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4264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1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化学概念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的现象,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过程,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观察、比较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感受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化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许多,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些什么呢?

让我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

阅读课本标题

引起思考,整体感知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介绍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的燃烧

 

【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分析:

1、石蜡熔化—气化

2、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变化1称为物理变化

变化2称为化学变化

【小结】物质的变化及其特征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课本11页练习)

【演示】

1、煤油燃烧

2、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

3、碘化钾和硝酸银反应

 

【录像】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

【讨论】金刚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具有什么性质?

【指导阅读】第12页

【讨论】

1、什么是物理性质?

什么是化学性质?

2、碳酸氢铵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提问】木炭有哪些性质?

【活动与探究】蜡烛燃烧

实验、观察、记录,完成课本表格,交流

讨论,交流

 

思考:

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物理变化?

分析得出概念

 

思考、回答

 

观察、描述现象

阅读课本12页最后一段

 

观察、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小结

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与思考

 

形成、理解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同时巩固概念

学生归纳、整理,认识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再次体验科学探究

本课小结

【提问】今天你学到什么?

讨论、交流,比较两种变化,比较两种性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镁带燃烧C.石蜡熔化D.加热铜丝变黑

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

A.一定会发光和放热      B.一定会有颜色变化

C.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酒精挥发B.火药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

C.电灯发光、食物腐败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湿衣服晾干。

4.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不同(    )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    C.动植物腐败    D.山体滑坡

5.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发光B.放热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蜡烛变短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易被点燃        B.木炭能燃烧C.金刚石特别坚硬      D.铁易生锈

7.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

二、填空题

8.下列叙述中画线的部分属于A、B、C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反应条件B.反应现象C.结论和反应结果

给碳酸氢铵加热(),试管内壁有液体出现(),这是生成的水珠(),闻到有

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氨气();再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处,

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还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9.判断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用序号填空)

(1)木材制成桌椅,

(2)冰雪融化,(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酒精挥发,

(5)铁丝弯曲,(6)食物腐败,(7)水结成冰,(8)钢铁生锈

(9)葡萄酿酒,(10)煤油燃烧,(11)人的呼吸,(12)电灯发光。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10.请将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化学变化a.酒精容易挥发

b.天然气燃烧

2)化学性质c.植物的光合作用

3)物理变化d.石蜡熔化

e.加热碳酸氢铵

4)物理性质f.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11.把银白色的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于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的性质有:

物理性质

(1)颜色;

(2)状态;(3)硬度;

(4)熔点;(5)密度。

化学性质

12.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在表格空白处写出根据什么性质区分该组物质,并写出该性质的类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你能用多种方法区分吗?

一定能,请写出多种方法。

物质

根据性质

性质类别

例:

水与酒精

气味

可燃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铁丝与铜丝

 

白醋与白酒

 

水与澄清石灰水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两个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两种方法,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成为基础知识学习后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贯穿于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始终,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知识本身。

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是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第一次接受方法的教育,不要求胜心切,作过高要求。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1.认识一些常用化学仪器。

2.了解化学实验一些基本操作。

过程和方法:

学习化学实验的方法(实验→观察→思考)

情感价值观:

在动手实验中感悟化学的有趣、有用、提高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试剂瓶

2.认识常用化学反应容器(玻璃的)

难点:

1.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

2.滴管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实验、讨论小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上课的教室——化学实验室。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要了解物质知识,最基本的方法:

化学实验,如何进行实验呢?

二、新授: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阅读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认识一些常用化学仪器

1.默写易错仪器的名称

2.介绍试剂瓶

3.提问:

用于化学反应的常用玻璃仪器有那些?

有何不同?

有何不同?

 

交流讨论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培养分析、思考的学习习惯

2、药品的取用及原则

用剩药品的处理

1.提问:

药品取用原则?

2.先请两名学生分别上台演示:

取泥沙、石灰石到试管中→台下学生纠错→老师演示

3.同上顺序,在试管中倾倒水、滴加两滴水

4.提问:

取用一定量固体、液体各需要什么仪器?

