题,深圳的发展和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B项正确;大力推进工业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香港的产业转移可以促使深圳发展和崛起,但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前提,故A、C、D三项错误。
第12题,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与广州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大,B项正确;珠海的服务范围比广州的小,A项错误;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其腹地较小,C项错误;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以广州为核心城市,市场较大,D项错误。
第13题,只有B项是地理位置条件。
14.B 15.C [解析]第14题,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它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第15题,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的构建,政府不应为主体;广东的企业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
16.C 17.B [解析]第16题,经计算可知深圳城市化率1980年约为24%,1999年约为94%;北京城市化率1980年约为58%,1999年约为72%。
可明显看出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的。
第17题,在此时间段内,深圳主要是由于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城市化快速发展。
18.B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多数加工制造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廉价劳动力,承接我国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转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的。
图中模式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重为50%,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19.D [解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20.A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一方面,应当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等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21.
(1)丘陵 平原 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
(2)“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阔;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
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的地方退耕还林、还草;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地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解析]第
(1)
(2)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三大荒”农业生产的地形与气候条件。
“南大荒”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起伏较大。
“西大荒”地处西北内陆,面积广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但水资源缺乏。
“北大荒”地处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纬度高,热量不足。
第(3)题,“北大荒”粮食生产属商品谷物农业,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知识,分析其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第(4)题,材料三说明“北大荒”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垦荒导致植被破坏,进而加重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加强植被保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