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6649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docx

高铁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查控制要点

一、现场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检查控制要点

检查表-1

编号

检查项目

安全环保控制要点

1-1

安全防护

临边、悬空、攀登、交叉作业

1.临边防护后作业,符合规定。

2.悬空和攀登作业人员按规定系安全带(绳)。

3.操作平台稳固,按标准设置防护栏。

4.重叠、交叉作业设隔离棚挡。

基坑

1.深度超过3m有经审批的专项支护方案;2.深度超过2m有临边防护措施;3.特殊支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张拉防护

张拉时两端设有效防护装置,设安全警示标志,设专人负责安全。

1-2

机电设备

1.“架、运、搬、提”大型设备及特种设备组装完成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及试验合格证方可作业,其它特种设备经安全管理部门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起重设备有封钩、工作状态良好,执行“十不吊”规定,六级及以上大风时停止起吊作业,四级及以上大风时停止拆除作业。

3、每台机电设备设接地接零保护。

1-3

施工用电

接地保护

1.对可能因雷电或外壳带电造成人身伤害的设备、设施,必须设置保护接地;2.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地符合要求。

配电箱、开关箱

1.符合“三级配电两极保护”要求;2.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箱体上锁;3.配电箱及开关箱内设工作接零和保护接零端子汇流排;

自备电源

1.自备发电机组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含4欧);2.发电机组设置与外电线路电源连锁,禁止发生并列运行;3.发电机组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装置;4多台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机组应有同期就向负荷供电。

现场照明

1.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作业,使用12v安全电压;2.在隧道开挖工作面,桥梁基础的井下作业、易引发电击的危险场所,使用36v安全电压;3.照明专用线路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4.灯具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

1-4

危险品

1.氧气瓶、乙炔瓶存放距离和距明火距离不小于规定。

2使用或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时执行双人保管制度。

1-5

火工产品管理

保管

1.保管、看守员持证上岗;2.爆破器材入库有检查验收,履行出入库手续和清点核对交接制度;3.实行双人双锁制度;5.收存、发放登记签字、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仓储存放

1、防护措施到位;2、按公安机关批准的容量存放。

1-6

防雷

1.可能引发雷击的设备、设施、建筑物按照规定装设防雷设施;2.按规定定期检测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1-7

环境保护

1.严禁将有毒有害物质和垃圾堆放在河流、水库、沟渠等水体附近,或向水体排放。

2.施工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

3.施工产生的废弃机具、包装物及固态浸油废物等,集中封装或处理。

4.施工产生的泥浆在指定场所弃置。

5.过期或失效的火工产品交当地公安部门处理6.隧道内通风防尘设备达标。

7.施工场地、道路按要求定时洒水。

8.运输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或土石方应进行覆盖。

9.临近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地带,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机械作业噪音。

10.实验室废弃原材料回收或存放、取土场、弃土场、弃碴场、耕植土存放符合环保要求

 

二、拌合站、加工厂检查控制要点

检查表-2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2-1

原材料

1.供应商资格在公布的合格生产(供应)商名单内。

2、原材料进场前必须进行检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检测,施工、监理单位的检验报告符合要求。

3、四联单、驻厂监造章、质量证明文件等符合规定。

4、原材料应分区、分类存放,遮盖、防护措施得当,规格、型号及检验状态等应有明确标识5、现场混凝土适用强度等级与原材料适用范围相吻合。

2-2

混凝土生产管理

配合比管理

理论配合比严格按审批执行。

砂、石含水量测定及时,施工配合比计算准确,机打配合比与下达施工配合比对应,建立配合比配料单台账。

混凝土搅拌

1.原材料称量偏差及拌合时间应符合要求。

2、计量设备定期检查,搅拌机定期保养,搅拌时间严格控制,试验人员及时检查混凝土性能指标并做好试件,建立计量设备检查、保养、拌合记录台帐及混凝土取样试验台帐。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过程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

加工厂生产管理

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加工构件与设计一致,分类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施工用电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

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有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生产记录完善,拌合站、加工厂内各种应急预案或措施完善并可行。

2-3

操作规程

制定了完善的操作规程并付诸实施

2-4

机械设备

有涵盖站、厂内所有设备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拌合设备为强制式搅拌机,并配有相应的自动计量设备,计量系统有定期检定;有备用电源。

2-5

技术资料

技术标准及规范

配备齐全有效。

生产的追溯性记录

随意抽查一次生产任务(二个月内)的配料单和电脑单及内存数据,能顺利提供一整套完整生产过程记录且能互相吻合。

质量的追溯性资料

随意抽查一批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试件试验报告,能顺利提供出厂前的质量证明资料

