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4053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8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docx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普通用卷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平坦开阔、海拔较高

B.生态环境脆弱,但经人类破坏后容易恢复

C.自然灾害只有水土流失,而且抵抗灾害能力较强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2.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其原因是()

A.河道纵横B.沼泽遍布C.冰川广布D.千沟万壑

3.“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

B.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

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

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

4.“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说明的问题是()

A.黄土是流水冲积来的B.黄土是风吹来的

C.黄土是地质演变形成的D.黄土是人为造成的

5.下列图片反映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景观的是()

A.

B.

C.

D.

6.读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图,该图反映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烧杯里的水越多

B.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

D.地表植被覆盖率越低,烧杯里的沙土越少

7.下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A.AB.BC.CD.D

8.“沟壑纵横”描述的是下列地形区中的()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9.下列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黄帝陵B.颐和园C.天坛D.妈祖庙

10.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黄河下游,西至太行山脉B.北连东北平原

C.位于大兴安岭以西D.位于秦岭以北

11.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B.

C.

D.

12.某班师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

在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下面一组实验可得出的影响因素是()

A.植被B.土质C.坡度D.降水强度

13.玲玲家乡的人们爱唱秦腔,歌声高亢。

闻其声,见其人,但相聚却很难。

两人要相聚,可能要走一两天,这是因为()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B.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1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少 ③地形平坦 ④夏季降水集中 ⑤过垦过牧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⑤

15.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段主要是()

A.上游河段B.中游河段C.下游河段D.中下游河段

16.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搬运堆积作用

17.下列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措施中,正确的是()

A.毁林开荒B.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C.陡坡改造成水平梯田D.无限制增加养畜量

18.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早涝灾害C.寒潮D.地震

19.如图中示意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模拟实验(实验中都使用黏土)。

读图,完成问题下列做法可以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是(  )

①陡坡修梯田

②采矿、修路

③打坝淤地

④林草护坡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李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分别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后最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在流水作用下,土壤被冲刷的整个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下列对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地区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D.云、贵、渝、陕属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级行政区域

(2)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描述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下列是对形成黄土高原地表景观原因的分析。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②黄土高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广种薄收和轮荒。

轮荒是一种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耕地不固定,且种地不施肥,三五年之后,土壤肥力下降便丢弃撂荒,然后再另选择土地开垦。

③黄土高原处在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从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自然条件不稳定。

上述三个原因中,属于自然原因的是__________,属于人为原因的是__________。

除了这三个原因外,请再分别说出一条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注意观察黄土高原各月降水量柱状分布图):

__________;人为原因:

__________。

(4)现在,我国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

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并说出生态建设的好处。

22.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带;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属于__________地区;从地势阶梯看,位于地势__________阶梯上。

(3)在歌曲《黄土高坡》中有这样的歌词: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黄土高原夏季盛行__________风,冬季盛行__________风。

(4)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3.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

左图是黄土高原范围图,右图是我国苹果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山脉)以西,_______(山脉)以北,主要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省。

(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资料1:

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3)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

完成下列框架图,认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①夏季多暴雨      ②土壤贫瘠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水土流失

资料2: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

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4)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沿海苹果带相比,突出优势是()(双选)

A.气候温暖湿润      B.降水集中      C.海拔较高,气温低     D.降水少,光照强

(5)关中平原地势__________(平坦/崎岖),依靠__________河的充足水源,成为__________(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熟制是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分布。

材料二 世界苹果优势区与黄土高原洛川苹果产区自然条件对比。

项目

世界优势区

洛川

年均气温

9~12℃

9.2℃

年均降水量

560~750mm

621.2mm

昼夜温差

7.1℃

12.6℃

海拔

800~1300m

1100m

年日照时数

2200~2400h

2552h

土层深度

>2m

80~140m

(1)据图说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主要覆盖了甘肃、河南、________、________四个省区;

(2)据表格回答与世界苹果优势区相比,黄土高原洛川苹果产区有哪些突出的优势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新疆阿克苏、山东丘陵苹果产区与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的气候条件优势:

与黄土高原相比,新疆阿克苏的气候条件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与黄土高原相比,山东丘陵的气候条件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

(4)洛川位于我国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经济比较落后。

请你为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金点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即可。

