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6518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0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docx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说明:

1.本提纲按单元编写,涵盖了四年级下册全册及五年级上册前两个单元内容,供老师们学习及复习使用。

2.提纲体例:

每单元内容由科学概念、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三部分组成。

学概念主要是整理本单元科学知识体系;实验探究主要是整理本单元相关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实验原理;科学态度主要是与本单元相关的科学态度方面的复习题。

每部分内容后均有范例题及拓展题供老师们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范例题及拓展题也可做指导学生复习用。

3.请老师们认真学习,根据提纲指导学生扎实复习。

本提纲由胡伟业、刁霞、姬燕、夏绪友、房丽、付芳老师整理完成,特此表示感谢。

小学科学四下、五上复习提纲

一、四下第一单元

(一)科学概念

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水的反常膨胀: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数(正确测量水温)

4.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6.范例

例题1:

小明在家用壶烧水,以下做法更科学的是()答案:

B

A、壶装满水,因为这样烧的水多

B、不能装满水,因为水受热体积体积膨胀,会溢出来

C、以上两种做法都可以,没有区别

D、不知道

分析:

(1)本题考察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主要考察学生对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运用。

(2)拓展:

夏天的中午,小明发现水缸中的水会流出很多,而傍晚的时候水缸又不满了。

这是由于()

A、水4摄氏度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水的反常膨胀

C、水在4摄氏度以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3)举例:

除以上两题外,生活中的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例题2:

在科学课上,老师讲到温度计中的液体一般是水银、煤油和酒精,但有些同学觉得用水也可以,老师听后,否定了答案,你认为呢?

()答案:

B。

A、应该可以

B、不行,水在4摄氏度以下时,反常膨胀,会热缩冷胀

C、因为水无色,不好看刻度

D、不知道

分析:

(1)本题考察水的反常膨胀这个知识点,主要考察学生对水4摄氏度以下体积膨胀的理解运用。

(2)拓展:

在寒冷的冬季到来之前,使用太阳能的家庭一般排空太阳能内的水,请问这样做的原因是()

A、冬天阳光少,不用太阳能

B、节约用水

C、防止太阳能的水泄露

D、管道内的水,在低温下反常膨胀会导致管道破裂

(3)举例:

除以上两题外,生活中冬天自来水管冻裂现象也利用了水的反常膨胀。

例题3:

小刚在学习了热胀冷缩之后,用一根加热后的钢尺测量一块砖的厚度,测得的数据是6㎝,那这块砖实际的厚度应该()答案:

B

A<6㎝B>6㎝C=6㎝D和6㎝没有关系

分析:

(1)本题考察:

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主要考察学生对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理解运用

(2)拓展:

古代修路开山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答案:

D

A、岩石惧怕高温,在火烧下破裂

B、水浸入岩石,导致岩石破裂

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3)举例:

除以上两题外,生活中架电线时要夏松冬紧;修铁轨、马路要留有缝隙;钢笔帽拧不开放在热水中就可以拧开了;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就很容易剥掉蛋壳等地方也用到了固体热胀冷缩。

例题4:

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可以鼓起来,

这是()缘故。

答案:

A

A、气体热胀冷缩B、固体热胀冷缩

C、液体热胀冷缩D、都不是

分析:

(1)本题考察一般情况下,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拓展:

小喷泉实验主要利用了()的热胀冷缩性质。

答案:

C

A、水B、烧瓶C、空气D、都不是

(3)举例:

除以上两题外,生活中夏天自行车胎易爆裂、冬天车胎气要比夏天足一些等现象也利用了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实验探究

1.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1)实验名称: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2)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3)实验步骤:

把要探究的一种液体装满瓶子,将带有玻璃管的像胶塞塞住瓶口,使玻璃管中有一段液柱。

用橡皮筋在玻璃管上标出液面的位置。

在水槽中倒入热水,把组装好的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待液柱静止后,做好标记,并做好实验记录。

再把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重复以上三步,观察其它液体(水、果汁、酱油、煤油)

 

(4)实验现象:

几种液体放入热水中液柱上升,放入冷水中液柱下降。

(5)实验结论:

