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5716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docx

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与详细解析

[文档简介]

全WORD版,五号字,12页,15000字,校对精准,绝无文字错误。

答案准确,解析详细。

大小作文均有例文,是专转本难得一见的好材料。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卷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请将答题卡上

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

A.哀兵必胜(悲哀)察颜观色(颜色)讳莫如深(隐瞒)

B.繁文褥节(文章)当机立断(应当)却之不恭(拒绝)

C.审时度势(估计)短兵相接(交战)分崩离析(倒塌)

D.寒花晚节(节操)众口铄金(熔化)因循守旧(因为)

【答案】G

【解析】A项察颜观色(脸色);B项繁文缛节(规定,仪式);当机立断(面对);D项因循守旧(沿承,沿袭)。

【考点生发与扩充】2018年的语言基础仍然是字的音、形、义题型三选一,难度不大。

良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锁多余的事项。

当机立断∶当机,面对时机时抓住时机。

指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却之不恭∶却,推却,拒绝。

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散。

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

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短兵相接∶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

指近距离搏斗。

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寒花晚节∶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

比喻人晚节高尚。

众口铄金∶铄,熔化。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

比喻众口一词可混淆是非。

因循守旧∶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

指死板老套,缺乏创新精神。

2、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的中国话语,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文化的。

在上面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范畴B、范围C、领域D、视域

【答案】A

【解析】C、D两项均和"研究"搭配,故基于搭配原则,首先排除。

而A、B两项,“范围"的学理色彩与书面色彩都不及"范畴","范围"可说是书面、口语普用词,故而最佳选项是A。

【考点生发与扩充】依据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双音节近义词的辨析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维度∶

(1)色彩分析法∶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2)意义分析法∶语义轻重;范围大小。

(3)功能分析法∶搭配对象;词性不同。

(4)语素比较法。

具体运用方法参见2016年单选第2题的考点生发。

"范畴"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比如我们说,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

另外,这个词也有"范围"的意思。

"范围"是指四方周围的界限。

比如说"工作范围""活动范围"等。

"领域"可指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或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

所谓"视域",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视力范围,当"视域"一词被作为哲学概念时,不仅仅与生理——物理的"看"的范围有关,而且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故而解释为研究时加以观照的领域场所。

3.父母让自己丰富、充实和有趣,不仅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更是对孩子价值观、生活观的引导。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足够多的共同话题,沟通、关怀和爱,一切都。

在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移默化顺理成章B.耳濡目染顺理成章

C.潜移默化理所当然D.耳濡目染理所当然

【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搭配功能的分析入手,"耳濡目染"的主语应当是受动方,在例文中应当是接受教育的一方,"潜移默化"的主语一般应当是施动方,从"引导"一词的主语来看,应当为父母(即教育的施动方),第一空应选"潜移默化"。

第二空的区分则要回归到两个成语的本意,"顺理成章"原指写文章,顺着条理写就能写成,故而强调一个发展、培养的过程,"理所当然"则是道理本就这样,是个静态性陈述,原文谈的是孩子的培养,更强调过程,所以此处选"顺理成章"

【考点生发与扩充】有关成语选词填空的具体判定思路参见2013年单选第2题的考点扩充。

潜移默化,潜∶暗中,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顺理成章意思是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

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指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种植物并不多见,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的北部。

B.下班回到家的时候,他看见女儿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C.我们到达地铁站的时候,他巳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D.这部历经十年编订而成的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D

【解析】A项,主要看"北部"是被"云南"修饰还是被"贵州和云南"修饰。

第一种理解这种植物分布在贵州全省,以及云南的北部;第二种理解分布在贵州的北部和云南的北部。

B项,开心的笑容到底是谁露出的,可以是"他",也可是"女儿",在第二种状况下,"女儿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整个作"看见"的宾语。

C项,"走"可以是离开,也可以是走动,如果是离开,则他不在地铁站,如果是走动,则他还在地铁站里转悠。

【考点生发与扩充】有关歧义句的分析方法参见2017年单选第4题。

5.“方言孤岛”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这是被大多数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认可的。

但这个现象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则使研究者将信将疑,许多从事文化史和语言史研究的,

