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3337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2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docx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以河北省为例

前言1

一、河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3

(一)河北省畜牧生产的现状3

(二)河北省畜牧生产的特点3

(三)河北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

二、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建设6

(一)基本思路6

(二)战略措施6

(三)发展模式8

三、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11

(一)肉牛产业11

1.产业发展现状11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9

3.产业发展模式21

4.河北省现代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24

(二)奶牛产业27

1.产业发展现状27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4

3.产业发展模式36

4.河北省现代奶牛产业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38

(三)生猪产业41

1.产业发展现状41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2

3.河北省现代生猪产业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43

(四)肉羊产业44

1.产业发展现状44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5

3.河北省现代肉羊产业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47

(五)肉鸡产业47

1.产业发展现状47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8

3.河北省现代肉鸡产业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49

(六)蛋鸡产业50

1.产业发展现状50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2

3.河北省现代蛋鸡产业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54

(七)养兔产业54

1.产业发展现状54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8

3.产业发展模式61

4.河北省现代养兔产业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65

四、保障措施68

(一)完善生产标准体系,为产品品质提供保障68

(二)整合各方资源,为技术研发提供保障69

(三)建设畜牧生产示范区69

(四)加强监管和检验检测70

(五)增加政策性投入支持71

(六)大力发展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71

参考文献72

附录一课题重点调研工作汇报74

附录二专家论证会纪要78

附录三专家会谈-共6份81

前言

河北省是我国的畜牧业大省,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畜牧业在河北省已经发展成为对整个农村经济都有重大影响的农业主导产业。

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41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2%,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河北省畜牧业的发展却面临一些问题。

如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隐患严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某些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检测设备配备不齐全,业务人员技能不高,质量安全保障制度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各项监管措施未完全到位等,这也成为制约河北省畜产品出口和自身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瓶颈;由于养殖方式比较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农户与加工企业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畜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落后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也成为畜牧业发展中的严重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畜牧业生产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畜牧业新技术难以顺利推广。

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认识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生产模式,对畜牧业进行科学规划,强化合作生产,促进技术推广,提高畜牧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全面推进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河北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变迁、技术创新、专业化人力资本、结构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理论为基础,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探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要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河北省现代畜牧业生产模式;第三,积极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供、养、加、销一体化,着力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第四,大力推广畜牧专业合作社,完善科技推广机制与网络建设,加强畜牧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牧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畜牧管理部门,进行总体化、系列化、模块化的设计,以项目为纽带,有效调动和组织起全省乃至国内与畜牧业发展相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力量,针对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为河北省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此“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先后走访了畜产品生产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等相关管理部门(各厅、局)负责人、相关科研院校的畜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重点龙头企业和畜牧产业化基地负责人、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养殖大户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等就制约河北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调研,组织力量人员对河北省、国内和国际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经过广泛调研和系统分析,课题组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战略措施和发展模式,以期为科学制定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做出积极贡献,并对全国区域性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河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畜牧生产的现状

年,河北省畜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对推进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41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2%;肉类总产量421.1万吨、禽蛋产量411.0万吨、奶类产量51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7%、3.67%和3.54%。

生猪存栏2015.17万头、出栏3230.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7%和8.99%;禽类存栏3.8亿只,出栏5.4亿只,同比分别增长-2.84%和3.44%;肉羊存栏1616.96万只、出栏1946.1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10%和8.78%;牛存栏449.01万头,出栏354.09万头,同比分别下降5.47%和1.57%,其中奶牛存栏186.69万头,同比增长18.1%。

(二)河北省畜牧生产的特点

1.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认识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有力、机制上更加健全,全面提升了监管能力。

以优势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认真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认定和认证数量实现双增长,为实施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年完成产地认定431个、产品认证90个,全省有效期内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达到1337个,产品认证企业170个,产地认定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

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强化生产流通环节督导检查,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品种、范围和参数,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发现问题,落实责任主体,从源头上追溯,有效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省、市、县三级共检测各种样品8.7万批,主要畜产品检测合格率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2.奶业整顿进展顺利。

三鹿奶粉事件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干部职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奶业整顿。

明确专人密切关注奶业生产和奶业发展形势,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出台奶业扶持政策,保护奶农利益。