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实验原理:

例:

我们在做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瓶子装半瓶有颜色的水,玻璃管不要插到瓶底

B、瓶子装半瓶水,玻璃管插到瓶底

C、瓶子装满有颜色的水,玻璃管不要插到瓶底

D、瓶子装满水,玻璃管插到瓶底

2.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1)实验名称: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2)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3)实验步骤:

固体热胀冷缩仪(铜球刚好通过铁环或者塑料球刚好通过塑料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用铁环从底部往上套铁环,铜球不能穿过铁环。

(将塑料球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塑料球不能穿过塑料环)。

将受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使之冷却,再试着穿过铁环,铜球又能顺利穿过铁环。

(将受热后的塑料球放入冷水中使之冷却,再试着将塑料球穿过塑料环,塑料球又能顺利穿过塑料环。

 

(4)实验现象:

铜球(塑料球)受热不能穿过铁(塑料)环,遇冷能穿过铁(塑料)环。

(5)实验结论:

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实验原理:

例:

要研究固体热胀冷缩,下理哪组材料更合适()

A、铜球、铁环、热水

B、铜球、铁环、酒精灯

C、塑料球、塑料环、酒精灯

D、以上材料组合都可以

3.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1)实验名称: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2)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3)实验步骤:

将气球紧紧地套在平底烧瓶口上,不要留有缝隙。

把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内,观察气球的变化。

再把平底烧瓶取出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4)实验现象:

烧瓶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逐渐变小。

(5)实验结论: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实验原理:

例:

做空气热胀冷缩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的

A、密封B、敞开C、都可以D、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四下第二单元

(一)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观察岩石的方法:

用放大镜看;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测试岩石的硬度;滴盐酸观察是否冒泡。

2.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

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3.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

名称

硬度

滴盐酸(是否冒泡)

用途

花岗岩

很硬

不冒泡

家具、雕刻材料室外用

石灰岩

较硬

冒泡

制作水泥、玻璃

大理岩

较软

冒泡

家具材料主要是室内用

页岩

较软

不冒泡

4.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是:

.采集岩石

砸新断面,洗净晾干

.分类编号

.做标签

5.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油页岩)可以练石油。

6.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7.岩石经过风化最终会变成土壤。

8.范例:

例题1:

有四块岩石,分别用小刀、铜钥匙、手指甲在岩石新断面上刻画,有划痕的用√表示,没有划痕的用“×”表示,下面是实验记录:

岩石

小刀

铜钥匙

手指甲

×

×

×

×

×

×

这四块岩石按由硬到软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答案:

A

A、

B、

C、

D、

分析:

(1)本题考察手指甲、小刀、铜钥匙三种方法可以检验岩石的硬度,手指甲留有划痕的最软,小刀没有划痕的最硬。

例题2:

右图是2500年前建造于雅典卫城名为女像柱的雕像照片,1980年,原始的雕像被迁移到卫城博物馆内,并由复制品取代。

因为原始的雕像受到了酸雨的侵蚀。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此雕像最可能是使用了()雕刻的。

答案:

A

A.大理岩B.花岗岩C.页岩D.砂岩

分析:

(1)本题考察的是遇盐酸冒泡的大理岩和石灰岩,而做雕刻装饰材料的是较软的大理岩这个知识点。

(2)拓展:

用盐酸检验岩石时,必须用()答案:

B

A、铝勺B、滴管C、塑料勺D、以上都不对

例题3:

在山上的大树旁往往有一些碎石,这是()作用的结果。

A、温度变化B、水C、生物D、风

分析:

(1)本题考察风化作用由温度、水、生物等因素引起的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大树旁的碎石是由于大树生长引起岩石碎裂,此为生物的作用。

(2)拓展:

植物各部分与卵石形成关系密切的是()答案:

A

A、根B、茎C、叶D、花

(3)除以上两题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岩石裂缝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长此以往造成岩石碎裂。

(二)实验探究

1.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实验名称:

探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2)实验类型:

模拟实验,酒精灯模拟自然界温度升高,冷水模拟自然界温度降低。

(3)实验步骤:

用摄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反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4)实验现象:

岩石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屑。

(5)实验结论:

温度的变化对岩石造成破坏

(6)实验原理:

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时,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

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例:

冬天往玻璃杯中倒热水,以下更容易出现碎裂的是()答案:

A

A、厚玻璃杯B、薄玻璃杯

C、厚玻璃杯和薄玻璃杯都一样D、以上都不对

(三)科学态度

科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小喷泉”,同学们很高兴,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哪组同学做法更好()

A、一组同学积极讨论水为什么会从玻璃管中喷出来?

