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8255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1.课标要求分析

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的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中明确提出了本节课程的学业要求:

能描述乙醇和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知道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会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利用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对其进行鉴别。

因此,本课从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又比较熟悉的食醋引入,通过对这种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的学习,然后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最后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初步探究乙醇与乙酸制备乙酸乙酯这一反应的实质。

通过学习,学生发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并能从饮食、健康、环境等角度分析、讨论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合理使用这些有机物。

2.教材分析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为《乙醇》、《乙酸》2个课时。

乙醇、乙酸是非常重要的烃类衍生物,又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分子结构上看,乙酸是前面学习的醇、醛类物质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酯类物质的基础。

本节课首先介绍了乙酸的组成、结构,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乙酸的弱酸性,并让学生理解乙酸酸性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乙醇与乙酸的反应探究酯化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官能团与烃的衍生物性质的关系,最终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后续有机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对有机物的学习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些学习有机物的方法和技巧,并且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寻世界的奥妙。

因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基础(初中已简单学习了乙酸的性质和用途),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探究实验、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从组成、结构等角度学习乙酸的性质并从本质上理解酯化反应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乙酸分子比例模型,学生能制作乙酸分子模型,并能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知道羧基的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乙酸溶液和冰醋酸,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2.学生能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的弱酸性,提高实验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乙醇与乙酸的反应,知道酯化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反应本质,会书写酯化反应,了解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

4.通过学习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学生能够初步根据官能团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在头脑中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5.通过学习乙酸、酯类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用途,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乙酸的组成。

(2)乙酸的酸性。

(3)酯化反应的特点、实质。

2.教学难点:

酯化反应的特点、实质。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通过化学史了解中国的食醋文化。

2.内容呈现

(1)多媒体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认识官能团羧基的结构。

(2)展示乙酸溶液、冰醋酸,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3)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的弱酸性,教师演示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4)动画模拟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深刻体会酯化反应的实质。

3.方法手段

通过教师讲授与小组合作学习(5人小组,注意组间学生水平接近,组内水平有差异的原则,安排好每组的责任人、纪律维持者、计时者、记录者、发言人,以保证小组探究与合作能顺利展开)相结合的模式展开教学。

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与用品分组设计验证乙酸酸性的实验,教师演示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学生分组讨论该实验的条件,通过教师讲解“同位素示踪法”的原理,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并归纳出酸与醇反应的模型。

4.评价反馈

(1)习题检测。

(2)查阅资料,通过果醋制作过程、品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了解我国现在在果醋方面的发展情况。

或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酿醋技术与食醋文化。

(两个任选一个)

五.教学资源

课前认真解读课标内容,深入研究本课教材编排意图,收集相关教学资源:

1.收集我国酿醋技术与食醋文化的相关信息(可由学生完成)。

2.准备设计验证乙酸弱酸性实验和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化学仪器、试剂。

(1)仪器:

胶头滴管、烧杯、橡皮塞、(大小)试管、导管、酒精灯、铁架台。

(2)试剂:

乙酸溶液、冰醋酸、蒸馏水、pH试纸、酚酞、石蕊、碱面、水垢、鸡蛋壳、澄清石灰水、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3.搜集本节课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

【师】中国谷物酿醋历史有名,据《齐民要术》记载我国历史上共有约20多种制醋方法。

谷物酿醋的主要方法是将其适当发酵产生酒精,然后在某种菌的作用下与氧气结合生成醋酸。

所以说,酿醋的过程就是酒精进一步氧化成醋酸的过程。

食醋味酸而醇厚,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来自食醋中的物质—乙酸。

通过PPT展示的图片,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通过介绍中国的酿醋文化,使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使学生从生活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迅速开始今天的教学内容—乙酸。

讲授新课

一、乙酸的组成、结构

【多媒体】展示乙酸分子比例模型。

【学生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下问题。

1.回顾初中学习乙酸的知识,结合乙酸分子比例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

2.尝试根据准备的橡皮泥、牙签制作乙酸分子简易球棍模型。

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一、乙酸的组成、结构

【师生总结】

1.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

2.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OOH

【师】通过大家写出的乙酸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对比上一节学习C2H5OH的分子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乙酸分子中有特殊的不同于乙醇的结构