协调乳品加工企业帮助奶农销售鲜奶,全省生鲜乳收购形势迅速走出低谷。

建立举报投诉受理和奖励机制。

截至年低,全省3529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累计取缔各类奶站1323个,有1118个奶站达到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五有一符合”要求,其中由企业经营管理的奶站714个。

加快推进散养奶牛入区饲养,全省投入使用的新建小区328个,吸纳散养奶牛42.16万头,全省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0.2%。

3.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河北省统一实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消毒灭源、兽药管理和督导检查”6大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加强了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督检查,强化省际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有效提高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水平。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国家标准,畜禽死亡率低于国家标准。

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加强兽药市场监督管理,净化兽药市场,保证了兽药质量和动物疫病防治需要。

4.种畜禽管理取得新进展。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强了改良站点生产经营的管理和督导,认真做好种畜禽场鉴定验收工作,对已经发证的种畜禽场加大复查力度,种畜禽生产质量大大提高。

各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种畜禽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畜禽活动。

着力扶持代次高、规模大、运行好的种畜禽场建设和改造,支持龙头企业繁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了畜禽良种质量和供种能力。

加强奶牛胚胎移植监督指导,明确各方责任,规范操作程序,严把胚胎质量关,全省高产奶牛胚胎移植成功率明显提高。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和进出口审批办理程序进一步规范,省级种畜禽场全部实现了“一站式窗口受理审批”,全年共核发《种畜禽生产许可证》439个,获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全部实行往上公布和查询,为养殖户引种提供了便捷服务。

严格种畜禽进口审核,全年办理进口审批手续20起,从国外引进优质种禽24万套、种畜7000头、荷斯坦冻精2.38万只。

加快推广良种繁育技术,普及优良品种,全省猪、鸡、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3%、95.6%、88.1%和81.1%。

5.畜牧投入品监管明显加强。

积极开展饲料、兽药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近十万人,检查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场户6.6万个,查处违法饲料产品131.87吨;立案调查违法企业和养殖场(户)34个,取缔非法企业22个,移交公安机关案件数8个,涉案金额56.054万元;出动兽药执法人员2.1万人,检查兽药生产企业、经营单位、诊疗机构及养殖场2.4万家,整治重点区域81处,查处违法案件153起;查获假劣兽药1.2万公斤,货值76万元,罚款4.5万元,取缔无证经营兽药单位61家,吊销首要经营许可证29家,极大的震慑了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

6.畜牧生产与草原保护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经济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的原则,以综合治理重点地区沙化、退化草地为突破口,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实现了畜牧生产与草原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牧草种子管理,强化人工种草、飞播牧草、草地改良等综合配套措施,全面落实和完善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严格的禁牧制度,牧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草地质量显著提高。

大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各类违法行为,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河北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带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我省虽然是畜牧大省,但养殖方式比较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农户与加工企业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全省主要畜产品价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现高开低走态势,生猪、牛奶平均价格连续下降,尤其是猪肉价格下降时间最长、降幅最大。

牛奶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恢复,禽蛋价格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从而使畜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2.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畜牧生产投入品来源广泛,因素繁多,不法分子掺杂使假、兽药残留把关不严等问题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畜牧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点多面广,质量安全保障制度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各项监管措施尚未完全到位。

养殖场户自配料比例较高,而且多数加工设备简陋,没有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缺乏内控质量标准和生产记录,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难以溯源,尤其是饲料安全和奶站监管存在较多隐患。

3.奶业整顿难度加大。

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不足,乳品市场全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按规划目标,今年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将达到80%以上,同比将提高20个百分点,要完成47.65万头奶牛入区饲养,任务十分艰巨。

虽然有一些奶站已经得到了治理,但剩下的都是情况相对复杂,棘手问题较多的奶站,推进难度明显加大。

目前生鲜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不完善,多数奶业主产县检测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生鲜乳质量监管需要。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

面对国内重大动物疫情病毒污染面广,适应性变异快等情况,原有防控手段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

我省一些市、县防疫机构和队伍不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作用发挥不充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与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个别地方存在免疫死角,封闭饲养和消毒等综合措施落实不到位。

