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180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ocx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关系型融资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学生姓名:

陈亮

学号:

201101354

指导教师:

陈海龙

专业:

工商管理(高起本)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O一五年十一月

GraduationDesign(Thesis)ofChongqingUniversity

 

FinancingdifficultiesofsmallandmicroenterprisesinChinaandCountermeasures

Undergraduate:

LiangChen

Supervisor:

Prof.HailongChen

Major:

Industrialandcommercialmanagement

TheCollegeofContinuousEducation

ChongqingUniversity

November2015

摘要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融资难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关系型融资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具有优势,它在缓解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可得性、优化融资条件和增加企业价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了资金供求双方与关系型融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程度。

资金的需求方——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关系型融资的耦合程度。

本文的结论是关系型融资对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作用最为明显。

资金的供给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风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资金需求出现异常或者项目施行出现偏差时,运用关系型融资的相机治理功能对控制权进行重新分配,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

并选用了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两个方面的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关系型融资小微企业相机治理企业成长周

 

目录

摘要I

1.绪论1

1.1研究的背景1

1.2研究的意义1

1.3国内外文献综述1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

2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原因分析3

2.1现状分析3

2.2原因分析4

3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7

3.1小微企业自身原因7

3.2社会环境原因7

3.3关系型融资的建立9

3.4关系型融资的优势10

4在关系型融资下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12

4.1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12

4.2深化银行信贷制度改革13

4.3强化小微企业自身建设14

5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小型微利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的概念,小型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

其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周期短;对市场反映灵敏,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和保持市场活力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强,对资源获取的要求不高;获取资本、信息、技术等服务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过去我国划分企业的标准是根据销售额、资产总额及行业特点确定,2003年2月重新确定了企业划分标准,增加了企业职工人数这一指标.

1.2研究的意义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驱动力之一,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小微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带领经济走出困境的动力,2009年我国经济能够从次贷危机中快速恢复,并达到8.7%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小微企①数据来自2009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型国际论坛,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的发言1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问题。

童牧(2004)对关系型融资的定义为投融资双方在长期的互动关系中,通过私有信息在双边框架下的生产来平滑投融资过程的融资行为。

它降低了担保物的要求,特别适合那些固定资产不足、无法提供合适担保物的小微企业。

关系型融资作为一种融资技术,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它使融资双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关系,最终达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方面,关系型融资缓解了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资金供给方能识别并培育优质的客户进而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关系型融资降低了资金供给者对融资的担保物要求,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融资额度。

因而,关系型融资被认为是最适合小微企业的一种融资技术。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系型融资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

Peterson和Rajan(1994)从企业出发,把关系型融资定义为能使企业获得更低融资成本和更多资金的紧密的融资关系,此关系以存在信息生产的规模经济且信息是耐用和不能轻易转移为前提。

青木昌彦,瑟达尔·丁克(1998)从融资收益的角度将关系型融资定义为:

“出资者在一系列事先未明确的情况下,为了将来不断获得租金而增加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

StevenOngenaandDavidC.Smith(1998):

“关系型融资是银企之间超越简单、匿名的金融业务执行的联系。

最早关注关系型融资的是马歇尔,其在《货币、信用与商业》写到这么一段话:

“一个银行家若一直与住在其银行附近的人来往,则常常可以只根据个人信用很有把握地发放贷款,而这是那些与其顾客不直接打交道的大股份银行部门经理所做不到的”①,“私人银行的股东们只关心自己银行的繁荣。

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考虑,不受任何约束地从事自己认为值得的冒险,尽管这种冒险在银行看来是不值得的。

的确,他们也可能会和银行附近的工商界的领袖们平等地密切往来,从而可以对借款申请人的个人品质和经济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②美国学者Hodgman1961年在《经济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存款关系和商业银行投资习惯”一文,开启了对关系型融资研究的先河。

Hodgman(1961)调查了银行业顾客关系的重要性,他关注的是存款关系。

KaneandMalkiel(1965)和Wood(1975)他们都是从存款关系的角度论证关系型融资的重要性。

随后有学者开始研究银行贷款对企业价值的影响(Fama,1985等)。

信息不对称在众多领域存在,但在申请贷款过程中,尤其当借款人是小微企业时,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

