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282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docx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农村小班额(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教科所谭家驹

一、设计理念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表现为“文感”。

而培养语感与文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地阅读。

何为有效的读?

杨再隋先生说得好:

“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与把握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

尤其是在农村小班额阅读教学中,更应强调以读为主线组织课堂阅读教学,同时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强调教师的个体指导,以突出教学的优效、高效。

一、目标特征

在阅读教学中识字识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在此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理解感悟,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积累语言。

二、模式流程

在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反复实践,我们构建了中年级(小班)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初读感知――读对读顺;细读感悟――读熟读懂;品读积累――读好会读。

模式流程简图

 

初读感知-读对读顺

细读感悟-读熟读懂

品读积累-读好会读

自读圈划生字词

合作认读生字

练读达至通顺

回顾感知大意

分段读悟品味重点词句

点拨交流归纳段落大意

诵读重点积累精彩句段

总结把握全文主题

升华揭示规律方法

训练内化课文语言

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四、实施策略

(一)初读感知读对读顺

1、目标任务:

(1)在读书中识字识词;

(2)读对读顺课文;(3)了解课文大意。

2、基本步骤:

(1)导入(或谈话导入――主要针对单元主题或文本内容或已学内容设计,或情景导入,或故事导入);

(2)自读全文,标出生字词(若有课前预习则不要此环节);(3)认字识词:

①小组内互相检查标出的生字词,②多种方式识字识词(拼音、查工具书),③异质分组中前号学生帮助后号学生、中号学生互相督促检查认字识词,④教师抽查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并指导识记字词;(4)练读文本,读对读顺课文;(5)说大意,弄清自然段数及文章思路,了解内容梗概。

3、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前半时。

(二)细读感悟读熟读懂

1、目标任务:

(1)逐段阅读,读熟全文;

(2)品悟重点词句段;(3)归纳段落大意;(4)背诵精彩句段。

2、基本思路:

顺序逐段读悟――以问题(统领全文的核心主干问题――围绕课后2、3题或单元主题或文本主要内容设计)为中心引导学生顺序阅读(适应按时间、事件顺序写的课文(如《小兴安岭》《一面五星红旗》)。

局部(自然段或意义段)细读,品悟重点词句,归纳重点段段落大意。

(注意揭示词句段理解的方法)

变式思路1:

直奔中心,辐射全文(球型式)(适应重点突出、中心句段明显的课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

变式思路2:

以果溯因,顺因寻果(因果式)(适应按因果行文的课文如《检阅》)。

变式思路3:

自读汇报,相机点拨。

(并列式)(适应行文结构平行并列的课文如《乡下人家》、《美丽的小兴安岭》)。

3、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后半时至第二课时前半时。

(三)品读积累读好会读

1、目标任务:

(1)总结全文,把握主题;

(2)揭示规律,揣摩写法;(3)升华拓展,巩固训练。

2、基本步骤:

(1)回读全文,梳理主要内容(将局部阅读的内容进行整体梳理);

(2)品读重点句段,揣摩学习写法;(3)升华文本主题,课外迁移阅读;(4)课堂练笔或书面作业(包括写字).。

3、时间安排:

第二课时后半时。

四、案例列举

例一:

人教课标版小学第七册第七课

《尊严》教学设计

万州区漳周小学桂烨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喉结、赞赏……”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另一篇课文,一个外国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将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的尊严。

板书:

尊严。

齐读课题《尊严》。

 

二、初读感知

(一)孩子们,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步骤自读课文:

1、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2、从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中找到生字,读准字音;3、小组内互相检查标出的生字词,前号同学帮助后号同学认字。

(二)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相机正音、了解名词性词语(喉结、沃尔逊等)的意思。

(三)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思考: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3、细读感悟

(1)这个动人的故事,课文一开始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读第一自然段回答,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将“逃难、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善良、朴实、款待”六个词分两组写在小黑板上,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并理解难民与沃尔逊人的特点。

第二课时

(二)学习第2自然段 。

导言过渡:

在这群难民中却有一个例外的人。

 

1、默读勾画。

想想,这个年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用笔在书中画出来。

2、体会特点。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憔悴、缺乏营养,饥寒交迫,生活艰难。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尽管极度饥饿,但年轻人却没有向其他人那样立刻狼吞虎咽,而是想到吃饭必须干活,要靠劳动换来食物。

作者从外貌、语言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现在你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愿占便宜,不愿不劳而获,要自食其力)

3、概括段意

4、指导朗读。

(第一句轻、缓慢、沉重,突出憔悴、虚弱的形象;第二句轻、缓,突出筋疲力尽下诚恳地请求。

(三)学习3--5自然段

小结过渡:

一群饥肠辘辘的逃难人面对食物,一个个狼吞虎咽,而这位年轻人面对美食,首先想到的是要干活才能吃饭,要靠劳动换来食物。

(板书:

先干活再吃饭)可是,善良的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第3、4、5自然段。

要求,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看从中我们能对年轻人又有怎样的认识?

