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6143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一9

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9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9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9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0

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0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0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0

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10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0

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GDP10

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11

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11

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1

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11

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11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1

4.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11

5.适度消费的作用12

6.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12

7、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12

8.消费结构及分类12

9.恩格尔系数12

10.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13

17,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13

18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3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13

1.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13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3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4

5.第三产业14

6.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14

7.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14

8.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5

9.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15

10.现阶段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15

第四课:

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16

1.财政和财政收支16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统一关系16

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16

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16

6.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16

7.税收的基本特征16

8.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17

9.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7

10.我国税收的作用17

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7

第五课:

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17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17

5.货币借贷活动17

6.利率及计算公式18

7.中央银行的地位18

8.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职能18

9.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18

10.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19

12.债券和股票19

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19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9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

6.非公有制经济19

9.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9

9.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9

10.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0

1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0

14.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20

第七课: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20

1.现代市场的特征20

4.市场经济的作用21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19.宏观调控的手段21

第八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21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21

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21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22

6.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22

高二22

前言:

我们的政治生活22

1.我们日常的政治生活22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3

3.政治生活的核心和灵魂23

4.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24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24

第一课:

人民政权人民当家25

1.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25

2.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所在25

3.判断国家政权性质的根本标志26

4.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结合与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

26

5.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28

6.我国政权对内对外的国家职能29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31

8.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31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32

第二课:

人大制度造福人民33

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33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4

3.人民代表会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4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4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

6.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

7.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35

8.人民代表应具备的素质35

9.人民代表的职责36

10.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36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37

第三课:

国家机关以民为本37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7

2.全国人大的职权37

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38

4.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38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39

6.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39

7.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40

8.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40

9.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41

lO.公安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42

11.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42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43

第四课:

民主政治依法治国43

1.民主的涵义43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44

3.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44

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44

5.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45

6.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45

7.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民主意识45

8.从“人治”走向“法治”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6

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46

lO.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47

11.实施依法治国方略47

12.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48

13.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49

1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49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49

第五课:

政治参与公民责任50

1.公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50

2.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准则51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52

3.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52

4.我国宪法承认和保障人权的显著特点53

5.公民要有依法维权的意识53

6.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政治参与渠道53

7.公民政治参与的必备条件54

8.增强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55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56

第六课: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56

1.国家主权的涵义及特征56

2.、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56

3.“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57

4.实行“一国两制”的意义57

5.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58

6.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59

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59

8.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0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60

1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60

11.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61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61

第七课:

独立自主和平发展62

1.当代国际社会的构成62

2.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62

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63

4.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63

5.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合作与竞争64

6.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64

7.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65

8.世界格局的多极化66

9.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7

10.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68

1l.公民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责任69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69

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八课:

立党为公执政兴国70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70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71

3.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71

4.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72

5.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72

6.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74

7.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5

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75

9.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75

10.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76

11.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6

高三79

前言、生活与哲学79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79

5.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79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80

l.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80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科学概括80

3.意识的本质80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80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80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80

2.运动的基本形式。

80

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81

7.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81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81

17.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81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82

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82

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82

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82

10.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82

13.增强创新意识83

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一

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一切的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而构建这一基础主要靠的是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都不能放松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

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

对其他各要素有组织、联结、整合的作用。

(5科学技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

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

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

(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密不可分。

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一个国家的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

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

①政府的财政渠道。

②企业的利润留成。

③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的余下收入是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

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同时,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4.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气相适应的消费。

学会正确消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应当努力使我们的消费做到既是适度的,又是合理的,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5.适度消费的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

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

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6.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

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但是,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物质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1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

(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

(3与生活环境有关。

7、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

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8.消费结构及分类

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

(1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2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3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

(4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9.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10.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

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

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突出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17,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消费者在勇于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

18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的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的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相当多的资金积累。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

其中尤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除去食品工业产品外,主要满足人们的“穿”和“用”。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它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5.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

第三产业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因此也称为广义的服务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

断下降。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8.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谋求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

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总之,巩固、提升、做大

9.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

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的变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丈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10.现阶段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

就业是民生之本。

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并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职业选择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正确选择职业将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第四课:

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财政和财政收支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财政收入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主要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统一关系

(1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支。

(2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

(1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来安排。

(2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6.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

行使征税的主体是政府。

只有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才能行使征税权。

征税对象为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个人和各类经济组织。

7.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相对固定性。

8.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

(1国家的税收制度由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①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

②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③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

9.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国的税收,不论是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还是用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因此,我国的税收在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10.我国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我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税收成为国家最稳定的财政收入,使国家实

现其职能具有切实的物质保证。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