借款人了解自己企业和项目的真实情况,为了得到贷款,它会极力宣传项目好的方面并夸大项目成功的概率,把风险说的很小甚至干脆隐藏起来,这使得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借款人的申请资料作为发放贷款决策的依据,从而加大了银行的信息搜寻成本与核实成本。

由于银行无法判断那些信息,很清楚地了解企业和项目的情况,通过前期的信息积累来决定是否继续给企业提供贷款。

关系型贷款者比保持距离的贷款者了解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这里的关系型贷款者是指的银行,而保持距离的投资者是证券投资者。

随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关系型融资的成本与收益,PetersenandRajan(1994);BergerandUdell(1995)利用美国中小企业局的数据进行实证发现:

建立关系型贷款,能够增加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和降低资本成本。

(2)关系维持的时间和是否存在多重关系,不同的学者结论不同,OngenaandSmith(2000)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增加终止银企关系的可能性,这意味着银企关系价值随着时间而下降。

ElsasandKrahnen(1998)认为关系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贷获得正相关。

Petersen和Rajan(1994)认为多重银企关系会对企业不利,但是多重关系却能够很好地避免锁定问题。

Diamond&Dybvig(1983)提出的DD模型认为金融中介存在是为流动性提供保险。

在DD模型中,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直接订立合约获得与利用金融中介相同的投资结果,此时金融中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金融中介存在是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全产生的交易成本。

从这点出发,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导致的成本为:

在贷款之前,贷款人对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借款人进行搜寻和核实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成本,即搜寻成本和核实成本(Chan,983);降低道德风险的办法是增加监督,而监督是有成本的(Diamond,1984),银行监督具有规模经济。

欧阳凌、欧阳令南和周红霞(2005)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和股权分置情况下,低质量企业更多表现为过度投资,而高质量企业更多表现为投资不足。

张纯和吕伟(2009)利用我国深市上市公司2004—2007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信息披露、信息环境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信息披露与信息分析师的参与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李新平(2009)认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现实中出现融资悖论,一面是银行的在国内没有效率投资对象,大资金量闲置,最终以储备形式流到国外。

另一面是众多国内企业的融资缺口无法弥补甚至有扩大迹向。

王书贞(2007)给予了解释,认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银行无法观察到借款人的还款概率,提高利率会导致低风险企业退出,放款甲均风险提高,因此,高利率反而可能会带来银行预期收益的下降,银行宁可以低利率贷款给大企业或不贷,小企业难于借款。

郝蕾和郭曦(2005)对多种假设条件下的信息经济学模型分析,认为在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投资主体在无法详尽了解企业投资的具体项目时,至少要明确信贷买方市场企业的整体风险类型、分布和对应收益。

戴理慧(2009)人为,进行风险分成投资可以缓解企业融资中的不对称影响,但存在着两面型,可能导致企业融资效果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资本市场监管,來降低其不利影响。

通型,揭示出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活动的主要障碍。

这对降低金融机构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关系型融资对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作用最为明显。

其次,在企业资金需求出现异常或者项目施行出现偏差时,资金的供求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风险投资者利用关系型融资的相机治理功能对控制权进行重新分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

通常情况下,关系型融资的资金提供者不参与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当企业发生危机或者项目施行出现偏差时,资金供给者利用关系型融资的相机治理功能,对企业控制权进行重新分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使企业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但我国法律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持有企业股份。

实际运用中,商业银行只能采取中止贷款、收回本金来降低损失。

资金供求双方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受到金融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金融环境。

政府应致力于金融环境的建设,使资金的供求双方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关系型融资服务。

本文采用博弈分析法:

利用合作博弈分析了关系型融资的形成机理。

比较研究法:

将小微企业的关系型融资和大中企业的融资相比较,说明关系型融资对小微企业更为适用。

案例分析法:

本文分别选取了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关系型融资案例。

中小银行案例选用的是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关系型融资,小微企业案例选用的是江西余江企业联保。

 

2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原因分析

2.1现状分析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近年来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利用财税、金融政策有针对性地扶持小微企业,2011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明确了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

《通知》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划分。

以工业行业为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具体划分为:

中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

小微企业数量庞大。

据统计资料显示,至2009年底,全国工商登记企业有1030万户,其中99%的企业人数少于300人,未纳入官方统计口径的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3000万。