1、小组学习、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学习。

2、全班汇报、交流。

(1)“那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食物,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

A、齐读后问:

这句话是抓住年轻人的什么来描写的?

(外貌、动作、语言)

B、从这个描写中,年轻人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具体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目光灰暗”体会失望;抓住“喉结动了动”体会饥饿和矛盾;抓住对话中的三个“不”体会维护尊严的坚决态度。

C、是啊,面对杰克逊大叔的回答,他很失望,不能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只能挨饿,所以目光灰暗无光;面对美食,他很矛盾,他很饿,他很想美美地吃一顿,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坚决的说——学生读说的话。

(2)“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引导学生从“不”、“再”和感叹号体会年轻人的坚定,先做后吃。

(相机板书:

不干活不吃饭)

B、朗读。

(3)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年轻人身上的一种骨气,一种精神,这就是自尊、自强,这就是做人的尊严!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年轻人身上的骨气吗?

(4)小组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朗读指导:

重读“不”声音低、缓而干脆。

(四)学习6自然段

小结过渡:

年轻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也深深地打动了杰克逊大叔,他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的赞扬和肯定。

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逊大叔是怎样夸他的?

1、齐读: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年轻人是个富翁吗?

那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引导学生认识:

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这尊严本身就是人的巨大财富(就像前面所学过的诚实守信是人的财富一样,而且,凭他的骨气和精神,一定能创造出财富。

4、品读积累

1、把握大意,引读第7自然段。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重点学习了1-6自然段,通过体会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了解了哈默在饥肠辘辘时依然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这是他身上与众不同的人格,正因为这样,20多年后…(学生读7自然段)。

2、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写法。

请同学们再次回顾课文,注意描写人物的句子,感受哈默的人物形象。

(小组内先找有关词句读读,再抽3个组分别读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

3、升华主题、拓展训练。

同学们,我们又一次从这些对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哈默的尊严。

一个人,拥有了尊严,就拥有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笔财富。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关于尊严的名言吧!

(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

——车尼尔雪夫斯基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美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4、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词语,抄写名言。

先干活再吃饭

不干活不吃饭

板书:

年轻人维护尊严{}赢得尊严

教学反思:

《农村小班(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凸现两大特点:

一是以朗读为主线的“三读”教学思路;二是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

在《尊严》这一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贯穿这两大主题思想。

在初读环节,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自读,同时小组合作识字识词大大提高了生字词语的认识速度和效率,为完成读对读顺,了解大意的目标提供了保证。

细读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品悟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这一形式来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中,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小组实行异质分组,每组4人。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行的同学可以一对一的帮助后面的学生,按照学习的要求可以逐一指导:

先勾画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再读句子,再思考……这样,基本实现全班所有学生同步思考和学习。

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深入多个小组指导和帮助,面更广泛,针对性更强。

(在近10分钟的小组学习中,我完成了对4个小组的指导)学生有了老师的帮助学习(尤其是学困生)积极性更高,进步更快,学习效果更好。

例二: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下

《检阅》教学设计

白羊中心小学汪新玉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棘手、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映《开国大典》节选视频。

这是新中国成立时的阅兵式,那庄严的仪式、宏大的场面震撼了很多人,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共同走近波兰的国庆大典。

齐读课题《检阅》。

二、初读感知

(一)按照这样的步骤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勾画生字词;2、从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中找到生字,读准字音;3、把课文读准读顺,并标上小节号。

(二)1、检查字词(拄着拐杖、洪亮的声音、俱乐部、队伍、截肢、纠正、情不自禁、鸦雀无声)相机理解“截肢”的意思。

两组同学开小火车读,再齐读。

(三)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思考: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一)直奔“结果”,学习13-15自然段。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观众是怎样说的?

(读14、15自然段)

师:

(是啊,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板书)

师:

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请读13自然段,让我们就走进博莱克。

请同学们画出能体现博莱克棒的句子。

(先结果后原因)

(二)走进博莱克,学习10-11自然段。

  1、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文字: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杖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一生读)

2、(课件出示博莱克的画面)同学们,这就是博莱克,读一读这段文字,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

(引导学生理解博莱克是个充满了自信,毫不畏惧、勇敢的孩子)

师:

是啊,同全队保持一致,“一致”是什么意思?

(一样)

他和其他队员真的一样吗?

(一样在什么地方?

不一样又在什么地方?

一个截肢的孩子,一个靠拄拐走路的孩子要同全队保持一致,他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啊?

