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93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docx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一、研究的背景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教育,都需要有与其目标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因此,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孔子,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许许多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但都未冠以“情境”之名。

从思想理论上看,名副其实地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当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维教学。

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的观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古代的“意境”论、近代的“境界”说以及心理学中关于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等学说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认为情境不但指外部环境,而且指主体的内部环境;不但在课堂上创设,还可以走出教室。

情境的类型可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语言情境。

情境教育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情境教育充分开发了学生大脑左右半球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重要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信息化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

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

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注重情境,认为个体、认知和意义都是在相关情境中交互、交流(即协作)完成的,不同的情境能够给各种特殊的学习者不同的活动效果,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因此,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简单的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支持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

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传统手段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

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

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

非线性的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1条也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运用于情境教学,发挥好教学中的情境效应,就可以打破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一个崭新的教学审美时空。

它的出现为情境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焕发了教与学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中,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决定情境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主要步骤。

之前也有一些学校开展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的课题研究。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搜集了课题研究信息进行了文献综述,发现虽然这些课题都研究出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都还停留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情境创设的类型上。

关于学习情境的理论探讨相当薄弱,在教学实践中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有效的学习情境具有哪些特征?

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还处在浅层次的经验层面上,亟须深入的理论探讨。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本校已完成了宽带校园网的构建;建有一个50座标准微机室和一个30座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八个,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本课题组成员先后参与完成了常州市级课题“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常州市“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建立交互的教学过程”(该课题研究成果获市二等奖),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课题组老师能认真实践、反思,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在各级各类发表和获奖。

因此,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如期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在建构性教学中,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2、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概念——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人为创设的教育情境、人际情境、活动情境、校园情境”,“渗透着教育者意图”,“使儿童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是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乐趣的生活空间。

这就是情境教育特意创设的或者优化的情境。

三、概念界定

(一)有效学习情境:

1、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

本课题研究的学习情境,侧重于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开发、加工和利用。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

斯皮罗(Spiroetal)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

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

2、有效

(1)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创设的有效性主要是指被创设的学科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2)有效性不是简单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有效性相加,而是一种相互优化下的综合性作用,追求1+1>2的效果。

(3)有效性取决于成本投入与收益产出比例,对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我们要核算成本(财力、时间、脑力、技术)投入与收益产出(教学效果)之间是否成正比,脱离了成本与产出的核算,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四、研究内容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的调查研究

运用调查法,搜集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解剖、反思、总结,从而明确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情境的现状、水平,为创设更有效的学习情境提供依据。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策略研究

研究教师依据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操作策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时机,适度地运用学习情境,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评价研究

研究依据本课题的目标、内容,建立评价有效性学习情境的量表,进行分析、评价、反思,促进研究课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创设水平的提升。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研究

创设有效性学习情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必须研究如何运用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方法、情感的发展。

5、研究探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能力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水平首先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根据科学的理念,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够设计制作相关的网页与课件,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

五、研究目标、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乐学、会学、爱学,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寻求“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操作策略,构建适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操作范式。

3、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批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二)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

2、根据课题设计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操作策略,及时总结研究中的得失,不断反思,提高研究质量与水平。

运用调查法,调查分析我校当前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情境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运用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评价、总结,撰写论文、案例,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探索规律,掌握方法。

(三)研究措施

1、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四门学科着手研究,每门学科都配备教学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实验研究。

2、课题组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研究。

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设备积极创造条件,合理使用实验经费,力争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4、完善课题研究制度。

修订完善《科研手册》《课题研究课评价表》《课题组老师考核表》,加强过程管理。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拟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2007年3月——2007年10月)

进行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调查等准备工作;设计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全面实施,进行调查研究,随时记录并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

(2008年10月——2009年8月)

深化研究,初步总结反思,发布阶段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2009年8月——2009年10月)

总结与结题,对课题进行终审评估、验收实验研究成果,并向上级电教馆汇报。

七、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摸清现状。

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我校组织人员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形成课题论证报告,课题正式立项,通过调整设计、修改研究方案,得到市电教馆、学校领导和专家的热情支持和指导,更提供了信心和力量,再次着手课题研究方案的完善,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1、发放学生问卷进行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使研究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2007年4月,我们课题组组织了对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