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8481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解析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月考(3月)试题解析

考试范围:

必修三第一二单元以及第三单元前两课试卷页数:

5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怯弱(qiè)纨绔(kù)戏谑(xuè)敛声屏气(bǐng)

B.拓片(tà)琴弦(xuán)鸡豚(tún)锲而不舍(qì)

C.庠序(xiáng)孝悌(dì)数罟(cù)韬光养晦(huì)

D.蛇鳝(shàn)省识(shěng)迁谪(zhé)饿莩遍野(f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汉字字音。

B项,琴弦,“弦”读“xián”,锲而不舍,“锲”读“qiè”;C项,孝悌,“悌”读“tì”;D项,省识,“省”读“xǐng”,饿莩遍野,“莩”读“piǎo”。

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

也有多音字,比如该题中“省”字。

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

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

2.下一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放诞无理  蓼蓝  绛珠仙草  膏梁

B.虽有槁暴  浮燥  腮凝新荔  惘然

C.天梯石栈  寒喧  鲛人泣泪  环佩

D.弃甲曳兵  潦倒  杜鹃啼血  朱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膏梁”的“梁”应为“粱”。

膏粱:

膏粱本词的基本意思是:

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

~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B项中“浮燥”应为“浮躁”,指急躁,不沉稳。

C项,“寒喧”应为“寒暄”,意思是问寒问暖。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B.①②③⑤④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此题,本题改编自课标《语文读本2》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体现了高考命题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

解答这道题时,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

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

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

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如本题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④⑤③。

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

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为生活苦苦打拼却不得志的父亲在经历妻子背离、破产等重重打击后依靠努力实现梦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

B.“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D.红的桃、粉的杏、白的梨,各色花儿开放在各家的后院中。

有几家离村庄较远,一眼望去,鸡犬之声相闻,而房舍檐角隐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项成分残缺,“讲述了”后缺少宾语,应在句子最后添加“的故事”。

B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

D不合逻辑,“一眼望去,鸡犬之声相闻”表达不妥,,鸡犬之声应是听到的,而不是看到的。

点睛:

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

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

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该题考查涉及三种: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高级技师,他对自己的工作掌握得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B.在游戏公测的时候,他们一起玩了很多次,可屡试不爽,总觉得不够尽兴。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D.虽然我的成绩没你好,但是你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更不应该看不起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目无全牛:

全牛:

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成语适合语境。

B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

差错的意思。

经常被误解为“没有成功”,属望文生义。

C弹冠相庆:

弹冠:

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语境应使用褒义词。

D五十步笑百步: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不合语境,因为“我的成绩没你好”。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彷徨》。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

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朝花夕拾》不是鲁迅的小说集,是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鲁迅的作品还有,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16部: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茫然: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

秋天飘落的树叶

C.因为长句   长句:

长诗

D.空闻虎旅传宵柝  宵柝:

此处指夜间巡逻时的梆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C项,“因为长句”,意思是于是写了(七言)诗,并非车长诗,唐人习惯称七言古诗为长句。

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考生须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

学会由此及彼地联想记忆,比如,由此题长句,联想到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8.按照“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全是代词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考查“之”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具体分析如下:

①中代词,代指“青”;②中译为去、往;③句助词,不译;④句定语后置的标志;⑤句代词;⑥句代词;⑦句译为“的”;⑧句助词,不译。

综合B项全是代词。

9.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有穴窈然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文言特殊句式。

例句是定语后置句,只有①②是定语后置句,③④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考生平时须对文言特殊句式掌握到位,熟知判断方法,能准确判断出所给句子是哪种句式,

点睛:

文言特殊句式有:

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

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

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

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

10.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失其时    虽有槁暴

B.不积跬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明而行无过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君子生非异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通“凭”。

A“无失其时”中,“无”通“毋”,不要的意思;“虽有槁暴”中“有”通“又”;“暴“同“曝”:

日晒.槁暴,枯干。

  C“知”通“智”,智慧的意思;“颁”通“斑”,头发花白的意思。

D“生”通“性”,禀赋的意思;“涂”通“途”,道路,“莩”通“殍”。

二、默写

11.《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答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盈、倚等。

12.《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的声音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答案】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催、暮、砧等。

13.《琵琶行》中借黄莺的声音来写乐声轻快的句子是:

        。

【答案】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拨、画、弦、裂、帛等。

14.《琵琶行》中写乐声强音收束,戛然而止的句子是:

        ,        。

借听众反应和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乐声之动人的句子是:

        ,        。

【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舫、唯等。

背诵之前要结合内容理解记忆。

15.荀子在《劝学》中以蟹为例,从反面论证为学不能浮躁,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

【答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跪、螯、鳝、躁等。

考生平时要做个有心人。

16.“        ,蓝田日暖玉生烟。

”营造了美丽朦胧的意境。

【答案】沧海月明珠有泪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沧”很容易写成“苍”。

文言文阅读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C.兵刃既接兵:

士兵

D.弃甲曳兵而走走:

逃跑

18.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③察邻国之政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8分,每题4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答案】17.C18.D

19.①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②这和拿着兵器将人杀死,却说:

“(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

17.试题分析:

C项“兵刃既接”,兵,意思是兵器,而非士兵。

文言词“兵”有多种含义:

(1)兵器.如: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涉世家》)

(2)士兵,军队.如: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3)战争,军事.如:

兵者,国之大事也(《孙子兵法》)(4)以兵器杀人.如:

左右欲兵之(《史记》)。

点睛:

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

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

(1)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

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8.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①句中“然”是代词,意思是这样。

②句中“然”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③句中“之”是否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④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结构独立性。

19.试题分析:

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

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谨、申、孝、悌、负、戴,第二句中的是、何异于、兵

等词,都要特别留意。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现代文阅读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供职的私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叫“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

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

“不会是他。

老范:

“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找,我差点去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

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

“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

“为啥?

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

“其实也不为老汪。

老范:

“那为啥?

老季:

“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

“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

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

“啥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2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

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倍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文章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现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1.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2.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20.DC21.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22.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