3、小结:

透过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他平时辛苦练习时的情景,你看到了吗?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是啊,正因为这样努力的练习,这样的坚持不懈,这样的辛苦训练,他才能与全队保持一致,我们才能看到他今天这样出色的表现。

4、师:

经过了这么辛苦的付出,今天他终于在检阅的队伍中同全队保持一致,他早已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此刻他的心情如何?

(是啊,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与汗水,今天终于战胜了自己,走在这隆重盛大的检阅队伍中,此时此刻,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激动、骄傲、自豪吗?

(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

5、师:

面对这样的小伙子,看着这拐杖,看着这高昂的头,这挺起的胸膛,你想对博莱克说什么?

(生说)

是啊,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

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都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此时,我们也忍不住发自内心的称赞————(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学习课文第2~9自然段。

1、师:

这些小伙子真棒指的哪些小伙子?

棒在哪里?

(队员们,走的也很好,仅仅是走得好吗?

生:

不是的,学生让博莱克参加检阅,不把他当作残疾人。

很棒。

2、师:

他们一开始就是这样决定的吗?

(不是的)

师:

是啊,他们为这件事而感到为难。

读2——9小节,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他们的为难?

3、全班汇报:

a、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b、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c、鸦雀无声

    d、第6段中连续5个问号。

(一生读——你能读出他们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吗?

4、师:

是啊,不让他去,又怕伤害了好朋友的自尊,可是让他去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全队的形象和成绩,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决定,感到左右为难,这么为难、这么难办,这真是一件()的事?

(板书:

棘手)

5、师:

面对这么一件棘手的事情,大家都沉默着,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开头,队长,队长,你在哪里,你是一队之长,还是你来决定吧!

(生读队长说的话)

(课件:

“队员们!

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

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

6、师:

孩子们,你们觉得队长的提议怎么样?

师:

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都欢呼着:

(读)“太棒了!

这才叫儿童队员呢!

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

7、师:

难怪人们纠正道:

这些小伙子真棒!

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游行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

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

(朗读句子)

8、同学们,正是这些小伙子的大胆决定,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博莱克————(出示12小节,读)

师:

看着这自信坚强的博莱克,人们真诚地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

看着这整齐划一的队伍,人们再一次赞叹道: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激动地称赞: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

同学们,你们体会得真好,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就能有这么多自己的感悟,老师也要竖起大拇指称赞你们:

我们班的孩子真棒!

三、品读升华

师:

此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通过掌声,我们仿佛还听见有人在说:

“————————————————————。

”(孩子们,看着这一切,如果你现在就是在场观众中的一员,你想对博莱克或者对儿童队员们说什么?

写下来)(生写)

师总结:

是的,我们感受到博莱克的自信和坚强,更感受到了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与尊重。

师: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

1、出示残疾人图片:

(配乐)

图一:

邰丽华

师:

这是大家熟悉的邰丽华,两岁因高烧失去听力,但她没有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也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

2004年9月,她领着20位聋哑演员,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以《千手观音》一舞震惊全世界。

在他们辉煌的背后,这些聋哑演员们不会忘记,教练、手语老师是如何手把手地教。

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寂静无声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2、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生自由发言)

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

出示图片:

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

出示图片:

残而不废,身残志坚

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

出示图片:

为了同一片蓝天,让我们将心连在一起!

板书设计: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棒!

观众

这些小伙子真棒!

儿童队:

齐!

(团结、友爱)

教学反思:

  按照“三读”的基本模式,依据本文“因果”的行文思路,在《检阅》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情景导入,直观形象。

《开国大典》庄严隆重的场面,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

同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

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

2、变序教学,以果寻因。

在教学中,我打破常规的串讲法。

从观众对孩子们的称赞(结果)入手,直接引出重点句“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然后分别走进博莱克和儿童队员(理解为什么棒――寻因),感悟主人公的矛盾的心理,以及他们品质的闪光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悟,一群集体荣誉感强、心地善良的孩子渐渐清晰。

这种先结果后原因的方法更好的激励学生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3、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节课,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过渡的方法,采用的手段,都是朗读。

第一次两遍朗读,目的在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聚焦博莱克的画面,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莱克。

检阅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过朗读来体会。

读一读,划划词句,读一读孩子们当时的心理。

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

4、创设情境,理解感悟。

     理解博莱克的自尊、自信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描写主人公在检阅式上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我动情地说道:

“一个截肢的孩子,一个靠拄拐走路的孩子要同全队保持一致,他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啊!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们抢着说:

博莱克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练;博莱克练得都忘了吃饭;博莱克练得受了伤,但他仍然坚持练习;他一定想着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走进了文字的背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主人公的思想,老师便不需要再作什么分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