2-6

产品交接手续

混凝土使用计划与产品交接签认单据基本吻合,签认手续齐全、完善。

2-7

环保

粉尘控制

生产及进料过程无大面积扬尘现象,地面无严重积灰,车辆行走无明显扬尘现象。

污水排放

污水排放渠道合理、畅通,不致对当地水源和环境造成明显污染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表-3

编号

检查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3-1

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坍落度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

2、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进行浇筑:

浇筑应连续、分层进行,振捣密实,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7、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3-2

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覆盖、包裹,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并及时洒水保湿养护。

2、混凝土养护措施、期限必须符合要求;在完成养护期限后,尽可能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时间。

3-3

钢筋

1、焊工必须有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2、钢筋接头的型式、搭接长度、焊接弯折角度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3-4

模板

1、模板及支(拱)架应经过检算,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1.3,稳定性系数不小于1.5);模板及支(拱)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

2、模板紧固螺栓使用前应经检查(验),不合格的螺栓、螺母严禁使用;紧固螺栓安装数量应符合批准的施工方案,安装时螺母应拧紧、上牢。

3、模板及支(拱)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拆除顺序应符合批准的施工方案。

 

四、隧道工程检查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表-4

编号

检查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4-1

洞口工程

1、严格执行早进晚出严则,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施工。

2、截排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并与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连通。

3、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在边、仰坡开挖前清除干净。

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

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

4、洞口开挖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

4-2

超前地质预报

1、严格按施工图要求的方式和数量实施超前预报,根据不同围岩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各种围岩类别必须进行地质素描。

2、超前水平钻孔布置符合要求,钻孔取芯结果与设计地质情况对比分析情况。

3、设计单位应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指导施工。

4-3

监控量测

1、施工单位编制实施细则,按程序审批后实施,作为关键工序纳入施工组织,专职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监控量测布点设置(Ⅳ级周岩不得大于lOm,V级围岩不得大于5m)、量测频率应符合要求,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

3、浅埋、偏压、下穿建筑物地段的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

4、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lOO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4-4

洞身开挖

1、挖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单位应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现场围岩地质情况和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爆破方案或参数。

3、开挖进尺、施工步距应符合铁建设[2010]120号要求。

4、严格控制超欠挖,拱脚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5、记录掌子面里程,与设计围岩级别对比是否一致,作业人员进洞翻牌及检查人员进洞登记制度落实。

4-5

支护工程

1、超前支护大管棚、小导管、锚杆施作位置、数量、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大管棚、小导管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空隙。

2、初期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及时施作。

3、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必须设置垫板,密贴岩面,数量、间距、角度应符合要求;钢架应及时架设,钢架型号、间距、垂直度和钢筋网片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

4、双线Ⅳ、V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必须设置锁脚锚杆(管)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

双线V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

5、墙脚以上1m范围内和整个拱部的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6、钢架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架设,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渣。

4-6

防水工程

1、材料的材质、性能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设防水板的基层应平整,搭接宽度应符合要求,接缝应与衬砌施工缝错开l~2m:

防水板的固定应采用热熔焊接。

3、止水带、止水条、盲管安装位置、范围、接头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盲管的综合排水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7

仰拱及填充

1、施作仰拱前必须清除隧底虚碴、淤泥、积水和杂物,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应一次灌注混凝土成型,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严格按设计进行处理。

2仰拱填充不得与仰拱同时浇筑,仰拱混凝土施作应按要求支立模板,防止填充混凝土侵入二衬。

4-8

衬砌

1、衬砌距掌子面距离符合要求,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或变形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并予以加强,以改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

浅埋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

2、二次衬砌的厚度严禁小于设计厚度;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应密贴;竣工后的衬砌严禁侵入设计轮廓线。

3、钢筋安装位置、排距、间距、数量、连接方式应符合要求。

4、施工缝要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按要求设置接茬钢筋。

6、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抗渗性及抗冻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滑(槽)道、避车洞等位置应预留准确。

7、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MPa。

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

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4-9

明洞工程

1、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拱顶回填土高度达到0.7m时,方可拆除明洞拱架。

2防水卷材铺贴时,应顺流水方向进行,上部压住下部,2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m,采用双层卷材的接缝应错开,且2幅卷材不得垂直铺贴。

