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2436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docx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哪项最能说明这一点(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赔款2100万银元

2.英国《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政府的事情

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4.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  )

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

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5.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

“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6.中日甲午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右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

图片为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竿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这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是(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三国干涉还辽

D.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8.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B.“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C.“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D.“陈腐世界的代表”指腐朽落后的清政府

9.中日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10.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

这一说法(  )

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 ②隐含了一些苦衷 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图的情境是近代中国遭受某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下列观点符合这次战争的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

A.①④B.①④⑤

C.②③D.②

12.《马关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  )

A.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13.从1840年到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a) 签订《南京条约》       图(b)

  

      图(c)      图(d)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1)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列强哪次侵华战争?

 

(2)依据上图所反映的侵华战争,归纳指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列强四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在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之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

“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

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

“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有些日本人认为:

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中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揭示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2.19世纪的爱国诗人邱逢甲在《往事》中写道: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D.《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

3.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4.黄海海战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是由于(  )

A.日本海军在黄海战役中取胜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避战保船”

D.北洋舰队损失过大

5.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

6.在茅海建的《天朝崩溃》中记载,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士兵被打死了9名。

下面是档案中留下的部分个人资料:

中营守兵林喜成,年二十五岁,系鸟枪手,母陈氏,妻李氏,子注。

左营战兵吴观赏,年四十三岁,系鸟枪手,妻孙氏。

左营战兵明禧,年三十九岁,系弓箭手,祖母林氏,母刘氏,妻陈氏。

右营战兵张世泽,年五十九岁,系鸟枪手,母于氏,妻黄氏,男光灿。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包括(  )

①当时没有正常的退役制度 ②当时没有正常的征兵制度 ③当时部队的战斗力低下 ④当时清军没有机动部队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8.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

这种“不服输”反映出(  )

A.不了解世界形势B.坚定的民族气节

C.痛恨清廷腐败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

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10.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

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

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

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

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

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

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

 

11.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

“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

A.率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建立理藩院

12.左宗棠收复新疆,打击了哪些国家的侵略企图(  )

①英国 ②日本 ③美国 ④俄国 ⑤法国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④⑤

13.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

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可能会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

A.左宝贵的部队B.徐骧或刘永福的部队

C.丁汝昌的舰队D.唐景崧的部队

14.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着一副楹联:

“提挈自西东……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祠。

”它颂扬的是(  )

A.曾国藩B.左宗棠

C.李鸿章D.张之洞

15.在边疆危机的严重形势下,清政府内部发生了一场“塞防”和“海防”的激烈争吵。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集中精力进行“海防”。

湖南巡抚王文韶等人则认为:

沙俄的威胁最大,主张以“塞防”为主,全力注重新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

陕甘总督左宗棠则认为:

“海防”与“塞防”不可偏废,主张“两者并重”,而当务之急是出兵新疆,他还批驳了李鸿章的观点。

你认为上述三人中谁的主张最合理?

为什么?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1.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

“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

”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3.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

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该电文表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

4.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

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193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今后的对日军事战略方针:

“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并争取各国支持,适用广大国土,众多人口,坚持持久抗战,以创造有利之形势,而谋取最后胜利。

”形成这一方针的原因是(  )

A.借鉴中共敌后战场取得的成功经验

B.日本侵华方针由进攻转为相持

C.基于全民族抗战以来的军事实践

D.台儿庄战役获胜的教训

6.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下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7.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8.下图为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所作漫画《“七七”与“切切”》。

图中两人为日本人。

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9.“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

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我们为着争取我们民族的生存甚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0.“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

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

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

……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11.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

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

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

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运用读书摘记卡收集和整理信息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下面是小明同学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

(1)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

在上边的两个日子里,日本分别发动了①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

(2)日军罪行

①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________多万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中国市民惨遭杀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战胜利

①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现已感到,中国各地复兴的气势澎湃而起,建设的趋势,日盛一日。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

……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

材料二 这次近卫的狂妄声明,所谓“完全消灭反日之国民政府”,亦不过是如上次的声明一样一文不值。

日寇所满口鼓吹之“东亚新秩序”“睦邻亲善”……亦不过是“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完全消灭国民政府”为内容……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里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满洲。

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自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论《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三 (近卫声明)是敌人整个吞并我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全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

……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

……我是不会背盟弃信,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四 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

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可以说放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运动。

——汪精卫《所望于产业界诸君》

请回答:

(1)依据有关材料,联系史实,说明近卫声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国共双方对近卫声明有什么共识?

声明发表后,双方在对日问题上的反省有何异同?

 

(3)依据材料四,说明汪精卫对近卫声明的态度及目的,并指出其“和平运动”的实质。

 

(4)依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认识。

 

14.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认为:

“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

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英、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

”试概括日本右翼分子的主要观点,结合有关史实加以批驳。

 

参考答案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B [解析]本题考查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掌握。

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开埠通商最能体现这一要求。

2.C [解析]“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权。

3.C [解析]侵略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次战争由英法联军发动。

4.D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所以说它得到的好处比其他国家要多得多。

5.B [解析]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台湾义士”“誓不从日”“倭人”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6.C [解析]结合史实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表述错误。

7.C [解析]根据材料中“欧洲的干预”“辽东”等信息,联系教材知识,可知C项正确。

8.D [解析]根据材料“陈腐世界的代表”指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指通过侵略希望获得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指的是双方实力悬殊,落后国家注定只有失败的命运。

结合各选项,本题选D项。

9.B [解析]从材料中把海军军费移去修颐和园,反映出中国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

10.A [解析]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签署条约。

和议后,李鸿章成为众矢之的。

《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也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本题材料反映李鸿章自我辩解、一味强调客观因素的心态,同时因签约受命于慈禧太后也隐含着一些苦衷。

本题符合题意的选①②③。

④说法并无体现。

11.D [解析]从图片的情境可以看到,列强对华掀起瓜分领土的狂潮。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据此②正确,其他各项错误。

①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③是在鸦片战争以后;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⑤列强对中国侵略是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

12.B [解析]首先要理解资本输出的含义,就是充分利用本国的资金技术优势开发别国资源,获得最大利益。

13.[答案]

(1)图(a):

鸦片战争。

图(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图(c):

中日甲午战争。

图(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内地;从个别国家到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侵略中国。

(3)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

14.[答案]

(1)同:

都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