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5567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docx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问卷

内容页次

3规定和程序2

内容页次

填写说明

《企业内控制度问卷》用以描述和分析企业内控制度,它包含与内部控制系统有关的问题,并按总体控制和具体控制分别设计,其中总体控制与控制环境紧密相关,具体控制是针对具体的销售和应收帐款、采购和应付帐款、存货管理、人事和工资、生产和成本会计、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现金收支、电子数据处理、预算等系统的程序和活动的控制。

该问卷所列内容仅供各事务所参考,不要求对所有内容必须回答。

具体填列方法为:

对该问卷中的问题只需在问题后第一栏中简单回答“是”、“否”或“不适用”,如答“是”表示有适当控制,如答“否”就表示控制较弱,如答“不适用”就表示被调查单位不存在此类控制问题。

对未进行询问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证据的问题,可不填列。

对于回答“否”的问题,请在“评价”一栏中将其对整体控制的影响进行简单阐述。

A

总体控制

总体控制目标:

1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确保遵循规定、程序、计划、法律和法规;

3保护资产的安全;

4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5保证完成所制定的经营任务和目标。

A1

组织和人员

1)

公司是否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控制目标?

2)

公司的控制目标是否与经营目标相一致?

3)

公司在制定控制目标时是否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4)

公司各部门是否按照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控制目标制定部门的目标?

5)

是否定期检查和公布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

6)

公司是否有最新的组织结构图和员工名单?

7)

公司是否制定公司章程?

8)

公司各部门是否有正式的组织章程?

9)

每个岗位都有职责说明书吗?

10)

是否把控制责任包含在业绩评价系统中?

11)

企业是否建立衡量业绩的标准?

职员是否清楚该标准?

是否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对该标准进行调整?

12)

公司有无人员过剩或不足?

13)

公司是否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14)

管理层是否借助内部审计来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

15)

内部审计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16)

管理层是否按照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来加强内部控制?

A2

计划和报告

1)

公司是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工作计划?

2)

公司各部门是否有正式的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工作计划?

3)

公司各部门有正式的职员培训计划吗?

4)

计划有衡量和考核的标准吗?

5)

用于衡量业绩的信息是否可信、足够?

6)

公司各部门是否以经营为基础准备了详细的年度预算?

7)

工作是否按计划和预算执行?

8)

是否已建立报告制度,并有进度报告以验证计划的效果?

9)

部门的报告是否以书面形式定期上报?

10)

统计报告中的数据与会计报告中的数据是否一致?

11)

报告不仅只为发布信息使用,是否还用于经营管理?

12)

公司所使用的财务报告系统与上下级单位是否一致?

13)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工作?

14)

管理层是否采纳以前年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及管理建议书的内容?

A3

规定和程序

1)

公司制定的各项规定和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

公司制定或修改的各项规定和程序是否得到管理层的正式批准?

3)

公司各部门是否制定了规定和制度?

4)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5)

制定的规定和制度是否编入管理手册?

6)

是否有固定的存档处理程序?

7)

规定和程序的更新是否及时?

8)

规定和程序是否实施?

9)

员工是否执行既定的规定和程序?

10)

员工是否对既定的规定和程序有不同意见?

11)

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B

销售和应收帐款

控制目标:

1销售业务的核算应准确、及时;

2一个结算期结束后,及时向用户发出收费通知书;收费通知书的编制及发出经过适当程序;

3帐单应记录正确的金额;

4款项的收回应正确记入相关的应收帐款明细科目;

5完整地保存客户资料、用电和交款记录,并且及时更新。

6用戶如耗電達至某一水平,即發出收款通知單,追收款項。

B1

职责的分配

1)

应收帐款的会计记录独立于收费通知单的填制及发出工作?

2)

应收帐款明细帐与总帐、应收帐款控制帐册分开?

3)

每月负责编制和复核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的人员是否独立于应收帐款的催收和客户付款的环节?

