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5001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docx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

每日一练:

2020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30)

松鼠哥带大家直击考试重难点--2020年教师资格证每日一练。

【幼儿园】

1.(单选题)激情是一种(   )状态。

A.情感

B.表情

C.心境

D.情绪

2.(单选题)不仅能把行为与道德规则相比较,而且能够体验到经过这种比较后产生的相应的情绪状态。

这是(   )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3.(单选题)人们通过各种情绪和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体现了情绪(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4.(单选题)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这体现了情绪(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5.(单选题)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表明情绪具有(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感染功能

答案

1.正确答案:

D

解析: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如暴怒、恐惧、绝望、狂喜等都属于这种情绪体验。

2.正确答案:

C

解析:

大班幼儿,不仅能把行为与道德规则相比较,而且能够体验到经过这种比较后产生的相应的情绪状态。

比如,对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情绪。

3.正确答案:

A

解析: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和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4.正确答案:

C

解析: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这体现了情绪组织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和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5.正确答案:

D

解析:

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

【小学】

1.(单选题)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A.教师的“教员”角色

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2.(单选题)弟斯多惠说: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3.(单选题)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娅曾说过:

“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他的所作所为负完全责任。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小学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4.(单选题)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B.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

C.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D.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教研活动

5.(单选题)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

B.文献分析

C.行为分析

D.调查分析

答案

1.正确答案:

A

解析:

教师的“教员”角色体现在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和知识,用以帮助学生获得同样的知识。

教师的“领导者”角色体现在领导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态,是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体现在教师要履行“解决人的人生方向问题”和“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两项职责。

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体现在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气氛,教师负有很大的责任。

教师还应是学生个体的心理医生。

2.正确答案:

C

解析: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指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青少年,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

同时教师的任务要既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同时,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是为未来培养人才,而培养人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3.正确答案:

C

解析: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指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青少年,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

同时教师的任务要既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同时,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是为未来培养人才,而培养人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本题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明教师的举止言行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正确答案:

D

解析: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体现在:

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2.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

3.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育科学研究与教研活动有区别体现在:

(1)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是科研工作,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

(2)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教学问题、德育问题、管理问题、学生成长问题、教育专业化等各种与教育有关的问题。

教研活动则只是对各科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5.正确答案:

A

解析:

文献分析主要是对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以及综述者的评价、建议、预测等进行分析,作品分析是个案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可搜集以下三类产品作为研究对象.①反映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的材料,如各种有关方针政策的决定和指示、通告、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报表、总结、会议记录、统计材料、规章制度、日志、信件等。

②反映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材料,如教师工作计划、教案、班主任日志、日记、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会议记录、听课笔记、班会记录等。

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心理状态等的材料,如日记、作文、书信、绘画、工艺作品、各种作业、实验报告、试题试卷、记分册等等。

因此题中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作品分析法。

【中学】

1.(单选题)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2.(单选题)关于课程目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

B.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促进儿童发展

C.社会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改造社会现实的技能

D.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知识体系

3.(单选题)关于活动中心课程论说法错误的是(   )。

A.代表理论有实用主义、人本主义

B.课程目标——儿童本位,教育要促进儿童发展

C.课程组织——经验课程、活动课程;过程要以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而不是学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

D.课程实施——教师处于课程与教学的中心

4.(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历史局限性的是(   )。

A.教材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生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

B.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方法掌握

C.学生很难主动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综合和统一

D.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规范,易于评价

5.(单选题)以下关于广义的课程理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课程是指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容的总和,即学生所应学习的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B.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口社会实践活动

C.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其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D.课程仅仅是指一门学科

答案

1.正确答案:

D

解析:

泰勒提出目标模式

2.正确答案:

D

解析: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促进儿童发展;社会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改造社会现实的技能。

3.正确答案:

D

解析:

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课程实施是以学生处于课程与教学的中心,而不是教师处于课程与教学的中心。

4.正确答案:

D

解析:

历史局限性(不足)包括:

教材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生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方法掌握;学生很难主动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综合和统一;教学方法划一,忽视学生个性化教育。

“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规范,易于评价”是历史进步性。

5.正确答案:

D

解析:

广义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的理解包括:

课程是指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容的总和,即学生所应学习的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口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其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和一类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