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6010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期中考试

红安县初中2016年春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共8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2.,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的句子是:

4.吴均的《山中杂诗》纯然是一首写景诗,但“,”句明白透露出人的存在,使人联想起“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名句,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和恬淡超然心境。

5.汉魏名士阮籍不满时俗,常在竹林长啸,声闻数百步。

王维《竹里馆》暗用这一典故的诗句是:

6.王安石《伤仲永》中最能表现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的句子是:

7.《木兰诗》中“,,”,表现了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情怀。

8.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设立此节日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涵养心灵,提升自我。

中国古诗词中就有大量劝导人们读书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3分)

9、欣赏下面的颜体书法作品,并将它抄写在方格中,要求:

正确、规范、美观。

(3分)

 

10.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滑稽(jī)攒(cuán)成倜傥(tǎng)人迹罕(hàn)至

B.伫(zhù)立屏(píng)障炽(zhì)痛义愤填膺(yīng)

C.嗥(háo)鸣谰(lán)语下颏(hē)兽铤(ting)亡群

D.夐(xiòng)远女佣(yōng)磐(pán)石气冲斗(dǒu)牛

11.下面句中标点使用合符规范的一项是()

A.“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B.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了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又出什么事啦?

C.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的动作,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D.红安的天台山、长胜街、罗田的天堂寨、薄刀峰、英山的桃花冲、麻城的杜鹃山都是黄冈市热门的旅游景点。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芈月传》中孙俪对不同阶段芈月内心世界的把握精准到位,表演举重若轻,观众拍手称快。

B.唐宋田园诗的创作非常兴盛,作者多为文人或仕官,他们不吝笔墨,讴歌瓜田李下、“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C.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却鲜为人知。

D.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铁证摆在面前,他不得不束手就擒。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在“我是歌手3”总决赛中,谭维维携手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合作上演了一场惊艳四座的《鱼鸟之恋》。

C.《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要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须分别达到85%、95%左右。

D.2016年的“读书活动月”,我校开展了“硬笔书法大赛”、“手操报”和“温馨家园”评选等。

1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黄河颂》)句中加点词依次是动词、名词、数词、量词、代词。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这几句诗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

C.“在情况危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个片段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D.“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邓稼先》)这段文字运用了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15.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并称”或“作品并称”:

如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三苏”加上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B.《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这篇童话中,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永怀向往并不懈追求。

“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作品塑造了贪婪专横的外祖父、粗野自私的舅舅、善良能干的

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等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伤仲永》中“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书具”指书、笔、墨、纸等,人们习惯上将书、

笔、墨、纸称为“文房四宝”。

16.将文后四个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心流激湍;,你尽可闭

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

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误,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17、语文实践活动。

(6分)

2016年央视春晚,全民参与抢红包。

据统计,春节期间,超过800万用户参与抢红包活动,

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

于是,火车站、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

尤其是包

括学生在内的青少年,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盯着屏

幕。

无怪乎人们调侃道: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

(1)根据上面材料,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完成横线内容,要求语意连贯。

(2分)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太多。

你错过了那晴日阳光斜射在车窗映出的缤纷色彩,

,。

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多与爸妈唠唠嗑,这是一个能让你温暖感动的世

界,抬起头来吧!

(2)欣赏并介绍下面的漫画。

(说明画面要点,条理清楚。

4分)

陪伴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6分)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钟山:

即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迫辞官,晚年居住此山。

18.古诗很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即是诗人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试结合本诗诗意品味“弄”字的表达效果。

(3分)

1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邪溪》中的名句。

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

你怎么看?

试作简析。

(3分)

(二),回答20——21题(4分)

像撒哈拉植物一样活

马德

一棵在撒哈拉沙漠死去一百年的植物,如何复活?

答案是:

滚。

这棵干死的植物,把自己蜷缩成一个球。

在风无休止地吹动下,一刻不停地在沙漠里滚动着。

被吹上沙丘,又被吹落下来,被摔打在裸露的岩石上,又踉跄前行,被沙苦苦地掩埋一阵子,再

从掩埋中被剥离出来。

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甚至,它都不知道,能不能重新活过来一次。

它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日夜不停地滚。

当然了,它在寻找机会。

撒哈拉沙漠长年干旱,每年只偶尔下一两场雨。

对于这棵植物来说,

它只是为了赶上这场雨。

而且,重要的是,在这场雨降下的时候,它恰好要滚落在一个低洼地带,

而这个低洼地带,恰好可以蓄下一小汪的水。

也就是说,它滚一百年,只为与这一刻相逢。

在水洼里,它的枝干吸饱水分,不用几分钟,便迅速地舒展开来。

因为,还有一件更伟大的

事情等着它完成。

这时候,必须有雨滴落下来,准确地说,是砸下来,正好砸在舒展开的枝干每

一个种囊身上。

一粒种子被砸落下来,又一粒种子落了下来。

在几个小时之内,刚刚落在沙砾里

的种子,便破土而出了。

它们必须要赶上水分蒸发的速度。

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们迅速长高长大,

开花,结果,一刻不停。

它们要在生命短暂的时光里,尽可能地去灿烂。

因为,它知道,地面上的水分很快就要蒸发掉,它也很快会被太阳炙烤而死。

然后,还得蜷

缩成一个球,继续在浩瀚的沙漠里滚下去,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甚至,生命从此再无灿烂的

