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5981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docx

情系教坛终无悔一片丹心育桃李DOC

情系教坛终无悔一片丹心育桃李

——我市部分优秀教师风采

  文字整理:

石泽凤

学高身正垂范教坛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国中学校长李为民

  他孜孜不倦从教30余载,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教研成绩突出,是宣城市目前唯一在岗的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呕心沥血引领学校发展十余年,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工作出色,被安徽省教育厅专家组高度评价为“专家学者型校长”;他是一名理科教师,却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文学界的朋友们称他为“校长诗人”。

他以对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被当选为宁国市政协常委,宣城市政协委员,安徽省人大代表。

2011年,他又荣获中国工人阶级最高奖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安徽省劳模代表赴京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奖。

他为自己画了一个诗意般的素描:

培桃育李为民忙,痴情教坛一书生。

这正是宁国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为民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教三十余年李为民在教坛精英云集的宁国中学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特级教师,一步一个台阶地登上了教师业务成长的巅峰;从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校长、名校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教育管理事业的辉煌。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他常说:

“做校长是一阵子,当教师是一辈子,即使不做校长,我仍然是个好教师。

”担任校长期间,他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一系列荣誉都是靠教学专业的硬功夫“铸”起来的。

在安徽省中学化学界,他是颇有名气的专家;在宣城市中学化学界,他被同仁们推选为化学学会理事长。

仅此,在我省校长队伍里也不多见。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这句话很贴切地印证在李为民及其管理的宁国中学上。

自他1998年担任宁国中学校长以来,宁国中学的发展便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教学成绩与学校面貌齐头并进。

尤其是高考成绩神奇般地提升,使宁国中学声名鹊起,享誉皖东南大地。

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宁国中学连续三届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跨入了安徽省高中名校之林。

满腔热忱一心为校

——记宁国市港口中心小学校长李胜美

  从教几十年来,她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地、市级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连续当选为中共宁国市第九、十、十一、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04年被评为宁国市教体系统“巾帼十杰”,2005年荣获宣城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6年又被评为宣城市中小学优秀校长,2009被评为宁国市十大女杰。

2010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学资源

  2003年8月,包括原港口、山门、太平三个中心小学及港口煤矿小学四个单位合并组建了新的港口镇中心小学,当时共有17个村完小及教学点,有些学校硬件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效益低,针对这种状况,李校长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进行了大幅度的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干部管理,增强发展后劲

  港口中心小学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教师最多的小学。

李胜美担任校长一职起,就致力于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让港口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近年来,李校长又在干部管理方面进行大胆尝试,2009年学校公开竞聘选拔港口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这在全市小学人事制度管理上开了个先河,2010年暑假,学校又率先在全市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取得了圆满成功。

注重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

  李校长始终把教学看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她经常与教导处的同志在一起商谈教学改革的措施,制定教改方案。

经常挤时间深入课堂听课,帮助教师分析教学的得失,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方法;她要求年轻教师要积极参入教研课题的研究,近几年,学校先后有多项课题在宣城市和宁国市立项结题。

同时把“合格+特长”的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先后成立了计算机、艺术、书法篮球、乒乓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并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无悔的选择青春的光彩

——记津河中学教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邓小卫

  邓小卫,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任津河中学政教处副主任。

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有着一长串荣誉称号:

宁国市“青年骨干教师”、首届讲师团成员、“讲三德,做三好”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宣城市“军训标兵”。

2011年5月,他荣获全国优秀团干部称号,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优秀团员、团干部、团组织表彰座谈会。

善于学习,善于总结

  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中,他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善于根据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他的课堂上总是欢声笑语,深受学生喜欢。

  邓老师还通过开展各种的课堂活动,把英语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还获得了演讲、交际、动手等能力,尤其是培养了学生自信、进取、乐观、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他所带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无悔选择,不懈追求

  邓小卫在担任团委书记期间,成立了津河中学志愿者队,后被共青团宁国市委升格为津河中学志愿者站。

分年级部分别开展了敬老、助残,环保等志愿者活动。

2010年津河中学青年志愿者们参加了“文明创建我先行”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争创第二届省级文明县城”活动,被共青团宣城市委授予“优秀志愿者站”称号。