对这个问题也感到疑惑。

上面这段话主要是想告诉人们()。

A.大多数研究者并不承认“方言孤岛”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

B.语言学家与文化史研究者在“方言孤岛”研究上观点不同。

C.研究者对“方言孤岛”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态度谨慎。

D.研究者对于“方言孤岛”作为一个复杂的存在不存在分歧。

【答案】C

【解析】作为转折句,强调的是后半句,故而方言孤岛作为复杂的存在并不是这段话的中心,由此排除D项,而A、B两项并不是原文意思的推导,"将信将疑"与"感到疑惑"不能理解为"并不承认",并且文章也并未谈及"语言学家与文化史研究者"的不同态度。

【考点生发与扩充】此类题型沿承了2017年的考试方式,并无难度上的提升。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宫、商、角、徵、羽”这五个从低到高排列的音级为“五音”。

B.汉代开始将“《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春秋》”称为“五经”。

C.古代社稷坛所用的“五色土”是指“青、赤、黄、白、紫”五色的土。

D.汉代董仲舒所说的“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

【答案】D

【解析】A项,五音的这一排列和音级的高低无关;B项,五经中《乐记》应为《易经》;C项,"五色土"应为青、赤、黄、白、黑。

【考点生发与扩充】C项的考点是对2010年单选第12题的重复,可以说没有难度,相关解析请加以参阅。

D项,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故而D项的表述很严谨,即董仲舒"所说"而非"提出",所以D项无误。

B项的考点是基本常识,孔子在世时即有《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之说,只不过这其中的"乐"(相传为孔子为《诗经》谱的曲)因为记谱法的不统一而失传,故而剩下的即是"五经"。

这里谈到记谱法也就涉及到A项,这是有关音乐理念的题型,首先宫、商、角、徵、羽大致对应于简谱中的12356,唱名为"doremisolla",但唱名并不是音级,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宫调),商、角、徵、羽也可作为第一级音。

如以"宫"作为第一级音,则五声音阶为∶宫

(1)、商

(2)、角(3)徵(5)、羽(6);如以"徵"为第一级音,则五声音阶为∶徵(低音5)、羽(低音

(1)、商

(2)、角(3)。

黄露作曲的《沧海一声笑》,第一句"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前一段即先以"宫"为第一级音,"沧海一声笑"的唱名实则是五音倒65321,后一段则是以徵为第一级音,"滔滔两岸潮"则是32165(65指低音的羽徵)。

故A项不对,这是近年来文化常识中最难解释的一题。

7.关于古人对年龄的代称,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蔻年华”——十八、九岁B.“不惑之年”一一四十岁

C.“耳顺之年”一一六十岁D.“期颐之年”一一一百岁

【答案】A

【解析】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考点生发与扩充】此题考点是对2016年单选第8题的重复,详细解析请加以参阅。

8.下列古代器物名称与其功用类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簪、笄一一头饰B、箸、笏一一餐具

C、觥、觞——酒器D、屦、屐一一鞋类

【答案】B

【解析】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考点生发与扩充】笄【jī】,中国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簪是古代发饰,由笄发展而来,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箸(zhù)指筷子。

觥是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履是鞋的意思,亦可作动词,登位、实行、开始担任职务等意思。

屐【jī】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

唐以前是旅游用的鞋,在宋代以后基本上就是专门的雨鞋了。

9.若以“闭门推出窗前月”为上联,下联最贴切的一项是()。

A、泊舟遥见山巅寺B、投石冲开水底天

C、落红翩飞风中蝶D、垂帘隔断满庭芳

【答案】B

【解析】闭门推开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此联是民间传说苏小妹刁难丈夫秦少游的对子。

当然此联的创作疑为后人假托。

【考点生发与扩充】此题虽然考的是野史掌故,但其实完全无须知晓这一对联的出处,对仗的基本要求无非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对,平仄相对(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月"一字为去声,即仄声,而A项"泊舟遥见山巅寺","寺"也为仄声,故而平仄不对应,排除之。

上联中"推出"是述补结构(动词加动词所带来的结果),而C项"落红翩飞风中蝶","翩飞"是偏正结构,与上联结构不合,故而亦排除之。

最后看D项"垂帘隔断满庭芳","满庭"的构成是形容词性成分加名词性成分,而上联的"窗前"则是名词性成分加名词性成分,故而词性不同,排除之。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是陆机提出的。

B、“文章合为时而著”是韩愈提出的。

C、“词别是一家”的看法是苏东坡提出的。

D、“我手写我口”的口号是梁启超提出的。

【答案】A

【解析】晋代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考点生发与扩充】B项,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之时,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C项"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李清照《词论》一文。

