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docx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2006-10-26
九五”以来,云南花卉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初步形成了包括生产、营销、科技、社会化服务等的花卉产业体系,鲜切花产销量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初步确立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花卉产业已发展成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
但是,在目前国内外花卉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云政发[2002]152号文件)精神,为实现“用20年左右时间,把花卉业建成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的基本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立足于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分近期(2007年)、中期(2010年)和长期(2020年)三个时段提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区域布局,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继云南省花卉产业“九五”、“十五”发展规划后的一个中长期规划,旨在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云南花卉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
(一)产业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积极培育花卉产业。
1994-1995年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花卉现场办公会,研究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创了云南花卉产业化发展的先河。
1.产业初具规模。
以鲜切花为主体,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特色花卉等多品种共同发展。
2002年全省花卉总面积7864.7公顷,总产值34.1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
其中鲜切花(叶)种植面积4000公顷,占花卉总面积的51%,鲜切花产量23.34亿枝;干花面积254.3公顷,销售362.3万枝;盆花、盆景、盆栽植物面积344.4公顷,产量954.8万盆;绿化苗木面积121.5公顷,生产苗木1416万株;草坪970公顷;药用和工业用花卉面积2589.3公顷,产量3211.2吨。
2.鲜切花生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据农业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云南鲜切花设施种植面积(周年种植)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占到全国的22%和26%。
鲜切花产品在全国主要消费市场上占有50%左右的份额,其品质享有较高声誉,“云南鲜花”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3.区域布局己成雏形。
初步形成了以滇中昆明、玉溪为主的温带鲜切花生产区域;以滇南景洪、元江、河口为主的热带鲜切花、热带兰花和室内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滇西北丽江、香格里拉为主的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生产区域;以红河、文山为主的绿化苗木生产区域。
4.主栽品种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
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量迅速增长,全省80%的鲜切花产品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
约10-15%的鲜切花出口到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部分产品开始远销欧洲、美洲和澳洲。
5.企业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
全省花卉企业365家,从分工看既有花卉生产、种苗、种球繁育企业,也有设施设备、园艺工程企业,还有营销和其他服务性企业。
从经济成分看,民营企业为主,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次之,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也占一定比例。
6.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和云南花卉物流中心建成开业,有效改善了营销手段,为健全完善产地营销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云南花卉产业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与国际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注重高度专业化生产,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注重新品种研发、现代化栽培设施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注重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建立发达、健全、快捷、高效的花卉流通体系等先进经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内先进省区以专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带动企业、花农、基地发展花卉产业的做法相比,我们也有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
1.产业化水平低。
云南花卉处于朝阳产业的成长阶段,尚未实现向专业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的根本转变。
生产规模小,缺乏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条不能有机衔接、协调一致。
满足不了国际市场对鲜切花批量和品质的要求。
2.科技水平低。
科技人才、技术、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整合,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花卉新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技术。
适用技术开发不足,科技培训及推广体系尚未形成,广大花农大多由菜农、烟农、果农等转产而来,受专业教育程度低,缺少专业培训,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
3.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市场发育程度低,多头竞争,分散对外,形不成统一的品牌,交易成本高。
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要实现出口导向,走向世界,抢占国际市场任重道远。
4.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从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温带鲜切花一枝独秀,热带鲜切花、高山花卉和冷凉地区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生产发展缓慢。
配叶植物在鲜切花总量中比例小。
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产业提质增效。
(三)产业发展条件
1.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零关税为主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启动和我国加入WTO为花卉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花卉产业将直接面对全世界,特别是面对拥有17亿人口、GDP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的区域性国际大市场。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为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扶持,云南花卉产业已具备全面升级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已成为花卉产业发展的动力。
花卉消费市场呈现高速扩张趋势,以高收入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的全球性花卉消费热点已经形成。
消费产品趋向高品质、多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花卉产品正在成为大宗国际贸易商品,有利于“云花”产品的规模、品种和质量优势的充分发挥。
——经济全球化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进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
国际花卉生产正由传统产区的发达国家向气候条件更优越、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花卉生产国转移驶ɑ苊骋字饕硐治蛐粤魍ê透叨燃械那蛐越灰祝颇侠┐蟛倒婺#ㄉ璐蠓涿娴幕ɑ芙灰资谐√峁┝丝占洹?