畲乡深山女教师三十二年桃李情

——记云梯小学教师叶巧荣

  叶巧荣,女,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出生,1979年9月参加工作,是宁国市云梯畲族中心小学毛坦教学点唯一一名教师。

32年来她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扎根在宁国最偏远的农村教学点;参加工作后,一干就是32年的班主任、32年的教学点负责人、32年的老师、32年的妈妈;她没有惊天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的坚守,是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山区孩子纯洁的心。

  云梯畲族乡毛坦村山高路险,距离中心小学有20多公里山路,交通不便给村里的低龄学童带来了诸多困难,叶巧荣高中毕业就被选招当了民办教师,几十年来,她在这所学校既当老师又当妈妈,山区村民地广人少,家长整天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

  三十多年来,无论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她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的两个孩子都是暑假出生的,孩子一满月她就走上了讲台,没请一天产假。

  三十多年来,她一直担任着毛坦小学负责人、一二年级班主任及所有教育教学工作。

附近的村民每天都会看到:

第一个到校的是叶老师,把学校门打开,迎接每一位学生,下班最晚的也是叶老师,等所有学生走光了才离开学校。

  她任教三十二年,也就做了三十二年的班主任,对待每个学生她做到“宽而有度,严而有方”,当学生不小心犯错时,她会给予宽容一笑,当学生胆怯不敢向前时,她会给予真心的安慰和鼓励,当学生调皮捣蛋时,她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给予真诚的批评,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她时常把微笑绽开给学生,把鼓励、赞赏传达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着真爱。

三十二年来,叶巧荣由青年而中年,由黑发到两鬓斑白,但不变的是她对自己这份事业的默默坚守,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先后被评为曾宪样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宁国市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及云梯畲族乡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爱的旋律,伴你我共成长

——记宁国市城关幼儿园教师李海燕

  自1993年毕业来到宁国市幼儿园,工作已有19个年头了,李海燕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简单、温馨而深情的音符;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她以拥有这份平凡而富有创意的事业而骄傲和自豪。

  19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2006年开始同时担任年级组长工作。

工作中,她勤奋努力,认真踏实,时时以一个合格而又优秀的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幼教事业,关爱孩子,善待家长,团结同事,不计个人得失,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更要拥有一颗永恒的爱心。

工作中,李海燕始终坚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关爱每个孩子。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李海燕不断创新,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

她辅导的幼儿卡拉ok、讲故事、绘画等多次获省、市一等奖;编排的幼儿舞蹈多次获得宣城市、宁国市一等奖;参加排练的幼儿体操,获得全国银奖,省一等奖;编排并参加演出的教师节目多次获宣城市、宁国市的一等奖。

今年,在宁国市建党90周年大型庆典文艺汇演中,她编排并参演的自创情景诗朗诵《千年宁国》获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十几年来,她以满腔的热情、大胆的创新,用爱心和孩子们一起绘制爱的音符,共同演奏出了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乐章!

创新、坚持、收获

——记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教师项群

  项群,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担任体育和计算机教学工作。

先后被评为宣城市《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先进个人、获劳动部高级技能及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全国首届职教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二等奖、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获第一名,在今年首届对口体育高考中,他教的学生100%达本科线。

  项群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教学一线,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踏踏实实工作,始终坚持“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为教学多努力”的良好心态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其中有酸甜苦辣,有成绩和喜悦,这一切都让他更加坚信和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项群老师在教学中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他在教学、训练及竞赛过程中,总是穿插一些放松的活动,如: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放松或者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等。

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项群从来都不是仅备一套教学计划或是生搬硬套教学计划,而是不断地创新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多种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并检验。

他总结出:

创新+坚持=收获,这也是他在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收获第一名的一个秘诀。

  在项群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穿插着“苦心”,这种“苦心”在今年的对口高考体育训练中转化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日常训练的态度上,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想练”和“我要练”,最终取得了本科达线率100%的优异成绩。

甘于平凡乐于奉献

——记方塘学校教师戴建国

  他,96年毕业于芜湖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先后任教于东岸初中、天湖学校、方塘初中。