4)

填写发票的工作应与发票的发出、应收帐款有关帐册的核算和现金保管分开?

B2

輸配電

1)

每日是否均由專人核對發電機組輸出電量並填寫日報表?

2)

供電數量是否與發出给客戶的收費通知單、供電協議或其他相关文件相符?

3)

收費通知單所列售电單價是否均與物價局限定或協議相符?

4)

是否有专人定期核对客户用电量?

B3

銷售

1)

用戶銷售

對抄表、收費人員的監控

∙是否有固定的抄表、收费日期;

∙是否每隔一定時間,抄表和收費人員進行輪換;

∙是否由獨立人員對抄表和收費记錄進行復核,并與客戶进行個別抽樣核對.

2)

是否在既定的基础上检查收費通知單的连续性及完整性?

3)

是否有及时的关联公司交易对帐程序?

4)

是否有适当的控制方法以确保所有的销售都有相关的收費通知單?

5)

能接触到收費通知單的人是否经过严格授权?

6)

是否有程序确保收费通知单及时地被提交给客户?

7)

是否对收款情况与营业收入进行适当的核对和分類?

8)

是否将电卡销售收入及时入帐,并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内确认为销售收入?

B4

调节表及其复核

1)

应收帐款明细帐是否每月与总帐相核对?

调查二者差异的成因并加以解决。

2)

是否按规定计提坏帐准备?

它能否覆盖潜在的损失?

B5

信用的控制

1)

是否有办法控制避免对那些存在坏帐风险的客户提供服务?

2)

过期未收回的款项的控制和后续工作职责是否明确?

3)

是否有控制方法以便能及时告知管理层存在过期未收回的款项?

B6

收款

1)

是否执行当月电费用户必须在次月某日前付清制度?

2)

如果用户未付清电费,是否按规定计算收取滞纳金?

3)

坏帐的核销是否经过批准?

4)

关于应收帐款已收回和未收回部分的资料是否定期准备,高级管理层是否定期的对这些资料进行复核?

5)

是否对必须继续供电的用户的逾期帐款进行跟踪处理?

6)

是否按期编制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并由一名与收款业务和现金无关的高级职员进行复核?

C

采购和应付帐款

控制目标:

1严格规范公司采购制度、程序和职责。

2采购是建立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并且经过恰当的授权。

3充分利用公司规模优势争取最优惠的采购价格和供货条件。

4采购物料的价格、数量和质量都严格根據合同执行。

5对采购和应付帐款进行了正确和及时的记录。

6在适当的期间内支付应付帐款,对付款条件(时间、方式、权限和复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C1

责任分离及联合控制:

1)

应付帐款的记帐工作是否与物料采购工作、验收工作明确分工?

2)

物料供應商的选择权是否与收验发票、付款工作相分离?

C2

文件:

1)

下列文件是否预先连续编号(包括尚未使用的文件)?

∙定货单/购货合同/其他同类文件

∙物料入库单、验收单

2)

负责应付帐款管理的人员所使用的供货商清单是否经过批准?

供应商清单的修改是否及时,并经过适当授权?

3)

是否只有在获得充分的支持文件后,应付帐款的付款行为才可实现(例如,购货合同、購電合同、发票等)?

4)

是否建立供应商发票处理程序的书面规定?

员工在知悉这些程序的情况下是否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C3

批准政策:

1)

是否制定了有效的授权制度,并对各种权限进行正确定义?

2)

是否及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权限的规定及修改情况?

3)

员工的报销单在报销前是否经过被授权人的批准?

4)

费用预算是否经过管理层的批准?

5)

如果費用超过预算限制,是否需经管理层审批方可付款或报销?

C4

调整和复核

1)

每月是否将应付帐款明细帐和备查帐户进行核对?

2)

每月是否将应付帐款明细帐和供货商及时进行核对?

3)

是否定期由采购部以外的人或除采购员以外的人对采购价格进行复核?