/P>
2.优越的资源条件奠定了发展基础
——气候资源。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高差悬殊,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的七种气候类型,具有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调剂的余地很大。
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大的灾害性极端气候。
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
花卉生产中用于调温和调光的成本仅相当于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的1/2-1/8。
而且低纬高原地区冬季日照长,紫外线强的特殊的气候,使云南花卉着色艳丽,茎杆挺直,容易获得高品质的鲜花。
滇西北地区气候冷凉,适宜种球的繁育和高山花卉生长。
滇南地区热量条件好,热带鲜切花和观叶植物生长快,产量高。
——土地资源。
全省土地总面积为38.3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7.42%。
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高于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大超过东部发达省区。
适宜花卉种植的坝区耕地肥沃,土壤类型多,地租便宜,为花卉生产和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
——劳力资源。
2002年全省乡村劳动力1990.44万人,其中剩余劳力750万人,占总劳力的37.68%。
劳动力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使我省花卉生产有了低成本的优势。
——种质资源。
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
使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约4%的云南却拥有1.6万多种高等植物。
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110个科、约490个属、2500多种。
云南是花卉和园艺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特别是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花卉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供了种质基础。
3.广阔的花卉消费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商机
国际市场:
国际上花卉消费以鲜切花为主,2001年全球花卉贸易量为400亿欧元,其中鲜切花为300亿欧元,盆花约100亿欧元。
形成了欧共体、美国和日本三大花卉消费中心。
今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均消费将呈上升趋势,据预测,未来5-10年,欧洲花卉消费平均增长4%,日本增长5%,美国约为9%,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国家增长10%。
尽管如此,欧洲(包括欧共体和俄罗斯)市场作为全球性花卉贸易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
只要我们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特别是具有反季节性和云南地方特色的花卉产品,完全有可能跻身于欧美市场。
亚洲市场中,日本虽然目前花卉进口量仅占需求量的10%,但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花卉生产有可能缩小,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持续。
香港、新加坡是花卉的纯消费市场,也是出口花卉的航空中转地,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及韩国等,虽然都是花卉生产国,但因气候上的差异,可与云南温带鲜切花形成互补性贸易。
国内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花卉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当前花卉消费正在由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向家居日常消费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全国范围内城市化与农村小城镇建设,掀起了人居环境绿化、美化热潮,将对花卉绿化苗木产生巨大的需求。
据专家预测,今后五年国内花卉消费增长速度将保持在30%左右。
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花卉消费继续呈上升趋势。
此外,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市场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由于人口集中,区域辐射力强,有较大的开拓潜力,为花卉市场营销创造了条件。
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托云南花卉资源优势,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紧紧围绕产业升级这一主线,争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把花卉业建设成为富民产业,成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开放式发展战略,以国际化为目标,扩大出口创汇,增强云南花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以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努力实现全省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云南建成亚洲花都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思路
市场导向,科教兴花,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设开放式国际化的花卉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进和研发相结合,全面提高花卉产品质量、采后处理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树立现代花卉产业观念,以鲜切花(叶、枝)为重点,不断加宽延伸产业链,把花卉产业建成包括鲜花干花生产,花卉深加工、花卉种业,绿化苗木,观赏植物培育,花卉包装保鲜、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园林器械、园艺设施、配套专用物资(基质、化肥、农药等)、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服务等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大产业。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优化花卉产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产业优势。
发展产业群,完善产业链,提高云南花卉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实力。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依靠花卉龙头企业引导花农实行集约化经营,促进“云花”生产和销售与国际接轨,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三)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式发展原则。
