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036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8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docx

《论语》全文教案汇总

《论语》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学生学情分析

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课程的开设,是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按照肇庆市开展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安排,《论语》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对古代著名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积累一不少经典名句,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日常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但是不按主题分篇,每个章节的独立性与随意性较强,没有完整的论述体系与逻辑框架,这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上要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较为系统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经典的魅力,汲取精神营养,充实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三、《论语》教材分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取首章中的两三个字为篇名。

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各章基本上是独立的,没有结构上的关系,《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

其中有些言论,后来发展成为成语和格言,很有启发教育作用,特别是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

四、《论语》课程教学理念

根据《论语》课程的教材特点与课程目标,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必须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构建以诵读为主线,以明意为支点,以拓展为外延,以内化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形成主题导入,诵读入韵、明意悟理、明史通今的四环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让学生在诵读中,知经意,晓典故,明史实,悟事理,从而实现国学文化在启蒙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1、诵读化。

即以诵读为主线,读中正音,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内化。

教师巧设平台,活用方法,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

2、情境化。

根据经文的主题,借助音乐、活动、画面、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理解、思考、感悟,开拓视野,感受历史,陶冶品性。

3、故事化。

小故事蕴含有大智慧,教学时把故事引入课堂,即以经典小故事或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诠释经文中涉及的人与事,在丰富经文内涵中,开拓学生视野。

展经文外延,深入浅出地诠释经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理解的难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

4、生活化。

根据《论语》的启示功能,结合社会、人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环节,把学国学与用国学结合起来,把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这样既缩短古今文化间的距离,又充分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

同时又将文化的弘扬与批判式的继承结合起来,有助于传承民族精华又不拘泥古训,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五、教学任务

《论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以诵读,背诵经典名句为主,旨在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使学生从中体会孔子和其弟子的学习态度,掌握其学习方法的。

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六、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每天利用第一节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2、每周星期一第一节课,由班主任授课,以诵读为主,培养学生熟读成诵,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意思教师要做适当指导。

“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

3.在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在积累经典文化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旨意,从而有效地吸收经典文化精华并传承。

4、进行“亲子诵读”。

要求家长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进行家校合作,共同进入国学的殿堂。

进一步传承及积累传统文化。

5、利用国旗下献词、校园广播(利用每天上午和中午回到学校十五分钟放广播)、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6、中队活动:

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绘画等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七、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每周星期一第一节,全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课。

进度安排:

每学期进行十八课时授课,两课时复习。

《论语》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附表

内容

周次

第一学期,《论语》第一到第九篇章

1

《论语.学而篇第一》前1.1—1.8章

2

《论语.学而篇第一》后1.9—1.18章

3

《论语.为政篇第二》2.1—2.8章

4

《论语.为政篇第二》2.9—2.17章

5

复习

6

《论语.八佾篇第三》3.1—3.5章

7

《论语.八佾篇第三》3.10—3.14章

8

《论语.里仁篇第四》4.1—4.3章

9

《论语.里仁篇第四》4.5、4.10、4.11、4.16、4.17、4.24章

10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5.4章

11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选段“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不知其仁也。

12

《论语.雍也篇第六》选段“子曰:

“知之……乐之者。

”及“知者……者寿。

13

《论语.雍也篇第六》选段“子贡曰:

“如有……方也已。

14

《论语.述而篇第七》选段“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等三则

15

《论语.述而篇第七》选段“子曰:

‘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

’”

16

《论语.泰伯篇第八》第二章

17

《论语.泰伯篇第八》第七章

18

《论语.子罕篇第九》选段“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9

《论语.子罕篇第九》选段“子曰:

‘三军……夺志也。

”等三句

20

期末考核

《论语》第二学期教学进度安排附表

内容

周次

第二学期,《论语》第十到第二十篇章

1

《论语.乡党篇第十》10.1—10.4章

2

《论语.乡党篇第十》10.5——10.6章

3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1.1—11.4章

4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1.5——11.8章

5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节选“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乎哉?

6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节选“司马牛忧曰:

‘人皆…兄弟也’?