4)

是否对供應商发票内容的准确性进行了检查?

5)

如果所检查的发票与采购订单或其他同类文件产生的差异超过了预定的限额,是否进行了汇报和调查?

6)

在截帐日是否采取了措施以确保所有的负债都被记入了正确的期间?

7)

C41)-6)条措施是否适用于关联公司之间?

C5

购买行为:

1)

采购员是否被定期轮换以防止与供货商合伙进行欺骗?

2)

在购买超过一定金额的物料时是否采取了招标的方式?

3)

当没有采用竞价方式或订单没有发给最低报价者时,有无书面的解释?

解决此类问题的权限是否有明确规定?

4)

采购商品的验收职责是否明确?

5)

主要长期供应商的选择和更换的条件和权限是否明确?

一般性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条件和权限是否明确?

D

存货管理(燃料、备品备件)

控制目标:

1存货没有被高估或者低估。

2对存货拥有法定所有权。

3存货计价会计政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并在执行时保持连贯性。

4对存货有适当的保护措施。

5存货水平符合经营的需要。

D1

责任分工和联合控制:

1)

存货的盘点工作是否与存货的保管、存货会计记录的保管以及调查差异工作进行合理分工?

D2

调整和复核

1)

管理层是否定期收到有关存货变动情况,存货余额及其周转率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

2)

是否对重大的存货项目余额进行了复核,以确定其库存量合理性和是否存在残次冷背存货?

3)

是否编制仓库台帐,并与会计部门存货明细帐的存货数量帐定期进行核对、并编制调节表?

4)

如果发生采购退回,是否得到了批准并且通知了会计部门?

D3

存货盘点

1)

有无存货盘点的书面指示?

2)

盘点程序是否充分?

3)

是否每月实行盘点?

4)

管理层是否亲自监督盘点以保证盘点程序有效并且被正确执行?

5)

管理层是否对存货实际数量和记录数量间的重大差异进行调查?

6)

盘点项目的计量是否有明确的依据?

并且在盘点过程中只被记录一次?

7)

为了利于管理,是否对所有的存货项目进行分类放置?

8)

是否所有的盘点表都被预先编号?

9)

残次和流动性差的货物是否单独存放,并正确记录?

10)

是否对由第三方代为保管的存货进行定期检查,并将其包括在盘点中?

11)

是否对在盘点计量、重量换算和存货的分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检查?

12)

是否可以避免对在盘点过程中不同地点或部门之间转移货物的重复盘点?

13)

是否按市场价格,将盘盈货物入帐?

盘亏货物的转出是否经管理层批准?

D4

实物保护:

1)

有没有措施防止偷盗存货的行为?

2)

是否对高价值的副产品和废料进行恰当的保管?

D5

计价

1)

物料的计价方法是否经过批准(例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并被一贯使用?

2)

是否对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变现净值定期进行比较?

3)

与进口商品的有关的成本(如运输费,关税,海上保险)是否被包括在存货成本?

D6

文件记录:

1)

会计部门是否通过“出库单”对物料的减少进行正确记录?

2)

是否建立控制系统,以确保在开具出库单前物料无法出库?

3)

入库单和出库单是否被预先编号?

4)

是否通过货物转移单或类似单证以确保存货项目在内部转移过程中的完整性?

5)

是否建立存货验收系统,并记录该验收过程?

6)

是否对从供货商收到的出库单、发票和采购订单进行检验和核对?

上述单据是否有责任人签名?

D7

截止:

1)

是否有专职人員定期记錄物料使用情況以確保物料存量的準確性?

2)

确定当期收到货物是否均已记入当期采购?

E

工资管理

控制目标:

1工资费用经过适当的审定和批准;

2工资费用计算准确,并应记入相关的科目;

3工资支付对象是真正在编的员工;

4工资的变化是合理的,并经过批准的。

E1

职责的分配和相关的限制:

1)

是否制定员工报酬计划?

