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分析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4306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质分析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煤质分析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煤质分析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煤质分析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煤质分析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质分析方法.docx

《煤质分析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质分析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质分析方法.docx

煤质分析方法

煤炭

1        范围

煤炭的检验包括的项目很多,指标复杂,现根据本公司使用的煤种及实际情况,制定了煤炭检测标准。

本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煤炭的取样、煤样的制备、煤中全水分的测定、煤的工业分析、煤中总硫的测定、灰熔点的测定及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及煤的粒度测定。

本标准还规定了上述方法所用的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75—1996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474—1996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GB/T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4—1996煤中全硫的测定

GB/T219—1996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T1573—2001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3        技术指标

本标准涉及的水煤气用无烟煤质量指标如表1

表1

项目        质量指标

水分Mt,%≤        5.0

灰分Aad,%≤        20.0

挥发分Vad,%≤        9.0

固定碳FCad,%≥        75.0

总硫含量St,ad,%≤        1.0

灰熔点,oC≥        1350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Kcal/Kg≥        6500

粒度,mm

        25-75,%≥   88

        >75,%≤        7

        <25,%≤        5

热稳定性TS+6,%≥        70

本标准涉及到的烟煤质量指标如表2

表2

指标名称        质量指标

        优等品        合格品

水分Mt,%≤        10.00        10.00

灰分Aar,%≤        15.00        20.00

挥发分Var,%≥        25.00        22.00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Kcal/Kg≥        6000        5500

4检验方法

4.1煤样的采取及制备

4.1.1工具

4.1.1.1采样铲:

铲的长和宽均不小于被采煤样最大粒度的2.5~3倍;

4.1.1.2钢板:

厚度6mm;

4.1.1.3铁锤

4.1.1.4搪瓷盘:

40×30cm;

4.1.1.5铁盒:

40×20×15cm;

4.1.1.6标准筛:

6mm及0.2mm。

4.1.2操作步骤

4.1.2.1一般所采的煤堆的重量不超过1000t,所采的点数(子样的数目)为30个。

4.1.2.2根据煤堆的形状可均匀将子样分布在煤堆的顶、腰和底(距地面0.5m)上,采样要先去掉0.2m的表面层。

4.1.2.3先去掉0.2的表面层,将铁锹插入20cm后垂直向上端出,在此过程铁锹要保持水平不得倾斜,大约取1.0~1.5Kg。

4.1.2.4将所取的煤样放在钢板上(总共30~50Kg)用铁锤敲碎至13mm以下,堆成圆锥形,用铁锹从锥体顶端将煤样分成四个相等的扇形,将相对的两个扇形体弃去。

4.1.2.5将留下的两个扇形体堆成圆锥体重复上述操作两到三次。

留下的煤样为2.5Kg左右,全部装入取样袋中。

4.1.2.6将所去的煤样敲碎使之全部通过6mm筛。

用堆锥四分法缩分煤样,取500g左右装入取样袋用于全水分的测定。

4.1.2.7取500g左右置于干净的托盘放在空气中自然干燥24小时(也可在45oc以下烘箱内干燥2~3小时)至连续干燥到质量变化不超过0.1%,再取100g左右用制样粉碎机粉碎使之全通过0.2mm筛,装入样品袋或样品瓶待测。

注:

因煤中的外在水分极易挥发,要求尽快取样,并要求尽快测全水分

煤样取回后要记下批号、取样时间、地点、取样的天气、取样人,并留下500g左右留样,大约保留一月左右。

4.2全水分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oC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4.2.2仪器设备

4.2.2.1干燥箱:

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和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oC范围内;

4.2.2.2干燥器:

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4.2.2.3玻璃称量瓶:

直径70mm,高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4.2.2.4分析天平:

感量0.001g。

4.2.3测定步骤

4.2.3.1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平摊在称量

瓶中。

4.2.3.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oC的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

4.2.3.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大约20min),称量。

4.2.3.4检查性干燥:

把称量完毕的称量瓶重新放入干燥箱中大约30min,再称量如质量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证明已达到恒重。