二、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建设

(一)基本思路

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以科技投入、人员培训、政策支持为基础,以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技术引进与吸收、技术开发与创新、技术转化与推广为手段,以科学的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为保障,统筹兼顾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实施“调整、转变、升级、创新”四大战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尽快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方向转变,最终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畜牧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最终形成符合中国畜牧业实际的现代畜牧产业格局,使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

(二)战略措施

1.加强规范健康的养殖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企业,把广大畜禽养殖户作为畜牧龙头企业的生产点,在畜牧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提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以股份制、合作制的方式改造传统的养殖方式,建立规范化畜禽养殖小区、农场。

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积极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生产模式。

2.建立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禽良种选育、扩繁、推广、保护等一体化的资源体系。

重点加强国家规定的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分期分批建设品种资源保种场或保护区。

依托科研院校加快优良品种的研究和开发,发挥大型畜禽良种企业集团在国内种畜禽市场的主导作用,加快畜禽良种扩繁能力建设,确保畜禽良种供应。

加大畜禽管理法规的执行力度,规范实施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依法打击生产经营伪劣种畜禽的行为。

3.加强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

针对区域比较优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抓好生猪、牛、羊、鸡、鸭、鹅、兔等优势产业带的建设,形成特色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品出口基地,打造名牌产品。

4.大力推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培育和扶持畜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养殖基地、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和开拓市场方面的带头作用,抓好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形成利益关系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

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散户从事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5.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建立动物疫病防控基金,加强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充实基层动物防疫科技人员,从根本上改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动物疫情诊断、检测、防疫监督和兽药、兽医监察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实施官方兽医体制,建立执业兽医资格认证制度。

启动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加强防疫第一线力量。

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建立动物疫病防控的物资储备制度。

6.建立优质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

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发优质饲料资源,加快建设饲料质量安全体系,加强饲料监测体系建设,改善饲料监测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饲料安全预警体系。

加紧修订完善饲料卫生安全标准,优先制定饲料中禁用药品的检测方法标准,以及允许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

加快畜禽标识溯源信息系统建设,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情传播。

7.建设先进快捷的加工流通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检疫检测体系,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各种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化的畜牧业物流体系,建立健全加工业信息体系,建立畜产品加工业信息发布平台。

并加快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跨国经营的示范加工企业。

8.加大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疫病防治、科技教育、质量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部门对畜牧业的投入。

加强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积极组织科技攻关,稳定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使用技术,加强对农牧民技术培训。

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加快制定《畜牧法》和《草原法》的配套法规,实行依法治牧。

(三)发展模式

1.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农区是粮食的主产区域,同时还有大量的草山和草坡,耕地和草地面积广阔,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为发展畜牧业提高了丰裕的饲料资源,饲养畜禽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是满足国内畜产品需求的主力军,但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还亟待提高。

应大力发展“农牧有机结合”的畜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针对农区的特点,既要大面积的推广适度规模经营畜牧业,发挥农区的资源优势,也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1)适度规模经营区别于传统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经营集约化,以高投入获得高产出,实现农牧业共同发展。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首先要针对我国中部农区畜禽养殖以农户分散为主体的实际情况,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其次,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饲草资源,积极推动从以生猪饲养为主的耗粮型传统畜牧业向猪、禽、牛、羊并重的节粮型畜牧业的转变,同时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推动农民生活和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第三,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施的改造以及饲养小区和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

重点散养农户的改圈、改厕工作,大力扶持和规范养殖小区发展,妥善处理畜禽粪便和污水,积极发展沼气,净化养殖环境。

第四,要积极倡导特色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抓好基地标准化示范和技术推广,以标准化推动优质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

(2)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提高产品质量是关键。

首先要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无规定疫病区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

其次,要加强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管理,尽快完善畜产品兽药及有害化学物质残留检测方法,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加大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

第三,要大力推行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积极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率。

第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组织化水平和政府、企业、生产者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协调能力。

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等相关服务,建立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

2.城郊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城郊畜牧业指在城市郊区和大型工矿区周围地区,主要满足城市和工矿区居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畜牧业。