该计划是否经过管理层审批?

2)

人事部门是否安排专人进行工资的计算,该部门是否保存员工个人的工资记录?

3)

完成下列工作的人员是否互相回避:

-核准工时

-工资的计算

-发放工资

-保管未发放的工资

4)

工资计算与帐务处理是否由不同的人员承担?

5)

负责工资的审核和批准的人员是否不参与工资的计算?

6)

对接触以下资料是否有一定限制:

-个人资料

-个人工资帐号

7)

计算工资的人员是否与下列事项无关:

-劳动合同

-考勤记录

-人工成本记录

-工资发放

E2

核对和复核

1)

工资计算单是否由第二个人进行复核?

2)

年末是否将总帐记录的工资总额与工资明细表进行核对?

3)

是否由一名高层管理人员定期的对工资明细表进行总体复核?

4)

是否由一名高层管理人员对目前的工资水准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并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给予解释?

E3

授权

1)

对于用工变动,是否有适当的授权、批准及相应的书面文件?

(如增减员工、工资级别变化和扣减工资等)

2)

工资的最初定级是否经过审核?

3)

对于假期和病假工资是否有适当的审核和批准程序?

4)

人事部门有关数据的变化是否及时地报告给负责工资计算的部门?

E4

常规程序

1)

如果工资是被直接汇入员工个人的银行帐户的,那么是否能得到银行的证明?

2)

如果工资是以现金支付给员工,那么是否有分发工资的名单?

员工是否在上面签字或盖章?

E5

考勤

1)

考勤的管理是否与工资的计算分开?

2)

是否使用正规的出勤记录,例如工时卡、工作卡?

3)

出勤记录是否经过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

E6

工资的计算

1)

计算工资的部门在计算工资时是否完成下列工作:

-检查出勤记录以确定应计工资的时间;

-复核出勤记录,检查加班是否被批准;

-检查加班时间、小时工资及加班工资的计算结果;

-审查出勤记录上未经批准的缺勤和换班;

2)

在支付工资之前,是否会对工资计算进行双重复核?

3)

在工资发放前,是否会由与准备工资和负责考勤无关的人员对工资单进行审核?

E7

工资的支付

1)

如果工资以现金形式支付:

-工资计算部门不参与工资发放;

-发放工资的人员不参与工资的计算和考勤管理;

2)

如果工资由银行过户,员工是否能得知以下信息:

-工资总额

-扣减项目

-实发工资净额

3)

对于尚未领取的工资:

-工资发放员是否对其立即作记录,并将其交与专门的保管员且向其索取收据

-该保管员是否不参与日常现金收支、备用金和其他现金的保管工作

-负责人是否按期检查该记录

-是否在合理的时间内将一直未被领取的工资再次存入银行,并且计入相关负债科目

F

生产和成本会计系统

控制目标:

1.保证生产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2.确保生产任务和计划按时完成

3.保证向管理层提供定期、准确的生产和成本报告

F1

职责的分配

1)

生产计划、预算和日程安排是否与销售管理、存货管理相协调?

2)

生产计划是否经过适当的审核?

3)

生产报告和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审核是否由生产部门和会计部门分别负责?

4)

成本核算是否有专人负责?

5)

是否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适当的布局、维护和及时修理,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6)

工效挂钩企业计提的工资总额的计算是否符合规定?

7)

是否在生产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各环节采取适当控制措施?

F2

生产成本的核算

1)

是否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

是否前后各期一致?

2)

成本核算是否以经过审核的领料凭证、人工费用分配表、产量和工时记录、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为依据?

3)

月末是否定期对库存原料、燃料和备品备件进行盘点?

4)

生产成本中原料和燃料是否采用倒轧法核算?

5)

备品备件消耗单是否顺序编号,妥善保管,其编制和审核由生产部门和机修部门负责?