如质量增加,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4.2.4结果的计算

全水分测定结果按公式

(1)计算:

```````````

(1)

式中:

Mt——煤样的全水分,%;

m——煤样的质量,g;

m1——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4.2.5精密度

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表3的规定:

表3

水分(Mt)        重复性

<10        0.4

>10        0.5

4.3煤中内水的测定

4.3.1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0.2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oC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4.3.2仪器设备

4.3.2.1干燥箱:

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和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oC范围内。

4.3.2.2干燥器:

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4.3.2.3玻璃称量瓶:

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4.3.2.4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4.3.3测定步骤

4.3.3.1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精确到0.0002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称量时要戴棉布手套)粒度为0.2mm以下的煤样1±0.1g(精确到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4.3.3.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oC的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2h。

4.3.3.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大约20min),称

量。

4.3.3.4检查性干燥:

把称量完毕的称量瓶重新放入干燥箱中大约30min,再称量如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证明已达到恒重。

如质量增加,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4.3.4结果计算

内水测定结果按公式

(2)计算:

```````````

(2)

式中: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m——煤样的质量,g;

m1——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4.3.5精密度

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表4的规定:

表4

水分(Mad)        重复性

<5        0.20

5~10     0.30

>10        0.40

4.4灰分的测定

4.4.1方法提要

本方法采用缓慢灰化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oC,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4.4.2仪器设备

4.4.2.1马弗炉:

能保持温度为815±10oC。

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区。

炉后壁的上部带有直径为25~30mm的烟囱。

4.4.2.2瓷灰皿:

长方形,底面长45mm,宽22mm,高14mm;

4.4.2.3干燥器:

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4.4.2.4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4.4.2.5灰皿夹;

4.4.2.6耐热瓷板或石棉网。

4.4.3测定步骤

4.4.3.1用预先烧至恒重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到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

4.4.3.2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oC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

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约500oC,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

继续升到815±10oC,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4.4.3.3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石棉网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到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称量。

4.4.3.4检查性灼烧

把称量完毕的灰皿重新放入马弗炉灼烧大约20min,再称量如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g或质量有Q/LSANJ04116-2004所增加,证明已达到恒重。

如质量增加,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4.4.4结果计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按(3)计算:

```````````(3);

式中:

A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产率,%;

m1——灼烧后剩余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4.4.5精密度

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表5的规定:

表5

灰分(Aad)        重复性

<15.00        0.2

15.00~30.00        0.30

>30.00        0.50

4.5挥发分的测定

4.5.1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oC温度下,

隔绝空气加热7min。

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Mad)作为挥发分产率。

4.5.2仪器设备

4.5.2.1挥发分坩埚:

带有配合严密的盖的坩埚,坩埚口直径33mm,底直径18mm,高40mm,总质量15~20g;

4.5.2.2马弗炉:

能保持温度为900±10oC。

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区;

马弗炉的恒温区应在关闭炉门下测定,并至少半年测定一次。

高温计(包括毫伏计和热电偶)至少半年校准一次;

4.5.2.3坩埚架;

4.5.2.4坩埚夹;

4.5.2.5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4.5.2.6机械秒表;

4.5.2.7干燥器:

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4.5.3测定步骤

4.5.3.1用预先在900oC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02g(精确到0.0002g),均匀地摊平在坩埚底部,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

4.5.3.2将马弗炉预先加热到920oC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

准确加热7min。

坩埚及架子刚放入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10oC,否则此实验作废。

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4.5.3.3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Q/LSANJ04116-2004

4.5.4结果计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按式(4)计算:

```````````(4)

式中:

Vad——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产率,%;

m1——灼烧后减少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4.5.5煤渣特征分类

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的特征,按下列规定加以区分:

(1)        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者的颗粒。

(2)        粘着——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

(3)        弱粘结——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

(4)        不熔融粘结——以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        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线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        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或小气泡)。

(7)        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        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

为了简便起见,通常用上述序号作为各种焦渣特征的代号。

4.5.6挥发分测定精密度

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表6的规定:

表6

挥发分(Vad)        重复性

<20        0.30

20~40        0.50

>40        0.80

4.6固定碳的测定

固定碳按式(5)计算:

```````````(5)

式中:

FCad——空气干燥煤样的固定碳含量,%;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A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产率,%;

Vad——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产率,%。

4.7总硫的测定

4.7.1方法提要

煤样在催化剂作用下,于空气流中燃烧分解,煤中的硫生成二氧化硫并被碘化钾溶液吸收,以电解碘化钾溶液所产生的碘进行滴定,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煤中全硫的含量。

4.7.2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

4.7.2.1三氧化钨(HG10—1129)。

4.7.2.2变色硅胶:

工业品。

4.7.2.3电解液:

碘化钾(GB/T1272)、溴化钾(GB/T649)各5g,冰乙酸(GB/T676)10ml溶于250ml水中。

4.7.2.4瓷舟:

长77mm,耐温1200oC以上。

4.7.2.5KZDL-3C型快速智能定硫仪。

4.7.3试验步骤

4.7.3.1接通电源,燃烧炉升温,当升温到900oC~1000oC时,开动电磁泵,检查气密性,并打开燃烧管与电解池间的阀门,以干燥通气管道和烧结玻璃熔板。

4.7.3.2加电解液:

打开电解池上房的橡皮塞,放上漏斗,打开气泵,关闭燃烧管与电解池间的玻璃阀门,加入预先配置好的电解液(3.3)250ml。

4.7.3.3开动搅拌器,缓慢调节转速旋钮至适当速度(一般在500r/min左右),

4.7.3.4先做一高硫与低硫废样,到达到终点后再正式测定。

4.7.3.5在瓷舟上分别准确称量50mg左右的煤标样与煤样,上面覆盖一薄层三氧化钨,测定。

4.7.3.6实验完毕后,打印机打出结果,先关闭燃烧管与电解池间的阀门,然后关闭电源,放出电解液,并用蒸馏水清洗电解池。

4.8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4.8.1定义

4.8.1.1变形温度(DT):

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4.8.1.2软化温度(ST):

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4.8.1.3半球温度(HT):

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4.8.1.4流动温度(FT):

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4.8.2方法提要

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在一定的气体介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灰锥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观测并记录它的四个特征熔融温度:

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8.3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4.8.3.1糊精:

化学纯,配成100g/L溶液。

4.8.3.2碳物质:

灰分低于15%,粒度小于1mm的无烟煤、石墨。

4.8.3.3参比灰:

含三氧化二铁20%~30%的煤灰,预先在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和氧化性气氛中分别测出其熔融特征温度,在例常测定中以它作为参比物来检定试验气氛性质。

4.8.3.4灰锥模:

能制出合乎标准的灰锥。

4.8.3.5刚玉舟:

耐温1500oC以上,能盛足够量的碳物质。

4.8.3.6灰锥托板:

在1500oC下不变形,不与灰锥作用,不吸收灰样。

4.8.3.7HR-3/3A型灰熔点测定仪。

4.8.4试验步骤

4.8.4.1灰的制备

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按GB/T212—2001规定将其完全灰化,然后研磨至0.1mm以下。

4.8.4.2灰锥的制做

取1~2g煤灰放在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数滴糊精溶液(4.1)润湿并调成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

Q/LSANJ04116-2004

铲入灰锥模中挤压成型。

用小尖刀小心地推至瓷板或玻璃板上,于空气中风干或于60oC下干燥备用。

4.8.4.3测试

4.8.4.3.1用糊精水溶液将制好地灰锥固定在灰锥托板地三角坑内,并使灰锥垂直于底面的侧面与托板表面垂直.

4.8.4.3.2将带灰锥的托板置于刚玉舟上,预先在刚玉舟中间放石墨粉5~6g.

打开高温炉炉盖,将刚玉舟徐徐推入炉内,至灰锥刚好位于高温带并在热电偶尖端下方(相距2mm左右)。

4.8.4.3.3关上炉盖,开始加热并控制升温速度为:

900oC以下,15~20oC/min;

900oC以上,(5±1)oC/min。

4.8.4.3.4随时观察灰锥的形态变化(高温下观察,需戴上墨镜),记录灰锥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8.4.3.5待全部灰锥都达到流动温度或炉温升至1500oC时断电,结束实验。

待炉温冷却后,取出刚玉舟。

4.8.5实验气氛性质的检查

用参比灰(4.3)制成灰锥,在刚玉舟内加入适量石墨,测定其熔融特征温(DT、ST、HT和FT)。

如其实际测定值与弱还原性气氛的参比值相差不超过50oC,则证明炉内气氛为弱还原性。

4.8.6精密度

  煤灰熔融性测定的精密度如表7规定:

表7

熔融性特征温度        重复性,oC

DT        ≤60

ST        ≤40