如何操作?

回答

观察、纠错、了解正确操作

 

同上

交流讨论

检查预习

让学生互查、互纠提高学习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度

 

复习天平、量筒的使用

3、试管中药品的加热

1.提问:

酒精灯的实验

2.请学生演示给试管中的泥沙加热

(根据试管口出现的水珠,提出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根据受热面积提出液体量不要超过容积的1∕3)

学生观察

讨论要点

 

学生观察

讨论要点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由实验事实理解操作要点

4、完成“铜绿”的两个实验,巩固操作、训练观察

适当指导

拍照片投影点评

实验:

“铜绿和盐酸的作用,铜绿受热的变化

交流:

1.铜绿有哪些性质?

2.实验中有哪些基本操作?

了解化学实验的环节,实验—观察—思考;巩固基本操作

5、废弃物处理、仪器洗涤

1.提问:

废弃物可以倒入水池吗?

2.介绍:

玻璃仪器的洗涤

处理废弃物、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总结:

学生小结:

教师小结: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包括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思考三个环节。

 

【课后巩固】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化学反应的仪器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

2.下列仪器中,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3.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时,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将砝码置于左盘,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克,游码读数为0.2克,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A.9.2克B.8.8克C.9克D.无法确定()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5.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适合的仪器有()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B③④C.②④D.②

6.下列药品的取用,需用药匙的是()

A.酒精B.小石块C.葡萄糖D.白醋

7.下列仪器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漏斗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9.关于滴瓶中滴管的使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不要伸入试管口内

B.不要将滴管水平放置

C.加完药品后应将滴管洗净再放回原瓶

D.滴管除了原滴瓶外,不能放在其他任何地方

10.实验用剩的药品,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放回原瓶B.放入指定的容器C.带出实验室D.倒入废液缸

11.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2.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到处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13.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1)用托盘天平称取15.6克氧化铜

(2)用100mL量筒量取5.45mL稀盐酸

(3)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2℃

(4)用10mL量筒量取6.6mL稀盐酸

A.

(1)

(2)B.

(2)(3)(4)C.(3)(4)D.

(1)(4)

1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4.按要求填写上述仪器的名称:

可直接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

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

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15.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有的有性、有的有性,因此,不能用拿,不要把凑到瓶口闻气味 ,不得用品尝。

16.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几点:

①绝对禁止向添加酒精。

②绝对禁止用点燃另一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

④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灭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了解常见离子的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领悟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的意义及书写方法;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难点:

元素概念 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讲议议练练,师生互动学习【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元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

加碘盐、含氟牙膏、加铁酱油等

问:

这里的碘、氟、铁是指什么?

问:

元素”是指什么?

在我们化学课本的后面,总是附有一张大大的“元素周期表”,它有何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板书:

一 元素与元素符号)

 

思考:

碘、铁、氟指元素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

(1)二氧化碳、水、氧气这三种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共同原子是哪种?

1.回忆、思考并热烈讨论。

(1)共同原子是氧原子。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它们都含有氧原子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为新知识作铺垫

(2)给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2)氧原子由原子核和8个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中又含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8。

讲授新课

点评:

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

讲授:

构成以上这些物质的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

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核电荷数为8。

我们把这些凡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

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

板书: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认真听讲,领悟。

通过氧元素、碳元素的概念的由来,引出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学生阅读,得出元素概念

设问:

那什么叫元素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5页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并画出关键词句。

仔细阅读,并划出关键词句。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元素概念的深入分析

设问:

什么叫元素?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素: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2)同一类原子;(3)总称。

这就说明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回答: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通过教师的补充讲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

对元素概念的辨析

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通过讨论交流,对元素概念进行辨析后,让学生真正理解

(1)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6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7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1)属于同一种元素。

(2)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微粒、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6的微粒、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6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2)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3)以上两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3)说明了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和电子数,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二、元素符号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

提出问题:

大家可能已经发觉到,各种元素用汉字来表示比较麻烦,而且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名称。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简化元素的书写又能使各个国家的人都能看懂呢?

