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5479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南平市2021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9年,J公司最高层实施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家乡宿迁市建客户服务中心的决策。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客服规模不断扩大,并带动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客服中心集聚于此,使宿迁成为全国闻名的"客服之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9年,J公司最高层选择将客服中心建在宿迁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廉价B.政策优惠C.环境优美D.个人偏好

2.众多互联网企业客服中心集聚于此,产生的效益主要是()

A.提升服务质量B.扩大服务范围C.共享优惠政策D.降低产品损耗

3.客服中心建设对宿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提升城市等级B.吸引科技人才C.完善交通网络D.促进产业升级

【答案】1.D2.A3.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J公司最高层实施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家乡宿迁市建客户服务中心的决策,“家乡”体现了J公司最高层的个人偏好,D正确;是J公司最高层的决定,不是政府的政策优惠,B错误;宿迁经济发展只是相对落后,因而土地价格不是最廉价的地方,A错误;宿迁经济只是相对落后,从材料中也无法推测其环境是否优美,且客户服务中心对环境要求也并非很高,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众多互联网企业客服中心集聚于宿迁,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提升服务质量,A正确;因为是互联网企业客服中心,服务范围就是整个网络,集聚在一起也不会扩大服务范围,B错误;共享优惠政策是集聚的目的,不是产生的效益,C错误;互联网企业客服中心是一种服务机构,不是具体有形的产品,D错误。

故选A。

【3题详解】

城市等级的提升是通过人口不断增加并达到一定规模,客服中心建设能促进城市发展,但不一定提升等级,A错误;客服中心是服务中心,不是技术导向型产业,吸引科技人才能力较弱,B错误;客服中心不是物流中心,与交通网络关系较小,C错误;客服中心建设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该地区产业升级,D正确。

故选D。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土地、工业基础、交通等,但企业决策者的个人偏好和乡土情感因素有时也会成为决定性因素。

云南省西南部的佤族传统村寨以干栏式茅草房建筑为主,多为“半山而居”,少数“聚顶而居”。

下图示意佤族村察聚落分布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传统佤族村寨选址的首要因素是()

A.避灾B.水源C.农耕D.防御

5.与“半山而居”相比,“聚顶而居”的不足是()

A.海拔较高B.取水困难C.丛林密布D.土壤贫瘠

6.佤族村寨建房时间一般在12月到次年3月的主要原因是()

①易获取建筑材料②干季晴天多③农事活动少④气温较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4.A5.B6.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传统的佤族村寨选址多为“半山而居”,距离河流有一定距离,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破坏,A正确。

“半山而居”说明距离河流有一定距离,因此水源不是选址的首要因素,B错误。

山区农耕发达的地区一般位于河谷地区,“半山而居”不符合农耕的条件,C错误。

防御功能一般用于军事方面,不是传统佤族村寨选址的首要因素,D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聚顶而居”海拔较“半山而居”高,离河流的距离更远,取水更困难,B正确。

海拔较高不是不足,A错误。

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聚顶而居”与“半山而居”相比,植被和土壤方面区别不大,C、D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该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2月到次年3月为冬季,降水少,易于施工。

冬季农事活动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房,②③正确,C正确。

传统村寨以干栏式茅草房建筑为主,建筑材料全年都容易获得,①错误,A、B错误。

气温较低不是建房时间选择的主要原因,④错误,D错误。

故选C。

【点睛】一、聚落形成主要因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农耕、交通、城镇建设;自然资源丰富,有林、渔、矿等;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二、聚落发展主要因素:

气温适度,降水适中;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口及河流两岸;矿产资源丰富;靠近公路、铁路干线或濒临海洋、临近海港。

为监测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盐碱化,研究人员在春季选择了某地2014年完工的治沟造地(甲)、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淤地坝地(乙)、历史上滑坡堵塞形成的沙淤台地(丙)进行对比研究。

