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5300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docx

PanoramadeAméricaLatina

PanoramadeAméricaLatina

拉丁美洲概况

一.伊比利亚美洲的定义

包括拉美19个以西语或者葡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北起格兰德河,南到火地岛。

拉丁美洲的西语名称有:

Iberoamérica,AméricaLatina,Hispanoamérica,AméricaHispánica,NuevosContinentes,ElNuevoMundo.

伊比利亚美洲不是地理上的共同体,而是个政治概念。

包括北美的墨西哥;中美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加勒比海区的古巴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南美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智利。

伊比利亚美洲占据大约八百万平方英里的领土面积,约世界六分之一的领土,是欧洲总面积的两倍。

二.拉丁美洲的地理状况

拉丁美洲总面积将近180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两倍。

从地理上看,拉丁美洲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西部的安第斯山脉、东部的巴西山脉、中部的平原和海岸线。

拉美几乎四分之三的部分都处于热带和赤道附近,因此气候大部分十分炎热。

雨量的分布十分不均衡,但是总体来说大西洋海岸比太平洋的海岸要更加潮湿。

拉美的大自然非常特别和令人吃惊;例如拉美人的骄傲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河流。

拉美有三大河流:

亚马逊河流(世界第二长河流,流域面积最大河流,由西向东穿过8个拉美国家,87%集中在巴西)、拉普拉塔河(“白银之河”,主要由巴拉圭河、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在阿根廷与乌拉圭相邻处汇合而成)、奥里诺科河(哥伦比亚四分之一、委内瑞拉四分之三、圭亚那)。

A.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长山脉,几乎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倍半。

形状上来看犹如“拉美的巨龙”,自北向南贯穿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直到火地岛;另一分支到中美时穿过大安地列斯群岛。

安第斯山脉在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境内海拔最高,形成了12000至14000英尺高的高原,位于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喀喀湖就是证明。

正是在这些高海拔地区发展起来了古代的原始印第安文明。

由于拉美大部分地区维度处于热带或者赤道附近,只有宽广的高原或者山谷能够向人们提供肥沃的土地和温和的气候,便于农业种植。

直到今天,安第斯山脉区仍然居住着大量的印第安人或者印欧混血人种。

B.巴西山脉

在巴西海岸线被切断转而向内地延伸的宽广的高原。

5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提供给全国大部分居民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雨量。

不管是安第斯山脉还是巴西山脉,都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如有色金属、石油、硝石、硫磺等。

可谓是拉美最富裕的土地。

C.平原低地和森林

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和巴西山脉之间,由北向南有一系列宽阔的平原,比如奥利诺科平原、亚马逊低地、大查科平原和潘帕斯平原。

除了潘帕斯草原的一些地方之外,其他的这些平原几乎人烟罕至。

因为除了拉美最南端的部分,其余部分都处于热带亚热带或者赤道附近,这就意味着这些平原低地气候炎热潮湿,非常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位于热带线以南的潘帕斯草原则情况完全不同,森林完全消失,有着大量宽广的草原和植物,温和的气候也非常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潘帕斯草原南边的巴塔戈尼亚高原则是截然不同的气候,人烟罕至,气候终年寒冷,非常不适合人类居住。

D.海岸线

气候较温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海岸地区有:

安地列斯群岛、热带岛屿、某些在山系和海岸线之间的区域如巴西沿海区域、墨西哥湾南部海岸区域和智利中部山谷区域。

但并不是所有沿海区域都适合农业生产,例如有些地区雨量过于充沛导致森林树木繁多,还有些地区大量缺少降雨导致大片荒芜地区的形成如墨西哥北部海岸区域、秘鲁的沿海区域和智利北部的海岸。

但是在这些荒芜的地方,却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引来大量的矿业开采活动。

三.拉美的动植物

很多动物都不是拉美本土的物种,例如马、大象、猪、骡子、驴、绵羊、牛、鸡等等,它们是西葡殖民者引进的物种。

羊驼、驼羊、猿驼、小羊驼等是拉美原始居民用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动物。

此外,拉美的爬行动物、昆虫和食肉动物物种相当丰富。

拉美的很多植物也是外来物种,例如:

水稻、小麦、燕麦、大麦、黑麦、甘蔗、咖啡、花生、木薯、土豆、山芋等等,玉米、烟草、可可等为美洲本土物种。

四.经济、能源和原材料

A.农业和畜牧业

小麦:

阿根廷;

玉米:

阿根廷;

牛肉:

阿根廷;

皮革:

阿根廷;

咖啡:

巴西、哥伦比亚、危地马拉、萨尔瓦多,这四个国家几乎满足着全世界的咖啡需求,它们在经济上60%都依赖于咖啡或者咖啡豆的出口;

羊毛:

阿根廷,世界第二大羊毛生产国。

乌拉圭,经济依赖羊毛出口;

棉花:

巴西;

烟草:

古巴的雪茄,巴西;

可可:

巴西,委内瑞拉;

甘蔗:

古巴的经济很大程度依靠蔗糖的出口;

香蕉:

洪都拉斯,经济依赖香蕉出口。

B.工业

矿藏资源

铁:

委内瑞拉、智利、巴西;

石油:

委内瑞拉,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经济很大程度依赖石油出口;

锡:

玻利维亚,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其经济很大程度依赖锡的出口;

铜:

智利,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其经济很大程度依赖铜的出口;

铝:

墨西哥;

银:

墨西哥。

拉美总体来说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经济上以矿藏资源开采和生产原材料加工为主要结构,但他们正在致力于工业现代化。

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已经在工业上取得了一定的现代化发展。

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很多拉美国家出口的大头,尤其是石油,在某些国家中的出口额中甚至能占到一半以上。

在电能方面,拉美国家普通热电站占到60%,水电站占36%,地热能发电占3%且只有墨西哥、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有,原子能发电只占1%只在阿根廷和墨西哥有。

在拉美水泥、汽油、轮胎、香烟、酒精饮料的生产量很大,其次是纸张、糖、棉花。

在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委内瑞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拥有铁、煤等矿藏资源的地区。

拉美的石油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以及矿藏资源的开采能力(主要是铁、银、金、锌、铜、锡等)可谓是在世界上极具竞争力的,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

北美的墨西哥、中美的古巴、安第斯地区的国家比如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南美最南端的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

在这些地区的主要城市周边都会建立起重工业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在能源、生产材料上的需求。

在墨西哥,最繁荣的工业是石油化学工业及农业食品工业,此外还有机械制造业、冶金、建筑材料如水泥、饮料如啤酒、纺织、汽油等。

这些工业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主要集中在墨西哥联邦自治区、Guadalajara、Monterrey、Juárez等市镇。

墨西哥的真正工业财富来源于自然资源,尤其是碳氢化合物—它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同时也是重要的水银、锑、铬、镁、锌、铜、硫酸钙等的出口国。

古巴六十年代的农业改革使得它的工业总产值已经翻了三倍,它的出口主要依赖于蔗糖、烟草、酒和建筑材料,这些工业主要集中在首都哈瓦那以及西部的城市SantiagoyHolguín。

古巴同时出口锂,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一样。

其余的中美洲国家手工业产品出口较多。

安第斯国家中部分国家除了在石油及矿藏开采加工上达到了工业化水平,并没有在其他方面取得工业现代化。

玻利维亚的锂、银、锡,秘鲁的银锌、铜,哥伦比亚的金和绿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铝,铁等。

委内瑞拉在首都加拉加斯及Valencia,Maracaibo周围拥有着建材业、造船业、轮胎业等。

南美南端国家主要以畜牧业、纺织业和矿藏开采作为出口重点。

阿根廷出口的重点在于食品行业(牛肉、羊肉出口加工)、建材业(水泥)、冶金、纺织、石油及衍生产品加工等,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另外三个区域(潘帕斯草原东部省份、Tucumán、Salta、Jujuy的北部以及Mendoza和SanJuan的安第斯山区)的工业活动几乎占据了所有工业活动的50%。

乌拉圭的工业活动主要集中在首都蒙特维的奥及河流周围的城市,以水泥、肉类加工和奶制品为主。

智利有两个工业区:

北部的一个人迹罕至的区域(有大量的铜矿,智利是世界第一铜出口国)和中南部以化工产品、鱼类海鲜食品生产、林业和建筑业为主的工业区。

C.旅游业

拉丁美洲拥有吸引世界任何一位对旅游有着高标准要求游客的天然旅游资源和文化,它广袤的原始沙滩海岸、镶嵌在原始丛林中的金字塔、多种多样的饮食、街道的颜色、木琴、吉他和长笛悠扬的乐声无不体现出拉美的热情与美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拉美的旅游是一个新现象,拥有巨大的潜力确没有得到开发。

根据1999年的旅游数据,墨西哥的游客数量为190万,阿根廷为290万,乌拉圭为220万,多米尼加共和国为260万,智利为160万。

拉美国内旅游收入并不能真正地带来财富,只有来自国外的旅游收入才能增加外汇储备。

目前拉美主要的国外游客为欧美人,交通方式主要为飞机,其次也有火车、汽车。

他们中最流行的旅游路线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

一种是休闲放松的,例如追求加勒比海(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坎昆、古巴等加勒比岛国)和太平洋大西洋沿岸的阳光和沙滩等。

另一种则是追求历史人文遗迹,一般都是拉美在殖民化之前留下的古印第安文明和殖民风格的城市建筑。

例如哥伦比亚的圣奥古斯丁考古公园和卡塔赫纳的圣菲利普古堡及历史城区、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和玛雅遗迹、秘鲁的马丘比丘等等。

相信随着进一步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多,拉美的旅游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各国的外汇收入中会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古巴,旅游业所创外汇占古巴外汇收入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4%提高到2001年的41%,同时还为这个人口只有1100万的国家提供了20万个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旅游业已成为古巴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D.贸易

拉美国家贸易伙伴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主,现在同中国在贸易上的往来越来越多。

中国在拉美的四大贸易合作伙伴分别为:

巴西、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

中国和拉美部分国家高层互访频繁。

哥斯达黎加在2007成为中美7个国家中首个和中国台湾断交、和中国建交的国家。

2001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拉美六国(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古巴、委内瑞拉)。

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拉美四国(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签署了39项合作文件,内容涉及到贸易、能源、投资、航空航天、旅游、教育等,其中的重头戏是经贸合作与能源合作。

中拉相关国际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美洲经济合作组织

安第斯共同体

拉丁美洲议会:

由22个拉美国家和地区议员组成的议会性区域组织。

中国是其正式观察员

美洲国家组织:

西半球最重要的政治组织之一,包括美国以及所有拉美国家。

中国是其常任观察员。

美洲开发银行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地区性政府间金融机构,是拉美经济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中国是其正式观察员并于1993年申请加入,由于受到美国和日本的阻挠,直到2009年3月才成为其第48个成员国。

五.人口和风土人情

A.人口种族

拉美人口目前约六亿。

文化种族融合是西葡拉丁美洲的特点之一,原始种族为印第安人、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

经过长时间的种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以下主要种族:

Mestizos印欧混血人种、mulatos黑白混血人种、zambos印第安黑人混血、negros黑种人、blancos白种人及少量其他国家民族后裔如亚裔、阿拉伯裔等。

其中海外移民及后裔人数如下:

西班牙人约400多万、意大利葡萄牙人400多万、德国波兰法国英国人400多万、另外还有少量的中国人、日本人、叙利亚人、黎巴嫩人等。

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徒约为一亿四千万。

B.拉美风土人情(照片录像)

1.距离感,谈话社交距离非常近。

2.问候告别采用拥抱、面颊礼。

3..拉美人时间感不强,约会见面迟到是经常的事。

中国人与之打交道需要多多宽容。

4.拉美人生活节奏缓慢,办事效率低。

周末很多单位如(银行、邮局、公证处等)不开门,有事情需要周一到周五办妥,平时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约为上午8点半至下午五点半。