各自说出自己的猜测和依据,共同推测可能性。

B、二组同学你看我,我看你,什么也不说,等着老师公布答案

C、三组同学一起讨论课下玩的电脑游戏

D、四组同学在摆弄放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

3、四下第三单元

(1)科学概念:

1.土壤是由(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

2.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

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壤土。

3.我国的土壤种类及分布:

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因为它有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最后的可达1米以上。

4.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对植物的意义)

(1)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

(固定根部)

(2)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供养分)

(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提供充足空气)

6.土壤现状

(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

(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土壤恶化

7.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2)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隔壁、石裸岩、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区。

(3)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山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红壤低产地等。

例题:

1.根据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3类,下列哪一类土壤不是其中之一()知识点2

A砂质土B黏质土C壤土D褐土

2.下列土壤中肥力最高的是()知识点3

A褐土B红壤C黑土D冰沼土

3.以下三种土壤中,透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知识点2

A.砂质土-黏质土-壤土B.黏质土-壤土-砂质土

C.砂质土-壤土-黏质土D.壤土-黏质土-砂质土

结合生活实际拓展题目:

1.红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是圆形、椭圆形的块根,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你认为红薯适合在哪种土壤中生长?

(  )

A.壤土B.砂质土C.黏土D.黑土

2.红薯适合在以上土壤中生存,是因为这种土壤能()。

A.充足的水分B.更多新鲜空气C.更多的生长所需养料D.以上都不对

3.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

B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C植物的根系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D土壤对植物没有太大作用,离开土壤植物也能生长

4.雨后或灌溉后,农民伯伯都要到田间松土,这样做得目的是()

A为施肥做准备

B及时铲除杂草,保证庄稼生长

C防止土壤硬化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D防止土壤水分过多

(2)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2.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现象。

(4)把土壤放在燃烧匙或铁盘里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

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3.实验现象及结论: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砂,上层是很细的粘土。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砂和很细的粘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4)加热看到有“白烟”冒出同时还会闻到有烧糊的气味,土壤的颜色变浅。

说明土壤中有能够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腐殖质。

4.实验原理考察: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了解土壤成分时设计的实验,请结合你做过的实验选择:

给土壤加热:

(1)一开始加热冒出的白气是()

(2)继续给土壤加热,此时冒出了烟,这是土壤中的()在燃烧,同时闻到()。

A.腐殖质B.烧糊的气味C.水蒸气D.盐分

实验名称:

土壤性质实验

1.实验目的:

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

2.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3.实验步骤:

(1)把纱布放在漏斗里,放在玻璃杯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后)把玻璃杯的水分别倒入量筒里测量。

4.实验现象:

砂质土渗水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

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的水最多,盛黏质土的瓶子内的水最少,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

5.实验结论:

砂质土:

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壤土:

渗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质土:

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6.实验原理考察:

在不同土壤的保水性能高低的实验中,不同条件是()

A.土壤的量B.水量C.土壤的种类D.以上都不相同

实验名称: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实验目的: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2.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3.实验步骤:

(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4.实验现象:

壤土中的豆苗生长得最好,砂质土中的居中,黏质土中的最差。

5.实验结论:

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豆苗适于生长在壤土中。

6.实验原理考察:

(1)爷爷是个喜欢养花的人,根据你所学的科学知识,你建议他用下面那种土壤?

