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411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4 大小:14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1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docx

六年下全册语文教案

课程表

星期

课节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作息时间表

课节

时间

课节

时间

年级(册)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本学年教学目标

 

(内容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教学评价方案)

年度第学期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阅读,能简单概括课文描写的故事,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综合交流,加深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注重读写运用,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句、段适当展开语言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和多元理解,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注意读写结合训练。

5.口语表达:

讲话要看对象

(1)搜集英雄模范人物。

(2)召开主题班会。

(板

块)

教材分析:

《革命岁月》这一板块由三篇课文《井冈翠竹》《延安,我把你追寻》《七律·到韶山》和一次口语表达组成。

井冈山、延安、韶山,三个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创建到走向胜利的历程。

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它们像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井冈翠竹》是一篇散文,依次写了毛竹的样子,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翠竹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表现了井冈翠竹的神采、神勇和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特别是英雄的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延安精神,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

《七律·到韶山》是毛泽东同志在阔别家乡三十二年后,于1959年6月重返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中国现代革命史,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

教学设想:

这三篇课文思想性很强,因此要较好地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体会文本的语言以及文本丰富的表达方式。

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二是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继承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综合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字。

2.读课文,了解词语变迁以及汉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进行相关拓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深厚情感。

(板

块)

这一板块包含两篇课文和一次表达,分别是《妙语批试卷》《词语的变迁》和《创编故事》。

两篇课文不仅展现了汉语言的魅力,还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发展足迹。

学习本板块,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深入体会。

《妙语批试卷》一课,要抓住“妙语”,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妙在何处”;《词语的变迁》一课,要抓住“变迁”,使学生感受词语的变化,初步掌握词语变迁的规律,对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表达中,学生应充分发挥想象力,构建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创编故事应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学生通过本板块学习,感受汉语文化无穷的奥妙,在词语的变迁中体会语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加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第三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理解“妨碍”等词语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科学家眼中动物的奇特与美丽。

4.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动物特点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说明方式。

积累优美语言,感受外国作品的语言特色。

(板

块)

 

教材分析:

本板块包括三篇课文、一次表达和一次综合学习活动,分别是《天鹅》、《蜘蛛》、《大孔雀的晚会》、《回忆那一刻》和《走进外国名著》。

《天鹅》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尊贵、自由的天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与美好的追求。

《蜘蛛》是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小品文,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过程及斗敌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独居昆虫。

《大孔雀蛾的晚会》则通过作者对一只雌蛾破茧而出这个实验过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想:

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声语言来表达动物们的不同特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的能力。

习作要课前布置,读写结合,使整个板块的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四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组14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4.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和收获,懂得做人的道理。

5.学习本板块表达方法,写生活中一件给自己启示最深的事。

(板

块)

1、教材分析:

1.板块主题:

生活的启示

2.板块内容:

课文《落花生》《风筝》《因小失大》表达《生活的启示》。

许地山的《落花生》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讨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鲁迅的《风筝》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应该保护儿童的天性。

富兰克林的《因小失大》通过付出了四倍价钱买一个哨子的事,引出论点--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警示世人:

做事不要因小失大。

3.训练重点:

一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二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关于课文的教学:

3篇课文在表达感悟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教学时可在单篇教学后,再整合阅读,进行比较,感悟表达方式的不同和巧妙,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做好引路。

2.关于表达的教学:

可在教学本板块课文前布置学生回忆与思考,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历了哪些事?

哪些事印象比较深?

从这件事中自己有怎样的收获或思考?