(—COOH),这就是乙酸的官能团羧基。

因此,乙酸可以看作是甲基和羧基组成的。

【课外延伸】含有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或有机酸。

食醋中含有的乙酸就是一种有机酸,植物中含有很多的有机酸,比如常见的柠檬酸。

有机酸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可以作皮肤养护品,用于生产肥皂和清洁剂。

它还有很重要的生物功能,比如用于动物交流的信息激素很多就含有羧基。

1.学生观看乙酸分子比例模型。

初步认识乙酸的立体结构。

 

2.学生尝试制作乙酸简易球棍模型。

 

3.学生在头脑中对比乙醇官能团—OH,认识—COOH官能团。

4.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体会化学与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1.通过多媒体展示乙酸分子比例模型,使学生更加具体、直观的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

2.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动手制作乙酸的球棍模型,加深对乙酸分子结构的理解。

3.通过羟基类比学习羧基,初步体会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4.体会化学与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乙酸的性质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的弱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

【过渡】醋是经常使用的调味品,因为含有其他物质或酿造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就像刚刚图片展示的普通醋和白醋。

那纯净的醋酸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如何呢?

【板书】二、乙酸的性质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展示一瓶乙酸和一瓶冰醋酸。

并告知学生冰醋酸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2】

1.观察乙酸和冰醋酸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2.分别向乙酸中加入水和乙醇,观察乙酸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何。

【学生归纳并板书】乙酸的物理性质

1.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2.易溶于水和乙醇。

3.乙酸熔点低,当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过渡】乙醇分子中的羟基决定了乙醇具有不同与烷烃分子的特性,那乙酸中的羧基决定了乙酸具有那些性质呢?

【板书】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3】学生分组讨论检测乙酸酸性的方法。

根据选择的检测方法检验乙酸的酸性。

并将结果在全班分享。

【仪器及试剂】pH试纸、乙酸溶液、酚酞和石蕊试剂。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

【收集学生检测方法】

1.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比如石蕊试液。

2.用pH试纸检测。

【学生总结】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pH试纸显示为酸性溶液。

【板书】1.乙酸的弱酸性

CH3COOH

CH3COO-+H+

【师】乙酸显酸性,那和碳酸比较,谁的酸性强呢?

【学生活动4】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乙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

【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借鉴该装置,学生尝试绘制实验装置图。

【生】学生讨论后,绘制的实验装置图。

图1图2图3

【师】根据绘制的装置图,教师作点评。

【多媒体】展示提供的仪器及试剂:

胶头滴管、橡皮塞、大试管、导管、烧杯,碱面、水垢,鸡蛋壳,乙酸溶液、澄清石灰水。

【学生活动6】

1.根据给出的仪器及试剂,选择最简易的装置进行实验。

2.组内、组间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师】教师点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师生总结】师生总结实验原理: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结论】酸性:

CH3COOH>H2CO3

【师】乙酸作为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除了和Na2CO3、CaCO3等碱反应,还可以和Na、Mg等金属,NaOH、Cu(OH)2等碱反应。

【过渡】为什么红葡萄酒储存时间越长,酒质越好?

为什么做鱼放酒和醋,鱼味道会更香?

【板书】2.乙酸的酯化反应

【展示问题】

1.观察实验装置的特点、反应条件。

2.认真观察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并思考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滴加试剂?

3.反应中大试管内混合液体积不超过多少?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

浓硫酸在实验中的作用?

4.小试管中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导气管能不能深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5.观察产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学生活动7】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从以上几点观察实验。

分组讨论,认真思考问题。

【师】教师边演示实验边进行讲解。

乙酸的酯化反应:

1.仪器:

酒精灯、铁架台、试管(一大一小)、橡胶塞、导管。

2.试剂:

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3.装置:

【师生总结】

1.酯化反应是液液加热型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需加热并使用催化剂。

2.先加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边加边振荡。

3.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浓硫酸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4.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吸收蒸发出的乙酸,便于闻出乙酸乙酯的香味;

(2)溶解蒸发出的乙醇;(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易分层。

5.导气管不能深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

6.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一层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多媒体】简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播放酯化反应的化学键断裂过程。

