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466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分类模拟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答案:

A

[解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______。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答案:

C

[解答]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______。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答案:

D

[解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4.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______。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答案:

D

[解答]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

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______。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答案:

D

[解答]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

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6.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______。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答案:

D

[解答]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以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独立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7.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任务的是______。

A.教育教学设计

B.改革教育教学内容

C.优化教育教学系统

D.扩大教育内容

答案:

D

[解答]扩大教育内容不是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任务。

8.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搭配错误的是______。

A.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B.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

D.巴甫洛夫—学习活动

答案:

D

[解答]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说,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

9.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教育心理学处于______。

A.教育心理学的起源阶段

B.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C.成熟与完善阶段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

B

[解答]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处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10.教育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______。

A.特殊与一般

B.重合

C.无关

D.整体与部分

答案:

A

[解答]普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为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规律抽象为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11.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______。

A.学习心理

B.学生心理

C.教学心理

D.学生心理健康

答案:

D

[解答]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

12.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教育学与心理学背离的时期是______。

A.1900~1920年

B.1920~1960年

C.1960~1980

D.1980~现在

答案:

B

[解答]这一时期心理学家进入实验室从事学习过程与学习实质的研究,没有关注教育实践。

教育学家没有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教育实践。

13.教学心理学出现的时期______。

A.1900年之前

B.1900~1920年

C.1920~1960年

D.1960年以后

答案:

D

[解答]桑代克在1913—1914年将他在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扩展为三卷本,分别关注学生发展、学生差异以及学习心理领域,教育心理学这一领域是在1960年后出现的。

14.提出人类具有三种灵魂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并分别以不同教育方式予以教育培养的思想家是______。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洛克

答案:

C

[解答]亚里士多德在对人类心理现象进行思考时最先提出了灵魂的概念,心理学即研究灵魂的学问。

他提出了三种灵魂,分别通过教育予以塑造。

这可以算是人类对学习类别的早期研究。

15.在皮亚杰看来,当儿童不能使用抓握获得床远端的玩具时偶然拉动床单拿到玩具,从而学会了拉动这一动作,使儿童获得新的发展的认知机能是______。

A.同化

B.建构

C.顺应

D.运算

答案:

C

[解答]皮亚杰认为个体通过适应获得图式的发展。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认知技能。

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16.皮亚杰提出个体的认知发展的结果是形成______。

A.思维结构

B.图式

C.认知地图

D.格式塔

答案:

B

[解答]皮亚杰使用图式这个概念表示认知发展的结果。

17.在皮亚杰的容积守恒实验中,学前儿童在比较两个水杯里的水的容积时,要么只能注意到水杯里水的高度,要么只能注意到水杯的粗细,儿童的这种表现被皮亚杰称为______。

A.自我中心

B.中心化

C.缺乏守恒

D.缺乏运算能力

答案:

B

[解答]皮亚杰称儿童不能同时考虑事物的多个维度只能考虑事物的一个维度为中心化。

18.下面各种观点维果茨基没有详细阐述的是______。

A.认知发展是内化的过程

B.儿童的自言自语在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

C.工具在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

D.练习与习得经验在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

答案:

D

[解答]维果茨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论述了工具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在社会交往中认知发展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认为自言自语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认知发展内化过程的一个中间步骤。

皮亚杰详细论述了练习与习得经验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到18岁时,人格发展的阶段的数量为______。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八个阶段

答案:

C

[解答]埃里克森将整个人生的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到18岁时,则有五个发展阶段。

20.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同一性发展的角度,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这些学生的同一性发展属于______。

A.同一性早闭

B.同一性获得

C.同一性混乱

D.同一性迟滞

答案:

D

[解答]玛西亚在埃里克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在中学阶段之前即完成了同一性的发展称之为同一性早闭。

在中学阶段获得同一性称之为同一性获得。

在中学阶段之后获得同一性称之为同一性迟滞。

一直为同一性的获得感到困惑,称之为同一性混乱。

21.下列哪一维度不是吉尔福特提出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所考虑的维度______。

A.操作

B.产物

C.内容

D.因素

答案:

D

[解答]吉尔福特提出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划分出150多种独特的智力因素。

操作是指心理活动或过程。

内容是指心理加工的信息材料。

产物是指心理加工的结果。

22.下列各种智力理论中不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的是______。

A.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

B.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论

C.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

D.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答案:

C

[解答]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属于传统的智力理论,强调智力是可以测量的,关注智力的水平差异,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论以及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都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强调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强调智力是多元的,强调多元智力如何组合起来进行解决问题。

这一理论和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都属于智力的系统理论,强调智力的结构差异。

23.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______。

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B.合作型与竞争型

C.内控型与外控型

D.视觉型与听觉型

答案:

