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8332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4.xx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

你怎么知道的?

(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板书:

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

为什么称象?

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

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倒(倒车)(倒是)

割(切割)(割开)线(直线)(线条)

止(止血)(停止)量(数量)(量词)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

(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

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

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

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附课堂检测:

一、我会读:

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

称象官员象腿柱子议论

称杆一艘下沉停止微笑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三、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象()

宫(   )  秤(   )  住(   )像()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设计意图:

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

思考:

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官员:

造秤宰象割块

2、师引导:

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

曹操呢?

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

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

谁再做做看?

“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

指名3个来读。

师:

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

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

(分小组读)

过渡:

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

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

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

(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师:

谁能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

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

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

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

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

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

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

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

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

以船代秤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3、小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

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称象

↙↘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附课堂检测:

1.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

称员栏下

官子倒杆

柱象微秤

议艘大笑

鸡腿沉没

一论不止

2.选字填空。

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máng)。

3.用词语写句子。

一边,一边。

微笑。

4.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

(填序号)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5.红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

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

(课件出示)

1、标:

标出自然段。

2、记:

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

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级(高级)(年级)术(算术)(武术)

由(理由)(由来)挥(指挥)(挥手)

粉(米粉)(粉红)板(木板)(黑板)

妙(奇妙)(美妙)瓶(水瓶)(酒瓶)

合(开合)(合上)盛(茂盛)(盛开)

丑(丑八怪)(美丑)兴(兴奋)(兴旺)

奋(勤奋)(兴奋)干(干净)(饼干)

标(鼠标)(目标)补(补救)(修补)

认(认识)(认出)

B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

(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课后延伸:

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

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示范写以下几个字:

老、师、由、画、妙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

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等等。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用“瓶”组词。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

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

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

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

“画好啦?

这是什么马?

”(表示提起下文)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

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板书:

5、红马的故事

画得妙

百合花

(总起)(分)

自由的画

画得好创新的画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

孩子们写过信吗?

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

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

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封削锅朝叠刮胡灯

修肩团重完期束鲜

封(一封信)(密封)削(削皮)(削苹果)锅(下锅)(锅炉)朝(朝向)(朝着)

叠(叠加)(重叠)刮(刮风)(刮下)胡(胡说)(胡人)灯(点灯)(电灯)

修(修养)(修竹)肩(肩上)(肩膀)团(团员)(团圆)重(重复)(重新)

完(完结)(说完)期(期望)(星期)束(一束花)(结束)鲜(鲜花)(新鲜)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

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

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

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

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

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

1“太阳闪闪发光。

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也写出了什么?

(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

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

是怎么讲的?

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

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

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妈妈说。

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

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

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

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

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

还是第二封信好些?

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

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请先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共唱。

1.看来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

(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2.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3.揭示课题并板书:

妈妈睡了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4.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师配乐范读。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哄(哄骗)(哄人)先(先后)(首先)闭(闭上)(关闭)

紧(紧张)(紧握)润(红润)(湿润)蛋(鸡蛋)(脸蛋)

等(等级)(等待)吸(吸水)(吸收)发(头发)(理发)

沾(沾水)(沾湿)汗(汗水)(流汗)额(额头)(扶额)

沙(沙滩)(风沙)乏(疲乏)(困乏)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

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那现在找两名学生读一读。

(师找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3.现在我们就来过一过生字关。

谁顺利过关,谁就将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师检查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单字,并进行奖励。

4.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成为“识字大王”,现在小组内检查并奖励。

(小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2.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3.集体交流。

四、小结:

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

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作业设计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分配:

一课时

第1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

画图画、捏泥人、下围棋

滚铁环、荡秋千、滑滑梯

弹(弹力)(弹性)钢(钢琴)(钢笔)琴(弹琴)(口琴)

泥(泥土)(水泥)滚(滚来滚去)(滚动)铁(铁丝)(钢铁)

环(铁环)(环绕)荡(回荡)(荡漾)滑(滑冰)(滑梯)梯(楼梯)(梯子)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字词句运用

1.园与圆

只与支

带与戴

进与近

展示台

2、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写段话

我最喜爱的玩具

(出示玩具城的玩具图片,点击小熊、风车、芭比娃娃、积木、水晶宝宝、机器猫)学生说玩具名称点击小熊图片

师:

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熊。

贴词卡“怎么样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上“怎么样的什么”来说这些玩具。

谁也来试试。

生:

这是彩色的风车。

(“彩色”多漂亮的风车啊!

我也收藏起来。

生:

这是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

(说话真完整,“漂亮”这个词宝宝说得多好,我可要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

这是五颜六色的积木。

“五颜六色”颜色真多,我也把它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

这是五颜六色的水晶宝宝。

(跟积木一样漂亮。

生:

这是可爱的机器猫。

“可爱”多么有趣的词宝宝)

三、课件展示:

白云乌云朝霞晚霞

雨点霜冻雪花冰雹

小溪河流湖泊海洋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

请同学们补充。

3、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色满园

4、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5、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四、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

“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你们钓过鱼吗?

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

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谁会读?

(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