可能……

(摘自《视野》)

20.文中加线句“还有一件更伟大的事情等着它完成”中,“一件更伟大的事情”指什么?

请依

据原文概括作答。

(2分)

21.这篇美文一定让你感慨良多,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从中获得的两点启示。

(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2——26题。

(1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②,家人发箧③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解①赵普,北宋著名政治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②薨,死。

③箧,书箱。

2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孰若孤()②蒙乃始就学()

③普少习吏事()④家人发箧视之()

2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太祖常劝以读书

B.及鲁肃过寻阳/及为相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家人发箧视之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为相

24.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3分)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分)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分)

26.仔细研读两文,说说吕蒙和赵普两人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列举两个方面)(2分)

四、深层阅读赏析(共14分)

榆钱饭香王卫东

(1)春天一到,总会想起“蒸榆钱”

(2)去年吃过两回,都是在家乡的土菜馆。

菜做得够精致,且是精面粉蒸出的,随上的蘸

料也七碟八碗

的,却感觉没有早先母亲做得好吃,全然找不到记忆中的味儿。

(3)儿时的早春,榆树的钱钱一出,母亲便吩咐两个哥哥挎着篮子去摘。

我年龄小,爬不

上树,只好待在树下,拣些散落下来的“零钱”。

偶尔哥哥们会掰下树枝扔下来。

我拿在手里,

直接捋进篮子,间或抓一把揉到嘴里。

新出的榆钱,黄绿光鲜,青翠欲滴,一串串一簇簇地缀

在枝桠上。

吃起来,柔软中带着丝丝的甘甜,缠绵在舌尖上,沁人心脾。

(4)母亲把采回的榆钱漂洗一下,晾得半干,撒些盐,拌上平时舍不得多吃的白面,上笼

蒸一刻钟即好。

出锅的榆钱,细幼滑嫩,佐以三合油(酱油、醋、麻油)调的蒜泥,柔嫩鲜香。

(5)作家刘绍棠写有《榆钱饭》一文,记录了从儿时到中年吃“榆钱饭”的事。

平淡的叙

述中,道出了农村生活的变迁,也影射了社会的发展。

文中所言的榆钱饭,是加玉米面蒸制的。

在我待过的那个海岛,农家的条件则差多了。

除特例外,大多以山芋粉蒸食。

黑黢黢的窝窝头,

拿在手里黏哒哒的。

手指捏巴捏巴,会拽得老长,吃进嘴里,难以下咽。

(6)上述的吃法,北方叫蒸榆钱,南方叫榆钱饭,制作方法相同,只是蘸料有别,都是时

令美味。

就像程琳在《采榆钱》歌中所唱的:

“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

一串串,

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

那时采回的榆钱,不是看着它玩耍,妈妈要做饭,要我去采它。

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

(7)榆钱,又名榆荚。

因其扁圆的外形酷似古时串起来的麻钱而得名,又因与“余钱”谐

音,颇讨口彩。

虽榆钱多是农民在青黄不接或荒年时的救命粮,可也是富裕人家应时的尝新菜。

当然,其做法精致了许多。

(8)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早春某日,与友去胶东出差。

中午错过了饭时,餐厅多已打烊。

无奈,随意找了家卖小吃的铺子。

店主告知,有包子稀饭可售,随口问了句什么馅的,答曰:

“榆钱三鲜馅。

”当时愣了下,有些诧异,但想来别无选择,吃了再说吧。

胶东的包子,像山

东大汉,个个都魁梧得很。

皮薄,馅多,看着就踏实。

一口咬下,鲜香中透着清爽,汁水润润

的,饶有风味。

仔细端详,有鲜虾仁和鸡蛋,还有些嫩黄淡绿的,就是榆钱了。

这顿偶遇的午

餐,我二人啖尽了八只大包、四碗玉米渣子粥。

两天后上火车前,忍不住又光顾了一次,尽兴

而归。

(9)久居城市,榆树难得一觅。

开了春的农贸市场,也少有榆钱可卖。

偶然碰到,定要买

些回家。

清水洗罢,简单地拌入盐、麻油和少许的香醋。

搛(音jiān,用筷子夹)起一撮入

口,刹那间,便仿佛咬住了整个春天。

(选自2016年3月14日《徐州日报》,有删改)

27.作者围绕“榆钱饭香”,回忆了与榆钱有关的几件往事。

请你简要概述。

(3分)

第3节:

第4节:

第8节:

28.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是如何描写榆钱的。

(3分)

新出的榆钱,黄绿光鲜,青翠欲滴,一串串一簇簇地缀在枝桠上。

29.作者在第(6)段中引用程琳的《采榆钱》歌有什么作用?