城郊畜牧业生产条件较优越,饲料来源广且丰富,劳动力充足,科学技术力量雄厚,以肉、禽、蛋、乳等商品性生产为主,集约化、专门化经营程度比较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但饲料和人力成本较高。

随着城市郊区的开发,城郊畜牧业提出较高的环保要求,土地成本和环保费用大幅提高,所以应稳步推进优质鲜活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同时结合城市化推进,积极发展都市型畜牧业。

(1)发展优质鲜活型畜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环保型畜牧业。

发展优质鲜活型城郊现代畜牧业,首先要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居民对鲜活畜产品的需求,制定严格的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突出发展节粮型优质高产奶业的发展,适度发展猪禽牛羊养殖,尽量满足城市居民对于肉类、禽蛋、鲜奶等畜产品的需求。

二要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监测,加强屠宰管理和冷链体系建设,确保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优质安全畜产品。

三要大力加强养殖场环境治理工作,实行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

(2)发展都市型畜牧业,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为中小学生提供教育基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发展都市畜牧业,一要突出特色,明确都市型畜牧业在都市农业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二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的自然资源良好、文化独特、特色畜牧业发达等优势,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开展各具特色的景观观光旅游。

三要以丰富的畜牧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资源为依托,积极展示国内外优质畜禽品种和现代畜牧业科技。

3.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河北省山区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0%,全省草场面积2896.7千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5.4%,其中分布于山区的草山草坡占61%左右。

在山区,由于交通运输、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受到极大限制,粗放型经营一直是山区畜牧生产的主要模式,因此牧民的饲养科技水平低,资金短缺,饲养方式落后,防疫检疫难度大,商品意识不强,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弱,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但山区畜牧业发展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山区农民有着传统的养殖习惯,群众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山区饲料资源多样、天然、无公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山区畜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向节粮型、科技型、良种化、绿色化推进。

要结合山区的生产特点,发挥山区畜牧生产的优势,大力发展集约化农户分散经营型和高品质型畜牧业。

(1)分散经营一直是山区畜牧生产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符合山区的生产特点,但由于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因此一直处于粗放性生产阶段。

发展集约化农户分散经营型畜牧业,首先要改变山区农户分散经营原有的粗放性特点,通过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分散经营的农户实施统一管理经营,改变人畜杂居,畜禽散养,畜禽混养的落后生产模式。

其次要大力发展山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分散农户的带动作用,解决畜产品的加工、销售问题。

第三,完善畜牧生产配套服务,建立畜牧生产合作组织,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实现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向节约化、标准化、科技化生产发展。

(2)农区的工业化程度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畜牧生产本身具有天然和无公害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畜牧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应大力发展山区高品质型畜牧业。

首先,要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广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其次,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制定各种饲养管理的技术规程,包括改良、防疫、消毒、牧草种植、饲养管理等,逐步实施无公害畜禽的标准化养殖。

提高养殖户对饲料、兽药、种畜禽、饮水等畜牧投入品质量鉴别能力,全面掌握优质、生态、安全、卫生畜禽产品生产技术。

第三,要对分散农户建立生产档案,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跟踪管理,确保产品优质、卫生、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效益。

第四,要搞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积极发展精深加工货源基地和出口外销基地,提升畜产品的竞争力。

三、河北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

(一)肉牛产业

1.产业发展现状

1986年以来河北省各级畜牧部门大力开发秸秆、饼粕和饲草资源,发展肉牛饲养业,当年出栏肉牛15.2万头,之后全省牛存栏迅速上升,肉牛出栏一年一个新台阶。

1987年在14个肉牛基地县中,全年出栏肉牛6.21万头,比建基地前的1983年0.98万头增长5倍多。

1989年,在赞皇、无极、丰宁、赤城等商品牛基地县,认真开展了冷冻精液配种,集中异地育肥。

全年肉牛出栏30万头,其中出口4.1万头,出栏率19.1。

1991年,27个肉牛基地县存栏牛81.42万头,出栏肉用牛26.08万头,出栏量比上年增加6.31万头。

1992年,全省肉牛出栏78.0万头,比上年增长42.6%。

1993年,全省牛存栏达到323.82万头,当年出栏肉牛137.95万头,分别比1992年增长30.3%和76.9%。

1994年全省牛存栏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