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5969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docx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物质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稀溶液中溶质的分子量

2.训练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

  当稀溶液凝固析出纯固体溶剂时,则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其降低值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ΔT=Tf*-Tf =KfbB       

(1)式中,Tf*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f为溶液的凝固点,bB为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Kf为溶剂的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它的数值仅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mB(g)和溶剂mA(g),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B=1000mB/MB.mA,式中,MB为溶质的分子量。

将该式代入

(1)式,整理得:

MB =1000KfmB/ΔT. mA (g/mol)  

(2)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ΔT,即可计算溶质的分子量MB。

2.凝固点测量原理

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但冷却到凝固点,并不析出晶体,往往成为过冷溶液。

然后由于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

此固液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即为溶液的凝固点。

但过冷太厉害或寒剂温度过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

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形状不同。

对纯溶剂两相共存时,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其形状如图(a)所示。

对溶液两相共存时,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但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而斜率发生变化,如图(b)所示。

由于溶剂析出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大,显然回升的最高温度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严格的做法应作冷却曲线,并按图(b)中所示方法加以校正。

但如果溶液过冷程度不大,析出固体溶剂的量很少,对原始溶液浓度影响不大,则以过冷回升的最高温度作为溶液的凝固点。

三.实验装置

四.仪器及试剂:

仪器:

凝固点测定仪、电子温差仪、电子分析天平、25mL移液管、洗耳球、凝固点管、空气套管、大烧杯。

试剂:

环已烷、萘、冰块

五.实验步骤

1.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好实验仪器。

取适量冰与水混合,使寒剂温度保持在3—5℃左右在。

3.纯溶剂环己烷凝固点的测定

   用移液管向清洁、干燥的凝固点管内加入25mL环已烷,并记下环已烷的温度(注意冰面要高于冷冻中环己烷液面)。

撞上温度计和搅拌棒,使搅拌棒能上下自由运动,而不与温度计有摩擦,并把凝固点管插入作为空气浴的外套管中(注意勿使凝固点管外壁相接触)均匀缓慢的搅拌,注意温度的变化,当水银柱降到温度计刻度范围内时,开始计时,每20秒记录温度一次。

4.溶液凝固点的测定

取出凝固点管,将管中环已烷溶化,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萘(约0.2815g)加入凝固点管中,待全部溶解后,测定溶液的凝固点。

测定方法与环已烷的相同,记录好实验数据。

5.实验完成后,洗净样品管,关闭电源,弃取冰水浴中的冷却水,擦干搅拌器,整理实验台。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数据处理

数据1:

环己烷凝固过程温度变化表(精确测量1)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15

7.393

525

6.784

1035

6.665

30

7.315

540

6.781

1050

6.665

45

7.252

555

6.782

1065

6.665

60

7.194

570

6.778

1080

6.665

75

7.146

585

6.776

1095

6.664

90

7.101

600

6.775

1110

6.666

105

7.064

615

6.777

1125

6.669

120

7.033

630

6.775

1140

6.675

135

7.003

645

6.771

1155

6.676

150

6.976

660

6.770

1170

6.674

165

6.952

675

6.772

1185

6.674

180

6.934

690

6.770

1200

6.674

195

6.916

705

6.766

1215

6.672

210

6.898

720

6.768

1230

6.668

225

6.884

735

6.765

1245

6.666

240

6.871

750

6.761

1260

6.667

255

6.857

765

6.760

1275

6.662

270

6.846

780

6.761

1290

6.657

285

6.841

795

6.752

1305

6.659

300

6.833

810

6.740

1320

6.654

315

6.823

825

6.735

1335

6.650

330

6.819

840

6.727

1350

6.647

345

6.813

855

6.719

1365

6.646

360

6.807

870

6.713

1380

6.641

375

6.802

885

6.708

1395

6.636

390

6.801

900

6.704

1410

6.636

405

6.797

915

6.696

1425

6.632

420

6.792

930

6.694

1440

6.627

435

6.792

945

6.689

1455

6.624

450

6.792

960

6.683

1470

6.623

465

6.791

975

6.679

1485

6.620

480

6.786

990

6.679

 