A

[解答]合作型与竞争型是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

视觉型与听觉型是从生理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

24.一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

这些学生的认知方式是______。

A.场独立型认知方式

B.场依存型认知方式

C.冲动型认知方式

D.沉思型认知方式

答案:

C

[解答]此类学生在信息加工时关注加工的速度,因此属于冲动型认知方式。

25.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所处的阶段是__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A

[解答]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

26.前运算阶段儿童所不具有的一项特征是______。

A.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B.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C.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D.已经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答案:

D

[解答]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27.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青春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______。

A.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

B.自主与羞怯

C.勤奋感与自卑感

D.友爱亲密与孤独

答案:

A

[解答]艾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信任对怀疑、自主对羞怯、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友爱亲密对孤独、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繁殖对停滞。

28.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

A.德国的赫尔巴特

B.美国的艾里克森

C.美国的科尔伯格

D.德国的科尔伯格

答案:

C

[解答]科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兹偷药”。

29.关于教育应当根据人气质差异因势利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应当采取暗示性的教育,以防引起逆反心理

B.抑郁质的人比较敏感,教育者要引导其积极思想,防止其自卑心理

C.黏液质的人很固执,教育起不了什么作用,要顺其自然

D.多血质的人,灵活多变,易于教育,但要防止他重蹈覆辙

答案:

C

[解答]黏液质的人,踏实、顽强、认真,但容易优柔寡断。

对黏液质的人,改变“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提醒他有错就改。

30.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______。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辐合型

答案:

B

[解答]具有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31.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______。

A.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B.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C.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教学

D.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答案:

D

[解答]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32.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的阶段有:

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______。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解答]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3.根据信息发展的加工理论,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______。

A.作记忆容量增大

B.操作空间效率提高

C.短时储存空间增大

D.工作记忆能力整体提高

答案:

B

[解答]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操作空间效率提高。

34.心理发展的差异表现不包括______。

A.智能差异

B.人格差异

C.性别差异

D.气质差异

答案:

D

[解答]心理发展的差异表现在:

智能差异、人格差异、性别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35.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顿悟

答案:

B

[解答]功能固着常常使人们对某一事物或工具只想到其固定基本功能,执著于某一方面。

36.在研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时发现,奠定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在______。

A.小学低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B.小学中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C.小学高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D.从出生到五六岁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

答案:

A

[解答]小学低年级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压力,产生勤奋感。

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

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37.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______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A.符号系统

B.语言

C.环境

D.认知

答案:

A

[解答]记忆性知识。

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

38.维果茨基认为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主要的表现不包括______。

A.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B.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

C.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D.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答案:

D

[解答]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而不是不变化。

二、辨析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答案:

错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

答案:

错误。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

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3.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实验教育学。

答案:

错误。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心理测量学。

4.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俄国著名教育家卡普杰列夫。

答案:

错误。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而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5.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由外向内转化的内化过程。

答案:

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提出图式的概念作为认知发展的结果。

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先天的,即皮亚杰所说的“遗传性图式”;它只有少量的几种,如“吸吮图式”、“抓握图式”等,正是依靠这种“遗传性图式”,婴儿作出了最初的反应,开始了构造图式的漫长历程。

个体后天建构的图式最初源于动作,这种主体和他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构成了皮亚杰理论的核心。

具体来说,主体主动地组织图式去同化环境中新的信息,如同化成功,图式得到丰富;如同化失败,则原有图式得到改造或建构新的图式。

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进行,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因此,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内向外逐渐展开的过程。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

皮亚杰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些固有的先天图式,这些图式经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强大,因此,他强调智慧发展由内向外的过程。

6.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水平的六阶段理论。

答案:

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科尔伯格提出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level)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

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Conventionallevel)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

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

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level)

该水平特点是:

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以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

水平是上位的概念,阶段是下位的概念。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答案: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①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领域,且主要集中在学习领域。

在理论上,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即行为主义学派和格式塔学派。

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但是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在理论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出现了折中倾向的学习理论。

③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形成了公认的几个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已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在理论上,行为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认知派学习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一定意义上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出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④教育心理学的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日趋完善,研究不断深入,视角渐趋综合,而且越来越重视为教学实践服务,在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潮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

布鲁纳在194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

①主动性研究。

②反思性研究。

③合作性研究。

④社会文化研究。

(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①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08)。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这一阶段,我国学者主要在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介绍和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本土化研究,但总体上还很薄弱,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大多是模仿西方,没有太多的理论创新。

②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时期(1949—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学习苏联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表现出的特点:

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引入了与西方不同的学习理论;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重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及具体方法研究。

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

儿童入学年龄问题的实验研究;学科心理的实验研究;程序教学研究等。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对心理学“伪科学”的批判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开始,教育心理学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了中断状态。

③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