是否及时报经会计部门进行帐务处理?

6)

由成本核算人员汇总有关成本数据后编制的会计分录是否经过会计审核人员的复核?

7)

对成本预算与成本决算的差异是否有具体的解释?

是否报经有关人员审核?

G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控制目标:

1固定资产的购入、更新改造和处置及在建工程的建設都经过授权。

2固定资产的获得、更新改造和处置及在建工程的建設都及时记录。

3固定资产安全并完整。

4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一贯性和合理性

5在建工程的实施过程符合规范

G1

保管

1)

固定资产是否有专人负责保管?

2)

固定资产标签是否一直都贴在相应的固定资产上?

3)

是否根据预先制定的时间表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或周期性的盘点?

4)

固定资产的保管和维护是否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5)

是否妥善保存所有权属文件?

G2

核对和复核

1)

是否定期将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卡片(原值、累计折旧和当期提取的折旧)与总帐核对?

是否调查差异原因并给予解决?

2)

是否根据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及在建工程的建設情况,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记录进行及时更新?

3)

是否将固定资产清点结果与固定资产卡片相比较以确定差异?

G3

取得固定资产

1)

在批准一项采购前,是否进行经济性判断?

2)

所有增加的固定资产是否都得到了必要的批准?

3)

固定资产入帐前是否经过验收并核对价款?

4)

当决定使用融资租赁方式并得到批准时,是否将取得的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管理?

G4

基建

1)

在批准一项工程前,是否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效益预测与判断?

2)

建设项目开工前,是否具有完备、合法的审批手续?

3)

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

4)

建设合同是否通过招标确定?

5)

是否实行工程预算、概算审计?

6)

是否实行建设期审计?

7)

是否实行竣工决算审计?

8)

对费用开支的授权是否限定在事前定义好的费用水平基础上?

9)

当合同一方提出对工程进行修改(增加费用),是否在接受提议前得到必要的批准?

10)

管理层是否复核工程进展报告和资金预测报告?

11)

是否对比预算和实际支出,并调查重大差异?

12)

是否定期复核工程进度及质量等级,在必要时停工?

13)

当工程完工后,工程造价超过既定的批准限额时,超过部分是否都得到批准?

14)

是否对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费用(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进行核对?

15)

在建工程是否及时转为固定资产?

G5

处置

1)

在移送固定资产前,是否对该资产的出售、报废、捐赠及其他处置行为给予批准?

2)

是否有合理的步骤以确保出售和捐赠的固定资产的完整性直到行为完成?

G6

其他

1)

当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时,是否需批准并对其控制?

2)

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需要,是否给其上保险?

H

现金收支管理

 

控制目标

1.收到的现金及时存入银行。

2.收到的现金被准确的记入相关的科目和会计期间。

3.现金付款经过核准。

4.提取的用于付款的现金要及时支付。

H1

职责的分配

1)

支票的签发是否独立于下列事项:

采购的批准

付款职能

支票的记录

2)

现金、银行存款出纳人员是否不兼任总帐和明细帐记帐员?

H2

调节表及其复核

1)

是否按月编制银行帐户调节表,并对存在的差异进行解释?

2)

准备银行存款调节表的人员是否独立于现金收付工作?

3)

调节表的编制工作是否与复核工作分开?

4)

是否有适当的控制方法以确保银行调节表中无法解释的未达项目能得到适当的处理?

5)

是否调查已经签发很长时间但尚未兑现的支票的原因并停止付款?

6)

是否将现金收付款日报表与其他相关总帐、明细帐及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相核对?

H3

款项收取

1)

公司使用保险柜吗?

2)

如果不使用保险柜,是否在收到支票、汇票后,立刻在票据上签署限制性背书?

3)

是否存在一个控制制度,将收款总额与银行存款进帐单和现金收款帐户相核对?

4)

收到现金是否及时入帐?

5)

收到的现金是否及时存入银行?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