实行民有民营、社会参与、招商引资(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方针。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引导扶持、花农和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道路。
坚持优势利用的原则。
追求花卉生产要素与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的最佳配置组合,优化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科教兴花原则。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提高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
坚持效益优先原则。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
实施扶优扶强战略,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坚持引进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实行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互惠互利。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用20年左右时间建立起优势明显、特点突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花卉产业体系;把云南花卉产业建成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兴特色产业,建成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小康建设的富民产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种球、种苗繁育生产基地,成为全国领先、亚洲一流、国际公认的世界鲜切花主要产区和现代化的亚洲花卉交易中心。
2.阶段目标
近期:
2007年花卉种植面积1.4万公顷,花卉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按现价计,下同),约占全国的12.1%,与2002年相比,年均递增15.5%。
其中鲜切花(叶)0.8万公顷,生产鲜切花45亿枝,产值30亿元,年均递增22%,单位面积产值达到37.5万元/公顷,比2002年增35%。
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率达到20%左右,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生产种球0.5亿粒,种苗2.1亿苗,满足生产上50%的种苗和30%种球的需要;生产盆花3000万盆;生产观赏植物、绿化苗木3000万株;药用、食用和工业用花卉产量1万吨。
花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54万个就业岗位,带动12亿元产值的相关产业,让3万农户走上小康之路。
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20-25个(其中鲜切花品种10-12个),应用于生产,并选育出一批经省级或国家注册登记的花卉新品种;加快信息中心建设,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提高信息联网水平。
建立健全花卉产业宏观决策服务系统,建立健全为花卉生产和经营者传输市场和科技信息的服务系统;初步建立花卉质量标准体系、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和花卉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引导花农和企业联合,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花卉生产水平。
中期:
2010年花卉面积1.8万公顷,花卉产业总产值90亿元,占全国的12.9%,年均递增8.7%。
其中鲜切花(叶)1万公顷,产量57亿枝,产值45亿元,单位面积产值45万元/公顷,比2007年增20%。
产品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加速扩展以日本、韩国、东南亚为主的亚洲市场,积极开拓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和西欧、北美及澳洲市场,出口率达到25%,出口创汇1亿美元;生产种球3亿粒,种苗4.5亿苗,基本实现生产用种自给有余;生产盆花、盆景5000万盆;绿化苗木5000万株;药用、食用和工业用花卉有较大发展,产量1.5万吨。
创造200个花卉深加工系列产品,其中品牌产品20个左右。
为社会再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20亿元产值的相关产业,再促进2万农户奔小康。
基本建成和完善包括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体系在内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于生产的新品种40个以上;推进信息化,建成多元化、多媒体化、全球化、商品化的云南花卉信息中心,建成花卉产业信息网络,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产品竞争力;基本建成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与区域布局;开展机制创新,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合理运用人员、资金、技术、物资、设备等各种资源,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开展品牌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长期:
2020年全省花卉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其中鲜切花成为引领全国、亚洲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具有云南特色的珍、奇、特、优、新品种全面推向世界,出口率达到40%,出口创汇7亿美元,使云南花卉真正成为外向型产业;种球、种苗产量和品质均居亚洲首位,除满足省内需求外,占有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药用、食用和工业用花卉及其深加工产品产值达80亿元,成为云南花卉产业中继鲜切花后的又一大支柱。
建成现代化花卉交易中心、价格和信息中心、实力较强的花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形成包括育种、研发、种球(种苗)繁育、种植生产、供应、包装运输、物流配送、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以及不断加宽延伸产业链在内的花卉产业群。
实现花卉生产设施化、产品标准化、产业信息网络化、储运安全便捷化、社会服务专业化、营销手段现代化。
把花卉产业做强、做大、做精,进入世界花卉先进行业。
3.环境保护目标
突出生态、绿色理念,保护环境和野生花卉资源不受破坏。
2020年以前设施种植的鲜切花广泛推广使用基质或无土栽培。
露地栽培推广生物肥、有机肥,注意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
广泛采用清洁能源并降低能源消耗,注意灌溉水的处理和循环使用;实施花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实现清洁生产,出口外销产品全部取得MPS产品质量认证。
4.机制创新目标
把花农作为产业开发和受益的主体,发展一批带有互助合作性质的花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入股的“公司+农户”,使花农成为企业的股东,同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参与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分取企业的效益和红利。
构建千家万户花农与社会化大市场相连接的桥梁。
以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按照经济规律,分期分批地对企业进行整合,调度配置资源,加快信息有效流动,实现合理化、集约化、集群化、国际化。
2020年全省花卉企业总量中:
花卉生产企业占60%,营销企业占30%,融资、中介、信息及其他企业占10%。