卷材铺贴后不得有滑移、翘边、起鼓和损伤等现象。

4-10

安全风险评估、隧道敏感点控制及应急预案

1、必须制定风险管理方案,进行风险的辨识、评估,制定应对措施。

2、确定隧道施工不同阶段(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开挖、支护)的敏感点,进行有效跟踪和控制。

3、对风险指数较高的风险事件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做好定期演练工作。

5、应急物资设备储备检查。

 

五、桥涵工程施工检查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表-5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5-1

明挖基础

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基坑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及基坑回填填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5-2

桩基础

钢围堰

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和吊箱围堰所用材料、围堰刚度、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钻孔桩

1、按设计要求进行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桩的承载力。

2、钻孔桩达到设计深度时,必须核实地质情况;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清底,桩底沉渣允许厚度应符合要求。

4、钢筋笼应定位准确、固定牢固,避免沉、浮笼、偏位;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避免断桩。

5、桩头处理、桩顶高程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挖孔桩

1、开挖顺序和防护措施及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2、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

孔底应平整,无松渣、淤泥、沉淀或扰动过的软层。

5-3

承台

1、现场核对承台设计标高,过水处宜采用低桩承台。

2、承台与墩、台身连接处应按要求进行凿毛处理。

5-4

墩、台身

1、模板和支架必须进行设计和检算(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1.3,稳定性安全系数不小于1.5),确保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2、模板螺栓紧固,数量应符合要求,不合格的螺栓严禁使用,防止爆模。

3、钢筋加工、连接和安装必须满足设计和验标要求。

钢筋接头搭接长度、预弯和焊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要求。

4、墩身宜连续灌注:

当分段浇筑时,施工缝凿毛及接茬钢筋的规格、埋入和露出长度、间距应符合要求。

5-5

现浇梁

1、支架基础必须置于可靠的基础上,具有足够承载力。

2、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托架或支架的强度及挂篮走行抗倾覆系数(大于2.0)进行检算。

3、托架或支架以及挂篮必须进行预压。

4、预应力张拉应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预应力张拉设备应定期检定。

5、预应力管道规格、材质符合要求;管道定位准确:

管道与结构钢筋冲突时,合理调整钢筋位置。

6、施工时应进行线型监测,超出偏差应及时调整。

7、悬臂梁合龙段长度、顺序、合龙口临时锁定方法均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合龙口高差应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8、梁体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观测方法、频次和期限满足要求。

9、跨等级公路、铁路等立交施工时,应制定专项安全防护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5-6

厂制梁

1、应取得规定的现场生产制梁资质。

2、制梁台座必须经过专项施工工艺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保证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存梁台座地基和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防止发生不均匀下沉,台座相对高差不大于允许偏差值。

3、成品梁应进行梁体徐变观测。

4、成品梁蒸汽养护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5-7

钢梁及钢结构

1、焊接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2、焊接参数、顺序、材质可焊接性试验和方法应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3、对焊缝质量进行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测。

5-8

其它结构桥梁

1、开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并按程序论证、审批;施工中应制定应力、变形监测、监控专项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原材料及构配件规格、型号应符合要求,并加强进场检验。

3、构件、节点加工及拼装质量应满足精度要求。

4、预留孔道(洞)位置坐标精度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5、结构受力体系施工顺序及结构线形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5-9

支承垫石

支座

1、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置正确,高程及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10

涵洞

1、现场核对涵洞位置、涵底标高,满足排水或交通功能要求。

2、涵洞基底处理、砌体工程、沉降缝、防水工程质量应满足要求。

3、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2、出入口衔接顺畅,涵内排水通畅。

5-11

架梁作业

提运落梁

1、设专职安全员对运架进行安全监控,专人指挥。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四点同步。

2.作业前对机械设备及安全装置进行全面检查。

3.六级以上大风停止架梁作业。

5-12

现浇梁

移动模架

1.进行荷载试验,试验前进行全面检查。

2.设专人监控,安全交底,拼装完成后检查和验收。

3.模架落架前将各部位与混凝土箱梁连接松开,横向移动前将模板、前支撑横梁及中间托架的连接进行解除,模架纵向推进过程中两侧主梁对称。

4.主千斤顶顶升和降落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挂蓝

1.吊装和拼装挂篮过程中设专人统一指挥;2.监控措施、手段到位,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吊装作业区;3.挂篮使用前进行调试组拼;调试组拼后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4.千斤顶、倒链、钢丝绳等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5.挂篮移位行走时,位于同一T构上的两套挂篮移位同步、移动速度平稳;6.挂篮行走前挂蓝内的人员撤离,严禁人员站、坐在行走的挂篮上;7.挂篮模板荡移时设置专人统一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在箱体内及时安装通风降温设施;9.拆除临时支座时施工人员佩戴口罩。

