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3356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docx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一、地震的震级及烈度

1、分类: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破坏性大、影响面广、发生频繁,占破坏性95%)。

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用M表示

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各地区的影响程度。

采用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

(07年真题)

4、M>5,破坏性地震;M>7,强烈地震或大震;M>8,特大地震。

5、基本烈度:

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6、基本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二、抗震设防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⑴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于抗震烈度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抗震设防时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⑵我国抗震设防基本思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个水准)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

甲、乙、丙、丁四类。

大量建筑物属于丙类。

3、抗震设防的概念设计

▲抗震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6个)

⑴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

▲有利场地:

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段

▲不利场地:

软弱土、易液化土、山嘴孤丘、陡坡河岸、采空区和土质不均匀的场地。

⑵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平面上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

⑶选择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⑷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延性。

⑸选择抗震性能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⑹非结构构件应与承重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以满足抗震要求。

三、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⑴结构特点:

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

⑵震害特点:

墙身破坏严重,楼盖破坏较轻。

⑶采取抗震措施:

①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②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③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④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1、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⑴震害严重部位:

框架梁柱节点、填充墙。

(真题)

⑵震害比较:

①、柱>梁;②、柱顶>柱底;③、角柱>内柱;④、短柱>一般柱。

⑶抗震措施:

①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

②遵守原则:

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

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

③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

1A411033建筑构造要求

一、楼梯的建筑构造

(一)防火、防烟、疏散的要求

1、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住宅除外)。

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2、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

3、在住宅内,可燃气体管道如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设施。

4、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非燃烧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

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5、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

⑴医院病房楼1.30m;⑵居住建筑1.10m;⑶其他建筑1.20m。

6、疏散用楼梯必须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二)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

1、日常主要交通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少于2股人流,每股宽度为0.55+(0~0.15)m。

2、住宅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

一边临空时≥0.75m;当两侧有墙时≥0.9m;

3、踏步宽度≥0.22m,高度≤0.2m;扇形踏步与上述疏散要求相同

4、梯段改变方向,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5、楼梯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的宽度;

6、楼梯踏步宽度b和高度h的应满足2h+b=600~620mm;3级≤每个梯段踏步数≤8级

6、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

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m;

楼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8、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楼梯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四股可设中间扶手。

9、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13年真题)

楼梯类型

最小宽度

最大高度

住宅共用

0.26

0.175

幼儿园、小学校

0.26

0.15

电影院、剧场、医院、商场、体育馆、旅馆、大中学校

0.28

0.16

其他建筑

0.26

0.17

专用疏散楼梯

0.25

0.18

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

0.22

0.20

二、墙体的建筑构造

(一)墙体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内外墙连续整体装修时,防止脱落和表面的开裂。

正确处理装修层的分缝和接缝设计。

2、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和圈梁处,结构变形会引起外墙装修层的开裂,考虑分缝措施。

3、当外墙为内保温时,在窗过梁,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产生冷桥现象,引起室内结露。

4、凡是墙面的整体装修层必须考虑温度产生的膨胀收缩的影响,作分缝处理。

5、凡是使用胶粘剂的材料,如细木工板、胶合板、密度板等和油漆、涂料制品将对室内造成甲醛和苯的污染;选材时应按国家规范要求执行。

(二)门窗

1、窗台低于0.8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门窗与墙体结构的连接

⑴接缝处应避免刚性连接,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在砌体墙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⑵金属保温窗主要问题是结露,应将与室外接触的金属框和玻璃结合处做断桥处理。

⑶隔声窗一般采取双层或三层玻璃。

为防止共振降低隔声效果,各层玻璃的空气层厚度应不同,且不能平行放置;所有接缝处应做成隔振的弹性阻尼构造。

⑷防火窗的玻璃应是防火安全玻璃;有防爆特殊要求,其窗应考虑自动泄压防爆功能。

(三)墙身细部构造

1、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材料,高度不小于700mm。

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2、散水(明沟)

⑴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

散水宽度宜为600~1000mm;采用无组织排水时,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

⑵散水的坡度可为3%~5%。

采用砼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

⑶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3、水平防潮层

⑴在建筑底层内墙脚、外墙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防潮层隔绝地下水的毛细渗透。

⑵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在墙内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加设垂直防潮层。

⑶水平防潮层位置:

做在墙体内,高于室外地坪;室内地层密实材料(砼)垫层中部;

室内地坪(±0.000)以下60mm处。

4、墙体与窗框连接处必须用弹性材料嵌缝,以防风、水渗透。

窗洞过梁和外窗台要做好滴水,滴水凸出墙身不小于60mm。

5、女儿墙

▲与屋顶交接处必须做泛水,高度≥350mm。

压檐板坡向屋面倾斜10%,出挑≥60mm。

6、非承重墙的要求:

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

⑴轻钢龙骨轻质板墙隔撞击声时,应在轻钢龙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加弹性阻尼材料;

⑵轻质材料墙体隔空气声较差,作为分户墙和外墙时应≥200mm。

⑶轻型砌块墙在高度3m处应设置钢筋砼圈梁,交接和转角处应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并沿高度方向每500mm加不少于2根直径6mm、长度≥1000mm钢筋。

三、屋面、楼面的建筑构造

(一)屋面的建筑构造

1、坡度大以“导”为主。

如:

瓦屋面最小坡度1:

2;(最陡屋面)

2、坡度小以“阻”为主。

如:

卷材防水、刚性防水最小坡度1:

50。

(最缓屋面)

(二)屋面要求

1、各类屋面面层均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非燃烧体屋面的基层上可釆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2、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

3、设保温层应通过热工验算,采取防结露、防蒸汽渗透及施工时防保温层受潮等措施。

4、采用架空隔热层的屋面,其空气间层应有足够的高度和无滞阻的通风进出口;

5、采用钢丝网水泥、钢筋砼薄壁构件的屋面板应有抗风化、抗腐蚀的防护措施;

刚性防水屋面应有抗裂措施。

6、高度在10m以上的建筑物当无楼梯通达屋面时,屋面应设上人孔或外墙爬梯。

7、闷顶应设通风口,并应有通向闷顶的人孔。

闷顶内应有防火分隔。

(三)楼地面

1、在整体类地面,在结构产生负弯矩和变形缝后浇带地方做分缝处理,防止楼面层开裂。

2、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易于清洁等要求。

3、内保温的建筑,靠近外墙处的楼板做楼面装修前,应先在楼板上、下面做保温处理。

4、为减少振动传声,应在楼面面层与楼板之间和与墙接合处加弹性阻尼材料。

5、筑于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冻胀、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

6、存放食品、食料或药物等房间,严禁采用有毒性的塑料、涂料或水玻璃等做面层材料。

7、幼儿园建筑中,乳儿室、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宜为暖性、弹性地面。

8、不发火(防爆的)面层

⑴碎石:

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料,并以金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

⑵砂:

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为0.15~5mm,含泥量≤3%,有机物含量≤0.5%;

⑶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42.5级;

⑷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且不得混人金属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

四、门窗的建筑构造

(一)窗

1、高层建筑宜采用推拉窗;当采用外开窗时应有牢固窗扇的措施。

2、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

3、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二)门

1、外门在构造上应开启方便、坚固耐用。

2、手动开启门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措施。

3、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安全玻璃。

4、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

5、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

(三)天窗

1、应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网。

2、应有防冷凝水产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

(四)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的基本要求

1、防火门、防火窗划分为甲、乙、丙三级,耐火极限分别为1.2h、0.9h、0.6h。

2、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3、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防火门,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顺序关闭的功能。

4、常开的防火门,当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5、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6、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

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O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Oh。

7、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