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4672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

  、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吃、穿、住都与祖先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2、吃穿住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

  3、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

面对艰苦条,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4、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

  )穿(

  )住(

  )

  、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

遇到野兽的侵袭,因吃生肉而致病的危险。

  6、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

据考证,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

  7、北京人的发现,是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8:

“饮血茹毛”的意思是:

  

  )。

  9、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著称。

据说炎帝氏族开始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手段,但后来人口增多,渔猎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于是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

  0、炎帝部落称为我国最早进入农耕的部落,炎帝也被尊称为农业的创始者,人们称他为“神农氏”。

  1、炎帝还尝百草,促进了用草药治病的技术的发展,所以也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2、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3、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稻-----陕西省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粟和储存粟的陶罐。

  4、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北方就有了粟的种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种植。

我国是最早种粟和稻的国家之一。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犁地和耙地。

  、6原来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7、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百分之二十以上。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8、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29页写下来。

  9、写出30页的农谚

  20、这些农谚使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21、二十四节气歌

  22、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有计划的安排农事活动,为人们的出行也提供了参考。

  23、民以食为天。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24河南生新政裴李岗出土的石棒和石磨。

  2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应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她们将带壳的粟放在石磨盘上,再用石棒,压在带壳的粟上来回搓动,使粟壳脱落,成为可供煮食的粟米。

  26、筷子虽小,却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

具有挑,拨,夹,扒等功能。

刻牵动

  30多个关节和0多条肌肉,还能激发大脑运动。

全世界有1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

  27、屈原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楚国人。

跳入汨罗江殉国。

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

每年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28中西饮食的比较:

中国人喜欢吃炒菜,而且荤素搭配。

实行共餐制。

西方人喜欢吃奶油,肉类食品,实行分餐制。

  29、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

优点:

有利于我们的饮食规律,能满足我们的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弊端:

可能在交流文化方面有些失宜。

  30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能用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了。

  31、六千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

距今六千年的陶器底部的麻布印痕。

  32、两千多年前的司仪,重量只有49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33、两三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棉花种植。

  34、宋代王居正的《纺车图》反映了宋代人用棉线织布制衣的生活情景。

  3、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她向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后来她回到故乡,改革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从而提高了纺织的速度。

  36、中国的服饰史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宝库,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体现出社会进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

  37、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国唐服的影响,并吸收了它的风格。

  38、从服饰中看出,不同时期人们穿的衣服,带的帽子,梳的头发不一样。

过去当官的和老百姓穿的衣服不一样。

  39、在古代,中国是为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两千多年前,我国丝绸就有了十多个品种。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人一直把我国称为“赛里丝”

  国。

意思是:

产丝之国。

  40、远古时期,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常在树上搭窝,后人称之为“构木为巢”叫做“有巢氏”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地上挖穴,以避风寒。

  41、中国古代建筑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2、用格门,格扇代替墙面,不仅可以通风,采光,将屋里屋外隔开,而且还成为家中的装饰物。

  43、用斗拱将木块咬合在一起的方法,既结实又美观,这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

  44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它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体现着人们的智慧

  和创造。

  4、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

欧式风格的哥特式建筑,以那高耸细长的塔楼及众多造型挺秀的小尖塔,掩饰着他的雄伟和壮丽,称为欧洲国家城市的一个象征。

  46、欧洲人喜欢将铁艺用于建筑装饰中。

  47、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圆形拱顶并配有几何,动植物和阿拉伯文字等千变万化的纹样,构成了特殊的形态。

  48、我国今天的建筑和家居文化在保留了传统风格的同时,还融入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并具有新时代的气息。

  49、引入外国的:

沙发,席梦思。

  0、火焰中的文化:

陶与青铜。

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

  1、八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做出了最初的陶盆,陶罐,创造出了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

  2、距今六千年的陶瓶---------唐代的骆驼载乐俑-------在浙江出土的七千多年前的猪纹钵。

  3、紫砂壶是用江苏宜兴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的,紫砂泥是一种含有多种矿物质的黏土,用它烧制的茶具,即使在夏天,泡出的茶也能保持好几天不变质。