为习作做好选材准备;教学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感受,并且进行片断描写练习,减轻习作压力。

3.关于课后积累:

字词的积累不仅要会读会写,重在引导学生应用。

古诗的积累,应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想象能力。

 

第五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4.学习本板课课文,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感受作者的人生志向,在感染与熏陶中,树立远大的理想。

(板

块)

《龟虽寿》是一首诗,抒发了曹操已老,仍然“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十六字令》抒发了毛泽东信念坚定的伟人之志;《少年中国说》抒发了梁启超振兴中华的文人之志。

学习本板课课文,可以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感受作者的人生志向,在感染与熏陶中,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本教学本板块课文时,从板块主题“胸怀壮志”入手,整体认识三篇课文。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词的意思;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借助资料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语文学习方法探究》综合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六年小学评议的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

第六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字形、正确书写,通过查字典、结合词语等方式理解字义,通过组词、扩词、辨析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诗句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感悟诗歌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板

块)

单元教材简要分析:

这一板块以"黄河泰山"为主题编排了《望岳》,《使至塞上》,《黄河颂》三篇文章和一次以《中华文明赞》为题的表达训练。

《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雄伟高大,《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出大漠边陲的无限壮丽,《黄河颂》赞美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编排这样一组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朗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次表达是在学习这一版块后的一次表达训练,是对版块内容的回顾与提升。

内容是中华文明,形式是演讲稿,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

一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是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体会诗句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感悟诗歌的学习方法。

单元教学设想:

1.整体把握,合理组合

2.抓“词”眼,重视阅读。

3.展开想象,感悟文本。

本单元共4课时。

第七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注意“携、彷、萦”的读音

2.会写19个生字,掌握字形,正确书写、理解字义,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注意内容。

4.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板

块)

一、板块分析

这一板块以"丰碑"为主题编排了三篇文章,有抗战时期的《军需处长》,有经济建设时期的《雷锋的故事》和《邓稼先》。

虽然时代不同,但他们为革命、为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是相同的。

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的精神堪称“丰碑”。

紧扣板块主题,习作安排了“我心中的英雄”。

编排这一板块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歌颂革命者的丰功伟绩;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等方式,把握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人物崇高精神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难点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三、教学设想 

1.紧扣文后练习,以读代讲突破教学重难点,明晰教学思路。

仔细分析课后习题,它确实在提示着我们该教学什么。

所以我们可认真研究课后练习,用好“课后练习”,明晰教学思路。

2.明确一个主题,淡化知识传授、重视语文实践。

本版块的主题是丰碑,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丰碑”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英雄人物,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自豪感,同时,让学生知道英雄就在身边并开展“英雄在我身边”活动。

让学生的“英雄”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学生的“英雄”行为在课后落实。

在此基础上进行作文教学,我想此时的作文教学一定会“顺理成章”了。

3.本单元共7课时.

 

第八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单元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质疑,合作等方法读懂课文。

4.开展阅读活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学习作者寓言启思的手法。

(板

块)

本板块的主题是“不同的思考”,由两篇课文和一次表达组成,分别是《蛇肚子里的象》《不留余地的狼》和《与众不同的联想》。

1.课文教学

《蛇肚子里的象》写“我”画了一幅“蛇肚子里的象”,可是却无法让大人们理解的故事,说明大人和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答案也不同。

《不留余地的狼》则用一只狼因为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的案例,借各界人士之口来表露看法,说明人们由于各自从事的职业、生活阅历等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也会不同。

教学时,紧紧围绕主题“不同的思考”展开,可以先引导学生感知这一主题的意思,再进入第一篇课文;学习第二篇课文,从第一篇大人和孩子不同的思考引入,再去体会不同人对不留余地的狼的评价。

2.习作教学

这次书面表达,旨在让学生通过几何图形开展丰富的想象。

3.根据教学参考资料,本板块计划安排4——5课时完成。

第九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读懂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4.体会半文半白的语言样式,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5.培养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名著的热爱之情。

(板

块)

 

本板块由两篇课文和一次表达组成,分别是《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节选)》和《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

1.课文教学

《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节选)》,均选自原著,有利于学生感受原著语言的特点,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两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各自采取了不同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比如孔明的语言描写,《红楼梦》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等,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范例。

在教学时,单凭课文的几句描写便让学生推出人物的性格,难度是很大的。

所以教师要补充资料,课前安排学生阅读感兴趣的章回也很有必要。

2.习作教学

表达《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以名著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讲述故事,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阅读和习作的紧密整合,另一方面也是习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同故事中人物的对话过程。