【师】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及动画视频,可以看出发生反应时,酸脱羟基醇脱氢。

同时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部分地发生水解反应。

【师】从反应类型上看,乙酸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76,酯在自然界的存在及用途。

【生】

1.来源:

鲜花和水果的香味就是酯。

2.用途:

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中的香料,也可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1.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得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2.小组成员积极归纳、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并在全班作展示。

 

3.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顾之前的知识,讨论检测乙酸酸性的方法。

 

4.根据实验器材及试剂,分小组积极讨论

验证乙酸和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

 

5.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学生根据教师罗列的问题,认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并作好记录。

 

7.学生分小组积极探讨问题。

 

8.在教师引导下,对小组回答的问题进行订正,并归纳、总结。

 

9.观看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过程中的断键情况。

 

10.认真阅读教材。

1.通过实物观察,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地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方面认识乙酸,并加深学生对乙酸物理性质的记忆。

 

2.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回顾检测物质酸碱性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使学生可以不断在课堂中体会到成功感和愉悦感。

 

4.逐渐设置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

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5.学生根据“强酸制弱酸”这一原理,从本质上理解乙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

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来源于社会,并会用化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6.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责任明确,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能力。

 

8.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更加清楚、直观地认识酯化反应的实质,加深学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10.学会从阅读中获取知识。

联系生活,初步认识酯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用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乙酸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学习了—COOH官能团,初步体会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乙酸化学性质主要体现为酸性和能发生酯化反应。

酸性表现为乙酸为弱酸性物质,具有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注意其断键方式,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和老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梳理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七.课后习题

1.查阅资料,通过果醋制作过程、品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了解我国现在在果醋方面的发展情况。

或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酿醋技术与食醋文化。

(两个任选一个)

2.完成教材P76中第4、5、6、7题。

3.完成第4节《基本营养物质》导学案。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2课时:

乙酸

一、乙酸的组成、结构

1.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

2.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OOH

3.官能团羧基:

(—COOH)

二、乙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2)易溶于水和乙醇。

(3)乙酸熔点低,当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于冰一样的晶体。

2.化学性质

(1)弱酸性:

具有酸的通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可逆反应)

九.教学反思

“乙酸”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第2课时的内容。

作为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

在学生初中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结构的角度认识有机物的性质。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机物中的代表物甲烷、乙烯、苯的基础上,再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这两种物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亲切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物的兴趣。

因此,本节课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导入环节,介绍中国食醋文化的发展,通过创设的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既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

又可以顺利地进入今天的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先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认识乙酸的结构。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动手制作乙酸分子的简易球棍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乙酸分子空间结构的认识与理解。

教师顺势提出乙酸的官能团——羧基,对比之前学习过的羟基官能团,学生初步认识羧基官能团。

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这样设计的目的,即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展示,再加上学生的动手操作,由易到难,加深学生对乙酸分子结构的认识。

在讲解乙酸物理性质时,教师并没有先入为主告诉学生乙酸的物理性质如何。

而是通过展示乙酸与冰醋酸的实物样品,让学生自己从颜色、气味、状态以及溶解性等方面分析乙酸的物理性质。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乙酸物理性质的记忆,也使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如何检测乙酸的酸性?

并让学生联系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设计实验检测乙酸酸性和碳酸酸性的强弱。

因为我校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差,基础薄弱,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设置多个问题、学生活动,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或是学生能完成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获得喜悦感,从而降低学生对课堂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本节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前对组内同学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因此,小组讨论环节都能有序进行。

最后,在讲解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然后边演示实验边进行讲解。

学生再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再次理解乙酸的酯化反应。

最后,通过播放酯化反应的化学键断裂过程,从“同位素示踪法”的角度理解酯化反应的化学键断裂方式。

学生讨论问题,自己思考,通过设置的一个个问题,理解酯化反应的特点、操作及反应条件,然后再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更加具体、形象的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

这样的设计,知识点的获得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得出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因为要体现从结构上学习有机物以及乙酸的性质,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乙酸的酯化反应还未完全掌握。

而因为课堂上设置了很多活动及问题,没有进行课堂练习,教师未能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