在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十五年里,他勇挑重担、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他用满腔挚爱书写一个农村教师的无悔选择。

  十五年来,戴老师一直担任着初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特别是担任了十年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作为偏远落后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他对学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在每一届学生身上,他都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倾注了全部精力,像家长也像保姆,是良师更是益友。

他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致力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和可贵品格。

他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和春风化雨般的爱心培育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班集体,实现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的美好梦想。

在语文教学方面,他勤奋学习,精研教材,注重教研,落实常规,向课堂要质量,于课下求效益。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状况,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他先后多次受到地市级表彰,教学论文和优质课多次在市内获奖。

如今,新的目标又在眼前,他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努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培育更多的桃李。

在平凡中收获喜悦

——记天湖学校教师周子林

  1990年从宁国师范毕业后,周子林老师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任教。

农村小学的条件艰苦,但热爱教育的周老师却不以为然,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四年。

  1994年,周老师被调往东岸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数学的周老师同时代了学校里的体育课。

光阴荏苒,几个春秋就这样走过。

  2000年,接到调往天湖学校的通知,从那时起,就深深地扎根在了天湖学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在学校里,他除了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总是找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忧愁、烦恼。

为他们出谋献策,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尽快恢复安居乐业的心情。

很多学生家庭境况很差,没有钱买书买作业本,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想自己贫困的家庭,摸摸干瘪的口袋,但还是忍不住从生活费中挤点钱为学生买来了书本和学习用品。

每当遇到天气突变或者赶不上班车回家的学生,他总是放心不下,只好又亲自把孩子送回家,寒来暑往,那条泥泞的小路留下了周老师深深浅浅的足迹。

碰到孩子生病,那更是急坏了周老师,夜里八九点也要背着学生到镇上看医生。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毫不退缩。

  现在,年近半百的周老师还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上,并代了几个班的数学课,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

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校园里,哪怕看到地上很小的一张纸片,他都会弯下腰来,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他处处以身作则,让学生和同事十分敬佩,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多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宁国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并获得宣城市“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

在育人中成长

——记万家学校教师王文娟

  王文娟,2000年通过宁国市教师进编考试来到万家学校,现在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

来到万家学校的第一天她就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她这样定位,也就一直这样要求着自己。

从教十余载,先后多次荣获校、市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称号。

2003年被评为宁国市信息技术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宁国市第三届"教坛新星"。

同年,参加了宁国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荣获二等奖,辅导的范雪徽同学也欣喜地获得了宁国市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每每在荣誉面前,她总是淡然一笑。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扎根乡村,从一人一校的村教学点,从教学点到万家学校总部;从一个小女孩,到一位孩子的妈妈,从没有忘却自己当年的追求。

一届届学生在她那儿找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一届届学生从她那儿,更是学会了什么是坚韧。

而她自己,却从未因家庭之累,忽略学生、忽略学校,工作之中,从未因多承担几节课,而斤斤计较,唯独忽略的,也只有她自己。

在教学上,她特别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特别注重解放学生,还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她的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她则是循循善诱的引导者。

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的照顾,有时还要肩负起做妈妈的责任,留在身边辅导、谈心。

作为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更是琐细而繁重。

她几乎每晚都要深入宿舍,查看学生就寝情况,及时解除学生因初次离开父母照顾而滋生的害怕和焦虑。

  十几年来,班级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行举止,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称赞,王文娟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无悔的坚守

——记胡乐初中教师张钒辉

  十七年前青涩的他走进了胡乐中学,一个颇具规模但却僻远的农村初中,从此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结下缘分的还有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

  任班主任的初始阶段,他向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虚心请教,订阅《班主任之友》从中汲取经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

一段时间后,渐渐形成了清晰的思路:

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抱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宗旨,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努力营造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团体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执着的追求,最终他实现了。

  十七年来,一直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根据工作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力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语文、会学语文,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十七年如一日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付出并不为了回报,但付出总会有回报,他获得“讲三德,做三好”师德标兵、“魅力教师”、“宁国市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深感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唯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品尝坚守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