 

495

6.785

1005

6.671

 

 

510

6.785

1020

6.665

 

 

数据2:

环己烷凝固过程温度变化表(精确测量2)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15

7.076

450

6.827

885

6.703

30

7.058

465

6.820

900

6.695

45

7.040

480

6.816

915

6.691

60

7.025

495

6.813

930

6.684

75

7.015

510

6.810

945

6.676

90

7.003

525

6.802

960

6.668

105

6.989

540

6.796

975

6.664

120

6.982

555

6.792

990

6.657

135

6.973

570

6.788

1005

6.650

150

6.963

585

6.781

1020

6.644

165

6.956

600

6.781

1035

6.640

180

6.951

615

6.780

1050

6.631

195

6.943

630

6.775

1065

6.622

210

6.934

645

6.772

1080

6.618

225

6.929

660

6.772

1095

6.609

240

6.922

675

6.768

1110

6.597

255

6.913

690

6.762

1125

6.589

270

6.908

705

6.761

1140

6.582

285

6.904

720

6.755

1155

6.572

300

6.897

735

6.750

1170

6.558

315

6.888

750

6.747

1185

6.551

330

6.881

765

6.743

1200

6.541

345

6.873

780

6.736

1215

6.529

360

6.863

795

6.731

1230

6.517

375

6.857

810

6.729

1245

6.507

390

6.853

825

6.724

1260

6.495

405

6.846

840

6.718

1275

6.479

420

6.838

855

6.713

1290

6.470

435

6.834

870

6.710

 

 

数据3:

(萘的质量:

0.1790g)

萘的环己烷稀溶液凝固过程温度变化表(粗略测量)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15

5.070

345

4.786

675

4.252

30

5.052

360

4.766

690

4.219

45

5.036

375

4.748

705

4.187

60

5.021

390

4.729

720

4.152

75

5.008

405

4.709

735

4.117

90

4.991

420

4.686

750

4.085

105

4.976

435

4.667

765

4.053

120

4.966

450

4.645

780

4.020

135

4.956

465

4.621

795

3.987

150

4.947

480

4.599

810

3.956

165

4.938

495

4.576

825

3.925

180

4.932

510

4.551

840

3.894

195

4.924

525

4.523

855

3.856

210

4.912

540

4.500

870

3.820

225

4.904

555

4.473

885

3.785

240

4.892

570

4.445

900

3.749

255

4.878

585

4.417

915

3.715

270

4.864

600

4.391

930

3.679

285

4.853

615

4.362

945

3.641

300

4.837

630

4.331

960

3.611

315

4.819

645

4.304

975

3.571

330

4.804

660

4.280

 

 

2.由所得数据计算萘的分子量,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实验数据:

环己烷纯溶剂的实验凝固点温度为:

6.676℃;

萘的环己烷稀溶液的实验凝固点温度为:

4.909℃;

ΔT=1.767℃或1.767K

萘的质量:

0.1790g;

环己烷的体积:

20ml。

理论参考数据:

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Kf=20.0K·kg/mol

环己烷纯溶剂的密度:

0.797g/cm3

理论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128.18g/mol

实际测得的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误差:

 

七.注意事项

实验所用的内套管必须洁净、干燥。

搅拌速度的控制是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交办的数度要均匀,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时搅拌条件要完全一致。

准确读取温度也是实验的关键所在,所以读数时要小心。

寒剂温度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

最好用压片或整块的样品,如用粉末状物,要防止年在凝固点管壁上。

八.思考与导论

1.精确测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

时间间隔的大小,读数的准确度,多次试验,均匀搅拌。

2.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绨合和生成络合物时,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有何影响?

答: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引起溶质分子数目的减少,从而引起凝固点的测定值升高。

3: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适用?

答:

条件是在溶液中的溶质没有发生离解,绨合和生成络合物的条件下才能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