  4、文化的使者--------瓷器。

中国的瓷器以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

  、陶和瓷的区别:

  、用瓷土作原料,烧制的温度要比陶器高得多

  2瓷器诞生的年代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6、清代青花楼阁圆盘------明代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彩釉和瓷雕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

  7、隋代白瓷双腹龙柄传瓶(白瓷壶,罐,瓶等是隋代瓷瓶中较为典型的器物,通常将瓶颈,壶柄等做成龙头和龙凤的形象,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

  8、宋代哥窑开片瓷碗(宋代哥窑的碎纹技术堪称一绝--------百碎纹)

  9、中国陶瓷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步和发展,并传入世界各国,是名不虚传的文化使者。

  60、六百多年前,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

  61、中国发明陶瓷的历史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

直到1712年法国传教士来到景德镇,看到了陶瓷技术。

  62、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以瓷器著称,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制瓷历史,其名称来历与瓷器息息相关。

  )

  63、陶都-------宜兴(异性的陶器以生茶日常生活用陶伟主流,尤以紫砂壶闻名天下)

  64、青铜发明与五千年前,它用于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更重要的是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铸造着时代的印记,对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文化生活,重大事,生活习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6、我们可以从青铜上边的文字了解古代的历史。

  66利簋---------这是1976年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是盛放粮食的器皿,利簋内有32字铭文,它记载了距今三千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击败上商王军队的史实。

  67、编钟---------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礼乐器,这些是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64,它们被埋藏在地下长达两千四百多年。

  68、越王剑---------越王勾践使用过的青铜剑,卧薪尝胆,196年,在湖北出土,这把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

  69、铜鼎---------鼎是祭器,亦是食器,在历史上曾被视为权力和威势的象征。

  铜时代,国家有重大庆典时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代,鼎力相助)

  70、青铜器物:

鸭形的铜盅。

  盤:

洗手器。

  铜戈:

兵器。

  铜铲:

农具。

  71、汉字的创作与发展。

有迹可查的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72、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是怎样记事的?

  结绳记事2刻木记事3画图记事

  73、仓颉造字

  74、汉字真是一个人造出来的吗?

人们为什么要造字?

  不是一个人造出来的,是众多人的共同努力造出来的。

原因:

人们为了记事,进行文化交流。

  7、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与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字逐步演变为拼音文字不同,我国的汉字始终保持了既有形有有声的方块字特点。

  78、汉语方言之多,语音差异之大,远远超过欧洲许多国家间语言的交流情况。

  79、在广告,民间艺术和周围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集艺术造型,字形与字义为一体的画面。

这与三千多年以前文字创造者闷得构思基本相同。

  80、我们的汉字文化有着惊人的传承性,有着永久的魅力。

  81、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又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82、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汉语最简短,联合国用五种文字印刷同一文,用汉字写的文,装订出来的文本最薄。

  83、书的演变:

  84、册简

  --------是我国最早的书。

除了册简以外,我国祖先还曾经把字写在“帛”上,存放时把它卷起来,成为一卷书,这就是“帛书”。

  8、“册”作为书的数量单位。

  86、蔡伦------造纸术。

一千八百多年前,蔡伦用树皮,破布,废鱼网为原料制造白纸。

  87、毕昇------活字印刷。

用胶泥烧制而成。

(活字印刷之前是:

拓碑文雕版印刷)

  88、我们从蔡伦和毕昇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凡事要开动脑筋,善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及造福后代的决心。

  89、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事物都有它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90、据说我们李姓源于商朝的一个官名-------大理。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

  91、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指南针出现于两千四百多年前,

  成为“司南”;火药古人将它用于娱乐活动,一千一百年前,火药被用于战争。

  92、为什么陶与青铜堪称为“火焰中的文化”?

  陶氏人类第一次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中国瓷器以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

青铜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它上面,铭铸着各个时代的印记,他们都需要火的烧制,所以说它们是火焰中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