支架

1.地面采用移动模架时地基基础应坚固;2.采用架空移动支架导梁应坚固、滑道和支架支腿应稳定;3.使用支架前按规定对支架各部件和安全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后方可使用;4.支架平移搭设的临时支架坚固;5.支架移动设统一指挥;6.支架横移时,各支墩同步作业,横移速度平稳。

 

六、路基工程施工检查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表-6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6-1

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前,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核查地质资料。

2、换填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30~50cm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换填所用的填料、换填深度、分层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砂、碎石垫层施工之前应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监理单位确认;填筑或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垫层、反滤层铺设位置、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堆载预压填筑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地基沉降与土的侧向位移观测;堆载预压土的填筑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压量和加压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观测资料和工后沉降推算结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卸载时间。

5、碎石桩、粉体喷射搅拌桩、浆体喷射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等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2根),确定工艺参数,监理单位确认,施工开始后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以确认设计参数。

6、强夯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工艺性试夯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7、地基处理的范围和处理效果应符合要求。

8、基桩完整性、均匀性、数量、位置应符合要求。

桩头处理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

6-2

填料

1、填料种类、粒径、级配应符合要求。

2、级配碎石必须场拌生产,碎石级配、粒径、水泥掺量应符合要求。

6-3

填筑

1、填筑前,不同填料应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2、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含水率等严格按照工艺试验参数施作。

3、每层压实面应有不小于2%的横坡且平整、无积水、无明显局部凹凸,纵向搭接长度、加宽超填宽度应符合要求。

4、分层填筑时,按照要求逐层检测。

5、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6、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7、填料的种内、最大粒径符合要求。

6-4

路堑开挖

1、路堑施工前应及时完善排水系统,做好堑顶截、排水:

开挖前应检查坡顶、坡面的危石、裂缝等不稳定情况并妥善处理。

2、开挖、支护应分段分层自上而下进行,作业面应相互错开,不得上下重叠作业,严禁掏底开挖和采用洞室爆破。

3、膨胀岩(土)等特殊路堑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排水措施,防止浸泡地基、边坡。

4、路堑开挖边坡坡率不得偏陡,局部凹凸不大于15cm,边坡的坡度、平整度及支护方式和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6-5

过渡段

1、按要求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要求。

2、掺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并加强养生。

3、过渡段两側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同步填筑,检测频次和指标符合要求。

4、横向结构物两侧应对称填筑,临近结构物附近应用小型机械夯实。

5、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过渡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监理单位确认。

6-6

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应与路基工程同步,与既有沟渠连接顺畅。

2、排水沟基底夯填密实、坚固,沟底无渗漏。

排水沟断面尺寸、厚度、坡度、标高应符合要求。

6-7

基床

基床底层

1、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监理单位确认。

2、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

3、基床底层普通填料、物理改良土压实标准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三项指标控制。

化学改良土压实质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路堑基床底层为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层时,其范围内的地基土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0不应小于0.18MPa。

不能满足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

1、大面积填筑前,现场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监理单位确认。

2、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必须场拌生产,拌合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标准规定。

3、基床表层的填筑应按“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

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4、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5、软土、松软土地基段基床表层的填筑宜在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

.6、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应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7、每一压实层全宽应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压实标准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

8、路堑基床表层换填深度及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料应分层填筑,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

6-8

路基支挡结构及防护工程

1、路基防护应及时完成,保护路基和防止水土流失。

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的防护工程应在路堤基本稳定后进行。

2、、支挡结构、防护工程的防护范围、结构类型、结构尺寸、实体质量应符合要求。

3、泄水孔、沉降缝、伸缩缝、垫层,施工工艺符合设计验标要求。

4、干砌护坡勾缝应于路堤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

勾缝前应先将松动和变形处修整平齐完好。

5、绿色通道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尽早施工、一同验收。

6-9

路基相关工程

电缆槽(沟)、接触网支柱基础工程、声屏障基础应预埋管线、综合接地等各种设施应与路基同步修建,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

6-10

沉降观测

1、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

观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

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

3、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4、观测精度与频次应符合要求,特殊部位应增加观测点和量测频次,观测成果及时整理、分析,并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并提供给相关单位。

5、铺轨前应由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参加的路基验评小组对路基工后沉降进行评定。

6、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