HT        ≤40

FT        ≤40

注:

以上所涉及到的空气干燥煤样是指煤样制备至规定的粒度后,摊成薄层,在室温于空气中放置(24小时)自然干燥或在45oc以下干燥数小时,再在空气中连续干燥到质量变化不超过0.1%,即达到空气干燥状态。

空气干燥煤样用于多项煤质指标的测定,其水分不仅是各项煤质指标换算成不同“基”的依据,而且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

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常因空气湿度相差较大,使煤质分析结果出现明显差异。

因此在进行各种煤质分析项目如灰分、挥发分、元素分析和发热量等指标时,最好同时测定煤样的水分以保证个指标的准确性。

但实际工作中如不能实现同时测定,则应尽量短的、煤样水分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期限(最对不超过7d)内进行。

4.9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4.9.1无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4.9.1.1无烟煤的Vdaf(校)

 无烟煤的Vdaf(校)按下表8换算:

表8

30≤Ad<40        Vdaf(校)=0.80Vdaf-0.1Ad

25≤Ad<30        Vdaf(校)=0.85Vdaf-0.1Ad

20≤Ad<25        Vdaf(校)=0.95Vdaf-0.1Ad

15≤Ad<20        Vdaf(校)=0.80Vdaf

10≤Ad<15        Vdaf(校)=0.90Vdaf

Ad<10%        Vdaf(校)=0.95Vdaf

4.9.1.2无烟煤的Vdaf(校)和Ko对应值见下表9

表9

Vdaf(校)        ≤3.0        3.0—5.5        5.5—8.0        >8.0

Ko        8200        8300        8400        8500

4.9.1.3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

4.9.1.4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9.2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9.2.1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

  *只在Vdaf<35%Mad>3%时减去此项

4.9.2.2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9.2.3烟煤的K值见下表10

Vdaf

K 焦渣特征        >10—13.5        >13.5

—17        >17

—20        >20

—23        >23

—29        >29

—32        >32

—35        >35

—38        >38

—42        >42

1        84.0        80.5        80.0        78.5        76.5        76.5        73.0        73.0        73.0        72.5

2        84.0        83.5        82.0        81.0        78.5        78.0        77.5        76.5        75.5        74.5

3        84.5        84.5        83.5        82.5        81.0        80.0        79.0        78.5        78.0        76.5

4        84.5        85.0        84.0        83.0        82.0        81.0        80.0        79.5        79.0        77.5

5--6   84.5        85.0        85.0        84.0        83.5        82.5        81.5        81.0        80.0        79.5

7        84.5        85.0        85.0        85.0        84.5        84.0        83.5        82.5        82.0        81.0

8       不出现     85.0        85.0        85.0        85.0        84.5        83.5        83.0        82.5        82.0

式中:

Qnet.ad—煤的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卡/千克(Kcal/Kg);

Qnet.ar—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卡/千克(Kcal/Kg);

Mad—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Mar—煤的收到基全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Aad—煤的空气干燥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

Vad—煤的空气干燥基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

注:

以上分析指标中所涉及到的“基”的含义及换算

ar—收到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ad—空气干燥基;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