5.拉美人的坐姿站姿相对较为随便,没有中国人那么多的对坐姿与站姿的要求,此外公共纪律性不强,所以交往时应予以宽容。

但是他们的公共场合(如公车、电影院)素质整体较高。

6.拉美人会经常邀请你主动分享他们的食物或者饮料、香烟等,如果与对方不熟,最好先表示谢意,再礼貌拒绝,贸然接受是不礼貌的表现。

熟人朋友间可以慷慨接受并表示谢意。

7.对学习工作或者商务上的朋友可以赠送一点小礼品,不用特别贵重,例如中国特色的中国结、丝绸、风油精等,他们会特别高兴,交往也会变得更为容易。

8..拉美人的整体幸福感强于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南美人如哥伦比亚人,他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天生的热情、对音乐体育的热爱和社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所以跟他们在一起不要过于拘谨,你会很容易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试着分享他们的快乐。

9.西语国家拉美人爱逃避责任或者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点从他们的西语使用习惯和表达句型上便可以看出。

10.拉美人的思维方式多少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影响,学会适应拉美人的思维方式,尽量遵循他们的原则和思维。

11.女孩在15、16岁会举行成人礼,标志进入社交界。

12.拉美年轻人生理心理成熟较早,大部分人在15岁左右发生第一次性经历。

拉美南美比例不平衡,一般女多于男。

单亲妈妈较多,这与他们的盲目性开放有关,受害者多为女性。

家庭的不稳定对于子女也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但是拉美人的家庭观念比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要强很多,大部分人注重家庭观念,亲戚间会经常来往。

13.拉美的饮食是“不标准的西餐”,受到西餐影响但兼具有本土特色。

14.在拉美懂得照顾身体很重要。

拉美很多国家的饮用水存在问题,如果引用生水轻则腹泻,重则感染痢疾。

有些热带地区要注意防蚊虫叮咬。

有的地方要充分做好应对高原的准备。

有的地方应尽量避免夜间单独出行等等。

15.与拉美西语国家的人交往时,如果你能用一两句即使是不标准的西语与他交流,他也会十分高兴。

大多数拉美人不会英语或者说得不好,因此英语并不能通行全世界,尤其是西语法语国家。

六.拉美历史

A.拉美古印第安文明

a.拉美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谁?

目前最被认可的说法为亚洲人分批次通过白令海峡或者阿留申群岛度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

经过漫长的时间开始分布在拉美的各地。

b.美洲三大古印第安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

1.托尔特克文明

托尔特克人是最早到达墨西哥中部山谷的原始居民,他们是操纳瓦特尔语(Nahuatl)的民族,10—12世纪时曾统治现今墨西哥中部地区,他们种植玉米、菜豆、辣椒、甘薯、木薯和其他一些水果。

能用棉花制作衣物,用植物须根制作拖鞋。

他们能识别一些作为药用和染料用处的植物;能够开采金银并用宝石来装饰饰品。

他们长期仔细得观察了天体的运动规律并发明了他们自己的历法。

此外,他们有着自己的象形文字并建造了一些纪念碑、大城市和神庙,而Quetzalcóatl寺庙是托尔特克人建筑作品的代表。

2.玛雅文明

玛雅人(Mayan)中美洲地区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

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

约有200万人。

属蒙古人种美洲支。

使用玛雅语。

据《契兰·巴兰》一书记载,玛雅人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①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公元292),其特点是中美各群体形成共同文化,农业得到发展,开始过定居生活。

②古典期(292—900),开始有象形文字、石碑、庙宇等,中部地区有了大规模发展,出现神权政治,晚期北方文化发展并达到鼎盛时期。

公元9世纪,玛雅文明神秘消失,所有玛雅人像同时受到某种信号一样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多种建筑工程,放弃家园撤离到荒芜深山里。

③后古典期(900~1527),西班牙殖民者于1627年彻底征服所有玛雅地区。

玛雅文化是印第安文明的源头,是世界最重要灿烂的文明之一。

玛雅人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太阳历,有着三万词汇量的象形文字,在手工业、商业上已经非常先进。