下表是甲、乙、丙三种沟道土地测定的土壤颗粒组成,下图示意此三种沟道土地0~100cm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壤粒度分布(%)

砂粒

0.05-2mm

粉拉

0.002-0.05mm

黏粒

<0.002mm

29.86

66.95

3.19

29.63

67

45

2.92

39.01

58.91

2

08

7.三种沟道土地含水量分布特征与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②丙—③B.甲—②乙一③丙—①C.甲—③乙—②丙—①D.甲—①乙—③丙—②

8.三种沟道土地中,盐碱化程度最重、无盐碱化现象的分别是()

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甲

9.防治当地沟道土地盐碱化的关键是()

A.加强沟道排水B.增加土壤含水量C.提高土壤黏性D.增加植被覆盖率

【答案】7.B8.C9.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丙的砂粒占比在甲乙丙中最大,水最易下渗,土壤含水量最低,丙对应①;乙的砂粒占比最小,水最不容易下渗,土壤含水量最高,乙对应③;甲砂粒的占比处在中间,因此甲对应②。

故本题选B。

【8题详解】

丙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因此春季蒸发较少,无土地盐碱化。

甲土壤含水量居中,土壤水最容易蒸发,导致土壤盐渍化,因此本题选C。

【9题详解】

治理土地盐碱化得加强排水,防止流水堆积,A正确。

应该降低土壤含水量,B错误。

降低土壤黏性,减少土壤含水量,C错误。

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防止水土流失,不是盐碱化的方法,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土壤的相关知识点,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构成。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

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口,地下水也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士;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口,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2019年3月18日,国内首座跨越活动断裂带的跨海大桥——海文大桥(下图)建成通车,该大桥不仅加强了两岸的联系,也方便了北港岛居民出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大桥建设和运营过程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有()

①海域宽阔②台风频发③潜在强震④洋流强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该大桥建成有利于北港岛()

A.缩短运输距离B.减经环境压力C.缓解淡水危机D.增强抗灾能力

【答案】10.B11.D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该大桥地处海南岛附近,纬度低,台风频发,②正确;由材料可知,该桥跨越活动断裂带,要面对潜在强震,③正确;由图可知,海域较窄,①错误;受陆地形状的影响,该海域洋流较弱,④错误。

故选B。

【11题详解】

该大桥通车,能缩短两岸的运输时间,不是运输距离,A错误;大桥加强了两岸的联系,也方便了北港岛居民出行,人流量变大,可能加剧环境压力,B错误;该区域降水丰富,淡水资源较充足,C错误;该大桥建成后,方便北港岛发生灾害时,人员撤离以及援助人员和物质及时到达,增强抗灾能力,D正确。

故选D。

【点睛】海文大桥通车后极大地推进了海口江东新区互联互通、琼北区域协调发展,对推动建设美好新海南、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校学生在校内用"立竿测影"法测定方向及当地经度,做法是∶将竿直立于地,以竿为圆心画两个同心圆,当竿影顶端落在圆图上时,做标注并记录时间。

下图为观测简图,a、b、c、d分别是北京时间12∶00、12∶10、12∶30、12∶40标注的四个竿影顶端落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用于确定东西方向的两点可选()

A.a、bB.a、cC.b、cD.b、d

13.当地的经度大约是()

A.105°EB.115°EC.120°ED.125°E

【答案】12.C13.B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校学生在校内用"立竿测影"法测定方向及当地经度的实验活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相关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实际运用能力,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

【12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以竿为圆心画的两个同心圆可模拟两个纬线圈,当竿影顶端落在同一圆圈上时,可以确定东西方向,所以可选的两点是b、c或a、d,故本题C为正确选项。

【13题详解】

当杆影最短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即当杆影位于b、c两点之间的中点时最短,杆影指向b、c时分别为北京时间12∶10和12∶30,故当地地方时为12:

00时,对应北京时间12:

20,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按照经度每相差1°,时差为4分钟计算,该地与120°E相差5°。