《词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论词的论文,其中追溯了词的发展、兴起及对词坛宿将的批评,其中"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考查了数百年词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关于词之文体和题材及主题之规定性的一个鲜明判断。

D项,"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则出自黄遵宪《杂诗》,梁启超与黄遵宪的"张冠李戴",已经考过多年,考生可参阅前几年的单选题。

11.下列作品、体裁、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七发》一一赋一一司马相如B.《李娃传》一一小说一一元稹

C.《墙头马上》一一戏剧一一白朴D.《长生殿》一一诗歌一一洪昇

【答案】C

【解析】《七发》是枚乘的作品;《李娃传》的作者是白行简;《长生殿》的体裁是戏剧(戏曲)。

【考点生发与扩充】本题的大部分选项在历年真题中都出现过,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枚乘是汉代散体赋的奠基者,洪昇与孔尚任在清代有"南洪北孔"之称,《李娃传》是第一次出现,但唐传奇中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在2011年单选第9题中就考过。

12.下列关于现代作家、作品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孔乙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B.巴金的代表作《家》塑造了“多余人”形象的代表一一高觉慧。

C.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郁达夫的《沉沦》。

D.老舍的话剧代表作包括《茶馆》、《北京人》、《四世同堂》等。

【答案】C

【解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四世同堂》是小说,《北京人》是曹禺的话剧,《家》中的"多余人"形象是高觉慧的大哥高觉新。

【考点生发与扩充】此题A、D两项考过多年,并无难度,值得一提的是,《四世同堂》的全本是在2017年才补齐出版的,所以D项也是应景的考点。

C项,郁达夫的《沉沦》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干中改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是个等价代换,没有问题。

B项考得比较仔细,《家》中塑造了高氏三兄弟,按照长幼之序为∶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其中高觉慧最具革命意识,是这个家族中新派作风的代表,而觉民虽然没有弟弟那般的革命热情,但最终也离家逃婚,只有长房长孙高觉新,因为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顺从的性格,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充满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故而是典型的中国式"多余人"形象。

这个人物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家》的出版代序中说这部书就是呈现给他的。

谈及中国式"多余人"(也可称"零余人"),首先是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人公,而后即是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寒夜》中的汪文宣。

至于“多余人"这一独特的小说人物形象,最早见于俄国文学,普希金的诗歌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开创了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先河,此后屠格涅夫《罗亭》中的同名主人公、《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莱蒙托夫(2011年第15题考过此作家)《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均是"多余人"形象的典型代表,而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同名主人公则是俄国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

13.下列作品具有西北地域文化风格的一组是()。

A.《浮躁》、《红高粱》B.《白银那》、《红高粱》

C.《平凡的世界》、《白银那》D.《平凡的世界》、《白鹿原》

【答案】D

【解析】《红高粱》写的是山东高密东北乡,《白银那》写的则是东北。

其他三部小说可归于西北地域范围。

【考点生发与扩充】《浮躁》是陕西作家贾平凹"商州系列"的第一部,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

《白银那》则是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则是2016年第13题的考点。

对于《白鹿原》《红高梁》《平凡的世界》考生应该比较熟悉,陈忠实的《白鹿原》考过多年,除却作家作品对应性,还涉及其魔幻现实主义,陈忠实是陕西西安人,于2016年去世。

莫言是山东人,其《红高梁》和莫言的出生地山东高密东北乡联系到了一起,当然张艺谋(陕西人)的电影《红高梁》多少有些西北气息。

路遥(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的《平凡的世界》则于2014年被搬上荧屏,但也是第一次考,这部百万字的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十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书共三部。

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4.被恩格斯称为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

史”的作品是()。

A.小仲马的《茶花女》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雨果的《巴黎圣母院》D.司汤达的《红与黑》

【答案】B

【解析】1888年4月初,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这样写道;"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他描写了责妇人(她们对丈夫的不忠只不过是维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这和她们在婚姻里任人摆布的方式是完全相适应的)怎样让位给专为金钱或衣着而不忠于丈夫的资产阶级妇女。

"

【考点生发与扩充】此题属于旧瓶装新酒,四个选项的作家作品都出现过,但考恩格斯的这句话则是第一次。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等六个序列。

15.下列不属于公文版头部分的是()。

A.发文字号B.签发人C.紧急程度D.公文标题

【答案】D

【解析】公文标题属于公文主体部分

【考点生发与扩充】此题考查方式与2013年第4题一致。

依据2012年国务院《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公文可分为眉首(也可称版头)、主体、版记(也可称版尾)三部分。