但他们留给世人最震撼的还不止这些,而是他们在天文、历法、数学(对0的使用比中国和欧洲)分别早了800和1000年、建筑方面上创造的奇迹。

他们留下了金字塔、神庙等令人瞠目结。

墨西哥境内一共发现的十万多座大大小小的玛雅金字验证了多种自然科学和建筑学奇迹,科学家声称是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太阳金字塔(纪念太阳神)、月亮金字塔(纪念月亮神)、库库尔坎金字塔(纪念雨神库库尔坎)等等。

玛雅人的“五大预言”—我们现在处于玛雅历法的第五太阳纪,里面声称在公元2012年12月22日,地球将看不到黎明。

玛雅水晶头骨在中美伯利兹的发现,为玛雅文明蒙上一层更深的神秘色彩。

相关电影有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

3.阿兹特克文明

操纳华特尔语(Nahuatl)的民族,15世纪和16世纪初,曾在今墨西哥中、南部建立一帝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ititlán)即今天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当时新大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并被认为比当时欧洲任何城市都要干净和洋气。

他们种植包括玉米在内的一些农作物,制造加工陶瓷制品并且通晓治病,拥有高超的建筑雕刻艺术。

遗憾的是他们的文明被16世界初来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摧毁,使得他们伟大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筑雕刻艺术等并没有得到流传。

4.印加文明

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

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

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印加帝国皇帝阿达华巴Atahualpa被西班牙殖民者生擒,印加帝国灭亡。

印加人开梯田,筑水渠,种植玉米、马铃薯以及其他40多种工业作物并传播到全世界。

他们用石头修筑寺庙和房屋,他们掌握了修筑公路和制作木乃伊的方法。

他们的冶金术和纺织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著名的太阳神庙就是用金、银和宝石修建而成的。

在医药学方面,印加人的成就也令人惊叹。

他们的外科手术特别是穿颅术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手术刀主要是一种“T”形铜刀,非常锋利。

与外科手术相伴而生的麻醉术,印加人也是内行。

印加人知道多种草药,如奎宁、可可等。

“高原上的雄鹰”—印加人:

大部分印加古城都建立在高原,因为印加人不喜欢潮湿的低地,但是1977年在南美玻利维亚的安第斯深山中发现的印加帝国最大城市伊斯坎瓦亚遗址,却建在的的喀喀湖北部险峻的山岳地带,确切说是建在海拔6000米的伊延普山和雷阿尔山脉之间深不可测的V字形峡谷的谷底一带,海拔仅1600-1800米。

现在,那里是吸血蝙蝠和响尾蛇出没的恐怖无人区。

这座城市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备当时的亚马逊低地居民的攻击。

马丘比丘城:

3800米高原的印加古城遗址,生动再现当年印加人的生活状态。

B.拉丁美洲近代史(殖民地阶段)

a.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名为圣母玛利亚号、平塔号和拉尼娅号的帆船由西班牙Polos港由西向东驶进大西洋,在艰难航行70天后终于在10月12日抵达中美洲。

在哥伦布之后,成千上万的探险家、征服者来到美洲大陆。

其中著名的一位探险家Vespucci回到欧洲后发表见闻引起巨大反响。

一位德国地理学者在绘制世界地图时以Américo的名字命名了美洲。

b.西班牙派到美洲最伟大的两名征服者

HernánCortes

他带着600士兵和一个洞纳瓦语náhuatl的印第安女向导于1519年攻占特诺奇蒂特兰Tenochititlán,征服墨西哥。

1535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在墨西哥建立新西班牙总督区。

FranciscoPizarro

他仅靠183名士兵和37匹马,利用印加两位继承人之间的内讧于1532年攻占印加帝国。

1535年他建立了利马城Lima,随后西班牙国王在1544年建立了秘鲁总督区。

c.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统治

1.西班牙是首先在美洲从事殖民活动的欧洲国家。

到16世纪末,西班牙占有了北起美加边界,南至合恩角的大片美洲领土(巴西除外)。

但是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动主要在安迪斯群岛、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而且集中在拉美古印第安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