()

A、砂质土B壤土C、黏质土D、都行

(2)水稻适合生长在()中,大豆适合生长在()中,红薯适合生长在()中。

A、砂质土B壤土C、黏质土D、都行

(3)在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实验中,不同条件是()

A.土壤的种类B.浇水量C.植物D.以上都不相同

实验名称:

水土流失实验

1.实验目的:

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3.实验步骤:

(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

(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

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

(3)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

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

5.实验结论:

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

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6.实验原理考察:

在研究植物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实验中,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回答:

如果土壤表面没有植物,表面土壤流失的数量最有可能的是()。

A.比图1多,比图2少B.比图3少,比图2多C.比图1少D.比图3还多

(2)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我们要减少水土流失,应该()。

A.增加土壤表面的植物B.减少土壤表面的植物C.增加土壤的量D.减少降水量

(3)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总目标:

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

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1)在一次实验中,小明得到的数据和其他小组差别很大,小明应该()

A肯定是自己错了,马上修改数据

B肯定是自己错了,借用别人的数据

C坚持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肯定正确

D再做一次实验,若结果还是一样,坚持自己的观点

四、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一)科学概念

1、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表面是平的镜子,交做平面镜。

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都是光行进过程中的障碍物,所以当光照到上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只不过它们改变的方向不同。

凹面镜能聚光,凸面镜能让平行光发散。

都是反射。

 

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遵从反射规律

4、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都可以成像

平面镜中的像和境外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凹面镜在镜中成的是倒立的像。

凹面镜可以将反射的光线会聚到一点,转化为大量热量。

(见上图2)

 

凸面镜呈的是正立、缩小的像,可以扩大视野。

5、凹面镜和凸面镜都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小平面镜排成的弧形。

6、光从一种透明物体以一定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7、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彩虹的排列从上到下的顺序也是这样的。

8、彩虹的形成:

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

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9、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三原色:

红、绿、蓝。

利用三原色可以合成任何颜色的光。

10、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

白亮污染(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光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11、偏振片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

试题:

例题1、下列()不是光源。

A.太阳B.水母C.蜡烛的火焰D.月亮

(考查的知识就是光源的概念,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

要让学生知道有的光来自发光的物体(火花、闪电、明亮的电灯等)这些都是光源,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镜子、月亮等)。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让学生用概念去判断,而不是凭直觉。

例题2、在军事和生产生活中,激光瞄准是利用的()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B.光向四面八方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

(考查的是学生对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应用,不仅仅是考的直线传播。

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例子还有: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三点一线(瞄准)等,最好画图讲解,比较形象,比较好理解。

拓展题:

48、如下短语或词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杆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成一线

(这个题有点难度,除了对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掌握外,还要明白短语或词语的意思,有一项掌握不好就不行,这个题是考查的原理)

例题3、42、太阳灶是利用的()的原理。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三棱镜

(这个题考查是原理3,几种镜子的反光特点,凹面镜的聚光能让温度升高,所以选择C。

三棱镜是透镜,就反射来说和平面镜一样。

这是对应用的考查,牵扯到温度的升高就拐了一个弯。

实际上三种镜子由于反射特点的不同,反射效果还有别的差异,就反射面积来说凹面镜照射的面最小,平面镜居中,凸面镜照射面最大。

就亮度程度来说,凹面镜照亮的面最亮,平面镜居中,凸面镜照亮的面亮度最小。

拓展50、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会在额头上戴一镜子,它在使用时是利用的()。

A.光的直射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这个题考的是原理。

因为题中没有说明,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医生带的是什么镜子才好判断,这里是利用的凹面镜的聚光作用,照出来更明亮。

还有显微镜下面的反射镜、爱迪生妈妈做手术的故事与之类似。

这个题有多个出题的选择,可以让学生选择镜子的种类,明亮程度等。

这就成了应用的考查。

例题4、阿基米德让全城的妇女用平面镜照射敌人战船,让敌人的战船燃烧,是利用()原理。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偏振片

(这个题实际上就是利用的凹面镜的原理,是应用的考查,多个平面镜就可以组成一个平面镜,凹面镜可以看成是无数个平面镜组成的,还考查了凹面镜的聚光会造成温度的差异。

类似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利用小平面镜做一个太阳灶,原来实验制作里做太阳灶就是这样用很多个小平面镜排成弧形做成的。

例题5、46.()镜中的像是倒立的。

A.平面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