【解答】

A.地表沟壑纵横,形态复杂,故A错误。

B.生态环境脆弱,经人类破坏后很难恢复,故B错误。

C.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而且抵抗灾害能力较差,故C错误。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解答】黄土高原的地表平地少,斜坡多,沟谷密度大,这就是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的原因。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主要地貌特征、民风、民俗和生态环境治理等相关知识点。

【解答】

“黄土地”所在的主要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它位于第二级阶梯,水土流失严重,A错误,符合题意;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该地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该地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据题干描述,说明黄土是风吹来的,而不是其他外力带来的。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代表性民居,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民居的形态是解题的关键。

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故ABC错误,D正确。

6.【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烧杯里的水越少),水土流失的状况越轻(烧杯里的沙土越少)。

​​​​​​​故选B。

7.【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形和地势、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A为塔里木盆地,B为东北平原,C为黄土高原,D为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西至乌鞘岭,乌鞘岭属于祁连山脉。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长期受流水侵蚀的影响,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

故选B。

9.【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上游,西至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脉,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位于黄土高原的省级行政区域。

【解答】A是广东省,B是黑龙江省,C是陕西省,D是山东省,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最严重。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在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下面一组实验可得出植被覆盖越好,水土流失越轻;植被覆盖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两人之间闻声容易,相聚难。

14.【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要抓住关键词“自然原因”。

【解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降水集中等。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河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黄河中上游分界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河南省的桃花峪。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段主要是中游河段。

故选B.

16.【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解答】

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整纵横”的地表形态。

故选A。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治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可以保持水土,而毁林开荒、陡坡改造成水平梯田、无限制增加养畜量会加重水土流失,B对,ACD错。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黄土高原大部分位于季风区内,旱涝灾害严重,黄土高原受台风影响小,冬季由于农作物收获,所以受寒潮影响小,地震较少,B对,ACD错。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解:

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有:

植树种草、打坝淤地、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在陡坡修建梯田、开辟耕地,采矿等会加剧水土流失;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造成的,一方面应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该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理解记忆有效。

2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象灾害的分布。

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自然灾害的分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从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可以看出,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答案】

(1)D

(2)地表崎岖,沟壑纵横(或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

(3)①③   ②    自然原因: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

​​​​​​​(4)连线略。

好处:

环境得以保护和恢复(如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上升、提高土壤肥力等);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如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人地矛盾等)。

【解析】【试题解析】

(1)据图看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内陆地区,主要有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重庆和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特征。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地形多沟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处在从平原向高原、山地,从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不稳定等。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4)生态建设的好处主要是改善自然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2.【答案】

(1)乌鞘岭 太行山脉 秦岭 黄河

(2)暖温 北方 第二级

(3)东南 西北

​​​​​​​(4)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流水侵蚀

【解析】【试题解析】

(1)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黄河从本区流过。

(2)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属于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3)黄土高原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4)长时间的流水侵蚀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

23.【答案】

(1)太行山脉    秦岭    陕西、山西(位置可互换)

(2)C

(3)

(4)CD

(5)平坦    渭河    小麦     两年三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等地区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等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和山西省。

(2)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故选C。

(3)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少,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地表被冲成万条沟,沟壑纵横,肥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

(4)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沿海苹果带相比,突出优势是海拔较高,气温低,生长时间长,降水少,光照强,故选CD。

(5)关中平原地势平坦,依靠渭河的充足水源,成为小麦的重要产区,熟制是两年三熟,是我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24.【答案】

(1)陕西、山西

(2)土层深厚   昼夜温差大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分充足

(4)1.发展绿色农业,采用新技术,提产增质;

2.大力宣传,打造洛川苹果品牌;

3.加强果品的深加工,增加收入;

​​​​​​​4.重视销售网络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苹果种植区域的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读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各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是解题关键。

(1)读图,根据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主要覆盖的省区的位置和轮廓可知,它主要覆盖了甘肃、河南、陕西、山西四个省区。

(2)读表格可知,与世界苹果优势区相比,黄土高原洛川苹果产区有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的突出自然条件。

(3)与黄土高原相比,新疆阿克苏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其气候条件优势是: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与黄土高原相比,山东丘陵降水较多,其气候条件优势是水分充足。

(4)1.发展绿色农业,采用新技术,提产增质;

2.大力宣传,打造洛川苹果品牌;

3.加强果品的深加工,增加收入;

4.重视销售网络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