7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节选“子路问:

‘问斯……不成’”

8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节选“子贡问曰:

‘何如斯……足算也。

’”

9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4.1章

10

复习

11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节选14.4—14.5章

12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节选“子曰:

‘当仁……已矣。

’”

13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节选“子曰:

‘众恶之……如学也。

’”

14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节选“季氏将伐颛臾”

15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节选“孔子曰:

‘益者……,损矣。

’”

16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节选“子曰:

‘性相……远也。

’”等两句。

17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18.1——18.4章

18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节选“子夏曰:

‘日知’……已矣。

’”等两句

19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节选“‘君子……不猛’‘宽则……民任’”等三句

20

复习

《论语•学而篇第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学而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论语•学而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重点理解并背诵《论语•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

3.能领悟关于人生道德和学习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并在生活中践行。

激发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

讨论法。

结合生活进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合作探究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八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多媒体出示)

(1)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3.今天,我们来学习学而篇前八章。

板书——学而篇。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停顿正确。

2.生读完全文后,师引导学生将正确读音读两遍。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音:

说(yuè)  愠(yùn)弟(tì) 鲜(xiǎn)省(xǐng)

惮(dàn)

三、再读课文。

1.教师范读。

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节奏,传达文言语感。

2.学生放声读。

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

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

4.师生齐读。

四、品读重点,理解句意

1.讲述故事:

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

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件出示)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

”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件出示)“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

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课件出示)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

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生读。

(2)生根据理解试说句子意思

(3)师解释:

孔子说:

“学习知识以后,时常去复习那些知识,不也很愉快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5)引导学生学习的态度做人的道理。

(6)指导背诵。

2.出示“吾日三省吾身”,用以上同样的方式学习。

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

曾子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

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

老师教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

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引导学生领悟自省的道德修养,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五、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六、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学而篇》前八章,你感悟到什么?

2.你知道哪些名句会引导你学习,你以后会怎样学习?

怎样做?

七、小结

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八章,学习后,我们应该学以致用,用这些优良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来完善自我。

板书:

《论语·学而篇》

学习方法自我修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论语•学而篇》中的后八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八章,还记得我们重点理解的那三句吗?

这三句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学而篇》中的后八章。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八章,比谁读音、停顿正确。

2.生读完全文后,师引导学生将正确读音读两遍。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音:

行(xìng)远(yuàn)谄(chǎn)

三、再读课文。

1.教师范读。

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节奏,传达文言语感。

2.学生放声读。

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

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

4.师生齐读。

四、品读重点,理解句意

1.出示句子: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生读。

(2)师领读,提示解释

礼:

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孔子的“礼

”,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和:

和谐、和美、调和。

先王之道:

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斯:

这、此等意。

这里指礼,也指和。

节:

约束,节制。

(3)生根据理解试说句子意思

(4)师解释:

有子说:

‚贯彻执行周礼,应当以和谐为贵。

古代先王的治国之道,最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面。

但不论大事小事都按照和谐的办法去做,有些事就行不通。

单纯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周礼来节制和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5)学生质疑。

(6)师补充说明:

孔门认为,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

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

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可见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7)讨论交流:

在生活中,你能举些例子来说明“礼之用,和为贵”吗?

(8)指导背诵。

五、齐读后八章内容

六、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学而篇》后八章,你感悟到什么?

2.你觉得在生活中你要做到什么?

七、小结

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后八章,学习后,我们应该做到“和为贵”这个为人处世的方法来完善自我。

板书:

为人处世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为政篇第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论语•为政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重点理解《论语•为政篇》中的5到17章有关句子,了解孔子对孝的不同看法,体会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及孔子的学习方法。

3.熟读并背诵孔子对孝的不同看法的句子以及孔子的学习方法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孔子对孝的不同看法,如何尽孝的道德情操,领悟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和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对孝的不同看法以及孔子的学习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孝的做法。

激发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和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诵读课文的气氛。

讨论法。

结合生活进行讨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合作探究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制造写“孝”的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论语•为政篇》中的5-8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母亲节到来时,你们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的?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表达母爱的方式。

3、大家都是非常孝顺的孩子。

出示卡片,大家看这个“孝”字(板书:

孝),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表示孩子扶着老人行走,多么形象啊!

我们的祖先多么聪明啊!

其实,我们中国文化非常讲究孝道,西汉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都是“以孝治天下”,唐宋以后甚至“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可见我们中国文化多么重视孝道!

那么,你们又是怎样看待孝道的呢?