认真听讲,思考并讨论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引出元素的定义

讲述:

为了书写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方便,我们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每种元素用一种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元素符号。

板书:

二、元素符号

充满好奇,了解元素符号的概念。

提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阅读,交流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页,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归纳山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板书:

1.书写:

“—大二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归纳出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

 

元素符号的意义

提问:

元素符号N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补充: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及其意义之间的关系。

 

讨论回答:

表示一个氮原子,也可以表示氮元素。

通过教师讲解,理解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及其意义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回忆,讨论出元素符号N的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问: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是否还能表示该元素?

思考,回答: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指出一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让学生说出Fe、2H表示的意义。

(板书:

2.元素符号的意义)

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回答:

 

(1)Fe表示:

铁元素或1个铁原子。

 

(2)2H表示:

2个氢原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元素的分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的资料,即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提问:

元素中文名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元素的中文名称,就可以判断它属于金属还是非金属,也可以知道这种元素在常温时的状态。

阅读后回答:

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标示了元素的种类。

“气”字头的表示常温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元素;“氵”旁的表示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石”旁的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元素;“钅”旁的表示金属元素(液态金属汞是个例外)。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思维能力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提问:

那元素和原子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板书:

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板书:

元素原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含义;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有数量含义

使用范围:

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原子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

 

思考、回忆并归纳。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离子符号的书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6页第一段,理解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

阅读课本,并互相交流书写方法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举例:

(1)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2)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4)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氢离子

2个人上黑板板书,其余同学在草稿纸上练习书写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归纳小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大家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电子数不同

4.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隐形眼睛洗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它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D.它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

5.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而土壤里常缺乏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主要施用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肥料。

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B.CO(NH2)2C.Ca(H2PO4)2D.K2SO4

6.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该有机物组成做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只含C、H元素B.只含C、O元素

C.肯定含C、H、O元素D.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7.下列元素符号中都表示金属元素的组是()

A.HgBaMnB.FeHeMgC.CaNaND.HCO

8.“2H”表示的意义是()

A.2个氢原子B.1个氢分子C.氢元素D.氢气

9.元素是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或)。

10.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一定的组成的。

元素通常用于表示物质的组成,如:

氧气由组成,二氧化碳由和组成。

通常说某物质含钙、铁、锌等多数指的是某物质含有什么。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不讲和。

原子、分子、离子是很小的微粒,既讲种类,也讲个数,通常用于表达物质的构成。

如氧气由构成,氧分子由构成,铁由构成等。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数。

11.元素符号的意义有。

如“O”既表示。

12.符号Ca2+中2代表的意义为

1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可表示为:

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以判断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14.用“元素,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填写下列空格: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分成。

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构成,其中带正电,带负电,不显电性。

在中,数等于数,所以不显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数与数之和。

水是由水构成,由氢、氧两种组成的化合物。

15.按要求写出符号:

(1)碘元素

(2)两个硅原子

(3)一个银原子(4)六个铝原子

(5)十个碳原子(6)五个硫原子

(7)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8)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9)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10)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16.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H

(2)3H

(3)2Cl(4)4P

(5)3Cu(6)2Na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a)了解常见金属(铁、铝、铜)的物理性质。

b)掌握铁、铝与O2、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三、教学难点:

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实验与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碳、氢、氧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元素──金属元素。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又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就占了五分之四(展示元素周期表)。

   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观察教师出示的元素周期表。

   从已知的C、H、O等非金属元素到金属元素,学生很容易发生联想,借鉴学习方法。

提问:

那么你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

请完成下表。

   对学生习作投影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P114上的表格。

   复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交流展示:

请学生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

   学生回答,展示课前收集的身边的金属材料。

   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铺垫提问:

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回答物理性质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