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8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doc

中国旅游信息化业务市场调研报告v1.0

中国旅游信息化业务市场调研报告

2011年5月6日

目录

1 前言 3

2 旅游信息化发展历史回顾 5

2.1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5

2.2 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7

2.3 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状况 8

3 中国旅游信息化业务市场现状 11

3.1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11

3.1.1 2010年旅游行业市场情况 12

3.1.2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12

3.1.3 国内旅游消费情况 13

3.1.4 全国各地区接待旅游人数 15

3.1.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情况 16

3.1.6 全国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情况 17

3.2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现状 19

3.2.1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强化本地信息系统化 19

3.2.2 通过信息技术对接,促使本地营销网络化 20

3.2.3 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推进目的地旅游信息化 21

3.2.4 政府主导行为突出,企业参与意识不足 22

3.2.5 行业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应用水平不高 23

3.2.6 信息服务供不于求,资源共享交流不畅 23

3.3 中国旅游信息化服务类型 24

3.3.1 旅游电子政务 25

3.3.2 旅游企业信息化 25

3.3.3 旅游电子商务 26

3.3.4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26

3.3.5 旅游信息咨询 27

3.3.6 旅游类网站 28

3.4 中国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 28

3.4.1 电信行业 29

3.4.2 旅游局 33

3.4.3 第三方 34

3.4.4 其他竞争对手 35

4 中国旅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7

4.1 企业和地区信息化差异显着 37

4.2 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37

4.3 个性化旅游亟需信息咨询服务 38

4.4 法律保障不完善 40

4.5 旅游者网络消费意识不高 40

4.6 旅游信息化人才匮乏 40

4.7 旅游电子商务呼唤综合服务平台 41

4.8 联盟化经营需要大网络支撑 42

5 中国旅游信息化未来展望 44

5.1 提升研发能力,健全规范标准 44

5.2 改变服务观念,企业全员参与 44

5.3 发展智能技术,搭建综合平台 45

5.4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和富媒体应用成亮点 47

5.5 突破跨界产业集群,将成为产业融合的切入点 48

5.6 加强技术更新,推动服务升级 48

5.7 信息革命,将成为流程再造的重点 49

1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国家战略资源。

作为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正如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的预言:

“电信通讯、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那么这三者的结合即旅游业信息化将融合为一种更大的驱动力,不仅给电信通讯、信息技术等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更赋予旅游业发展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预言:

电信通讯、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这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即“旅游业的信息化”也成为了各国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点。

世界范围内旅游信息化已成大势所趋,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要由旅游大国变成旅游强国甚至使国内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旅游信息化是必经之路。

现代旅游的流动频度和广度都较传统旅游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旅游作为旅游信息最基本的综合体,必须要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以便为各行业、部门及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陆续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和规范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和有序发布。

把建立、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看作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

目前,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国际、国内社会的各个产业普遍经历“信息化”浪潮和“数字化”浪潮后,已迎来“智能化”浪潮,智能信息技术影响力波及一产、二产和三产。

在发展智能旅游上,中国多省市开展了诸多探索性工作:

香港1997年推出八达通卡,现在已有超过千万张八达通卡在港流通;广东、上海、山东、四川、河南等省已纷纷发行不同种类的旅游卡;北京旅游局2010年发起“北京请您来过年”活动,通过手机短信和彩信,向游客奉送30万张二维码景区门票;海南省正在打造“信息智能岛”工程;福建率先提出建设“智能旅游省”设想。

近10年来,中国国内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在目的地营销、旅游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在线消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也为发展智能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2旅游信息化发展历史回顾

2.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l准备阶段(1982——1993年)

这一时期,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线,从过去的以研制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转向以普遍应用为重点,带动研发、生产、销售、应用、服务等全生产链发展。

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作好了思想与认识准备、技术与产业准备。

l启动阶段(1993——1997年)

这一时期,以“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的启动为标志,正式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随即确立了“推动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形成了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浪潮。

l展开阶段(1997——2000年)

这一时期,以“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界定了国家信息化的含义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提出了符合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充实和丰富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会上通过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里程碑。

全国的信息化工作从解决应急性的热点问题,步入有组织、有计划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正常轨道。

l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这一时期,以2000年10月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国家发展计划委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是规划和指导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专项规划》全面分析了信息化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回顾和总结了我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提出了“十五”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进一步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一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1年8月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组以来,先后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国家信息化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未来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

2006年,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重点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基本建立,信息源的数据编码标准和接口规范问题基本解决,信息技术应用的名称术语标准基本统一;基本建立起市级综合信息资源集成平台和面向行业的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实现综合开发与共享;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并开展电子商务;大部分地区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信平台。

这也为我国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参考目标。

2008年1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会议对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明确了“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等2009年要重点做好的九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落实部‘三定’职责”等五点工作要求。

2011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侯振刚对此称,这表明在今后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将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更加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加快发展旅游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和助推作用。

2.2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旅游信息是旅游产业各环节联系的纽带。

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信息技术最早应用于我国旅游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国外旅游企业进军中国市场,计算机技术在一些外资和合资旅游企业中率先得到应用。

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550型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用于旅游团数据处理、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

1984年上海锦江饭店引入美国Conic公司的电脑管理系统用于饭店的预订、排房、查询和结帐。

在此之后,航空公司的电脑订票网络系统、旅游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适用于旅游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开始得到逐步推广,然而能实现电脑预订的网络还是极少。

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旅游网站的全面兴起。

不少旅游企业开始注意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和加入了INTERNET这一世界最大的全球计算机互联网;在国内旅游业务网络化方面,上海春秋国际旅游集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他们的网络成员已有二十多个;在旅游信息查询和咨询方面,最早是ChinaNet之下出现的一些旅游信息服务网,如“上海热线”及部分城市网或省网的“旅游天地”一类模块。

进入新世纪,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兴盛,替代了传统旅游企业的部分功能,成为旅游行业的生力军。

以虚拟旅游、电子地图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网站不断出现,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建成了三维城市旅游地图。

许多机构抓住Web2.0时代的机遇,探索旅游信息“生产、组织、交换和呈现”的更加丰富的领域,产生了旅游信息组织的多种服务形式。

国家旅游局电子商务总平台“金旅雅途网”总的框架建设以及一些应用模块的设计工作已初步形成,多种旅游服务的信息正在整合之中,至今直接进入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城市已达15个。

中国旅游业在新科技应用的某些方面正逐渐与世界同步。

在政府层面上,除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建设网络管理系统和目的地营销系统外,国家旅游局从1990年起就开始抓信息化管理并筹建信息中心,1994年,信息中心独立出来专为国家旅游局和旅游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务和管理技术。

中国科学院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