4、指名说说自己对“孝”的理解。

二、学习《为政篇》第五章

1、孔子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当时鲁国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就曾嘱咐他的两个儿子:

“孔丘年纪不大,就懂得很多了,并且熟悉礼节。

我是快要死的人了,我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啊。

”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果然拜了孔子为师。

有一次,孟懿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是怎么回答他的呢?

2、请大家看《为政篇》第五章。

先听老师把这一则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注意听好读音和停顿。

3、老师范读这则两遍。

4、老师简单介绍樊迟: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5、大家自由地把这则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6、全班齐读一遍,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如有不正确的,及时给予纠正。

7、指名三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8、在这则《论语》中,孔子认为什么是孝道?

9、学生讨论:

孔子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孟懿子之间的对话告诉樊迟?

10、指名汇报讨论的结果。

11、教师归纳点拨:

孟懿子是当时非常有地位的一个人,他既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朋友,孔子非常尊敬他,所以回答问题非常含蓄,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由孟懿子自己去体会。

但是他又想到孟懿子未必会懂,所以就借樊迟的口去慢慢传话,作间接的教育,所以就有了孔子和樊迟在车上的一段对话。

12、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说。

13、大家一起再把这则朗读一遍。

三、学习《为政篇》第五章

1、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子游和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可是他们在向孔子请教孝道的时候,孔子每一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他的回答又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看后三则。

2、自己自由地把这三则朗读三遍。

3、全班一起把这三则朗读一遍,老师相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拨。

4、现在我们已经熟读了这三则,下面请大家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试着说说每一则的意思。

5、在理解这三则的意思时有什么困难吗?

6、老师根据学生理解的困难适当给予点拨,引导他们体会每一则的意思。

7、学生再次与自己的小伙伴说说意思。

8、指名说说每一则的意思。

9、讨论:

为什么孔子对不同的人关于孝道的回答都不一样呢?

10、指名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11、教师归纳:

孔子是一个非常智慧的老师,孟懿子是从政的人,孔子只说:

“不要违背”,不要违背什么呢?

这就需要孟懿子自己去体会了,作为一个从政的人,不违背自己的父母,按照礼节去侍奉父母,这是孝道,但是能够视天下人为父母,不去违背人心,这才是大孝、真孝;孟武伯是一个霸道无礼的世家子弟,不能体会民间的疾苦,所以孔子就告诉他,要去体会父母看到孩子生病时的那种担心、忧愁,将来如果要从政,要爱天下人,就要知道天下人的疾苦;子游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就从更细的方面去引导他们:

孝顺父母,除了要满足父母物质方面的需求,还要从心底里敬爱自己的父母,脸色上要愉悦和婉。

12、从这里,大家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聪慧,体会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四、联系实际

1、读着孔子关于孝道的这些言论,大家是不是想到了自己?

我们在孝顺父母的时候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

2、指名说说自己对父母的孝顺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今后应该怎样改进。

五、总结

是啊,我们常常认为父母爱我们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也常常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可是在享受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同时,我们也常常忘记了父母也需要爱,常常忘记了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重新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爱吧!

让我们再次重温孔子的教诲,让它们牢记在我们的心中!

六、学生一起朗读这四则《论语》。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四则《论语》。

2、为父母做一件尽孝的事。

板书:

回报父母尽孝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论语•为政篇》中的9-17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论语•为政篇》中的5-8章,请大家回顾一下,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2、全班一起背诵。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政篇》,学习的内容是第9章到17章(板书课题:

论语•为政篇第二2.9——2.17)。

二、学生自学

1、今天学习的九章都非常短小,主要以大家自学为主,自学之前,先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论语》的方法。

2、指名学生概括前面学习的方法,教师相机板书。

3、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完成自学第一步:

准确、流利地朗读

(1)小组内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这九章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朗读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注意读音的字是:

廋(sōu)比(bì)罔(wǎng)殆(dài)知(zhì)

(2)指名学生展示朗读,大家评议。

(3)全班一起朗读一遍。

4、小组完成自学第二步:

理解意思

(1)交流汇报自己理解意思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理解这几则《论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器”、“周”、“比”、“罔”、“殆”的意思。

(3)讲述“邯郸学步”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

(4)介绍一些国学研究者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不同理解,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