这些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却面临诸多难题。

从国际环境来看,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我国重要出口对象的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跌至低谷,至今尚未完全摆脱阴影,处于从低谷期缓慢复苏阶段,而欧债危机的打击再次使得欧盟国家经济震荡走低。

这使得出口型小微企业订单量骤然缩减,不少企业生产线至少闲置1/3,业务量减少。

从国内环境来看,受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遭遇“用工荒”问题,企业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而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问题成为小微企业难以为继的难题,融资难、资金短缺是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源所在。

小微企业准入门槛低,创办速度快,数量众多,遍布于各行各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构造了全民创业的主要平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如何准确界定小微企业是政府决策部门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与国家小微企业政策紧密相关,因此涉及到每个小微企业业主的自身利益和小微企业的整体顺利发展。

其次,小微企业的界定是开展小微企业研究的基础。

只有在科学界定小微企业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才能对实践标准有原则性的指导。

2.2原因分析

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以下状况需要扭转:

(一)小微企业自身经营模式,影响其融资能力

小微企业大多以个体私营、合伙制企业为主,特点是自身生产经营规模小、员工人数少、经营方式单一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规范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

因此普遍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信用水平较低。

这些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打开融资渠道的主要问题。

(二)获得银行支持难

现行的银行授信业务首先进行的信用评级程序包括资料收集、初评和报批三个环节。

公司业务人员应向客户索取经年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评级所需资料。

然后是在公司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査、分析,填写客户授信评级基本资料,并掌握各类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分标准。

根据评级对象的行业差异和资金运用特点,将工商企业法人评级指标体系划分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开发、建筑业、住宿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公共设施业和综合类等不同类型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计分标准。

每种客户类型均设AAA、AA、A、BBB、BB、B、CCC、CC、C.D等共计10个信用等级。

授信评级结果将成为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授信监控的依据,指定客户选择政策的依据,和授信定价的依据。

银行对借款需求企业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信用评价:

一是客户财务分析的充分性和真实性。

这是信用评级可靠性的前提。

只有在获得足够的财务信息资料且可以证实资料真实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对客户初歩评级的准确性。

如果客户财务报表未经过权威部门审计或存在重大不实成分公司财务人员将在初评基础上,相应下调一个乃至几个信用级别。

小微企业和银行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严重,且行业信用评级指数普遍不高。

这将直接影响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判断。

(三)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难的多维分析

(1)信息不对称角度

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通常是指,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或宏观的原因影响,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渠道、监管政策没有准确的掌握途径。

另-方面,小微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够健全'会计和财务人员素质不够专业'信息披露意识薄弱,信息的真实性相较大型企业也很低。

金融机构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

而且,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和是否值得投资没有足够的认识,放贷意愿和小微企业的借款需求难以顺利对接。

而且,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数目众多,情况复杂。

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总体水平较低。

银行很难对其信用一一甄别。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事liiJ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

一些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隐藏不良信息,银行在放贷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良需求的潜在风险,容易发生非效率行为,形成"逆向选择"。

银行在不良。

(2)小微企业融资受限多,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谨慎

小微企业客户选择受限于担保方式,有担保公司担保或土地、房产抵押的客户占绝大多数。

且小企业非授信客户没有纳入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的范畴,没有相应的计划、统计和考核措施。

金融机构目前对个体工商户授信较为谨慎,放贷意愿不强。

但是,个体工商户因数量庞大,作为个人经营贷款的授信主体,同样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较晚,尚属起歩阶段

有银行大型银行遵照国家政策和银监会指示,if.在逐歩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份额。

2011年农行全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5281亿元,客户数超过4.5万户,小微贷款增速大幅领先传统公司业务。

农行还下发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银十条"指示,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银行的小企业授信业务在2009年前主要通过公司部、国结部及个金部等业务条线开展,2009年5月8FI成立中小企业部后开始应用信贷工厂模式,小微企业业务开始扩展。

2009年4月,工商银行在总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部,截至2010年6月,已在全国组建了1217家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最多的银行。

截至2010年10月末,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4368亿元,较年初增加1260亿元。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小企业业务一旦发力,效果立竿见影。

2009年初,建行总行成立了一级部建制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部。

截至2010年6月末,建行共有19家分行成立了一级部建制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部。