逐步引导花卉种植者向规模化、集约型、园区式发展。
使总资产达1亿元或生产面积20公顷以上,带动农户达50-100户的大型和重点企业占20%左右,大中型企业生产量占全省总量的70%以上;外商独、合资企业的比例占20%左右;涌现一批创汇型的生产企业和集团公司。
三、云南花卉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1.产品开发重点
把发展鲜切花生产作为发展花卉产业的重点,把加强主要鲜切花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和重要的地位。
一是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消化、吸取和自主创新,逐步实现世界名优鲜切花国产化;二是提高主要出口鲜切花产品质量、创新品牌,促使其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加大云南野生特色鲜切花种质资源研究和新特优品种选育,力争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实现商品化开发和产业化经营。
2.花卉种业发展重点
建立健全花卉种球、种苗和种子繁育体系。
面向市场,以产业化的思路,把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实行“育、引、繁、推”一体化经营新体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近期种球以生产百合、郁金香、彩色马蹄莲等为主,尽快实现国产化供应,建成全国球根类花卉种球生产供应基地;种苗生产基本实现主栽花卉品种用苗自给有余,地方特色花卉品种供应国内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草花、草坪用种的杂交制种,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营销重点
市场营销的重点是培育消费市场和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市场营销体系。
培育消费市场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发展外向型花卉产业的关键。
一要确定不同时期目标市场。
近期以培育国内消费市场为主,这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基础,占领国内花卉消费市场,抵消洋花对市场的冲击,实际上也等于扩大出口。
在培育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发国际市场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是我省目前最大的目标市场,尤其是日本是云南鲜切花出口中最具市场容量和价值实现率最高的潜在市场。
二要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消费水平,研究部署和指导生产,在产品的多样性、丰富性上下功夫,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消费用途的需求。
三要采取多种促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花卉消费知识,拉动市场消费,促进花卉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成为主体市场。
四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综合性、专题性的国际国内花卉博览会、花展、花卉技术展洽会、插花大赛、插花艺术展等。
要积极参与国内外举办的各类花卉博览会、学术研讨会及与花卉产业有关的各种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塑造“云花”形象。
五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确保稳定的货源和相对稳定的价格,做到供货数量、质量、时间三保证,树立云南花卉产销的良好信誉。
以阶段性目标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建立以拍卖市场为主体,产地集散、物流配送与销地批发相配套的高透明度、大信息量、多层次交易、综合服务性强的流通营销体系,以流通促生产,形成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花卉物流体制。
4.科技研发重点
——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
紧跟世界花卉消费潮流,加快引进、示范、选育、推广力度,适应市场需求。
近期以引进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花卉优良品种和名贵花卉品种为主,争取用3-5年时间,选育出一定数量有市场开发潜力的花卉新品种,尽快应用于生产。
使花卉良种在花卉生产上应用率达90%以上,产品出口率达20-40%。
中长期要加大新、奇、特花卉新品种选育力度,特别要加大具有云南特色花卉品种的选育力度,使云南花卉育种实现产业化。
——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技术的引进及研究
围绕百合、郁金香、马蹄莲、唐昌蒲、石蒜、风信子等球根花卉品种,引进先进国家的种球繁育技术,采后加工保鲜技术,质量及病虫检测技术,温室成套设施设备、采后处理生产工艺线等,通过引进、消化、改进,形成云南特色的种球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种球国产化生产。
——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在加强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研究,做好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云南野生花卉资源圃,进行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开展野生花卉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地域适应性及栽培技术研究、抗逆性、抗病虫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为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性技术资料。
筛选、发现有特色、适应性强、有开发前景的新、奇、特花卉品种,进行引种驯化。
开展人工栽培技术、成花及花期调控技术、特异性状培育及种苗(种球、种子)快速繁育技术等研究,实现商品化开发利用。
利用云南野生花卉拥有的早花、多花、大花、小花、香花、四季开花的特色种质资源,采取多途径育种方法,选育有云南特色的名、优、奇花卉新品种。
研究野生花卉资源的活体、种子保存技术,纯化种性,降低成本,延长保存期,提高安全性。
——花卉采后加工、保鲜、冷储、包装、运输技术的引进与研究
引进、研究主栽鲜切花适时采收技术、采后加工技术、分级包装工艺其生产线技术;延长瓶插寿命技术,鲜切花保鲜液的配制及工厂化生产技术;花卉种子包衣技术;鲜切花、盆花、盆景、种球(种苗、种子)、绿化苗木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制造技术(达到质量安全,运输方便,艺术美观的要求);花卉冷藏设施、设备、冷链运输技术;插花艺术、花艺装饰技术,花卉保色、着色、干燥技术等。
——花卉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与研究
引进与研究下列关键技术:
大宗主栽花卉品种、高档名贵花卉品种的配套优质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种苗组培快速、低成本、工厂化繁育技术和病毒检测技术;花卉转基因等生物育种技术;名、特、优花卉种苗组培攻关技术;花卉漂浮法育苗、穴盘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花卉温室设施、设备及基质、化肥、农药生产技术的引进与研究
研究适应云南气候特点的经济适用温室、大棚设施设备;引进与研究花卉基质及植物营养液配制、消毒及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设备,并结合云南基质资源情况进行改进消化,利用本地的泥炭、作物秸杆、云母、珍珠岩等资源,开发云南花卉基质产业。
引进与研究主栽花卉品种专用肥料和农药生产技术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