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844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x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分数的再认识,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

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本节课还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本节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知识的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整个四年级没有分数知识。

时隔一年,五年级学生是第二次接触分数。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拿铅笔

1、拿铅笔:

首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出示三盒铅笔)老师这里有3盒铅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我先采访一下三位选手:

师:

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现场组织活动:

(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

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

2、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你有什么疑问?

想提什么问题呢?

(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

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3、猜测:

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我认为三盒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

(可能是数错了。

师:

请你上来帮助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数错了呢?

让学生上来数一数,证实数对了。

师:

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不一样。

是不是这样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师:

现在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生1:

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生2:

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是3支。

生3:

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也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师板书:

整体拿出它的1/2部分

6枝3枝

8枝4枝

8枝4枝

补充:

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

100枝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或者说什么在变?

而什么没有变呢?

5、小结:

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

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

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

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是)

(二)活动二:

说一说

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出示课件:

师:

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

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

因为的书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

(三)活动三:

画一画

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1/4,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

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

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

(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涂一涂:

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3、画一画:

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

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4、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

请说明理由。

(五)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结本课知识。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相继霞

一、依纲据本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的第一课时。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了(分一分1、2,比大小,吃西瓜)这些内容,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

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一个“再”字,就明确的告诉我们:

这节课所学习的分数知识与三年级所学的相比,是有深度的:

一方面表现在,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经过与同年段老师以及网上查找资料,我才真正清楚地认识到的。

而在初次接触这节课的时候,对于“分数的再认识,究竟再认识什么”这个问题,着实让我觉得“一头水雾”,甚至还相当迷茫,认为教材是在复习旧知,内容过于简单。

只是觉得应该在三年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但对于“怎么进一步认识”、“认识到什么程度”,我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再一次重新阅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并且与三年级教材进行横比,我逐渐明白北师大版教材确实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太大了:

“再认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通过“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二、教学程序

根据本人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把本课教学预设为以下几个程序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安排了两个内容。

1、是说成语写分数,2是回顾分数的表示意义。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通过三个活动来再认识分数达成教学目标。

1、拿铅笔2、说一说3、画一画,其中拿铅笔是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安排了填一填、涂一涂、想一想、辨一辨等练习。

(四)全课小结评价体验

通过老师引导小结与学生自己谈收获,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进一步感悟整体不同时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不同。

(五)在拓展与延伸中,我安排了“猜一猜”这一机动环节,通过猜一猜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从部分到整体,即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不同时整体也不同。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实践法,辨析法和猜测验证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定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也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牢固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一定的困难。

分数是与除法密切联系的,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思维源于兴趣,因此,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在操作中去感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90-p9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2、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迁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读、写几分之一,并知道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各种图形、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有过分物品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帮帮我,你们愿意吗?

1、分苹果(多媒体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

师:

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你认为怎样分比较公平?

每个人可以分几个?

(师板书:

3个)

在数学中,把物体分得同样多,叫做怎么分?

(板书:

平均分)

2、分橙子

师:

把2个橙,平均分给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1个)

3、分月饼

师:

现在有一块月饼,还是平均分给这两个同学,每人分多少?

还能用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那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

4、揭示课题:

半个月饼可以用1/2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分数。

(板书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主动参与,认识1/2

师:

怎样分才能找到这块月饼的1/2呢?

(学生借助圆形代表月饼,分一分)

指名交流分法:

(1)师:

你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

哪份是这块月饼的1/2?

生交流,师归纳:

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左边这份是这块月饼的1/2,右边这份也是这块月饼的1/2,看来每份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1/2。

(出示分数1/2)

(2)师指着分数1/2问:

这个分数里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师:

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块月饼的1/2是怎么找到的?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块月饼的1/2,那请你们想一想,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为什么?

不能,没有平均分

2、自主学习,认识1/3

(1)多媒体课件演示:

把月饼平均分成3份的过程。

(2)师:

从刚才分月饼的过程,你知道了什么?

(你又认识了哪个分数?

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块月饼的1/3表示什么?

(3)1/3的读、写法。

3、自主探究,学习1/4

(1)师:

如果是4个人又该怎么分这块月饼呢?

(再次借助圆形纸,折一折,分一分。

指名展示分折分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师:

每个人分得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3)多媒体课件演示分月饼的过程,进一步认识1/4。

4、折1/4,巩固几分之一的认识

出示例2,学生自主完成:

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1)学生动手折(学生的纸张大小一样),并把正方形的1/4涂上颜色。

(2)展示交流学生的不同折法,展示在黑板上。

(3)师介绍其他折法。

(4)师:

同学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为什么都用1/4来表示呢?

(引导归纳:

都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5)师:

我能说这个1/4是月饼的吗?

师说明:

要想得到谁的几分之一,就必须平均分谁,同时得到的分数就是对谁而说的。

5、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2、1/3、1/4……这样的一些分数,请仔细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对,我们认识的都是几份之一的分数。

(补充课题:

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读一读、写一写

(1)读出下面分数

1/6、1/9、1/7、1/5

(2)根据读作,写出下面各数

六分之一八分之一九分之一

2、91页“做一做”第1题

3、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集体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

4、看图说分数:

小正方形在长方形、正方形中分别用什么数来表示?

5、找一找、说一说:

主题图中哪里有几分之一?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

例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

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读作:

二分之一

像1/2、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例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学生作品展示)

六、拓展

1、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2、想一想:

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来把月饼平均分成四份,那么哪次小朋友分的月饼多呢?

如果继续分八份呢?

课后反思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充。

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创设和提供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而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认识分数的核心概念“平均分”,建立起分数的基本表象,进而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也能够在老师组织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参与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下面针对教学过程主要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分析学生实际,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数学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为基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教学伊始,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用“分水果”实际需要引出“平均分”。

6个苹果好分,2个橙子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

每人分得多少呢?

用什么数表示呢?

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这样不仅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是水到渠成引出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只有准确理解了这一核心问题,才能为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且在师生互动中,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现实起点。

二、关注学生状态,注重朴实有效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生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教学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先是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折一折圆形的“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最后通过课件再次演示分月饼得到“二分之一”的全过程,更深层次地帮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在结合课件演示理解三分之一就容易了。

这种“动静结合”与多媒体的完美融合,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注重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学有的放矢。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实践和思维活动。

学生对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数学活动,对1/2、1/3有了较多的认识和理解。

所以,设计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4,以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抽象和概括。

教学中学生折完后,展示了不同学生的折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交流,验证得到:

虽然这些正方形纸的1/4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都是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所以其中的每一份都是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都能用1/4这个分数表示。

相对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更清晰、理解更透彻,整个过程是层层递进的、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上有放有收;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实践为主的体验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有的放矢。

四、注重教材的系统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每一单元的每一课都不是独立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也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置了一个延伸拓展内容,为下节课学习例3,几分之一大小的比较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同时,在学生动手折1/2,和1/4时,对于大小的比较进行渗透,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分数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