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6435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2.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生活焦虑   B.睡眠障碍焦虑   C.交友焦虑   D.考试焦虑

6.在中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恐惧症是(   )。

A.单纯恐惧症   B.广场恐惧症   C.社交恐惧症   D.疾病恐惧症

7.治疗恐惧症最常用的方法是(   )。

A.系统脱敏法   B.暴露与阻止反应法   C.森田疗法   D.认知行为疗法

8.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到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是(   )。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何卷法

9.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即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   B.处罚法     C.自我控制法   D.行为塑造法

10.美国心理学家沃尔帕创立的,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和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的一种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是(   )。

A.全身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强化训练

11.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学生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是( )。

A.认知疗法   B.行为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头脑风暴法

12.以下不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

   

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C.活泼开朗大方   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13.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

A.心理困扰   B.心理障碍   C.心理疾病   D.心理异常

14.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1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1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亍(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7.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18.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19.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23.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

A.焦虑症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抑郁症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4.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   )为主。

A.全体学生   B.正常学生   C.非正常学生   D.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25.以下各项不属于人格测验的一项是(   )。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26.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不包括(   )。

A.项目检核表   B.双向表   C.平定量表   D.轶事记录

27.凡是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多少者,即被视作厌食症的症状?

(   )

A.10%   B.15%  C.25%    D.40%

28.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29.对一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 )

A.泛化恐惧症   B.单纯恐惧症   C.广场恐惧症   D.社交恐惧症

30.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31.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体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二、填空题

1.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______。

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焦虑症是一种与________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行为特征的神经症。

1O.________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11.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________予以矫正。

12.进食障碍包括________、贪食和________。

13.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__、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

14.按照心理测试的特征可把心理测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l5.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其中,________是主要目标,________是高级目标。

   

16.________或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17.________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

 

18.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建立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________、尊重________与同感。

   

19.认知测验包括________测验、特殊能力测验、________测验、成就测验。

20.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________心理状态与过程。

21、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________四个方面。

22、焦虑症可采用肌肉放松、________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缓解考试前的焦虑。

23.日本的________疗法,强调当事人力求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

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________反应。

24.________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25.观察性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三、简答题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3.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

4.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5.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6.心理评估的意义。

7.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业的技术。

16.请简要回答会谈法的优点。

l7.何谓观察法?

其记录方式通常有哪几种?

18.简要回答自述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19.在学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何谓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

2.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技术?

3.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4.如果某学生怕猫,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猫的惧怕反应?

5.结合实际分析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谈谈缓减学生考试焦虑的常用方法。

6.结合实际,谈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7.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哪几个基本原则?

请详述之。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4.D 5.A 6.C 7.A8.C 9.D   10.C. 11.A

l2.C[解析]见大纲173页。

13.D[解析]心理困扰、障碍与心理疾病是习惯上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论法。

l4.B[解析]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疗。

15.A[解析]A选项符合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的定义。

16.B[解析]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不属于强迫观念,选B。

17.B[解析]强迫症包括两种即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18.D[解析]见大纲175页强迫行为的定义,选D。

19.C[解析]见大纲176页恐惧症的定义,选C。

20.A[解析]在日常教学中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21.C[解析]考试焦虑症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远远不够。

22.C[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3.D[解析]这种情况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

24.B[解析]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以正常学生为主,即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

25.A[解析]创造力测验属于认知测验。

26.B[解析]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主要是ACD三项。

27.C   28.C   29.B

30.D[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

31.D

二、填空题

1.寻求发展   2.焦虑症 抑郁症 强迫症 恐惧症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性偏差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3.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个体形成的新观念及正向情绪

4.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个别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5.健康模式\疾病模式   6.道德   7.标准化\非标准化   8.分类诊断 9.客观威胁   1O.强迫观念

11.认知疗法   12.神经性厌食症 厌食癖   13.人的潜能 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   14.认知测验 人格测验

15.学会调适 寻求发展   16.全身松弛法   17.心理测验   18.积极关注\真诚   l9.智力 创造力

20.持续的   21.道德健康   22.系统脱敏23.森田 阻止 24.性偏差 25.评定量表 轶事记录

三、简答题

1.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

(1)开设心理健康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5.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6.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时间的独特的观念。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

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7.

(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

(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

(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

(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

(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8.

(1)全身松弛训练。

全身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肯定性训练。

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9.焦虑症的表现是:

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力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出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

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应反应。

1O.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心理辅导是以正常学生为主的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辅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作用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11.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1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

(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

13.①奖赏训练:

依随于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正强化。

②取消训练:

依随于不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正强化。

③惩罚训练:

依随于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负强化。

④回避训练:

依随于不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负强化。

14.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

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

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作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不同社会由于其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不同,对于同一行为正常与否,往往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15.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

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16.会谈法的优点是:

在会谈中可以当面澄清问题,以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附加信息。

17:

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

(2)评定量表;(3)轶事记录。

18.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

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1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20.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综合多数学者意见,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四、论述题

1.

(1)焦虑症。

表现为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

无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

 

(2)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四是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有各种不同理论的解释。

(3)强迫症。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对强迫症的产生有各种解释。

有人认为,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人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

一个忙碌于强迫性仪式动作的人,一个脑中充满了琐碎强迫观念的人,必然无机会思考那些具有威胁性的事件与观念。

强迫症还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有关。

(4)恐惧症。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精神分析派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怖是学习得来的,或者由直接经验中学习得来,或者由观察学习得来,或者由信号学习得来。

认知派心理学家则认为恐惧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险作了不现实的评估。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有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和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

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到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一直受到保护、从未受到挫折,因而没有能力体验与同情他人的痛苦;父母提供的不正确行为范例等都是影响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

(6)性偏差。

性偏差的主要特征为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

手淫本身不是心理障碍,对身体并无损害,也不是罪恶。

应该注意的是对手淫的错误观念引起的心理冲突。

(7)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是对食物极端厌恶、甚至恐惧,四肢无力,女生则有的出现闭经。

其形成可能与青少年担心发胖而极度限制饮食的错误做法以及父母过分关注孩子体型或姿态的态度有关。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夜惊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能暂时失调有关,梦魇与学生日间情绪压力有关。

2:

(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

(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

(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

(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言语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

(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3.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动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如学生不敢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学会能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

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

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

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

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出现。

如有人曾用此方法让一个沉默无话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

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5)惩罚法。

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可用两种形式:

①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厌恶刺激;②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4.如果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5.

(1)焦虑症的含义: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学生考试焦虑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②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③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④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⑤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

(3)缓减学生的考试焦虑的常用方法:

①采用肌肉放松;②系统脱敏方法;③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④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

(4)结合实际分析。

6.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7.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辅导与治疗功能的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