3.根据教学参考资料,本板块计划安排7——8课时完成。

第十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会认生字12个,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

2.会写生字9个,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3.初步理解《薛谭学讴》内容,懂得学无止境、学贵有恒的道理。

4.初步理解《纪昌学射》内容,懂得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苦练基本功的道理。

5.能根据注释疏通《两小儿辩日》的文意。

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6.能参考注释,结合自己的体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7.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8.感悟名言——选择一句名言联系生话或学习经历,通过一两件事反映这句名言的理解和感悟。

(板

块)

“为学”即读书做学问。

老子说:

“为学日益”,意思是努力求学才能进步。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意思是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本板块以“为学”为主题,由《<论语>四则》《<列子>三篇》构成。

通过对本板块的学习,学生不仅可能领悟到为学的态度与方法,还可以感受到浅易文言文的魅力。

特别是,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适量学习一些浅易文言文将为中学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

与圣人对话,与经典同行。

在初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诵读是本板块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不但要注重诵读,还要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悟文本。

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兴趣。

如:

文白对照,创编故事,典故,文言文名句欣赏等形式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好奇心,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注意:

簿、霆、璀、璨、厩等字音(如有多音字列出来)

2.会写21个生字,掌握字形、正确书写,通过查字典、结合词语等方式理解字义,通过组词、扩词、辨析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通过阅读,能复述课文描写的故事

5.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学习写作方法。

(板

块)

本板块选编了《追随梦想》、《每个人都是天才》、《我的老师》三篇文章。

旨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梦想,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作者从不同角度通过具体故事告诉我们这些道理,这比生硬的说教更易于让学生接受,甚至记住故事本身就会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

《追随梦想》是一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文章,记得第一次在《读者》上读到这篇文章时,内心感到很温暖:

一个孩子的梦想终于没有因为老师的打击而破灭。

这篇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方式,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之一即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每个人都是天才》的作者是台湾作家刘墉。

这篇课文写了三件事,并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激励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是天才,并应不断努力。

文章形式很像初中生常写的话题作文,围绕“每个人都是天才”组织材料,展开议论,这在小学教材中很少见得,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仿写。

文章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学生从总体把握上会有一定难度。

应让学生做好预习,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先理清文章层次,然后再进行深入学习。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老师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人,可是在写自己老师时,学生却经常无事可写或者写得比较生硬,而魏巍却在文中写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小事,又把这么多普普通通的小事写得那么生动感人,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文章的写法特点。

 

课时教学计划

学校:

明仁小学主备人:

潘品杰审核人:

于艳波

课题

井冈翠竹

课型

阅读

课时

2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阐述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以及井冈山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的具体作用,讴歌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情

分析

革命年代离学生现在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借助资料理解课文。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会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8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B.学习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B.学习毛竹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重点

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井冈山翠竹的赞美之情。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

策略

1.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

2.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继承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综合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

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井冈山革命时期的资料和作家袁鹰的资料。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走进单元主题

1、让学生齐读单元主题。

2、组织学生谈一谈看到这个主题,你会想起什么?

2、走近作者

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

2、教师出示幻灯片

3、检查预习

强调“茨”的读音,“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

“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4、集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殷切、深坳、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意气风发、血雨腥风、郁郁苍苍

(试着用殷切、郁郁苍苍造句)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齐读)

3、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4、快速地浏览课文,全文共分几部分?

分别写了什么?

5、结合“思考与交流”的题目,再读课文,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6、作业:

品读课文,思考:

1、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

2、为什么作者反复强调“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第二课时

1、引入新课

2、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要求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3、画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写法的妙处。

3、教师将汇总好的问题依次交给学生讨论并允许学生结合课上实际提问:

1、全文结构及顺序:

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

竹之功绩。

2、借助读中提示导读全文,具体领会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及如何托物抒情。

1)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2)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

(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

)写什么人?

怎么写?

(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

)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物写人?

(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像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

3)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第二自然段)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

(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做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

作用是什么?

写作顺序如何?

4)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革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方面来写?

如何表现的?

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

二写竹,用反问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的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及井冈山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