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36.docx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3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36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注意:
本试卷共18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说明:
1.本试卷严格按照全国卷考题形式命制,题目数量有所减少。
2.请考生把选择题1、2、3、4、7、8、9、14、15、16等10个题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其他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考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
(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①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
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
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
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
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
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③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
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
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④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
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⑤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
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居住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
B.古村古镇的保护应该与科技紧密结合,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C.对古村古镇的保护,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其有法可依,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执法保护力度。
D.古村古镇的保护应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是以旅游和商业为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第①自然段列举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的方式是为了论证古村古镇保护需要与信息化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的观点。
B.围绕古村古镇的保护,文章多角度并列式地论证了多样化的保护形式和途径。
C.文章提出了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的标准,要特别注意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其目的是确保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D.文章将协同保护古村古镇分为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主要方面,并论证了保护和挖掘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中蕴含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B.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要致力于打造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人居环境。
C.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D.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们保护古村古镇的长远之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
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
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
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
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太太,您好!
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
”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
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
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
“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
我们想借点阳光。
”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
“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
”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
“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
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
”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
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
“哦,好吧。
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
”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
“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
”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
”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
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
“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
”贝蒂有些疑惑。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
”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
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
”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
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
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
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
“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
”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
“遗嘱?
”“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
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
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本文作者通过不多的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少量的心理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5.简要概括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的性格特点。
(5分)
6.“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探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2分)
(一)文言文阅读。
(1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7--10题。
(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8分,每题4分)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
“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曰:
“是何谓邪?
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
“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C.贞元,年号。
汉武帝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并以年号纪年。
D.“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D.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10分)
泛 舟
[明]薛 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首联写从河口移舟而入,烟雾里载酒而行。
“移”字写出船行的缓慢和平稳,“烟”字描摹出缥缈的境界,“载酒而行”表现了安闲的生活状态。
B.颔联所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水中小洲的野花中间,笑语盈盈;沙滩上的飞鸟振翅,扰乱了飘荡的歌声,表现出明丽喧闹、生机勃勃的景象。
C.颈联写天色已晚,诗人顺着急流划桨,难免迟滞;而衣服被风吹起,像在追逐春风一样,则显得那样轻盈。
字里行间流露出愉悦舒爽之感。
D.尾联和开头呼应,开头写入河口,结尾写回首望。
身后响起带有江南风味的采菱曲,回首望去,含情脉脉。
结尾在前文所写美景基础上又添浓情。
E.这首诗歌记述了春日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感。
先述缘起与场景,后描花鸟与欢声,再写船行与衣飘,最后在含情的歌声中收束。
12.颔联有两字用的很好,请指出,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句默写。
(5分)
13.
(1)杜甫在《登高》中,借用“落叶”与“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伤与失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印证了这个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①韩国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如同为美国火中取栗,当其被利用之后,随时成为一个随手扔掉的弃子。
②上初中时,由于迷恋网络游戏,害得他学业荒废,可是,他依然不足为训,上高中时网聊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③我们班的强强与马刚性格虽然不同,但爱好相近,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习上互相提携,被同学们誉为比翼双飞的楷模。
④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道德观念却越来越淡薄了,倒地老人只有围观无人搀扶,让人大叹人心不古。
⑤近年来,他尽管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由于市场动力严重不足,他的公司一直惨淡经营,经济效益一直在底层徘徊。
⑥几十年来,这位著名演员一心一意演唱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从不见异思迁,这一点,在当今歌坛你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B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我们进行“定制化”加工、种植和包装,保障农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认可,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C赢得高中才能赢得未来,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科学教育承担着提高全面科学素质,更与未来科学家的培养息息相关。
D能否通过铁拳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对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张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C.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明领到礼物非常髙兴,他说:
“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和纸质书相比,①,易收藏、易携带、易传播……纸质书籍需要空间放置、收藏。
电子媒介时代,大量的严肃出版物早已经电子化了,我们出版的学术图书也都会电子化,电子书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但是,②,因为当前我们的图书电子化还不够成熟,价格机制、版权保护等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纸质书也有优势,研究一些学术的作品或者需要反复阅读的内容,③,未来的纸质书可能更多会向耐读的方向发展。
四、作文。
(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0分)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成名变得更加容易,凭借真才实学可以成名,凭借搞怪、炒作或意外事件也可成名;同时也使得成名变得更加快捷,有的人甚至可以一夜爆红。
但另一个事实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有的人可以一直红下去,也有的人却只能红一时。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红现象,确实令人深思。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高二语文试卷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5.(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文阅读
10.(8分,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
12.(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
(1)杜甫在《登高》中,借用“落叶”与“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伤与失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印证了这个道理。
语言文字运用
17.(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号
六、18.作文(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