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180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docx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政府经济?

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什么是竞争失灵?

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什么是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什么是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5、什么是洛伦茨曲线?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它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什么?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再分配;

(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7、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1)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

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

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

(3)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2)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

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

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

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

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供给?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

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

(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

第四章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

1、什么是外部效应?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2、什么是庇古税?

庇古税是指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3、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1)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

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

(2)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4、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是什么?

(1)科斯定理的含义是:

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2)“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

(3)“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

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

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第五章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

1、什么是公共选择?

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2)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决策机制与企业个人微观经济决策之间存在根本区别。

在微观经济决策中,主要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2、什么是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3、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4、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第六章政府支出概述

1、什么是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

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

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2、什么是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因而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3、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是什么?

(1)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

(2)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3)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4)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5)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

4、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和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竞争性原则

(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

(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

(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

5、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分别是什么?

(1)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

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2)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3)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4)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

(5)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

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6、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

这些评价方法的优劣各是什么?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指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

最低费用选择法。

有些政府支出项目,如政治、国防之类的支出,其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况且,这类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

这类政府支出项目,就不可能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来测算政府支出绩效,而只能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对其进行分析。

与成本收益分析法相比,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表现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在所有备选方案中,哪一个方案成本最低,就成为政府支出项目方案的首选方案。

公共定价法。

对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

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政府支出项目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

第七章政府购买性支出

1、什么是公共投资?

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2、什么是财政投融资?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3、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

政府涉入的原因是:

(1)、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

(2)、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4、财政投融资的特点是什么?

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

(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本为公共投资筹集资金。

5、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1)、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

(2)、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第八章政府转移性支出

1、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风险分担功能;

(2)、收入再分配功能;(3)、维护社会稳定功能;(4)、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分别是什么?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

(1)、现收现付式。

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

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2)、完全基金式。

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

(3)、部分基金式。

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

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4、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5、什么是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6、试述财政补贴对经济有哪些影响和局限性?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2)、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

在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

(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

(2)、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7、我国财政补贴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加以解决?

进入90年代以来,与价格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对财政补贴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财政补贴数额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2)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3)现行的企业亏损补贴制度不规范,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行。

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弊病,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应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2)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

(3)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4)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

第九章政府收入概述

1、什么是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

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

(1)、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2)、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

(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3、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

(2)、利益兼顾的原则;

(3)、合理负担的原(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4、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1)、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

(2)、收入分配政策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3)、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影响。

5、为什么说政府经济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6、什么是政府收入效应?

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政府收入的效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用。

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

政府的收入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什么是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

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从而导致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

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第十章政府税收收入

1、直接税的特点是什么?

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

直接税的特点是:

(1)、税负不易转嫁;

(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税负转嫁的特征是什么?

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2)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也就是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客观结果,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3)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3、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税收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4、税负转嫁的条件有哪些?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负转嫁的程度,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2)、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3)、课税范围宽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4)、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5、税负转嫁的效应是什么?

(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

(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3)、税负转嫁可能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即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从而破坏了税收的严肃性。

第十一章政府非税收入

1、什么是国有资产?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

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我们知道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政企分开;

(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