(1)眉首部分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

(2)主体部分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项。

(3)版记部分包括抄送机关、印发说明(包括承印单位名称和印发时间两项)以及印发份数。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8小题,共20分。

其中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4分,请在答题卡相应部分作答)

(一)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第16--19题。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价值观

中国各派哲学家的价值学说,大体上可区分为儒、墨、法、道四派。

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

孔子主张“义以为上”,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孔子又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之说,即认为道德实践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为道德而实现道德,一种是道德有利而实现道德。

前者较后者要高。

孟子更有“天爵、良贵”之说,这“天爵、良贵”就是天赋的道德意识。

人们的道德实践,就是实现这种天赋的内在价值。

墨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功利价值论。

墨家以利为基本价值,以人民之大利即公利为唯一的价值标准。

墨家重利亦“贵义”,即重视道德的价值。

但他们是因为“义”对人们有利而实行的,与儒者“仁者安仁”的主张不同。

因为墨家“以利为基本价值”。

以人民之共利为价值的唯一标准,故可称为功利价值论。

法家的价值学说也是功利主义的,但其学说与墨家颇不同。

法家崇尚竞争,崇尚实力,专讲富国强兵,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而墨家讲“尚同”“兼爱”“非攻”。

法家这种价值论,在世界观背景上和价值标准上与墨家和儒家都是对立的。

它的世界观背景,是以为天地万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永无止境的竞争,冲突,而其价值标准则是私利。

即一族一姓或个人的私利,更确切地说是统治者的私利。

道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绝对价值论。

道家认为儒、墨、法诸家所说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偶然的、虚幻的,只有作为宇宙本根的“道”及“一物所得以生”的“德”才有真正的价值。

这种要求超越一切相对价值以实现绝对价值的理论,可称为绝对价值论。

儒家虽然主张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一个最高的价值标准。

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和谐”。

孔子弟子有若讲“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

“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值得注意的是,道家强调“不争”,墨家提倡“非攻”“尚同”,与儒家之强调“和谐”有相通之处。

而这三家与法家的崇尚竞争均异趣。

韩非子有一段很著名的话: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可见,在法家看来,即使道德也是一种竞争的手段。

因此,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价值学说虽然有儒、墨、法、道四家,但最终的分歧在和谐与竞争的问题上。

汉武帝以后,墨学中绝;法家受到唾弃,成为隐文化;道家流传不绝;儒家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样,和谐就成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这一原则和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的世界观及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一起,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规定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以和谐为最高的价值原则,强调多样性的统一,是正确的,但儒家所说的“和”的含义后来演变为“融合”“调和”,轻视斗争,认为斗争没有价值,这就陷入了片面。

(节选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有删改)

16.根据文章阐释,下列对于儒家价值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只有那些地位显赫的贵人才具有天赋的道德意识。

B.儒家以个人的道德完善和人性的和谐发展为最高价值标准。

C.儒家认为,只有做一个“知者”才能有利于仁义价值的实现。

D.儒家强调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但是也不轻视斗争的价值。

【答案】B

【解析】D项与原文最后一句"儒家所说的'和'的含义后来演变为'融合'''调和',轻视斗争,认为斗争没有价值,这就陷入了片面"相矛盾,故而是错误项;A项生硬地将人类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与"地位显赫的贵人"相联系,实际上儒家所讲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与地位无关,原文并未提及此内容,此项是无中生有的无关项;由第一段"孔子又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之说",可知儒家除却"知者"之外,还谈及“仁者",并且认为∶前者较后者要高,故而C项谈及只有"知者"明显与文意不符,属于片面项。

17.对于墨、法两家的异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家以人民之公利为标准,而法家实际是在维护统治者的私利。

B、墨家提倡“非功”的观点,与法家崇尚竞争的观点是对立的。

C、墨家和法家的价值观都以“利”为标准,都属于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D、墨家反对“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主张,在这一点上与法家一致。

【答案】D

【解析】由第三段;墨家重利亦"贵义",即重视道德的价值。

但他们是因为"义"对人们有利而实行的,与儒者"仁者安仁"的主张不同。

由此认为"墨家反对'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主张"并不妥当,墨家同样重视道德的价值,只不过出发点不同(墨家以"义"为利),故而不能称其为反对。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武帝之后,墨法都相继中绝,只有儒道得以流传。

B、崇尚竞争是法家与儒、道、墨三家价值观的重要区别。

C、儒家与道家价值观以同样的“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