所以该地经度为115°E。

故B项正确。

【点睛】确定当地地方时刻的方法有很多,如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00;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

00;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

0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00;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00;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一天中,影长最短的时刻为地方时12:

00;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00。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下图示意中、印、德、美四国经济体某种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演进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能源最可能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核能

15.德国该能源消费拐点早于美国的直接原因是()

A.技术先进B.经济发达C.政策推进D.教育领先

16.为降低我国该能源消费总量,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是()

A.全面控制居民消费量B.增加该能源出口量C.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D.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答案】14.A15.C16.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2018年中国的该种能源的消耗量接近30亿吨,符合我国煤炭2018年的消耗量,而且我国煤炭的消费量近年有所下降,故该能源为煤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在人均30000美元时达到拐点,美国在人均50000左右才达到拐点,因此经济发达不是主要原因,教育对拐点出现时间的影响较小,德国先进的工业技术能够更高效率利用煤炭,对减少煤炭的使用有一定的作用,但拐点之后,德国煤炭的使用量大幅下降,说明主要是政策起重要作用,而不是技术的影响,C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降低能源消费的方式有:

降低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等,全面控制太过绝对,A错误;增加出口会导致国内资源紧张,B错误;目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技术并不成熟,全面推广并不现实,C错误;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煤炭使用效率,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能源使用与经济关系。

考查对图表信息的分析与运用。

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知,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以高耗能为主,而发达国家相对能耗低,主要与经济的结构和技术水平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风险性大(如扬花期易串粉等)的劳动密集型特殊农业。

建宁县地处福建西北山区,气候条件独特,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不同类型的制种都可以在当地找到适宜的生产地点和生产季节。

目前,该县制种业以代制种为主,自主培育的品种占比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且年龄结构老化日趋严重。

2020年,当地开始建设以水稻制种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下图为建宁县地形剖面示意图。

(1)分析该县地形对水稻制种业生产的影响。

(2)针对当地劳动力状况,提出促进该县制种业持续发展的措施。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调研该县制种业自主培育率低的原因,请列出需要调查的项目,并为提高当地制种业的自主培育率出谋献策。

【答案】

(1)有利∶地形多样,垂直差异显著,水、热、土组合类型多,满足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生产;地块封闭,空间隔离条件好,保证水稻种子的纯性;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地带,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品质好;西北侧地势较低,冬季风易于深入,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

不利∶地形复杂,地块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不利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2)加强技术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广适合山区的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推动产业化、信息化;给予政策支持,降低风险;加强基地、农户、产业园协作。

(3)项目∶市场、技术、政策、资金

措施∶加强市场调研,加大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品牌;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引进先进育种技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相关制种企业向产业园集中并落户。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建宁县的制种业发展为材料,涉及产业区位条件分析、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详解】

(1)分析该县地形对水稻制种业生产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有利影响:

建宁县地处福建西北山区,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形类型有丘陵、盆地、山地等,地形类型多样,垂直地域差异显著,水、热、土组合类型多,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生产;建宁县地处福建西北山区,位于武夷山脉中段,四周高山环抱,地形封闭,空间隔离条件好,可以保证水稻种子的纯性;该地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水稻种子积累养分,种子品质好;西北侧地势较低,有利于冬季风深入,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

不利影响:

建宁县地处福建西北山区,地形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地块破碎,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2)目前,该县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且年龄结构老化日趋严重。

为实现该县制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指导农业技术改革,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广适合山区的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推动制种业向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给予政策支持,降低风险,提高农民制种的积极性;加强基地、农户、产业园协作,促进制种业的持续发展。

(3)据材料可知,制种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风险性大(如扬花期易串粉等)的劳动密集型特殊农业。

调研该县制种业自主培育率低的原因可以从市场、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市场角度看,需要深入市场,掌握市场需求方面的相关信息;从技术角度看,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

从政策角度看,需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制种企业向产业园集聚,形成集聚效应;从资金角度看,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提高当地制种业的自主培育率提供保障。