2.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政治

西班牙国王把君主制和中央集权制移植过来,并借用拉美古代文明中的政治统治机制,建立起完备的行政体制。

卡洛斯一世(1516至1556年在位)将美洲领土划分为2个总督区,新西班牙总督区和秘鲁总督区,首府分别设在墨西哥城和秘鲁,并任命两个总督区的总督,授权他们在各自辖区代表国王进行统治。

总督区划分为若干个检审庭庭长辖区,检审庭庭长辖区又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省督在其辖区行使行政、司法、军事职权。

行省又划分为若干个市镇辖区,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单位。

比较大的市镇辖区长官由国王直接任命;比较小的由总督或者检审庭庭长指定。

1700年,西班牙更换王朝,波旁王朝当政。

它在美洲土地强化中央集权,变革政治统治机制,增设总督区—新格拉纳达总督区和拉普拉塔总督区。

还划设都督区—委内瑞拉都督区、古巴都督区和智利都督区。

都督由国王直接委派,拥有于总督相似的职权。

西班牙还撤销原先的省和市镇辖区的建制,采用郡县制,首先在古巴实行。

郡守由西班牙国王委任;县令由郡守提名、总督任命。

郡守、县令集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

3.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经济

1.采矿业

其经济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矿业的发展。

主要又是金矿和银矿的生产。

根据拉美古文明时期的采矿线索,西班牙殖民者与移民广泛开展采矿活动,在16世纪时在墨西哥(白银)、玻利维亚(白银)、秘鲁(白银)、哥伦比亚(黄金)、智利(黄金)等地发现多处矿藏,主要是白银和黄金矿藏。

据不完全统计,从美洲流入西班牙的白银达16800多吨,黄金180多吨。

矿主使用印第安人从事开采、熔炼工作。

采用劳动征调制。

18到50岁的土著都有义务被轮流征调,每期劳动6到12个月。

2.农牧业

以矿山为中心发展起了农牧业。

农牧产品供应矿山生产和生活需求。

内部需求发展起来后,又发展了出口农牧业。

农作物除了拉美古代传统作物外,从欧洲引进了小麦、水稻、甘蔗、葡萄、橄榄等;畜牧业方面,除了放牧原驼外,从欧洲引进了马、驴、牛、羊、猪等大牲畜。

殖民者和移民们将大庄园制移植过来,开拓了大种植园和大牧场。

主要劳动力是印第安人。

劳动制主要是委托监护制、奴隶制、征调制和农奴制。

前两者是引进的制度,后两者是利用土著的制度。

同大庄园并存的有拉美古代传统土地制度:

土著村社公有制。

3.手工业

西班牙人市镇工匠不仅带来了技艺、工具、设备等,还移植来了行会制度。

手工业突出的是纺织业,普遍开办纺织工厂。

今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阿根廷等地区比较发达。

劳动采用委托监护制和征调制。

4.贸易

分为3个层次:

对外贸易、地区间贸易和区内贸易。

由于宗主国西班牙实行贸易垄断政策,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西班牙。

每年从西班牙向拉美殖民地航行2只船队,由军舰护航。

美洲殖民地通过宗主国进口欧洲和其他大洲的工业产品;通过宗主国出口本地的矿产品或者农牧产品。

后来这种保守禁锢的贸易模式在18世纪中叶被取消,允许船只自行前往美洲,并允许更多港口和美洲贸易。

地区之间的贸易指各行政区之间的贸易,比如委内瑞拉向今墨西哥出口可可等。

区内贸易指各行政区内贸易,垄断在市镇长官手里。

另外由于拉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西班牙远隔重洋,垄断贸易难以切实执行,走私贸易盛行。

走私贸易指殖民地与葡、英、法、荷等国的贸易。

4.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社会

主要分为西班牙人市镇和印第安人市镇。

城市网络按规模大小分为城市、城镇和村镇。

一般来说,西班牙人市镇是个稳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实体;印第安人市镇是个动荡、不断衰弱、解体的实体。

解体的原因是人口减少(瘟疫流行、劳累过度)。

印第安人市镇大片土地荒废,随即被殖民者占领形成新的地产制度:

大庄园。

到17世纪,印第安市镇加速解体,大庄园取代其位置,向西班牙市镇提供农副产品。

城市—农村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