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235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一历史﹙文科﹚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古代的中国,“宗”字属于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是“∩”下面加个“T”,“∩”像宫室屋宇之形,那么“T”可能表示的是

A.青铜兵器B.祖先牌位C.铁农具D.皇帝宝座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实施严刑峻法

3.在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应是

A.分散相权,加强中央集权B.以后历朝基本沿袭的政治制度

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4.下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中央政府机构既配合又牵制

C.全国官僚机构体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D.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5.下列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几项重要制度,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内阁制度②行省制度③三省六部制④九品中正制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6.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这说明

A.在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D.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与革命实践

8.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不同于以前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借口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9.你知道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吗?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0.有一位山西乡绅曾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D.民国建立后

11.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湘赣边秋收起义

12.在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颁布了本国宪法。

这三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的相同点是

A.都是成熟的代议制B.议会都是两院制

C.都实行责任制内阁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

13.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1927年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本质上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等最终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4.根据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见右图)。

目前该书的销量已经比2005年提高两倍。

这一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B.只有《资本论》才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

15.右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场景图,这一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16.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两国不同道路的原因是

A.俄国为工业国,中国为农业国

B.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受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7.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8.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曾经说过: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他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

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

材料内容反映出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 ②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 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④海选为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

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

“‘汪辜会谈’

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

“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

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2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容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土地革命③武装斗争④根据地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对外报告中曾经这样说过: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这番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B.说明美中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D.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23.欧洲共同体于1967年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是

A.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B.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

C.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D.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2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欧洲统一进程的加快D.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25.1991年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这件事对于某班同学关于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是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

26.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12月31日新年贺词中曾经将中国外交方针概括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这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的外交原则与方针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应是

A.采取“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交

B.新中国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27.在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8.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二阶堂进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

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中日外交在1972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的主要背景是

A.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的改善

 

29.右图是苏联向古巴运送战略导弹,而且大胆地将导弹并排放在甲板上。

这一做法后来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当时有人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但不久苏联作出让步,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和平解决。

这一结局可以说明

A.苏联已经放弃了争霸计划

B.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

C.新的世界大战不可能发生

D.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害怕战争

30.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

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小题10分,32小题11分,33小题11分,34小题8分,共40分。

要求:

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

“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

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

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4分)

32.(11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4分)

 

33.(11分)有“世界历史之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而且一个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

REDCHINA’SMAO。

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毛泽东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二: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ChinaOdyssey。

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材料三: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分)

 

(2)材料二说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3)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导语”的认识。

(2分)

 

34.(8分)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大会上高度评价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战争态势,强调了各自对抗战的历史作用,我国从2015年某月某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被视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以史为鉴,也请你牢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每年的-----(2分)

(2)你知道有哪些历史意义吗?

(6分)

 

期末试题答案

一.1----5BACCD6----10CABCD11----15BBADD

16----20CACCC21----25ABADD26----30CDDBD

二.31.(满分10分)

(1)窃取: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分)

(2)现状:

台湾与大陆分离。

历史原因:

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解决方式: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4分)

(3)认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4分)

32.(满分11分)

(1)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探索:

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3)认识:

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任答四点即可)(4分)

33.(满分11分)

(1)原因: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国家利益的对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

(3分)

(2)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的恶化;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经济地位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陷入侵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6分)

(3)认识:

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分)

34.(满分8分)

(1)9月3日(2分)

(2)国内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