【点睛】育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变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史上曾发生多次火山活动,每一次火山喷发往往形成软硬相间分布的岩层,硬岩层垂直节理发育。

受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雁荡山区域的火山岩出露地表并形成峰、峰、添、穴等地貌景观;在各淡流的源头沟谷段,沟床上往往出现呈多级分布、几乎直立的岩槛;在很多沟谷口可见泥石流扇形堆积体。

下图为岩嶂景观图和多级岩槛瀑布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岩崎地貌的特征,说明观赏此景观的合适位置。

(2)解释雁荡山多级岩槛操布的形成过程。

(3)分析沟口泥石流扇形堆积体发育的地质地貌条件。

【答案】

(1)陡峭雄伟,延展如幕。

近观仰视,领略其雄伟与壮观。

(2)溪流侵蚀硬岩层,因垂直节理发育,岩层易崩塌形成岩槛瀑布;瀑布水流冲蚀软岩层,形成洞穴,导致上部岩层的崩塌;地壳多次抬升,溪流多次下切侵蚀,重复此过程,形成多级的岩槛瀑布。

(3)地质地貌条件∶沟床比降大;上游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风化成碎屑物质;暴雨引发滑坡直接促成泥石流;沟口地势较和缓,物质易堆积。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岩嶂景观图和多级岩槛瀑布形成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貌特征、旅游景观的观赏、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据图观察,岩崎地貌陡峭雄伟,延展如幕。

旅游景观的观赏中,选择观赏位置比较重要,如峡谷、山洞、一线天适合置身其中近观,瀑布适合适当距离仰视,岩崎地貌陡峭雄伟,延展如幕有如瀑布景观一般,故观赏此景观的合适位置近观仰视,领略其雄伟与壮观。

(2)雁荡山多级岩槛瀑布与流水侵蚀及地壳多次抬升有关;溪流不断侵蚀硬岩层,因垂直节理发育,岩层易崩塌形成岩槛瀑布;瀑布水流冲蚀软岩层,形成洞穴,导致上部岩层的崩塌;地壳多次抬升,溪流多次下切侵蚀,重复此过程,形成多级的岩槛瀑布。

(3)泥石流扇形堆积体发育的地质地貌条件主要有物质来源(碎屑物质)、动力(山洪)、堆积条件(平坦的地形)等;沟床比降大,上游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风化成碎屑物质;暴雨引发滑坡直接促成泥石流;沟口地势较和缓,物质易堆积。

【点睛】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音矶是某河弯重点防险工程,位于江心洲左汉左岸,矶身伸入江中约150米,历火上多次加固加高。

每当洪汛骤至,水流顶冲矶头后,水势减缓。

下图为该河湾示意图和观音从景观图。

(1)请在河湾示意图中用箭头画出河流的流向。

用符号"■"标出观音矶的大致位置,并说明标注理由。

(2)观音矶上400多年前修建的宝塔,其塔底已位于地下7.29米,请推测成因。

【答案】

(1)作图

观音矶主要作用是减弱洪水对堤坝的冲刷;城市位于凹(北)岸一侧,所以观音矶位置在凹(北)岸。

(2)由于河床不断淤高,水位抬升;观音矶不断加高,使得塔底低于堤面。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观音矶某河弯重点防险工程为材料,涉及河流凹凸岸以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但是河流在到达右岸之后由于堤坝的存在,会反弹到河流的左岸,因此后续流水侵蚀左岸,右岸堆积,逐渐形成河曲,本地就是典型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的河曲,因此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而观音矶的主要作用是减弱洪水对堤坝的冲刷;城市位于凹(北)岸一侧,所以观音矶位置在凹(北)岸。

作图如下:

(2)塔底下降是相对作用,主要是由于河流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淤高,导致水位抬升;观音矶作为河弯重点防险工程,位于江心洲左岸,矶身伸入江中约150米,历史上多次加固加高,使得塔底低于堤面。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