(4分)

30.“搛起一撮入口,刹那间,便仿佛咬住了整个春天”,联系全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含义和作用?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4分)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3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些鼓励、关爱或帮助,让我们拥有力量,不断前行。

就像阿廖沙的外祖母,“我”的老师韩麦尔先生,英子的父亲……他们是亲人、良师、益友,或温暖我们的心灵,或启迪我们的心智,或锤炼我们的性格……

请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感受,以“是你,给我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叙事清楚,情感真挚,内容充实;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③不少于600字。

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一些人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

而我拿到小的会庆幸它的甜,拿到酸的会庆幸它大。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有鲜花、荣誉和掌声,也有挫折、失败和逆境,没有十全十美,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要求:

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红安县2016年春初中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凭君传语报平安2.此夜曲中闻折柳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颜真卿《劝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0.D.11.A12.C13.A14.C15.D16.C

17

(1)示例:

你错过了那游子归乡路上深切企盼的眼神,你错过了那人与人之间温暖亲切的交流。

(从句式和内容两个角度评分,每空1分。

(2)画面上有一家五口人,年轻父母和孩子与爷爷奶奶陪坐在一起,背景是一个“福”字。

(1分)父母和孩子都拿着手机,父亲正在“摇一摇”,母亲正在“咻一咻”,孩子也低头盯着手机,将爷爷奶奶冷落在一边,(1分)爷爷奶奶露出无奈的神情。

(1分)漫画的题目是《陪伴》。

(1分)(要点齐全,条理清楚,否则酌情扣分。

18.“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

(1分)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1分)

19.(观点1分,分析2分,须结合诗人处境和诗意作答)

同意:

我觉得王安石的看法有道理。

“一鸟不鸣山更幽”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

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集中表现了出来。

(注:

持此观点者须联系诗人处境来答题。

本诗写于王安石隐居钟山时候,虽然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

不同意。

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

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更显其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注:

持此观点者须联系诗歌表现手法来答题。

答出以声写静,以闹衬静。

20.“一件更伟大的事情”:

这种植物利用雨水,迅猛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灿烂地活着。

(结合原文第八段作答,要点是“生长”、“灿烂地活”。

21.答案参考:

围绕标题“像撒哈拉植物一样活”作答,如“生命的顽强(坚韧)”“等待机遇”“适者生存”“活得清醒”“为生命的灿烂而活”等等。

(答出2点,给2分)

22.①怎么比得上,谁比得上②从事③熟悉④打开

23.答案:

C

24.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一处1分)

(25题从关键词和大意角度评分,①句中“三日”“更”“刮目”“见事”须翻译正确,错一词扣0.5分。

②句“及”“临政”“处决如流”错一词扣0.5分。

扣完为止)

25.①和有抱负的人分开几天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

②到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26.答案要点:

①都身居高位②成就都很大;③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④读书后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答出2点,给2分)

【乙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书一整天。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27.(3分,每处1分;大意对即可;过于啰嗦者可酌情扣分)

第3节:

哥哥和我摘榆钱。

第4节:

母亲蒸榆钱,拌调料。

第8节:

我和朋友在胶东吃榆钱馅的包子。

28.(6分,每句3分)

(3分,须从“词语运用”角度,词语选用、表达作用、情感各占1分;意对即可)

示例1:

“一串串一簇簇”连用两个叠词(1分),写榆钱繁多、繁密,表现榆钱的形态之美(1分),流露出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1分)。

示例2:

用“缀”这一动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榆钱在枝桠上的生长状态(1分),流露出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1分)。

示例3:

用“黄绿光鲜,青翠欲滴”等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钱的黄绿青翠,表现榆钱的色彩之美(1分),流露出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1分)。

29.(4分;从歌曲内容、前后呼应的写法、表达的情感角度评分。

歌中表

现了童年时采榆钱、吃榆钱的情形(1分),与作者上文所写的捋榆钱、蒸榆钱、吃榆钱等相呼应(1分),表现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1分),对童年的留恋之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1分)。

30.(4分;意对即可)

含义(2分):

作者由榆钱饭香,感受到春天的清新烂漫(1分),感受到生活美好(1分)。

作用(2分,内容与结构各1分):

内容上,深化了文章主旨(1分);结构上,点题并呼应开头(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