(4)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和民间借贷

随着我过经济的发展和民间金融资产的逐步扩张,民间借贷逐歩活跃。

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快速发展起來。

以安徽省为例。

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给&间融资带來新活力,截至2010年9月末,安徽省己批准筹建的小额贷款公r/]为289家,其中182家已经开业,丌业公司累计发放贷款为165亿元,贷款余额94.2亿元,是2009年9月的2.67倍。

"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一种重要利率、期限等条件,这类融资往往回避了正常的金融监管。

民间借贷利息一直很高。

目前,国内民间信贷利率大致在银行基准利率的3到4倍以上。

据了解,江浙等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在30%左右,一些短期的借款利率甚至高达90%以上。

这使小微企业的负担更为沉重。

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也尚属空白。

民间借贷市场的无序发展不利用维护良好、健康的金融秩序,亟需进行正确的梳理和引导。

(四)中长期融资渠道不畅,融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公司的资金用途为设备更新,在资本结构中匹配中长期负债。

但是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审、批严格。

中长期贷款的报审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借款申请文件、借款人资信审查文件、项目立项文件、项目配套文件、贷款担保文件、开户和保险等。

小微企业通常最难以通过的是项目立项文件、项目配套文件及贷款担保文件。

项目立项文件需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有权部门(发改委或经信委)对可研报告的批复文件;专项贷款的规模已经落实的证明文件;转贷款项目还需要M家计划部门关于筹资方式的批文。

项目配套文件中要包括原材料供货协议及来源证明、土地征用落实证明、运输条件落实证明、环保批复文件、出口工贸协议、返销协议、政府优惠政策的证明文件。

这些文件的完整获取,对企业来说,难度非常大。

在抵押担保方面,银行要求的经银行认可的、有经济实力的法人签订的还款合同或法人出具的无条件按照银行要求与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的承诺函等保证人难以匹配。

抵押条件也难以达到。

因此,从贷款期限来说,银行通常只对小微企业提供一年期或以内的短期贷款,提供的长期贷款数额和数量都很少。

并且,我国的资本市场极不发达,主板市场不够积极,创业板资本市场还在起步阶段。

 

3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小微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就业的主渠道、企业家成长的平台,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发展难。

为此,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欲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结合自身对中小企业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调研、分析和论证,客观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路径。

3.1小微企业自身原因

调研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融资难。

小微企业难以涉足资本市场,符合小微企业要求的其他直接融资方式,如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创业版市场、场外交易及各种产权交易市场等尚未建立或发育不良,导致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难。

二是间接融资难——向银行贷款难。

第一,小微企业违约成本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多数产品质量低,经营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得到银行认可。

第二,部分小微企业无明晰的财务管理制度,银行难以准确判断其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因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顾虑而少贷款或不贷款。

第三,部分小微企业资信差、资产少,信用意识淡薄,不符合贷款条件,银行不能贷款或者不愿贷款。

第四,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基于自身的素质对融资政策不熟悉,对融资工具尤其是新型融资工具不了解,缺乏适宜的融资理念和融资策略,加上贷款手续繁琐、成功率低,宁愿向民间借贷也不找银行贷款。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90%的规模以下小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95%的微小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3.2社会环境原因

通过调研中了解到,在中小企业贷款中,融资环境因素比企业规模、银行所有制性质更为重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环境不适宜,如政策的原则性强、针对性差、重视不够、金融机构维权难等等。

(一)对小微企业定位不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建国以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先后进行过三次界定,直至去年《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出台才更加清晰;中小企业名称先后经历了“农村副业”、“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四种形态。

尽管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但至今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重要到何种程度,并没有给予更准确、更清晰的表述。

在这个定位之下,中小企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国民待遇,民营资本“非禁即入”的政策难以实施,一些垄断性行业外资企业都可以进入,可中小企业却难以进入。

一旦遇到经济波动,中小企业往往最先受到政策的冲击和影响。

客观地说,要确保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给予它们一个适当的、恰当的定位。

(二)政策原则性强、针对性差,执行难、效果差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近年来中央和省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现出以下不足:

(1)原则性强、操作性差。

如中央制定、实施的一些税费减免政策,既减少了地方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再加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时不到位,造成“上面请客下面买单”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有些政策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减免的比率和配套的具体数量,类似这样的意见和要求是很难落实和执行的。

(2)公平性差、有歧视性。

如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引起的税收不公平,则带有一定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歧视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25条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看似强化了监管,实则凸显了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